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池,不僅僅是慈禧乘涼的地方,還是清代一項運動的舉辦地

2020-12-16 路之意

紫禁城以西的三海之地,又稱太液池。風景絕美,天然富麗,是夏日乘涼的好去處。北海與中海元明時建築很多,南海則為清代時候擴充之地,面積達十餘裡,水區佔三分之一,慈禧晚年常居於此。這裡畫棟連雲,珠簾卷雨。若炎夏時日,於泖蔭路曲之中,梢立片刻,頓覺心裡清涼。

這個地方靠近西邊是民宅,而且有法國教堂一所。這個教堂的六層洋樓正俯瞰西苑。慈禧為此事苦惱多時,經過多次交涉,竟花了三十萬兩銀子才將它買下。於是此樓就被劃為南海之內了。原來的教堂便遷至西什庫地方,慈傅後來常常在這座新劃入南晦的教堂中,接見各國公使夫人。

至於北海,這裡更有一番情趣,觀瓊華島有似東海之蓬萊;登廣寒殿有似遨遊月宮。每臨夏日,這裡便呈現出綠蔭蔽日,水天空闊之景。然而慈禧不喜歡這地方,據說多年未曾來過一次。因此夏日這裡便成了妃嬪結伴乘涼避暑之所。一年夏日,有某妃遊玩了北海之後,乘興在扇面上寫下了一首七律,其中後兩句是「東上朝陽西上月,一般花影有寒溫」。後來被慈禧得知,認為這是有意譏諷慈禧愛戀南海的景色,而冷落北海的風光。因而這位妃子被罰,停了三個月的俸祿。

三海之地不僅是夏日納涼的好去處,也是是冬日跑冰(滑冰)的好場所。清代早在乾隆的時候就有在太液池上舉行冰嬉的記載。從乾隆皇帝寫下的詩句中可知參加冰嬉的人在太液池的冰上行走如飛, 「御風列應讓,逐日誇無準。」同時還可以知道當時有比賽之舉, 「一時誇奪幟,獨步早登壇」。

到了光緒朝,這種跑冰之舉,相承不衰。當時中海之中建有一座水閣。夏日這裡四面荷花,遊魚可數。銀裝素裹之日,便是跑冰之地,適時,慈禧便乘冰床來此觀看。當時的冰鞋與今日的冰鞋不同。那時的冰鞋是中國舊式雙臉布鞋底上加鋼條一片,其鋒銳無比。參加跑冰的多為宮廷侍衛和年輕的太監,其年齡都在二十上下。跑冰者平時已經進行過多次訓練。冰場面積大致在750平方左右。參加的人都穿得很整齊,他們的穿著是開襟袍外罩方馬褂,頭上戴著一頂氈帽。參加之前,競賽者先要進行預選。預選優勝者百名,然後分為十班,每班十人。

這些被錄取的跑冰者,由司令一人,其名為總理負責。比賽之時,令旗一揚,每班十人按圓形軌道跑起來,每班滑跑的姿勢各不相同。此時慈禧太后則穿著貂皮長袍,坐在水閣之中,隔著帘子盡情欣賞這跑冰之戲。站在她身旁的不僅有得她意的妃嬪,還有宮眷和太監。比賽中的優勝者還要由慈禧頒發獎品。

隆冬時節,這種跑冰之戲每月都要舉行七八次之多。每次舉行照例都要在下午二時開始,比賽時間大致在一小時左右。在比賽之餘,慈禧又常在這水閣之中作消寒會。每會必作詩,並且,她令以「庭前垂衫畛重待春風」這九個字為韻。同時詔南書房的翰林也前來,讓他們每人各賦七律或七絕各九首。這九個字,按繁體字說,每字均是九畫,早年為道光皇帝所制,他常讓宮女把這九個字,自冬至開始,每日劃一畫,並注以陰、晴、風、雪,一直劃完則正好是九九八十一天,就這樣歷朝相承了下來。而慈禧眼下又有獨創,以這九字為消寒會賦詩的韻腳。

賦詩取興本無可非議,然想這同、光之世,已非昔日可比。若用「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來比喻慈禧的消寒誦,看來是恰到好處吧!

