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都叫「春秋戰國」而不叫「冬夏戰國」?一本書很重要

2020-12-10 日航通鑑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有兩個人在聊天,甲說:「話說在春秋戰國時期……」,乙問:「究竟是春天還是秋天啊?」甲沒理他,接著說:「有這麼幾個諸侯……」乙又問:「那究竟是豬還是猴啊?」

這是一個小笑話,博君一笑。但是我想很多朋友也都有一文,為什麼大家將這段時期的歷史叫做春秋而不是叫冬夏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解答。

一、 春秋的概念

大家都聽過這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現在經過考古發現證明,這個故事是假的。但是西周確實是被犬戎給揍了一頓,而且逼迫著後來的周王室遷都。在周平王時期,周平王放棄了原來的都城鎬京,轉而遷移到了新的都城東都洛邑。自此西周便成為了東周。

我們所說的春秋時代,正是從周平王東遷洛邑那一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卒的一年(公元前476年)。

在春秋時代出現的霸主,我們熟悉的有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等人,我們後世給他們起了一個響噹噹的外號叫做春秋五霸。

以上便是春秋的時間概念以及其中出現的幾個比較著名的人物。下面我們來分析這個時代為什麼叫春秋。

二、 學術界的解釋

為了解釋春秋一詞,我覺得自然不能信口開河,我就找了基本市面上比較好的中國通史書來看一下大家們都是如何解釋春秋的。

書一:《中國通史:從中國先祖到春秋戰國》

這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的,可以說是代表了官方意見,可信度比較高,編纂得也比較用心。在裡面對於春秋這個說法的解釋是這樣的:

「春秋本是周代列國國史的通稱。由於秦始皇焚滅各國史書,到漢代,其他各國的《春秋》已經失傳,僅存有魯國的國史《春秋》。《春秋》到漢代為『五經』,成為皇朝的經典。正是因為『春秋經』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它又基本上和另一個具體的歷史階段相始終,後人便把這一時期成為『春秋』。」

書二:《中國通史:從上古傳說到1949》

這本書的內容源自於《中國大百科全書》,是當時中國各個斷代史最有名的權威專家學者所編寫的,比較用心,可信度也比較高。其中對於春秋的解釋是這樣的:

「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動遷洛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卒的中國歷史時期,因魯史《春秋》記錄了這一階段的歷史而得名,有人也將它稱為東周。」

既然如此,為什麼後人不管它叫東周而多採用春秋的說法呢?

三、 總結梳理

因此我們總結一下上面的說法,春秋的來歷一是源自魯國的史書《春秋》,二是因為儒家對於它的抬高,因此春秋取代了東周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代言詞。

原因一:史書《春秋》

魯國史官當時編寫史書,記錄各國的大事,按照年月日的順序記錄,按照我們現在人的說法,這叫做「編年體」。因為一年之中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因此便將這本書叫做了《春秋》。

《春秋》這本書其實也叫做《麟經》,在司馬遷的《史記》之中曾經說「絕筆獲麟」。就是說在《春秋》一書曾經被孔子所修訂,在快成書的時候,人們捕捉到了一隻快要死去的麒麟,之後孔子便停筆。因此此書也被稱為《麟經》。

春秋這本書的年代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歷史,我們可見與我們今天對於春秋時代的劃分大體類似。

因為年代類似加上史書影響,因此春秋便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代言詞。

原因二:儒家的拔高

我們看這個司馬遷的《史記》之中,在表的劃分上對當時年代的劃分並沒有用「春秋年表」或者是「戰國年表」,取而代之的是《十二諸侯年表》和《六國年表》,這就說明在司馬遷的年代,人們尚且是不用春秋戰國的時代劃分方式的。

而在司馬遷同時代,出現了一件事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地位被無限拔高。隨著儒家地位的水漲船高,儒家傳世經典的地位也隨著水漲船高,其中《春秋》便是其中一本。

