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園最早是金代的皇家園林大寧宮遺址所在地。其北岸有座精美的小型建築群名為靜心齋。圖為靜心齋大門。
▲靜心齋大門和題額。靜心齋與故宮的乾隆花園和頤和園的諧趣園,並稱清代三大「皇家花園」。
▲圖為靜心齋衛星照片。
▲圖為靜心齋布局圖。作為北海北岸最為小巧玲瓏,精美清幽的建築群,齋內碧池清水,曲橋迴廊,十分幽靜。原名為鏡清齋,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曾為皇子讀書之處。
▲靜心齋外東側有個位於牆外的亭子,亭子上有題字為碧鮮。碧鮮亭緊貼靜心齋花牆外,起到點景之妙。同時在靜心齋內的韻琴齋內可以憑窗欣賞瓊華島之景。坐在韻琴齋內打開南側山牆的小窗,可以看到太液池和白塔美麗的景色。在乾隆皇帝的眼前,這立體的畫面被框在小窗之中,似乎有「碧(壁)出仙(鮮)境」的感覺。在書房的窗外建亭,景致妙不可言,使此亭在京城獨一無二。
▲碧鮮亭細部。碧鮮為漢語詞語,原來的意思是青翠鮮潤的顏色。後用以形容竹的色澤。再後來文人在詩詞歌賦中以「碧鮮」為竹的別名。《舊五代史·扈載傳》中有:「載因遊相國寺,見庭竹可愛,作《碧鮮賦》題其壁。
▲碧鮮亭題額。
▲碧鮮亭亭內彩繪。碧鮮原是用以形容竹的色澤,後因以"碧鮮"為竹的別名。
▲從碧鮮亭內觀察靜心齋的花磚牆。宋代範仲淹有《寄題孫氏碧鮮亭》詩:「天地何風流,復生王子猷,黃金買碧鮮,綠玉排清秋。」
▲碧鮮亭前的翠綠竹子與北海太液池和白塔。碧鮮亭內由立柱、窗框及欄凳形成方形的取景框,是觀賞北海景色極佳的觀景點,這個位置與瓊華島相對,由此可以欣賞到島上參差錯落的樓臺亭閣及巍峨的白塔。
▲從碧鮮亭南望北海白塔。碧鮮亭緊貼靜心齋的韻琴齋南山窗,乾隆皇帝坐在韻琴齋內從窗口南望,可觀太液池及瓊島景色。韻琴齋意為皇帝休息時的聽天籟之音處。「韻琴」並非單指尋常的絲竹琴聲,而是指院中泉落之聲似琴聲。韻琴齋中原有泉水形成的瀑布,水流聲如琴之韻。這裡的琴聲和諧,象徵著大清朝政治昌明四時有序,體現著對大清聖主之治的隱喻。
▲從碧鮮亭處所見北海白塔景色。唐杜甫有《槐葉冷淘》詩:「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