記憶力好、學歷高、宅男宅女易得阿爾茨海默病?最疼愛你的那個人...

2020-12-09 瀟湘名醫

01

所有的藥物最多只能延緩病情

既然無法治癒,那還要不要治療?

「截至目前,阿爾茨海默病還不能實現病因學治療,只能症狀學治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羅本燕坦言,正因為發病機制複雜且目前尚不明確,給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修飾治療帶來了巨大困難。

羅本燕主任介紹,目前國際上批准的臨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兩大類藥物,一類是膽鹼酯酶抑制劑,在國內的上市時間為1999年。

「有研究認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內的乙醯膽鹼遞質水平下降,如果通過藥物手段抑制乙醯膽鹼酯酶對乙醯膽鹼的降解,大腦中留存的乙醯膽鹼遞質水平增多了,能改善痴呆患者的認知功能,並一定程度上延緩疾病的進展速度。當時,這類藥一問世,非常振奮人心。」羅本燕提到,小部分患者使用膽鹼酯酶抑制劑時可能會有一些諸如胃腸道反應、心率減慢等副作用,可以從小劑量開始服用。

2002年,興奮性胺基酸受體拮抗劑在國內上市,這類藥物主要通過阻斷穀氨酸濃度病理性升高導致的神經元損傷起作用,對於中重度患者的疾病延緩、症狀改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總體上安全性非常高,但早期也可能會增加頭暈、幻覺和妄想等的發生率。

然而,這兩類藥物所起的作用也比較局限,它們只是作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中的某些環節,如神經遞質改變、炎性損傷,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針對病因的治療,所以仍然不能阻斷或逆轉病情,只能起到延緩疾病發展速度的作用。

去年底,我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一款網紅新藥正式在國內上市,將調節腸道菌群作為減緩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新策略,該藥適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上市後,單盒藥物定價為895元,月費用約3580元(28天計算)。

「去年底上市後,我們臨床也有應用,通過對服藥6個月的近30位患者及其家屬做的隨訪,我們發現,20%左右的輕度患者有改善,近一半的輕度患者,認知功能能維持在原來水平,但也有30%左右的輕度患者病情有進展。」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陳斌華表示,新藥問世,對於臨床醫生而言,治療上有了第三種選擇,但這也僅僅只能改善症狀,無法逆轉阿爾茨海默病。

美國百健公司在研藥aducanumab,也同樣受到國內外專家和患者、家屬的關注。

去年10月中旬,百健公司(Biogen)宣布,世界首款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抗β澱粉樣斑塊藥物aducanumab已提交上市申請,有望在2年內量產。

時隔一年,今年11月,aducanumab的上市審評再次引發關注,在美國FDA組織的外部專家評審會上,絕大多數專家認為沒有充分證據證明aducanumab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有效性。

截至目前,全世界還沒有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說,阿爾茨海默病還無法治癒。那麼,一旦確診阿爾茨海默病,到底還要不要治療?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浙江省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陳煒:無法治癒不等於沒有治療方法。雖然現在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都是對症治療,但只要能把症狀控制住,對於延緩疾病的發展還是非常有益的。我從事痴呆臨床診治與研究26年,從臨床接診的患者來看,不治療和積極治療,呈現的結局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時門診碰到一些患者,剛確診阿爾茨海默病家屬和/或病人就抗拒治療,覺得反正治不好就不用治了,非常消極。等再次見到他們,已經進展到中度甚至重度,很快生活不能自理,六七年時間人就沒了。但也有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家屬照護得也好,活了15年,並且保持較長時間的自理生活的能力。這說明,治療是有積極意義的。

從家屬的角度來講,如果家裡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家屬的照護負擔也能相應降低。打個比方,重度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如果通過治療延緩了患者進展到大小便不能自理的那個階段,這對照護者來說就是獲益的。

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所有治療目的,就是讓患者進展到重度階段的時間來得遲一些,而不是專注於讓這個疾病有好轉。因為現在世界上所有的醫學研究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老年四科,護工為一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餵食午飯,飯菜都用料理機打成糊狀|攝影 陳中秋

02

記憶力越好,學歷越高

越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

臨床調查發現,到醫院就診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有不少學歷在本科及以上,退休前的職業有高級工程師、資深編輯、大學教師、律師等等,甚至有一些人年輕時記憶力超群。難道記憶力越好、學歷越高,越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

浙大二院神經內科陳豔杏副主任醫師: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目前,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尚沒有明確定論。與大家印象相反的是,學歷越高,其實患痴呆的風險相對更低一些。

因為研究發現早年接受更多的教育,可以降低老年期發生痴呆的風險。20歲以前的教育可增加認知能力,增加腦的可塑性;成年期的認知活動,可增加認知能力的維持,減少痴呆的發生;退休年齡較晚者,痴呆風險降低。

浙大邵逸夫醫院神經內科盧佩琳副主任醫師:如果把高學歷人群的認知功能儲備設置為95分,而受教育低者是75分,當認知功能下降,同樣下降到60分,知識儲備高的那些人,下降空間會更大。

那麼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學歷越高越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兩位醫生結合臨床經驗認為,年輕時記憶力好的患者比較容易被家人發現其在記性方面的改變,高學歷患者也更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就診意識高,就診更早。

03

「宅男宅女」更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嗎?

