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調查,截至2020年6月5日,新冠病毒大流行已波及188個國家,累計超過660萬餘人確診,造成全球38萬餘人死亡。當世界各國忙著與新冠病毒抗爭時,剛果(金)在6月1日爆發了新一輪伊波拉疫情,這是自1976年以來該國第11次發生伊波拉疫情。剛果(金)同時面臨新冠肺炎、伊波拉和麻疹三大傳染病危機。
新冠仍在肆虐,各國病毒四起。在這個極具意義的世界環境日,保護自然環境,拯救人類自己已經刻不容緩!
雖然新冠病毒令我們的生活陷入困境,但是人類與病毒的關係,從來不是簡單的你死我亡。我們生活的地球原本就是一顆名副其實的「病毒星球」。
知名科普作家卡爾·奇默曾在其著作《病毒星球》裡指出,病毒才是地球真正的「原始」居民,並且無處不在。一升海水裡,起碼有1000億個病毒。地球上10% 的光合作用都是病毒基因開展的,我們每呼吸10次,就有一口氧氣來自於病毒的惠予。
病毒也創造了今天的我們。當病毒在宿主之間穿梭時,會攜帶、轉移個體間的基因片段,由此為物種的進化和多樣性做出貢獻。比如我們每個人的基因組中都攜帶了將近10萬個「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DNA片段,這些片段佔到人類DNA總量的8%。
病毒,把創造和毀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它們披著「隱形殺手」的華美外衣,不經意間就給貪婪的人類一記重擊。
▼
回顧人類的歷史,就是與病毒抗爭的歷史。
曾製造種族屠殺的天花
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幾乎貫穿了人類整個文明史。早在公元前1156年,人們就在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發現了天花皮疹的跡象。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也帶來了殘暴的殺戮和殖民掠奪。這些歐洲殖民者把攜帶天花病毒的毯子假裝好意送給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導致從來沒有接觸過歐洲病毒的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約100年後,美洲印第安人從3000萬人銳減至100萬左右,這被史學家稱為 「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
隨後,瘟疫肆虐,由歐洲傳來的腮腺炎、麻疹、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病也接踵而至,殖民者帶來的病毒摧毀了美洲,更催生了臭名昭著的黑奴貿易。
西方殖民者也同樣把天花病毒帶去了澳大利亞。1789年,與新近到達雪梨港口的英國定居者為鄰的澳大利亞土著人當中,暴發了天花流行,並向內陸擴散。據英國人估計,這場天花殺死了50%的土著人。
1820年,英國發明了預防天花的牛痘疫苗,但是天花的致死率仍高達三分之一。僅僅在20世紀,全球就有3至5億人死於天花。
▲恐怖電影《天花》,改編自1972年南斯拉夫天花事件
198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人類成功消滅天花。此後,令人聞風喪膽的天花病毒終於被封存進「潘多拉魔盒」中。
末日瘟疫西班牙大流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世紀一共有5次波及全球的流感大流行,最嚴重的是爆發於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全球約10億人感染,死亡人數為5000萬至1億人。
有意思的是,西班牙大流感並非來自西班牙,而是發源於美國。由於一戰期間,美、英、法、德等國有嚴格的戰時新聞審查,禁止媒體討論流感,而中立國西班牙沒有新聞審查,加上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也感染瘟疫,因此媒體及時密集地進行了報導。馬德裡的國外通訊社隨即將流感命名為西班牙大流感。
紀錄片《病毒入侵:殺死了5000萬人的大流感》運用了情景再現的手法,還原了100多年前讓一戰提前終結的末日流感。
▲紀錄片《病毒入侵:殺死了5000萬人的大流感》
致命殺手伊波拉
目前已知最厲害、烈性程度最高的病毒是伊波拉病毒,1976年首次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薩伊)的伊波拉河地區發現。伊波拉疫情每次都是在局部爆發,然後突然消失,幾年以後又捲土重來。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3至2016年,伊波拉病毒席捲幾內亞、獅子山和賴比瑞亞,死亡人數超過1.1萬。
美劇《血疫》就採用了雙線敘事的手法,一條線講述了伊波拉病毒發現的過程,另一條線講述了1989年美國本土發現首例伊波拉病毒感染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該迷你劇改編自美國作家理察·普雷斯頓的暢銷書《血疫:伊波拉的故事》,連恐怖大師史蒂芬·金都評價原著的第一章是他這輩子讀過的最可怕的故事。
捲土重來的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如人、鼠、豬、貓、犬、狼、雞、牛、禽類。目前已經發現7種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人類約五分之一的普通感冒是由其中4種較為溫和的冠狀病毒引起的。從2002年底至今,相繼出現由3種冠狀病毒導致的嚴重疫情:非典型性肺炎(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鳳凰衛視在2013年非典十周年之際製作了5集紀錄片《非典十年祭》,從非典的爆發,資訊被封鎖到真相被揭開,再到7天7夜建起小湯山醫院,非典後遺症以及疫情之後的反思幾個方面,對抗擊非典之戰做了全景式梳理。
新冠肺炎爆發後,2020年2月9日,日本NHK電視臺率先製作並播出了全球首部關於新冠病毒肺炎的紀錄片《緊急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客觀、冷靜且富有同理心的立場,向觀眾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特徵、傳播途徑、臨床表現和最新研究情況。其中,傳染病專家押谷仁教授的話引人深思。他認為中國是日本至關重要的戰友,作為疫情防護的第一線,他們不應該受到責難,國際社會應該團結起來,共同應對這一場世界危機。