《春秋》之火,帶動了春秋年代的火;正如《戰國策》讓那個時期變成了戰國一樣。就這樣,那段歷史便被人稱為了「春秋」了。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相關焦點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眾所周知,先秦時代有:夏商周,而周朝又分為東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其實「春秋」和「戰國」並不是兩個朝代,而是同屬於「東周」的前後兩個階段。
  • 「戰國七雄」是只有7個國家嗎?歷史中的多事之秋,春秋與戰國
    為了方便大家盤清春秋與戰國的時間線,首先來給大家做個簡單的時間順序排列,據華夏有歷史記載開始: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而今天說的故事,便發生在春秋與戰國時期。
  • 春秋戰國與周朝的關係
    歷史上,我們把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那麼為什麼會有兩個周朝呢?他們和春秋戰國的關係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文物是在周朝興盛的呢?本文為大家一一解惑。話說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經過周公的有序治理,國家走向了正軌,百姓安居樂業。就這樣傳了許多年。
  • 春秋我為王、戰國之軍師崛起,好看的春秋戰國文不可多得!
    右手長劍,左手詩書,用不一樣的思維統一天下,邁步落日餘暉的成周,鼎之輕重,我能問否?這是我的華夏,我的《春秋》---我為王!點評:大神七月新番的老書,七月新番憑藉《秦吏》一書成神,但這也是基於以往的基礎,比如這本《春秋我為王》。
  • 春秋陳國被滅之後,竟在戰國時又復國,還成了戰國七雄之一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野心家層出不窮,禮崩樂壞,陰謀詭計大行其道,血腥戰爭之餘,卻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讓後人津津樂道。鮮為人知的是,春秋一個叫陳國的諸侯國,虞朝舜帝姚重華的嫡系後裔所建,就上演了一個傳奇:春秋時二次被滅之後不久,就再二次復國;再一次被滅之後,竟然又在戰國時復國,更為驚人的是,還成了戰國七雄之一。
  •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戰國七雄傻傻分不清楚
    周朝和春秋戰國的關係,在《中國歷史朝代歌》中就描述的很好,「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分成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又細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段。至於七國,是指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秦,即楚齊趙魏韓燕,史稱戰國七雄。
  • 為什麼春秋時期的戰爭不滅國,到了戰國就變化了呢?
    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春秋戰國的歷史得以開啟。對於春秋和戰國這兩個歷史階段,不僅體現在諸侯國數量上的不同,更在於戰爭性質上的不同。就春秋時期來說,大部分戰爭不是以滅國為宗旨,以齊桓公等春秋五霸來說,戰爭的目的主要是稱霸諸侯。而到了戰國時期,戰爭目的就是為了佔領土地和人口,乃至於秦始皇時期的統一戰爭。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引用自《大爭之世》簡介> 主角穿越的人物為公子慶忌 推薦一看3.春秋小領主 作者:赤虎春秋時代,是中華文明的根源,因為中國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一半以上的成語形成於春秋時代,我們文化的始源也在春秋……因為有了這段歷史,才給我們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遺產
  • 百家爭鳴爆發於春秋戰國的四個原因
    春秋晚期到戰國的三百年間,中華文明迎來一次璀璨的升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諸子百家是後人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總稱,實際上遠不止百家。《漢書·藝文志》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隋書·經籍志》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歷經三皇五帝夏商周,為何諸子百家沒有出現在夏商,偏偏突然出現在了春秋戰國時期?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春秋戰國 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前段為春秋,因孔子曾編訂《春秋》一名而得;後段為戰國戰國,因為當時七個較強大的諸侯國互相混戰而得名。 春秋時,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同時中原諸侯又受到周邊少數民族威脅,於是各大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爭當霸主。
  • 刺客列傳——春秋戰國的傳奇