中年人聽力下降的要早期使用助聽器

現在「宅男宅女」很多,他們寧願選擇窩在家裡,甚至自己的房間裡,不與外界溝通、交流。在家宅久了,會更容易得老來痴呆嗎?

浙大二院神經內科陳豔杏副主任醫師:社交迴避是痴呆前驅的症狀之一。積極社交活動可增加認知儲備,減少痴呆風險。有研究發現獨居者(離異,單身),可能增加痴呆風險;中老年期活躍的社交生活,可降低發生痴呆風險。也有研究發現,退休較晚的老年人,痴呆風險相對也更低。

這些都提示了,積極活躍的社交,可以一定程度上預防痴呆的發生。尤其要關注的是,中老年期的社交迴避,會增加未來患痴呆的風險。

中老年期,如果聽力下降,建議早期使用助聽器。聽力下降與痴呆風險也密切相關。有研究表示,65歲以上有聽力下降的老年人群,痴呆風險明顯增加,除了使用助聽器者。

04

為什麼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愛往外跑?

走失的老人一般都是阿爾茨海默病中期患者

日常中,我們常看到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走失的新聞報導,為什麼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愛往外跑?

浙大二院神經內科陳豔杏副主任醫師:並不是所有的阿爾茨海默病老人都愛往外跑,國際上,一般把阿爾茨海默病分為初期、中期、末期,走失的老人一般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中期患者。

初期一般表現還不明顯,只是愛忘事;到了末期,患者體能會急速下降,跑不動。痴呆患者往外跑,是和時間地點定向障礙有關。比如她/他誤把晚上當成白天,要出去活動,或者以為自己不在家,想著要回家,或者回自己記憶中的小時候的家。

早期階段

阿爾茨海默病在早期階段的表現容易被忽視,或者被錯誤地認為是由於「老了」,或者是正常的衰老表現。這一階段一般性的日常生活尚能自理,但常常需要提示和督促,可表現為:語言表達的困難;明顯的記憶減退,尤其是短期記憶;時間定向困難;在熟悉的地方迷路;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表現為抑鬱或攻擊性;對愛好和活動喪失興趣。

中期階段

到了中期階段,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遇到的困難會越來越明顯,應對日常生活的能力變得困難,再也不能獨立地應對日常起居。可表現為:變得非常健忘,尤其是不記得剛發生的事情和人的名字;不能夠烹飪、清潔和購物;可能變得非常依賴他人;在個人衛生方面需要幫助,如如廁、梳洗和穿衣;表現為遊蕩和其他一些行為上的異常;迷路和走失;可能會出現幻覺。

晚期階段

進入晚期階段,病人完全依賴他人,喪失主動性,記憶障礙非常嚴重,並表現出疾病在機體方面的表現。可表現為:進食困難,不能認識親屬、朋友和熟悉的物品,不能夠理解和解釋事物,行走困難,大小便失禁,公共場合的行為異常,局限於輪椅或臥床。

一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床頭放著她喜歡的洋娃娃|攝影 陳中秋

05

有什麼檢查可以儘早知道

自己會不會得阿爾茨海默病?

浙大邵逸夫醫院神經內科盧佩琳副主任醫師:普通人想知道自己會不會得痴呆,定期進行常規體檢是少不了的,中老年人可以多關注代謝指標,如血壓、血糖以及血管疾病、營養結構等。若是家族中有痴呆患者,還可做基因檢測提前幹預。對於腦健康而言,預防的重點在於對危險因素的控制和幹預。

有研究發現,雖然阿爾茨海默病大多發病在五六十歲,但事實上,在患者三四十歲時已經出現大腦的病理改變,開始走上這條路了。因此,研究認為,只有在三四十歲之前改變一些不利因素,才能減輕或推遲大腦病理改變,從而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具體來說,危險因素包括中年高血壓、糖尿病、中年期肥胖、體力活動缺乏、抑鬱、吸菸、低教育程度等等。另外血管病變會導致老年後失智,這也提醒我們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早做篩查、早做預防。