▲紀錄片《緊急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由英國、日本、以色列、新加坡、美國的製作團隊與國內5省市的攝製團隊跨國協作完成的紀錄片《新冠肺炎:與魔鬼的戰鬥》以中國國家治理疫情方策為核心,以不同行業、不同身份的人物故事為線索,以更貼近現實工作或生活的影像,展示了疫情期間個人的道義、道德、人性之美,以及中國人集體與病毒鬥爭的自信和勇氣。在整個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國不僅為世界提供抗擊疫情的新標準和新經驗,同時也展現了中國的制度優勢和大國擔當。
新冠病毒起源成謎
近年來,世界各地出現的新發傳染病越來越頻繁。有科學研究指出,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自動物源性病毒。伊波拉、馬爾堡、亨德拉、尼帕、MERS等病毒都被證明來源於蝙蝠。
2014年,令人聞風喪膽的伊波拉病毒在西非中心地區肆虐,造成超過1.1萬人死亡。紀錄片《病毒獵人:阻止下一次爆發》記錄了這場史上最嚴重的伊波拉病毒的大爆發以及尼帕、奇昆古尼亞、寨卡等病毒在全球的流行,同時也向觀眾展示了科研人員如何像「病毒獵人」一樣不分晝夜地追蹤病毒源頭,採集蝙蝠樣本以及收集蝙蝠排洩物的艱難過程。
中國也有一群翻山越嶺、飛簷走壁的「病毒獵人」。2004年,為了追蹤SARS病毒的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和她的團隊踏遍中國28個省市,終於在長達13年的追蹤後,證實了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為蝙蝠。
在非典爆發的17年後,石正麗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基因組水平上與蝙蝠冠狀病毒具有96%的同源性,再次證明新型冠狀病毒或來源於蝙蝠。
▲2020年2月3日《自然》雜誌發表了石正麗團隊的研究論文
然而,當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關於病毒來源的流言卻從未停止。先是有印度科研人員發表論文,影射病毒為人工合成,來自武漢實驗室。後有川普政府和美國媒體頻繁指責病毒來源與武漢病毒研究所有關。法國諾貝爾獎醫學獎得主、病毒學家蒙坦耶甚至拋出「病毒是武漢實驗室研製愛滋病疫苗的意外產物」的言論。各種陰謀論一度成為某些西方政客抨擊中國的藉口。
然而,事實勝於雄辯。非營利組織生態健康聯盟主席皮特·達斯扎克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採訪時表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他所在的生態健康聯盟曾與武漢病毒研究所開展長達15年的合作。
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也多次與川普「唱反調」。福奇明確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新冠病毒由中國實驗室製造並洩露,也不可能從野外將病毒帶進實驗室。新冠病毒產生於自然界,通過宿主不斷在自然界中傳播,最後跨越物種進入人類世界。
▲《國家地理》雜誌發表文章《福奇: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
就連蒙坦耶的發言也遭到法國多位科學家的駁斥,其中還包括蒙坦耶在愛滋病研究領域的前同事。
關愛自然,刻不容緩!
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多個國家的「零號病人」依舊成謎,關於病毒起源地的爭論也愈演愈烈。其實,無論病毒起源於哪裡,新冠肺炎的大爆發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與警示。
由於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必須寄生在宿主的細胞內才能進行代謝和繁殖,因此野生動物成為病毒的天然儲存庫。科學家預測蝙蝠體內至少藏有5000種冠狀病毒,目前所發現的病毒只是冰山一角。
▲紀錄片《病毒為何致命》講述了病毒與宿主的關係
人口增長、城市化、農業集約化、資源開採、氣候變化等都為病毒從動物傳播到人類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是濫伐森林和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大大增加了野生動物與人類的接觸機會,病毒脫離自然宿主並尋找到新的宿主——人類。經過數十億年的進化,許多病毒已經能夠和野生動物共存,卻仍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和傷害。
或許正如《血疫》的原著所寫的那樣:「從一定意義上說,地球正在啟動對人類的免疫反應。它開始對人類這種寄生生物做出反應,人類的泛濫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壞死點遍布全球,歐洲、日本和美國猶如癌症的爛肉,擠滿了不停複製的靈長類動物,人類群落無限擴張和蔓延,很可能會給生物圈帶來大滅絕。也許生物圈並不『喜歡』容納50億(目前已突破75億)人類。」
不知是不是因為地球的免疫系統已經識別出,人類才是最具破壞性的病原體的存在,新冠疫情的爆發再次告誡人類這樣一個事實,當我們破壞生物多樣性時,實際上就是在破壞支持人類生命的系統根基。打破自然界的微妙平衡,最終會為病原體的傳播創造理想的條件。
這場曠日持久的新冠疫情仍未結束,世界的秩序和人類的生活方式卻已經改變。新冠肺炎很有可能會像流感一樣和人類長期共存。但是經此一「疫」,我們應該學會以更好的方式與野生動物共存,尊重並維持自然界的平衡與秩序,選擇有利於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的生活方式。
病毒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十幾億年,一直都在變異,人與病毒的鬥爭和共存也會一直處於變幻與更新之中。諸多影視作品早已告誡人類,病毒殺手消失後還會捲土重來。再現此次新冠疫情的更多紀錄片和電影相信也在醞釀和製作中了。
文:福爾魔歌
編輯:福爾魔歌、林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