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佛教寺廟系列遊之——遊覽大興善寺(密宗祖庭)

2020-12-17 王哥之旅

大興善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位於長安城東靖善坊內(今西安市小寨興善寺西街)。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已1700餘年歷史,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

大興善寺的文物保護碑,大興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1956年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大興善寺的簡介,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佔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大興善寺的素食坊。臘八節向百姓施粥也是大興善寺一年中的一項重要活動,並且已經堅持多年。這一天,僧人及幾十名義工在大興善寺每年為百姓施粥,正是體現了佛教慈悲的傳統,他們相信佛法無邊,一粥一飯也能普渡眾人。僧人們沒有休息多久就起床準備臘八粥,前來領粥的群眾雖冒著寒風也還是有序、耐心地等待。

大興善寺的「天王殿」,內部正面供奉有大肚彌勒佛,為明代託紗金裝。匾額「天王殿」為趙樸初題寫。廊柱懸掛兩幅楹聯。天王殿內東西兩側塑有四大天王像,南方為增長天王,身青色,持劍,職風;東方為持國天王,身白色,抱琵琶,職調;北方為多聞天王,身綠色,執傘,職雨;西方為廣目天王,身紅色,握蛇,職順。在彌勒菩薩造像後方則為佛教寺院的守護神韋馱尊天菩薩,現存造像為明代木雕。

平安地藏殿,位於天王殿後東側,內奉地藏王菩薩。門楣上懸「平安地藏殿」五字牌匾,地藏菩薩右手持九環錫杖,左手持明珠,左右兩側為大型整體群雕。平安地藏殿整體雕塑群所表現的是陰曹地府第一殿閣君至第五殿閣君,由第一殿秦廣王殿、第二殿楚江王殿、第三殿宋帝王殿、第四殿五官王殿、第五殿閻羅王殿部分內容組成。

救苦地藏殿,位於天王殿後西側,內奉地藏王菩薩。門楣上懸「救苦地藏殿」五字牌匾,救苦地藏殿的整體雕塑群所表現的是陰曹地府第六殿閣君至第十殿閣君,由第六殿卞城王殿、第七殿泰山王殿、第八殿都市王殿、第九殿平等王殿、第十殿轉輪王殿部分內容組成。向大眾表明佛教因果關係,揭示人們行為的真善美與假醜惡啟迪人們的理智和善心。

大興善寺的鐘、鼓樓是本寺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好像是明代的,它們位於大雄寶殿前廣場東西兩側。東為鐘樓,上懸「天聲」牌匾。

大興善寺的鐘、鼓樓是本寺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好像是明代的,它們位於大雄寶殿前廣場東西兩側。西為鼓樓,上懸「地音」牌匾。

大興善寺的大雄寶殿,殿內供奉五方佛造像,東西兩側供奉二十四諸天,後側供奉海島觀音、善財童子和龍女。殿內梁柱懸掛五副楹聯。大興善寺為中國漢傳佛教密宗祖庭,在密宗裡,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五方佛」又稱「五智佛」、「五智如來」,代表中、南、東、西、北正方。

大興善寺內有清碑四方,即清康熙年間《重修隋唐敕建大興善禪寺來源記碑》、《重修大興善寺碑記》、乾隆年間《隋唐敕建大興善寺祖庭重修記》和鹹豐年間《大興善寺法源碑記》,皆為研究大興善寺的重要史料。

唐轉輪藏經殿遺址處在大雄寶殿與觀音殿之間。轉輪藏經殿始建於唐代,用以收藏經書。「轉輪」意為佛法如車輪常轉。現在的轉輪藏經殿遺址在舊址的基礎上進行了恢復。遺址上現在是一座亭子,內供奉著大黑天。大黑天,又譯為大黑、大時、大黑神或大黑天神等,或者直接音該神本是婆羅門教溼婆(即大自在天)的變身,後為佛教吸收而成為佛教的護法神,特別是在密宗中大黑天是重要的護法神,是專治疾病之醫神。