浙大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浙江省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陳煒: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篩查,應該重點關注那些已經出現輕度認知功能損害的人群。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是正常老人和阿爾茨海默病的過渡狀態,也是預防和控制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的關鍵階段。如果是記憶型輕度認知功能損害的老人,比一般老人發展為痴呆的概率要高80%,早發現早幹預就顯得尤為重要。

2017年底,陳煒主任及其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下,採用磁共振引導下功能連接的方法,找到每一個病人大腦皮層與海馬連接的部位,個體化精準定位後進行創新經顱磁刺激治療。

這個精準定位很重要,每個人記憶損害的關鍵部位是不一樣的,我們把這個部位算出來,精準刺激這個靶點,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記憶功能。」陳煒表示,通過早期幹預,讓輕度認知功能損害不進展或者緩慢進展為阿爾茨海默病,症狀輕的不發展到重症,或延緩發展。

最疼愛你的那個人還好嗎?

來,一起幫她/他測一測

記者 陳彥汝 金晶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方序 王家鈴 李彬

測試製作 李前芳 劉婧楠 王姝宇

編輯 陳彥汝 監製 徐芳

【來源:浙醫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曾經深愛的你 還認識我嗎?阿爾茨海默病的若干個問號探秘 生離苦於...
    「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例,通過那些無私捐贈者所贈與的這份禮物,它使得科學有了進步的可能。相信通過一代又一代民眾對大腦捐獻、腦科學研究意義的理解和支持,通過研究人員的努力,我們一定能找到預防或者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法。」包愛民教授說。記憶力越好學歷越高,越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嗎? 既然無法治好,還要不要治?
  • 研究顯示說話囉嗦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徵兆
    雜亂冗長的說話方式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徵兆。相關研究顯示,在出現更嚴重的神經功能下降的幾年前,患者就會出現語言表達方式上的細微變化。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們認為,這或許可以讓我們在患者進展到可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之前的十幾年,便可探知到這些語言能力的改變並進而預測其患病危險。
  • 你是誰?生離死別阿爾茨海默病
    得了這個病的患者家屬說,親人和親人之間最近的距離是你認識他(她),他(她)不認識你。比這更遠的距離是,夫妻倆都得了阿爾茲海默病,曾經再熟悉不過的兩個人,現在卻總互問:你是誰?這是一種永無回頭的疾病,不會變的,只會更壞更無藥可救。國外曾做過相關調研,阿爾茨海默病從確診到去世平均病程只有7年。
  • 阿爾茨海默病:面對記憶的橡皮擦,我們要行動起來~
    阿爾茲海默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種以記憶功能和認知功能進行性退化為特徵的臨床症候群,多發於老年期,患有這種病的人就好像上帝在他們腦中放了一塊橡皮擦,隨時會替他們擦掉一些記憶,甚至是所有的記憶。今天讀完的這本《阿爾茨海默病自我管理全書》就是一本叫你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書籍。
  •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我們要清楚一個問題,阿爾茨海默症本身並不是致命性的疾病,所以呢,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病人的逝-世;患者會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記憶力、認知功能減退;走失;出現意外或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其它軀體疾病,出現呼吸衰竭。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記憶跟不上遺忘的步伐,請幫我記住這世界
    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痴呆亞型,約佔所有痴呆的60%。有人稱它為漫長的告別,或看不見的先行死亡,它的出現,讓許多老人走向遺忘和病痛,讓許多家庭被迫面臨撕心的生離。阿爾茨海默病以近記憶力下降為主要表現,同時出現定向、判斷、計算等認知功能障礙,可伴有精神狀況、行為異常等,並且已對社交、職業與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響。我們熟知的裡根總統、柴契爾夫人等名人晚年就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曾經叱吒風雲的他們也逐漸喪失了自己的記憶力。
  • 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基因對大腦早有影響
    圖據Medical Express 該研究由神經學家和糖代謝專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完成,並提供了有關阿爾茨海默病的大量數據和研究的證據,這些數據將大腦中高果糖水平與該疾病聯繫在一起
  • 熱詞分享:「宅男宅女」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的詞是「宅男/宅女」,它的英文表達是:homebody 宅男/宅女 She is a homebody, so she knew traveling would be tough.她是個宅女,所以她知道旅遊對她來說不是件易事。 We're both homebodies. We don't feel good going to all kinds of parties. 我們兩個人都是喜歡呆在家裡的人。我們並不喜歡去參加各種派對。
