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只剩四家,為什麼是蔚來、小鵬、理想和威馬?

2020-12-22 EV新動力

2020年,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

新的格局在大洗牌中逐漸成型,遲遲無法量產的玩家逐漸被資本拋棄,走向破產,而成功量產,受到市場認可,並在股票市場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則受到資本的繼續追捧,股價一路走高。也因此在今年的下半段,國內造車新勢力中出現了TOP4的說法,即:蔚來、小鵬、理想、威馬,造車新勢力上半場量產之爭可謂基本塵埃落定。

至於為何大浪淘沙中,僅頭部「四小龍」的無限風光,可以成功?原因很簡單,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造車新勢力,首先至少要有一款被市場認可的產品,TOP4均是如此。

並不是所有造車新勢力都能靠首款產品一炮打響,像蔚來就經過了ES8市場遇冷,幾經坎坷後,靠隨後推出的ES6才扳回一城,成為蔚來最暢銷的產品。接再厲對ES8進行改款重設定,現在的ES8已經今非昔比,當運營上了軌道,EC6這種車推起來越來越得心應手。

小鵬的第一輛車是2017年IDENTY X,當時就只是靜態展示都能發現許多瑕疵,外觀不夠高檔,設的首款產品G3市場反響也一般,直到P7的橫空出世,小鵬才重新回到主流公眾視野中,並被資本市場所認可。

理想初期曾經試圖以車和家的品牌推出小型代步車,最終產品下馬。是理想one這款中型SUV讓理想成功獲得市場的認可。

威馬也是經過前面EX5、EX6的市場開拓,如今投放第三款車已經沒有最初的顧慮和挑戰,依靠百度Apollo,不僅投資上做到了可控,技術上至少能保證始終處於一線水準,逐步摸清了對自我定位的完整形態。

縱觀以上諸強,它們的產品布局是在主流細分市場上,如中型SUV,或者中型轎車細分市場,推出一款產品力優秀,能夠獲得市場認可的絕對主力產品。從而才能進一步建立品牌口碑,切入更多細分市場。

但那些苦苦掙扎或者銷聲匿跡的品牌:要麼是產品細分市場有問題,或者乾脆就沒能成功推出首款量產車。

如前途首款產品是電動超跑,定位極其小眾的細分市場,雖然宣布上市,實際上未能實現真正意義的量產。

博郡是在講故事之前就把自己置於一種尷尬的境地,和一汽夏利成立合資公司獲得生產資質,結果惹上了一身債務,不得不退出市場。

拜騰在自己的概念車上堆了太多概念和成本,這些概念創造了很多噱頭,但始終沒有產品推出來的,沒有產品,這些就是空中樓閣,得不到市場檢驗,一切憧憬都是美好的,只能是泡沫。

總之,沒有產品推出的公司,鐵定死翹翹,FF也是如此。

其次,是各有特色。在同一時間,新勢力造車品牌百家爭鳴,在風口下每家都能湊點錢開個發布會宣布一下品牌發布,但是最終它們都被問了這個問題:憑

什麼是你?

蔚來的打法是從中高端市場車入手,之後逐步降低產品定位走銷量,這點和特斯拉比較像,但蔚來還有個核心競爭力,那就是蔚來為每一位蔚來車主提供的服務,對!是服務,是尊享服務,遠超所謂的傳統車車的BBA的尊享服務,為了提高用戶體驗,建立22家蔚來中心和近100家蔚來空間,預計到年底將建立200家蔚來空間。

小鵬汽車則是主要從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技術方面作為自己核心競爭力,也是國內目前與特斯拉自動駕駛水平最接近的造車新勢力,甚至在自動泊車功能的場景數量、識別率方面超過特斯拉,尤其是針對中國特色駕駛場景和用戶習慣自主研發的軟體算法,在「自動化」和「本土化」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這一點不僅是小鵬長期以來堅持發展的方向,也是小鵬目前最大的依仗。中國需要這樣的車企,也需要有車企主動承擔起新四化的責任,只要戰略定位不變,在第二場競爭中應該問題也不大。