轉輪藏經殿遺址四周的缸栽蓮花,佛教對於蓮花是很看重的,可以說蓮花是佛教的象徵,你所見到的佛陀,菩薩,都會是乘著蓮花而來,而往生的人也是坐著蓮花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可以說是蓮花和佛教的關係是十分的密切了,蓮花就像是佛教的象徵。蓮花代表了聖潔,美好,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

露天地藏菩薩銅像是日本真言宗信徒為緬懷祖庭,追思昔日中日友好交流而贈送的。大興善寺與日本佛教的關係源遠流長,佛教於六世紀初,由中國、朝鮮傳入日本。這尊地藏菩薩是1985年由日本「真言宗空海大師同志會」贈送的,「同志會」亦屬於密宗法系。

露天地藏菩薩銅像前面的巨大香爐,上書「密宗祖庭」,說明了大興善寺在佛教寺院中的地位,密宗又稱密教,秘密教,持明教,金剛乘,它是印度佛教的最後階段。稱為密教,是和「顯教」相對而言的。「顯教」是由釋迦牟尼佛所說之教,包括我們一般所說的「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以「經,律,論」為公開宣講內容。而密教則宣稱自己傳承的是法身佛「大日如來」的深奧秘密教旨,為最「真實」的言教。

文殊殿,殿內奉文殊菩薩聖像。文殊殿前的對聯為:「法鏡慈雲觀秋月春花含將妙諦,智燈懸空聽晨鐘暮鼓悟徹禪機。」文殊菩薩是中國佛教五大菩薩之一,號「大智」,主司智慧,坐騎為一頭獅子。對佛教有了信仰之後,還要積極學習佛教的教義,理論,獲取般若智慧,這就要靠文殊菩薩的加持。

普賢殿,殿內奉普賢菩薩聖像。普賢殿前的對聯:「蓮座擁祥雲名剎宏開登淨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普賢菩薩也是中國佛教五大菩薩之一,號「大行」,主司理德,坐騎為一頭白象。佛教徒若想成佛,只有智慧是不行的,智慧還要與行為實踐結合起來,這就需要修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

大興善寺的轉經筒。轉經筒又稱「嘛呢」經筒、梵林轉經筒、轉經桶等,與八字真言和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關,藏傳佛教認為,持頌真言越多,越表對佛的虔誠,可得脫輪迴之苦。

觀音殿門口的高大香爐。觀世音菩薩簡稱「觀音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大興善寺的觀音殿建築在南北中軸線上,這樣的格局在其他寺院很少見,就是突出觀音菩薩的影響力。現大興善寺觀音殿內供奉的是一尊千手觀音菩薩,在佛教看來,只要虔誠得信奉千手觀音,就有「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大好處。

觀音殿前屋簷下的巨大的轉經筒,在漢傳密宗佛教和藏傳密宗佛教都有轉經筒,有在是在大殿周圍固定的轉經筒,還有拿在手中的小轉經筒,僧人和信徒除口誦外,還製作「嘛呢」經筒,把「六字大明咒」經卷裝於經筒內,用手搖轉,藏族人民把經文放在轉經筒裡,每轉動一次就相當於念頌經文一次,表示反覆念誦著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

大興善寺的臥佛殿,臥佛是側臥著的釋迦牟尼佛,表現的是兩千五百多年前佛涅槃時的情景。臥佛其實是佛陀取涅槃時的法相,臥佛的形象,代表著佛陀一生最後一個重要時刻——涅槃。涅槃,象徵著佛陀的修行圓滿、果報已盡,將進入無生無滅、自在無礙的境界之中。在漢地,涅槃又被稱作「圓寂」,指的就是高僧修行圓滿而常住無礙寂靜之境。