  • 正視阿爾茨海默病,讓愛不再傷痛
    近日,一則世界上結婚時間最久的夫妻男方去世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厄瓜多老人朱利奧·莫拉在家中因為阿爾茨海默病去世,他和妻子於2019年8月創造了一項結婚79年的吉尼斯紀錄。據悉,老人是在妻子瓦爾德拉米娜·昆特羅斯的陪伴中逝世。而問起妻子他們80年來愛情的保鮮秘訣是什麼時,她說是「親吻」。愛的力量是如此不可思議,讓無數人為之感嘆。
  • 阿爾茨海默病睡眠周期調節的線索找到了
    在12月16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YKL-40既受時鐘基因的調節,又參與清除大腦中潛在的阿爾茨海默病蛋白質堆積。此外,科學家發現,攜帶一種降低YKL-40水平的基因變異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比沒有這種基因變異的人維持認知能力的時間更長。
  • 中國第一死宅楊鎖,他的遭遇為二次元宅男宅女敲響警鐘!
    導語:不做飯,不洗衣,不社交,不工作,這位名叫楊鎖的河南人有著很多稱號,他是「中國第一懶人」,也是「中國第一死宅」。他的生活是重度死宅的典型,然而這位死宅的遭遇,卻為許多嚮往死宅的宅男宅女敲響警鐘!
  • 太宅的人容易抑鬱?宅男宅女真是太難了
    提到網宅生活,人們很容易想到「宅男」「宅女」這兩個詞彙,「宅男」「宅女」是指那些喜歡上網,整天待在家裡不出門,玩網路遊戲、上網購物、聊天、泡論壇的人。其中以年輕人居多,他們崇尚個人自由,喜歡過無拘無束的生活。
  • 和時間賽跑,把阿爾茨海默病拋在腦後
    王彤處長指出,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1、通過健康科普、新媒體傳播,提升全社會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水平。2、構建阿爾茨海默病友好型社區,鄰裡情是社會的寶貴財富,獨居老人房子很大但很孤獨,上海已建立認知友好型社區,可以推廣。
  • 年過半百總是丟三落四,感覺記憶力減退,是老年痴呆嗎?
    許多50歲以上的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剛說過的話,轉頭就忘了 ;昨天剛發生過的事情,今天就忘得一乾二淨:到處找想要拿到的東西,最後發現在自己手裡。 還有好些諸如此類的事情,都不得不讓你承認「記憶力嚴重減退」。很多人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老年痴呆」了?
  • 周深《達拉崩吧》的全網走紅,暴露了多少人的宅男宅女屬性
    要說2020第一季度最火的單曲,除了「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恐怕就非《達拉崩吧》莫屬了。要不是周深把它唱得這麼火,大家可能還不知道,自己身邊居然隱藏著這麼多的宅男宅女。周深:英雄達拉崩吧本來顏妹以為,這一季的《歌手》應該出不了什麼全網沸騰的歌,還感到有點遺憾。
  • 社會隔離,增加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焦慮和腦萎縮的不對稱性
    原創 袁波 阿爾茨海默病巴塞隆納自治大學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社交孤立使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情惡化,也加重了腦萎縮的不對稱性。
  • 《勿忘我》: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遺忘,給予阿爾茨海默病患同等關愛
    《勿忘我》短片是講述法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故事,但在我國,也有很多老人正在承受這種病的折磨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目前我國大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居世界首位,預計到2050年,將突破4000萬人次。阿爾茨海默病是繼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癌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丨不要任其發展,「老糊塗」需要你的重視!
    ◎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預計到2050年,將突破4000萬。而相比龐大的患病人群,公眾認知程度低、患者就診率低、缺少創新且有效的治療手段、家庭及社會照護成本高等,是我國阿爾茨海默病防治的現狀。近日,以「積極防治,從容面對」為主題的阿爾茨海默病科學管理研討會現場,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發起倡議:全社會應建立從預防、篩查、治療到照護的阿爾茨海默病全病程管理體系,提前幹預、持續投入。
  • 火影忍者:被忽略的5個男神,宅男光看戰力,宅女關注顏值
    導語:火影忍者:被忽略的5個男神,宅男光看戰力,宅女關注顏值《火影忍者》能夠紅了這麼多年,就算劇情回憶錄有點多,影迷們還是很喜歡看,都是有原因的!人物在製作安排上,都恰到好處,高顏值好身材的美女帥哥一籮筐,就算是個配角顏值都不帶差的。
  • 新研究證實睡眠呼吸暫停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存在聯繫
    一項由澳大利亞和冰島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提供了一些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阿爾茨海默病與睡眠呼吸暫停有關。這項研究基於對解剖腦組織的研究,顯示了通常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的有毒蛋白質聚集,似乎是如何以同樣的方式在睡眠呼吸暫停患者的大腦中開始並擴散的。這項新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史蒂芬·羅賓遜(Stephen Robinson)解釋說:「我們知道,如果你在中年時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那麼你長大後更有可能患上阿爾茨海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