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本昌主演的電視劇《濟公》,相信70後,80後的我們都看過,劇中的活佛濟公穿的破破爛爛,手拿一把破扇子,腰間別著一個酒葫蘆,是一個愛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專管天下不平事。很多人以為濟公的形象是虛構的,其實歷史上真的有一個濟公。
濟公本名李修緣,1130年出生於浙江台州天台山永寧村。家裡條件殷實,他的高祖曾擔任過宋太宗的駙馬,自己身上也流傳宋朝趙家皇帝的血液。李修緣的父親和母親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早年他父親四十多歲了還沒有孩子,因為虔誠拜佛有了這個孩子,他們請當地國清寺的主持為其子取名字,因其子與佛有緣就名為李修緣。
因為父母信佛,自家附近又是寺廟,從小李修緣就受到佛教的薰染,父母死後,他就上山當起了和尚,法名道濟。道濟先後在多個寺廟學習,最後落腳於靈隱寺。道濟和尚佛學修為很高,他和其他和尚不一樣,他飄然灑脫,雲遊四方,他常常衣衫不整,三餐不定,上山採藥,免費幫人治病,排憂解難,反別人所求之事,多能應驗。他的故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好打不平,救人之命,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廣為傳誦。
剛開始在其他和尚眼裡,道濟就是個異類,他言行出格,喝酒吃肉。所有的和尚都像主持告狀,要把道濟逐出師門。方丈說道"法律之設原為常人,豈可一概而施!"並在首座呈上的單紙上批了:"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從此再也沒人說啥。
那麼濟公是怎麼成活佛的呢?
關於濟公的故事最早始於南宋,當時濟公在人間救人,和打抱不平的時慢慢的變的傳奇起來。說書人一看濟公的故事,人們喜歡聽,就把濟公的故事慢慢神話起來。"濟公出世"、"小濟公芥菜葉潑水救淨寺"、"利濟橋"、"棒打壽聯"、"赭溪救童"、"修緣出家"。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為膾炙人口。明朝末年,出現描寫濟公傳奇的書籍問世,名為《濟公傳》。
接下來放一段濟公寫的心法。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一生都是修來的——求什麼,他家富貴前生定——妒什麼;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麼,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麼;
不禮爹娘禮世尊——敬什麼,賭博之人無下梢——耍什麼;
兄弟姐妹皆同氣——爭什麼,治家勤儉勝求人——奢什麼;
兒孫自有兒孫福——憂什麼,冤冤相報幾時休——結什麼;
豈可人無得運時——急什麼,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麼;
人世難逢開口笑——苦什麼,聰明反被聰明誤——巧什麼;
補破遮寒暖即休——擺什麼,虛言折盡平生福——謊什麼;
食過三寸成何物——饞什麼,是非到底見分明——辯什麼;
死後一文帶不去——慳什麼,誰能保得常無事——誚什麼;
前人田地後人收——佔什麼,穴在人心不在山——謀什麼;
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欺人是禍饒人福——卜什麼;
舉頭三尺有神明——欺什麼,壽自護生愛物增——殺什麼;
榮華富貴眼前花——傲什麼,一旦無常萬事休——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