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寺妙高塔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玉泉山北側的山峰上。始設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為磚石建築結構的金剛寶座塔。這是北京唯一的一座磚石所建的金剛寶座塔。因處在山頂之上,無論是在頤和園中,還是在玉泉山周圍,各個角度都可以看到它。此照片拍攝於2019年12月。
圖為清代光緒年間繪製的三山五園圖中的玉泉山部分。乾隆皇帝在一次巡遊西郊靜明園時,發現這裡的山勢高峻,景色宜人,非常喜歡這裡,隨後增建了許多建築。
圖為玉泉山靜宜園衛星照片。乾隆皇帝有一次來玉泉山時,發現玉泉山南北兩座山峰上,南面已建有定光塔(也稱玉峰塔,建於乾隆二十四年),而北面的山峰卻什麼也沒有,顯得很不協調。於是他要求在北側主峰建妙高寺,寺內建一座金剛寶座式佛塔,以表示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崇敬之情。
圖為玉泉山北側山峰處的妙高寺位置衛星照片。妙高寺建設期間,乾隆皇帝曾幾次親臨現場視察,對每一個建設環節都要求很高,並委派一位親信大臣在現場」監工」。 造型精巧民間俗稱」錐子塔」。
圖為乾隆皇帝畫像。清代乾隆皇帝很重視藏傳佛教的研究與傳播。北京現存的四座金剛寶座塔中,有三座建於乾隆年間,都具有明顯的藏式建築風格。其中玉泉山妙高寺及其佛塔妙高塔,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造的。
妙高塔為藏傳佛教式樣,型制源自密宗法壇曼荼羅的五塔組合,曼荼羅意為壇城。圖為藏傳佛教的曼荼羅唐卡圖案。曼荼羅指一切聖賢、一切功德的聚集之處。藏傳佛教中認為供曼荼羅是積聚福德與智慧最圓滿而且巧妙的方法,以曼達曼荼羅的形式來供養整個宇宙,是很多方法中最快速,最簡單,最圓滿的。曼陀羅可說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習秘法時的「心中宇宙圖」。
圖為20世紀初拍攝的妙高塔照片。妙高寺院中佛塔的塔座中間,聳立著一座寶瓶式塔,四周的角上各立有一座圓形亭閣式小塔,塔剎細高呈錐形,塔身頂部是一圓形罩頂,頂的中央部分立有十三層相輪,呈圓錐形。在相輪之上,安有銅質鍍金的圓錐形塔剎。所以,這座塔又被俗稱之為」錐子塔」。
妙高寺寺院與佛塔的布局十分嚴謹,融漢、藏和印度諸建築風格於一體。山門前還有一座漢白玉石坊,前額上刻有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靈鷲支峰」。
妙高塔高約17米,基座為磚石砌築的方形平臺,四面設石欄。中央大塔有雙重基座。最下是亞字形基座,四面凸出的立面上開券洞。其上是八角形基座。再其上是八角形石雕仰蓮承託卵形霞缽塔瓶。
圖為妙高寺全景。妙高寺坐北朝南,由山門、前殿、後殿、寶座塔及亭、臺等組成,整個寺院為典型的中式傳統建築,高脊飛簷,朱牆青瓦。 塔旁還建有楞伽洞、極樂洞、經堂等具有精美雕飾的佛教建築,堪為清代建築藝術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