理想同樣有著體現差異化的功能——增程式技術,雖然目前理想官方已將其稱之為混動技術。而需要注意的是,增程式電動車不僅是市場中少有的新能源車型,同時也是當前可以很好減輕續航焦慮的一種解決方案。

此外,理想汽車CEO李想對於產品的認知,也讓留給了消費者深刻的印象。通過收集各方的意見以及建議,在理想ONE交付之前,就對產品進行了改進。更讓人意外的是,在產品交付之後,理想還對產品進行了座椅硬度的檢測更換和後懸架升級。這種對於產品的態度,理想近來表現出後來者居上的態勢。

再次,是威馬,強調循序漸進,這種務實的思路表示我先把車做出來,科技配置技術、智能體驗再一一更新改善,所以威馬第一款純電動車威馬EX5反而是槽點是最少的,並且不斷修正,不斷改善,從而帶動品牌的建立,也成為了當下用戶心目中最可靠的新勢力品牌。

汽車作為一種差異化極大的產品,新品牌想獲取市場認可的唯一手段是在產品力。TOP4之所以成為TOP4,在於他們共同具備正確的戰略規劃、至少一款獲得市場認可的量產車,以及自己獨特的差異化定位,這些相加在一起才構成了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也正是這種對於產品、市場和用戶端積極的態度,讓新勢力四強今年來的銷量表現逐漸站穩了腳跟。蔚來2020年11月銷量:5291輛,1-11月累計銷量:36721輛;理想2020年11月銷量:4646輛,1-11月累計銷量:31144輛;小鵬2020年11月銷量:4224輛,1-11月累計銷量:21341輛;即使是排最最後的威馬,2020年11月銷量也維持在了3018輛,並且1-11月累計銷量達到18880。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四強的年度銷量表現,均是經過疫情封鎖期之後就開始了逐步復甦,經歷了持續的增長,並在第四季度創下新高。

而銷量的增長無疑又是一個好消息。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燒錢屬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對於企業來說,現金流決定著能否健康的發展,單純依靠外部輸血並非長久之計。就目前四強的表現而言,確實能夠看到他們具備長期發展的能力,也有那麼點兒強者恆強的意思。

反觀其他少數幾家有量產產品的造車新勢力,銷量表現都是一言難盡。更不用說那些遲遲無法實現首款產品量產的車企,基本上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最終只道是殊途同歸,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們總是有意無意走了一條相似的道路,雖然每個人的理念不同,但腳下的路卻是相通的。至於那些沒有走到終點的,除了茶餘飯後還會被人提起,也沒什麼特別好惦記的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The End-

