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政治任務,大家要高度重視」,領導開會講這句話時,與會者心中不免蕩起無奈之情。許多人認為,政治任務就是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工作,似乎完成政治任務就會受到委屈和壓迫,損害到個人利益。真是如此嗎?
《說文解字》中提到:政是光明正大,治是治水。兩個字連在一起最早在《尚書》中叫「道洽政治,澤潤生民」,被看作中國「政治」一詞的最初來源。孫中山說: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生活中吃喝拉撒都屬於政治。英語politics(政治)源於希臘語,一開始指城邦中的統治、管理、參與、鬥爭等各種公共生活行為的總和。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認為,「一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政治是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鬥爭」,「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給國家定方向,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政治是一種科學,是一種藝術」。這些論述概括反映了政治的本質、屬性、基本內容和特徵。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政治,只不過內容和方式不同,諸如金錢政治、寡頭政治、宗教政治、軍隊政治、民族政治,唯有我們國家講的是人民政治,是為了謀求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小孩子玩耍也有政治,幾個小孩子在一起,往往其中一人是「領導者」,由他來制定和宣布遊戲規則。家庭中也有政治,凡遇買房等大事時,便老小齊坐,商量商量,這不是民主集制的體現嗎:
行政機關中認為政治是枯燥空洞的,政治理論學習是一無用處的。其實不然,政治體現於生活的方方面面,貫穿於人的出生到死亡,每個人都與政治密切相關。換言之,每個人的命運都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試想,如果爆發戰爭,如果連大米都購買不到,有強大的祖國作後盾是不需要擔心的。
其實,政治是有趣的,只不過是看政治的人很無趣罷了。疫情之後,各地地攤經濟崛起,當你在小吃店享受美食時,這是經濟政策的體現,背後則是政治的支撐——履行一切為了人民的承諾。
講政治講的是什麼?講政治講的是有愛心、有上進心,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講政治最好的體現。比如,一名教師馬馬虎虎對待上課,下班只想著做點副業賺點錢,這是不講政治的表現。
不僅是黨員需要講政治,群眾也需要講政治,擁擠黨的政策決定,正確看待看病難、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跟著黨走只會生活越來越好,如果你頹廢了,成了對社會無用之人,甚至是禍害社會之人,則最終被政治拋棄。
人為什麼活著,這個簡單的問題難倒了幾千年來的聖人賢者,人的一生如同閃電,稍縱即逝,人活著,就是為了離開的時候靈魂比剛來的時候更高貴一些,這就需要修行,而修行的最好方式就是做些對社會有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