相關焦點

  • 北京風土密碼:清代太液池北岸靜心齋有一個鮮碧亭是做什麼用的?
    靜心齋與故宮的乾隆花園和頤和園的諧趣園,並稱清代三大「皇家花園」。▲圖為靜心齋衛星照片。▲圖為靜心齋布局圖。作為北海北岸最為小巧玲瓏,精美清幽的建築群,齋內碧池清水,曲橋迴廊,十分幽靜。原名為鏡清齋,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曾為皇子讀書之處。▲靜心齋外東側有個位於牆外的亭子,亭子上有題字為碧鮮。碧鮮亭緊貼靜心齋花牆外,起到點景之妙。
  • 清代陝西女首富周瑩,曾被慈禧收為義女,她最後的結局如何了?
    關於慈禧和光緒在西行途中的"苦日子"的傳聞不勝枚舉,比如光緒在逃亡過程中連被子都蓋不上,還是李蓮英趕緊把自己的被子抱給了光緒帝;比如慈禧被鎖在城門外不讓進,後來在小縣城裡,連那碗小米粥都特別甜。傳言的真相撲朔迷離,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慈禧一行在逃亡的路上並不順利,甚至一再需要當地富商的幫助。
  • 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區最破爛的古蹟:廣安門外的金中都太液池遺址
    北京是一個歷史古蹟非常多的地方,比如故宮、天壇、北海公園。然而北京還有著一個比這些古蹟都要古老的地方,現在卻處於非常破爛地步,這就是北京廣安門外的金中都太液池遺址。北京廣安門外的金中都太液池遺址的位置如下所示。
  • 北京金中都太液池遺址保護陷入困局!
    千年以前,這裡是御苑禁區,這就是金中都太液池遺址,又稱魚藻池遺址。然而,千年過去,這裡殘破不堪,成了一片爛尾樓,至今如此,算起來,爛尾30年了!至於爛尾的原因,2013年左右有多篇報導,網上一搜,隨處可見。大意是這塊商業用地此前因土地轉讓發生問題,導致出現爛尾別墅,至今別墅未清理。
  • 慈禧太后的特殊癖好 害慘了身邊的太監們
    作為晚清最有權勢的女人,不僅可以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也能使喚太監們滿足自己的喜好,慈禧太后非常懶這大家都知道,但是她老人家卻對一種運動情有獨鍾,甚至成為了癖好,這運動可是差點要了太監們的小命兒。慈禧的這一癖好就是滑冰,每每到了冬天,慈禧就喜歡在冰上的感覺。
  • 太液池,唐明皇和楊貴妃在這裡留下了多少傳說
    太液池在大明宮的北部,又名蓬萊池,是皇家池苑。當年的池邊遍植柳樹,現在也有垂柳依依,岸邊卻是荒草萋萋。好在站在岸邊,遠處有小洲綠意蔥蘢,池水泛著綠意,也頗能讓人有一些遠古之幽思。根據有關文獻記載和歷代《唐大明宮圖》所繪,太液池長年蓄有一泓池水,清波蕩漾,水面荷花遍布,岸邊蘆葦叢生,夏來,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之景,秋至,一幅「蒹葭蒼蒼」之畫,常有黃鵠、野雁等飛禽穿行其間,嬉戲出沒。當年的太液池不僅有華美建築環繞四周,更有廊榭曲折橫越水面。
  • 慈禧曾孫口述家史:光緒不是慈禧害死的
    而慈禧直到死前的兩天才被確診,所以即便是慈禧想殺害光緒,也用不著下手,除非慈禧能夠預知自己的死期。今年54歲、在頤和園工作的葉赫那拉·根正身世確實值得一提:慈禧是他爺爺的親姑姑;同治和光緒都是他爺爺的表哥;光緒還是他爺爺的姐夫。「中國人一般『家醜不可外揚』,但是我們家不一樣。因為我們家的這點子事情基本上已經被皇族抖摟得全世界都知道了。所以,今天再談這些事情,早已不是不可外揚的了。」葉赫那拉·根正表示,作為家族傳人,幾十年在家族的所聞、所見,使他知道許多關於清代皇家的內幕。
  • 翡翠,乾隆讓它「由石變玉」,慈禧讓它昂貴到今天
    真正將翡翠從民間帶到皇宮,經過皇家包裝之後大紅大紫的,還是乾隆和慈禧。清代翡翠文化清朝,特別是乾隆皇帝時期,是古代玉器和玉雕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而翡翠,便是在清朝時期扭轉乾坤,從一般的玉石成為宮廷瑰寶。
  • 光緒叫慈禧「親爸爸」,卻不是叫「親媽媽」,如今看來慈禧真高明
    同樣,慈禧太后作為一個婦道人家,在大清國那樣的環境下,能掌握清朝朝政半個世紀,並且除了戊戌政變和庚子國變以外,慈禧太后的權力始終沒受到有效挑戰,這說明,慈禧太后還是有些本事的,這些本事,和她的「親爸爸」稱號存在因果關係。
  • 權力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考察慈禧居室空間的內簷裝修
    東耳房傳統上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冠以「殿」名,「古者屋之高嚴,通呼殿」,一般高大而尊貴的宮殿稱為殿,以示其尊貴;西耳房則是妃嬪侍值的處所,以「室」命之。「室,室也,窗戶之內也,城郭之宅也,妻之所居也。」室是指普通的房間,妻子居住的地方。同治元年(1862),慈安慈禧垂簾聽政,入住養心殿,根據慈安和慈禧的地位,慈安居綏履殿,慈禧居平安室。