相關焦點

  • 蔚來、小鵬、理想和威馬,哪一家造車新勢力最有可能慘澹出局?
    以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和威馬汽車組成的中國本土造車新勢力「四小龍",向外界完美地詮釋了馬太效應:有的完成了美股上市、有的市值創新高、有的銷量超預期,在市場大洗牌中率先衝出重圍。那麼,在本土造車新勢力「四小龍」當中,哪一家車企的未來最令外界感到憂心?1月3日,蔚來公布2020年12月及全年交付數。數據顯示,蔚來12月共交付新車7007臺,連續第五個月創品牌單月交付數新高。
  • 造車新勢力「四小龍」成形 傳威馬汽車擬登陸科創板
    當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陣營中,蔚來、理想、小鵬已相繼在美股上市,初步形成了造車新勢力「三足鼎立」的局面。不過,雖然威馬汽車相對低調一些,沒有在美股上市,但是登陸科創版,對其來說,同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日前,據媒體報導,上海證監局網站披露,威馬汽車正接受上市輔導,威馬汽車計劃於2021年初在科創板上市。如成功上市,威馬汽車將成為第一家科創板上市的新勢力車企,科創板也將誕生新能源汽車第一股。同時,如果威馬汽車成功登陸科創板,國內的造車新勢力行業,將初步形成「四小龍」局面。
  • 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之一威馬汽車擬登陸科創板 新能源汽車概念...
    威馬、小鵬、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日前陸續公布了今年前11月創紀錄的銷售數據。  威馬銷量創下年內新高,連續兩個月站上3000臺大關。目前,造車新勢力「四小龍」的銷量相加已超過特斯拉,行業內已形成「一超四強」格局。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負責人何勇表示,造車新勢力企業已經渡過了資金壓力最大的階段,進入到產品導入期。
  • 造車新勢力「御三家」?9月小鵬汽車銷量大增
    其中,3+3+3+3為3家央企——一汽、東風、長安;3家地方國企——上汽、廣汽、北汽;3家民企——吉利、長城、比亞迪;3家造車新勢力——理想、蔚來、小鵬。  王興這段預測自然引起了不少的爭議,9月,蔚來、理想、小鵬已全部完成赴美上市,正式成為造車新勢力的「御三家」。
  • 蔚來、小鵬與理想的「隆中對」
    蔚來(NYSE:NIO)融資,理想(NASDAQ:LI)上市,小鵬躍躍欲試衝擊IPO。沒有利潤,市值卻都直逼千億人民幣,再硬核的搖滾明星,也躁不過李斌、李想跟何小鵬。接著奏樂接著舞?不存在的。市場留給新勢力證明自己的時間窗口只剩2年。
  • 小鵬、理想、蔚來:我們大家都缺錢
    12月7日,小鵬汽車在美股開盤前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增發融資19-22億美元。這是繼續蔚來、理想、威馬後,又一家造車新勢力的大額融資。 01 4家企業3個月融了500億 8月31日,蔚來發布公告披露股票增發計劃,融資額將超17億美元;9月22日,威馬汽車宣布已完成總額100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12月2日,理想汽車提交文件計劃通過增發再籌資約16-18億美元;12月7日,小鵬汽車宣布其19-22億美元的融資目標。
  • 威馬被索賠21億!新勢力造車怎麼就這麼難?!
    車市寒冬下,資本市場逐漸對造車新勢力意興闌珊,窗口期正在關閉,資金成為擺在這些企業面前的最大難題。目前,造車新勢力普遍陷入資金鍊斷裂和信任危機之中,已被曝光裁員、停工、欠薪、拖欠貨款的企業就多達十幾家,貴為頭部企業的蔚來汽車也因資金危機難逃裁員的命運。威馬能否續命,也看資金鍊。雖然身處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但威馬距離盈利仍然非常遙遠。
  • 洞察|造車新勢力「三劍客」:理想和小鵬乘勢吸金,蔚來還遠嗎?
    特斯拉市值破6000億之際,中國的造車新勢力也毫不落後。今年下半年分別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的理想汽車(LI-US)和小鵬汽車(XPEV-US),最近都有意通過承銷方式公開發售ADS融資。於是,大家也開始猜測,蔚來(NIO-US)是否也來湊熱鬧。
  • 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頭部「四小龍」逆勢翻盤 PPT造車軍團黯然退場
    一邊是風光無限的新勢力頭部「四小龍」:蔚來從生死線翻身,市值接連上漲超越通用、寶馬;理想、小鵬前後腳赴美上市,市值看漲;威馬融資100億元,擬登陸科創板。而在分水嶺的另一邊,博郡、賽麟、拜騰、前途、長江汽車等滑向破產邊緣,或將黯然退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加速了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洗牌,而業內認為,新勢力上半場的量產之爭已近尾聲,下半場的技術之爭正拉開大幕。
  • 造車新勢力的冰與火之歌