    刺客這個著名的職業我們都非常熟悉,他們因政治、私怨等各種各樣的理由對目標人物展開形式多樣的暗殺行動,有的成功了,有的卻失敗了,古往今來屢見不鮮,和著名的日本忍者有幾分相似。中國刺客們的高光時代集中在春秋戰國,對,就是那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只是別人利用的工具,行事風格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很「二桿子」,也未必當得起「俠之大者」的名號,但是他們知恩圖報、甘舍己命的精神卻是常人無法的比肩的。出於欽佩,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為他們寫了一篇傳記,名《刺客列傳》。這些人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戰國末期燕國的刺客荊軻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婦孺皆知,這裡不再贅述。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是春秋五霸的延續,戰國初期,春秋強大的國家基本都被保留了下來,只有晉國被六卿所瓜分,分成了趙、魏、韓三國,至此,形成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
  •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周天子對各路諸侯國的控制力逐漸變弱?
    周人帶來了天命觀、禮樂制度、祖先崇拜、春秋史紀、父死子繼的宗法制和通過武裝殖民建立起來的封建制。簡而言之,周人成功地將「國」按照「家」組織起來並持續了幾千年。周雖然歷經37王、綿延800餘年,其真正統治不過300餘年,主要在西周階段。傳統上認為周王權的衰落來源於內憂外患,特別是犬戎的侵略。誠然,西周晚期、春秋初期周王朝面臨比較嚴峻的安全挑戰。
  • 天下收藏-春秋戰國玉器
    中國古代玉器中,春秋戰國玉器一直深受廣大藏家們的喜愛。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工藝之精、造型之靈動也是歷代玉器之中的精品。紫色百合香與您暢談天下收藏故事,使您對春秋戰國玉器的特點更加有較為深刻的印象。一、春秋戰國-玉器概述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由於大量和田美玉進入了中原,所以雕琢出的玉器玉質尤為上乘,而且當時玉器數量之多,並且又創新了許多精美的器型,線條運用更加嫻熟流暢,刀工俊秀有力,風格瀟灑自如。
  • 學習春秋戰國歷史故事,孔文子到底有什麼缺點
    今天學習春秋戰國歷史故事:子貢疑問:「老師,孔文子諡號為什麼為『文』呢?」子曰:「他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所以諡號為『文』呀。」春秋戰國時期女人子朝因故出逃(不知道這位子朝又是什麼來頭?春秋戰國時期婦女最後孔子也沒制止住孔文子,太叔疾被打跑或嚇跑,逃到宋國,孔文子把女兒要回來又嫁給太叔疾的弟弟。從網上資料看,孔文子有仗勢欺人,破壞他人家庭幸福,逼迫太叔疾兄弟娶自己女兒等等缺點。
  • 《春秋戰國》——何為春秋
    上回說到,平王東遷後周王朝已經名存實亡,各諸侯國紛紛獨立,我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即平王東遷第一年,到公元前476年,三家分晉之前的295年,又說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了智氏為春秋戰國的分界點。
  • 春秋戰國五百年 列國如何求生存(一)群雄爭霸
    在春秋時代,王權衰微,周天子逐漸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很長時期裡其影響力還存在。所以鄭齊都借王室之名討伐「不敬」。「鄭莊公於是乎可謂正矣。以王命討不庭……」「(隱公十年)冬,齊人、鄭人入郕,討違王命也。」瓦屋結盟,口血未乾,鄭就借宋公「不共王職」自說奉周王伐宋。齊桓稱霸時,齊侯受胙終為周王下拜,管仲平戎於王,終「受下卿之禮而還」。
  • 細品春秋戰國玉器的特點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變革發展的時代,此時的玉器工藝相當發達,玉器器形、紋飾、選材、禮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時代特點。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研究春秋戰國古玉,細細品味春秋戰國時期古玉的各方面特點。一、春秋戰國玉器-基本概述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玉器發展的一個輝煌歷史時期。此時的玉器在無數能工巧匠的雕琢下更加精妙絕倫,形制上富於變化,紋飾方面繁縟華麗,具備了審美藝術的文化內涵。
  •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王、公都有什麼命名規則?都有何規律?
    首先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王、公這些都是周朝的爵位,周朝的爵位共分五等,分別是公侯伯子男,當然王爵在春秋戰國之前只有周王可以用,其他的諸侯國身份最高的也就是公爵,所以這些王、公本身就沒有什麼命名的規則,比如周王冊封宋襄公為公爵,那麼他就可以叫宋襄公,反之如果周王冊封宋襄公為伯爵,那他就只能叫宋襄伯
  • 春秋戰國幕後的四大奇人 歷代帝王都不將國都設在南方是因為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秋戰國幕後的四大奇人 歷代帝王都不將國都設在南方是因為什麼? 說道奇人就不得不提一下春秋戰國時期的鬼谷子了,做為中國歷史上 神秘色彩的人物,被後世人譽為千古奇人。鬼谷子精通於縱橫之術,一生教育出500多位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