大興善寺的法堂殿前有兩個觀賞池,東邊池子裡是一群觀賞的錦鯉魚,池中的鯉魚雕塑上立著兩隻鴿子,這裡養著一群鴿子,有香客給鴿子投食,吸引鴿子飛來覓食。

大興善寺的法堂殿前有兩個觀賞池,西邊池子裡是一群烏龜。這裡的烏龜主要是巴西龜,有的在池中遊弋,有的爬上石棉瓦在上面悠閒地曬太陽。這麼多的烏龜吸引遊人駐足觀看。

大興善寺的舍利塔,是為紀念歷代為大興善寺的建設和弘揚佛法作出貢獻的高僧所建,坐落於大興善寺西側。創建年代不詳。舍利塔為六邊五層閣樓式,原位於陝西省軍區大院(隋唐大興善寺界內),1992年遷建至今址。舍利塔為六層單體建築,下層為方形塔基,其上六層為正六角形,每一層的正面均有佛龕,龕內有坐式佛像。一層南開一門,門楣磚雕「舍利塔」三字。

在舍利塔前右側有一觀音洞,據說裡面約有十米深,上下兩層,供奉有觀世音菩薩三十二相即各式各樣的觀音造型,有顯宗的觀音,也有密宗的觀音,幾乎就是一個觀音造型的大全,甚為罕見。因為這裡現在沒有開放,所以只能是聽說,不能親眼看到。

法堂與南邊的觀音殿以及東西兩邊的玉佛殿、臥佛殿組成的四合院,是大興善寺最為幽靜的處所。庭院中有古柏十餘株,濃蔭森森,遮天蔽日。還有一株紫藤,為明代所植,有三百多年的樹齡。

大興善寺的金剛堂,金剛堂位於法堂東側,內供奉正中為大日如來像,左右各為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像,周圍須彌座及中間四根漢白玉柱上是二十八位金剛菩薩像和八位歷代密宗祖師像,四周是六大明王。金剛堂是舉行灌頂,放焰口, 講經,佛七等各種法會,弘揚密宗的主要場所。

日本佛教界捐贈的空海大師像。密宗從大興善寺傳到了青龍寺,青龍寺是日本密宗的祖庭。公元805年,日本高僧空海法師來到青龍寺授學於三朝國師惠果阿闍梨並接受灌頂取得了傳法資格。806年,他帶著大量密宗經典回到日本,在高野山金剛峰寺建立根本道場,創立真言宗,對日本佛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傳佛教密宗在日本傳承至今。

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紀念碑。大興善寺不僅是中國佛教密宗祖庭,同時也被日本真言宗視為祖庭。近年來,作為祖庭寺院,大興善寺接待了很多日本佛教各宗派的參訪團,這也使得大興善寺同日本佛教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很好的促進了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

達摩祖師像紀念碑。明永樂年間,雲峰禪師居大興善寺,脩造了殿堂和鐘樓,弘揚禪宗。所以大興善寺也有禪宗的痕跡。達摩,是中國禪宗的始祖。他生於南天竺(印度),婆羅門族,傳說他是香至王的第二子,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他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從這裡北行至北魏,到處以禪法教人。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達摩,祖師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終於悟道。東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死於洛濱,葬熊耳山。