  • 你知道慈禧姓什麼嗎?她的旗籍在八旗中地位如何?
    慈禧姓什麼?有人說是那那拉氏,也有人說葉赫那拉氏這兩種說法都正確。但是絕不能說「那拉氏及葉赫那拉氏」因為在清代,葉赫、哈達、輝發、烏拉以及滿洲其他地方都有那拉氏。「雖系一姓,各自為族。」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二十二)清代后妃,各自為族。」
  • 慈禧太后下葬時的豪華穿戴,首次曝光
    十二章紋原本只限於帝王的龍袍上使用,在清代是帝王身份的標誌。慈禧用了,體現了她不一樣的地位和身份。實物證明,清代帝後都是穿著吉服入殮的。之前有影視劇拍攝過盜東陵的情節,裡面慈禧穿戴朝服入殮,那是不對的。
  • 慈禧太后,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兒媳婦?真是因為兒媳婦的一句話嗎
    2、《清代野記》有載:後美而端重,見人不甚有笑容,穆宗亦雅重之,每欲親近,後見上則微笑以迎,慈禧即加以狐媚惑主之罪。帝後關係融洽,乃係天下之福,系天下臣民最為樂於見到的狀態。這種傳聞之所以迅速出現,就是慈禧太后素日對阿魯特氏的百般刁難、苛責訓斥所致。除此之外,在諸多時人筆記和野史文獻的記載中,慈禧太后對阿魯特氏的態度永遠都是「切齒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益憤怒,欲令其速死」的極端描述。由此可見,慈禧太后對阿魯特氏不僅僅是厭煩,而是發自內心的憎恨。
  • 同樣處在權力巔峰,武則天生活為所欲為,慈禧為何只能守活寡
    殊不知,儘管慈禧和武則天都是有長達30很多年的當權親身經歷,可是慈禧有一件事情卻害怕仿效武則天,這件事情便是豢養男寵。 第一,武則天和慈禧展現了權威形象不同。武則天中後期即位,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應該是御龍天下的威勢;而慈禧作為皇太后,應當展示出母儀天下的風採。
  • 《慈禧與我》:巴格斯與慈禧之間的故事是否存在?
    《慈禧與我》:巴格斯與慈禧之間的故事是否存在?歷史上有諸多傑出的女性,能被歷史所記載的女性大多都有著各種傳聞中的版本,就如慈禧太后出生的身世也有說法不一的版本。《太后與我》這本書籍是在慈禧太后過世之後才出現在世人面前的,這本書的作者還不是華夏民族的子民,居然是個洋人。
  • 古心生篆刻——慈禧太后書畫上的閒章
    古心生篆刻——慈禧太后書畫上的閒章正文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景區清東陵內的普陀峪定東陵(慈禧陵),舉辦「翰墨留香」慈禧太后精品文物展,其中展出了慈禧的兩幅繪畫精品01大雅齋大雅齋,這本是圓明園內的一處建築名稱,位於"天地一家春"的西間,是供慈禧繪畫習字的自用畫室。大雅齋原本是慈禧的堂號,和道光皇帝的「慎德堂」一樣,屬於私人的專用,不管是專屬的瓷器還是書畫,如果印「大雅齋」一定是慈禧的心愛之物,很少示人的。
  • 故宮發現慈禧親筆信,揭開她的真實面目,學者:我們被騙了百餘年
    這一典故沒有記錄在正史和野史中,只是青史演義的傳說,巧的是大清的最後權力者慈禧是葉赫那拉氏。慈禧1835年出生於北京西沙柴胡同,爺爺給她取了杏丁的名字,大部分人不知道。誰也沒想到慈禧只是她的徽記,這個小玩偶會成為以後權勢朝野的太后。
  • 慈禧太后高清老照片:面部細微表情都看得清,圖7是她發跡的地方
    慈禧太后高清老照片:面部細微表情都看得清,圖7是她發跡的地方 在目前存世的慈禧太后照片中,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所有照片都是全身照。之所以這樣,是慈禧太后認為拍照就要拍全身照,否則不吉利。
  • 珍妃開始很得光緒與慈禧的喜愛,為何最終慘死?其實並非因新政
    珍妃是清末歷史上除慈禧外最具傳奇色彩的後宮女人,在世人心中,她是一個深明大義的正面形象,因幫助光緒變法維新而遭慈禧嫉恨以致最終慘死。然而真相卻並非如此簡單。 1889年,光緒大婚,慈禧太后為光緒選了一後兩嬪。
  • 慈禧太后為什麼敢向多國宣戰?慈禧:我大清天下無敵
    其實這背後只能說慈禧的「頭髮長見識短」,因為當時的慈禧真的是因為一些主觀因素故認為當時的大清還是「天下無敵」的,而也就是這個錯誤的想法讓大清更加萬劫不復: 義和團的「刀槍不入」 19世紀末,西方列強以洋槍大炮打開了清朝「閉關鎖國」的大夢,至此清朝所謂的「天朝上國」的夢終於屈服于洋人的洋槍大炮之下,而這個時候也有一批「維新派」大臣開始主張維新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