    也有真正的汽車後浪駛出了危險區,落戶合肥後,蔚來股價打通任督二脈,過去的兩個半月時間飆漲400%。首款車型半年賣出近萬輛後,理想已開啟赴美IPO進程,成為繼蔚來之後第二家赴美上市融資的造車新勢力。小鵬、威馬緊隨其後,交付量逐步攀升。據傳小鵬汽車也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秘密遞交了招股文件,最快三季度掛牌。有人走火入魔,有人半途而廢,有人穩健追夢。
  • 造車新勢力「復仇者聯盟」 蔚來理想銷量大漲圍剿特斯拉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ONE售價已達到32.8萬元,蔚來ES6的起售價更是高達35.8萬元,這樣的價格已經和BBA中同級別SUV車型價格不相上下,但銷量卻也領先其他價格更加低廉的傳統新能源車型。從這一點來說,這是對造車新勢力的一種肯定,說明造車新勢力的產品力和品牌力在消費端所產生的影響力在不斷提升,單純的低價優勢已不能絕對支撐消費端日益提高的需求。
  • 轟轟烈烈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還剩幾家,都在哪裡生產_易車網
    而且以後電動車是佔據主導地位,但是傳統車企對於電動車發展並不好,所以這些風投轉向了造車新勢力。現在有能力生產汽車的造車新勢力沒有幾家,今天咱們來盤點一下各個造車新勢力都是哪裡生產的吧。部分造車新勢力品牌蔚來蔚來應該是做的最好的造車新勢力,在汽車單價以及銷量上都是與第二名甩開一定的距離。但是蔚來到現在並沒有自己的造車資質,因此蔚來從開始就依靠江淮進行代工。
  • 老虎證券:科創板新能源第一股來了,威馬能成新勢力TOP3嗎?
    據報導,中信建投證券於9月30日同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即威馬汽車的主體,以下簡稱「威馬汽車」)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科創板掛牌上市。這意味著,威馬汽車已正式啟動上市進程,或將成為科創板的「造車新勢力」第一股,而蔚來、理想以及小鵬已先後成功在美上市,並具有相當可觀的市場表現;一旦威馬汽車成功登陸科創板,其表現也同樣值得期待。
  • 造車新勢力競逐海外車市 威馬借Uber入歐
    (原標題:威馬借Uber入歐,造車新勢力競逐海外車市) 近日,有消息稱,威馬汽車已經與Uber籤署意向性協議,威馬EX5(參數丨圖片)將出口至包括英國在內的十餘個歐洲國家,成為Uber旗下司機的可選車型
  • 威馬借Uber入歐 造車新勢力尋路海外
    EX5為威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2018年9月開始交付。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中旬,威馬EX5系列車型銷量近3.9萬輛,位列造車新勢力單一車型銷量排行榜首位。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威馬,包括小鵬、愛馳在內的造車新勢力,都在積極進軍歐洲市場。
  • 造車新勢力從PPT造車,到實現量產,愛馳為何岌岌可危?_易車網
    在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歷經這次凜冽的寒冬,逐漸萎靡不振;許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已經倒下的拜騰、博郡、賽麟,但客觀來說,愛馳汽車受到的影響也非常大。繼拜騰、博郡、賽麟等相繼倒下之後,昭示著曾經轟轟烈烈的新勢力造車運動進入了洗牌階段,現存的企業是被淘汰,還是逆流而上,新勢力造車失敗或者成功命門在哪裡?
  • 造車三劍客突然不香了? 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集體跳水股價下跌超10%
    三大造車新勢力市值不斷狂飆,截至12月2日收盤價格,蔚來汽車總市值已經達到611.9億美元(約4016億元),僅次於比亞迪,成為中國市值排名第二的車企,市值也趕超上汽集團等傳統車企。  小鵬汽車(XPEV)總市值已經達到376.9億美元(約2473億元),理想汽車市值達291.5億美元(約1913億元),被資本市場更加看好。
  • 大多數處在「PPT造車」階段!造車新勢力迎來「生死時速」
    今年上半年500多家註冊企業中,大多數處在「PPT造車」階段――造車新勢力迎來「生死時速」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車新勢力淘汰賽加速。即使是頭部企業蔚來、威馬、理想和小鵬,也經歷著「生死時速」般的嚴峻考驗。
  • 新勢力「五強」11月銷量點評:蔚來四連漲,小鵬理想再創新高!
    隨著新能源化成為車市的主流風尚,造車新勢力的市場表現也愈發受到關注。與傳統車企相比,這些資歷尚淺、理念年輕的車企,市值紛紛創出新高,超越一眾傳統汽車品牌,給人的印象更像是「科技公司」。
  • 新勢力生與死:蔚來殺出重圍,拜騰博郡告別
    從2014年至今,關於汽車,一個詞彙被頻繁提及,也就是造車新勢力。有著最早的PPT造車,有著初期的講故事造車,再到真真正正有新勢力完成量產、IPO、在市場裡把車賣出去。它們在逐漸發展,慢慢經歷市場的考驗,繼續強大下去或者走到被淘汰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