相關焦點

  • 密宗祖庭大興善寺,可印證密宗非藏傳佛教所獨有
    密宗和顯宗一樣,均是佛陀所傳之法,天下密宗,皆源於佛。密宗在後世主要形成漢傳、藏傳、東傳(日本)三大派別,而並非是藏傳佛教獨有。西安大興善寺,是漢傳佛教八宗之一的密宗祖庭。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獲知,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距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在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由於遵善寺佔城內一坊之地,所以取城名"大興"二字和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一直沿用至今。而藏傳佛教的正式形成,是以桑耶寺的建立為標誌。
  • 西安寺廟巡禮之旅:大興善寺與青龍寺
    而西安的大興善寺,就是我去年去西安時不期而遇發現的一個驚喜。去年四月去西安我原本是為了去青龍寺看櫻花,結果第一站卻機緣巧合來到了大興善寺。剛到西安時,突然想喝胡辣湯,便在網上搜到了一家,結果發現飯店對面就是大興善寺,於是就進去走走。
  • 密宗祖庭西安大興善寺傳授「密法四度加行之護摩法」法會圓滿
    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大興善寺)法子們認真聆聽(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大興善寺)護摩是火祭法、供物焚於火中、以之供養諸聖賢(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大興善寺)寬旭法師開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大興善寺)2019年5月1日至4日,密宗祖庭西安大興善寺舉行「密法四度加行之護摩法」傳法法會。
  • 陝西佛教寺廟系列遊之——遊覽百塔寺(三階宗祖庭)
    是隋、唐佛教三階教的祖庭。唐大曆六年(771年)改名為百塔寺。百塔寺的西門。現在的百塔寺規模很小,就和一般農村人家的院子大小差不多。這是朝西的大門,還有一個朝向南面的小門,一共就兩個門。寺內的主要建築就是一座大雄寶殿,還有一些供僧人居住的僧房。幾乎沒有其它建築。百塔寺最有看點的就是一顆千年銀杏樹。百塔寺是中國佛教「三階宗」的祖庭。
  • 中國最著名的的八大寺廟,佛教八大門派的祖庭
    4、密宗發源地──西安大興善寺密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傳來,可分為兩派,一為胎藏界,一為金剛界。唐一行得兩宗真傳。唐惠果長老時,將密宗傳於日本空海。日本密宗,分為東密與臺密。包含真言宗、金剛頂宗、毗盧遮那宗、秘密乘、金剛乘等宗派。佛教密宗綜合了各國家地區密宗的傳承。
  •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赴西安大興善寺...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赴西安大興善寺參訪合影留念佛教在線陝西訊  2016年11月19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蒞臨參觀西安大興善寺,西安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迎接陪同參觀。
  • 佛教八大宗派祖庭:雖很多已成為旅遊景區,但仍是教眾心中聖地!
    :大興善寺大興善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位於長安城東靖善坊內(今西安市小寨興善寺西街)。《長安志》卷七載:「寺殿崇廣,為京城之最。」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已1700餘年歷史,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佔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 天目山禪源寺,1700多年歷史,第五大佛教名山,日本臨濟宗祖庭
    禪源寺,是韋陀菩薩道場,是日本佛教臨濟宗祖庭,就在西天目山南麓,昭明,旭日兩座山峰之下。我們坐車從太子庵,沒幾分鐘,就到了禪源寺。這裡確實是鬱鬱蔥蔥,不愧是植物王國,大樹華蓋聞九州,有木本植物1200多種。西天目山距離臨安市31公裡,天目山在西天目南麓,距離臨安也不遠。禪源寺金碧輝煌,就像故宮一樣,殿閣樓臺,巍峨莊嚴,金黃色琉璃瓦,閃耀著的奪目的光芒。
  • 《長安與中國佛教》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據悉,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言生主講的《長安與中國佛教》41集精採視頻線上課程(慕課),入選教育部認定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感謝專家組的評審和教育部的認定;感謝南京大學資深教授賴永海老師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魏道儒老師的學術鑑定;感謝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領導特別是蘇仲樂副院長的策劃與支持;感謝清華大學學堂在線團隊的拍攝,特別感謝張好女士的辛勤製作;感謝烏雲賽娜教授在課程登陸國際版時的英文審校;感謝長安佛教六宗祖庭法師大慈恩寺增勤方丈、大興善寺寬旭方丈、香積寺本昌方丈、淨業寺本如方丈、草堂寺諦性方丈、華嚴寺寬昌住持對課程拍攝的支持
  • 你常常逛小寨,卻不知道興善寺西街有多神奇!
    在西安,沒有不知道興善寺西街的,它是一條因一座寺廟而聲名遠播的街道,那麼它?有什麼特別之處?曾經的興善寺西街—密宗文化 綿長歷史記憶中的興善寺西街一直很安靜,只有在初一十五的時候人頭攢動;它位於小寨鬧市區周邊,一個全長僅700餘米的小街區,因中國佛教密宗祖庭大興善寺坐落於此而得名。
  • 西安一寺廟,和《妖貓傳》一僧人有關,是日本人非常仰慕的寺廟
    在我國,外來宗教,經過幾千年來不斷的融合發展,逐漸的本土化,現如今,在我國,佛教的寺廟數不勝數,今天我們就去一個寺廟,這裡和陳凱歌的《妖貓傳》有關,這裡和日本有關,這裡和日本高僧有關,這裡就是青龍寺。青龍寺青龍寺位於陝西西安市城東南鐵爐廟村北的樂遊原上,青龍寺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青龍寺前身是靈感寺,要說青龍寺,真的是一個富有傳奇的寺廟,唐武德四年(621)青龍寺寺廢,因為龍朔二年
  • 陝西一個小縣城竟然藏了座「宏偉」的唐朝建築,在此見證大唐風韻
    不過在陝西秦嶺山裡有一個小縣城,當我開車路過這裡的時候突然發現山頂有一大片仿唐的建築,非常宏偉,也吸引了我的目光,這就是陝西商洛鎮安縣的金臺山。鎮安縣是陝西商洛所轄的建置之一,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古代的時候鎮安是長安通往安康的要道,也是連接陝西省和湖北省的重要樞紐地之一,所以被稱為秦楚咽喉。
  • 近現代中國密宗文化暨《先驅—憶普佑法師諾那呼圖克圖》圖書出版...
    西安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作主題演講陳聲漢向西安大興善寺捐贈圖書中央民族大學才讓太教授、班班多傑教授、烏力吉巴雅爾教授、雲峰教授、劉成有教授、才讓東珠教授、中國社科院凱朝研究員,《中國宗教》劉金光社長、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辦公室舒松主任、陝西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臺灣「中華佛教居士會」陳聲漢理事長、佛教在線安虎生總幹事等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30多人出席了本次座談會。「救世之功,救國之德」——諾那活佛是藏傳佛教愛國先驅人物之一。
  • 山西這座寺廟正殿不供佛,被日本4500萬信徒奉為祖庭
    其中,位於呂梁市交城縣石壁山的玄中寺,是中國佛教淨土宗的發祥地之一,在佛教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玄中寺創建於北魏延興二年(472年),因寺院四周石壁陡峭,又稱"石壁寺"。天王殿也是寺廟的大門,對佛教感興趣的遊客會發現,天王殿中明代泥塑的四大天王手持法器,與其他寺廟完全不同,原因至今仍是個謎。大雄寶殿是玄中寺的主殿,殿內正中供奉著阿彌陀佛的木像。
  • 上海都有哪些佛教寺廟?盤點魔都上海人氣最高的八大寺廟
    上海佛教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國吳赤烏年間(238-251年),相傳龍華寺和靜安寺都是在這一時期創建的。隨著上海地區經濟發展、人口增加,以及歷代統治者對佛教的扶持,上海佛教不斷發展。在中國近代史上,上海佛教海納百川,集東西南北之長,被稱為海派佛教,擁有顯赫的地位。截至目前,上海佛教已開放寺廟120餘座,信眾難以精確統計。
  • 這才是西安最大的寺院,面積是大興善寺的2倍多,知道的人卻不多
    白鹿原的北坡是很高峻的,與灞河河谷的高差達兩三百米,這座寺院幾乎佔據了這面山坡的三分之二,據說佔地面積近300畝,比大興善寺的120餘畝多出一倍多,寺內專門修建了一條通車的公路,一直可以通到半坡上的大雄寶殿。大阿彌陀寺建在白鹿原一個「U」型山窩裡,有人說那就像一把「座椅」,寺院就依靠著「座椅」,面對著灞河河谷。
  • 【陝西文物覽】西安碑林——不空和尚碑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至唐代已劃分為多個宗派,而由「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所傳之密宗是其中重要的一支。西安碑林所藏的《不空和尚碑》記述了密宗傳承過程及不空和尚的生平,對於研究密宗傳播及中印、中日文化交流史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此碑高305釐米,寬99釐米,厚30釐米,由嚴郢撰、徐浩書。
  • 藏傳佛教密宗咒語
    我們都知道中原有很多佛教門派。殊不知西藏也有一個神秘的門派「密宗」, 這個門派主要以密宗咒語為主。這主要以當時地域環境和風俗文化有關, 比如西藏當時房屋的矮門和起屍有著莫大的關聯。 當時還是以原始巫術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