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是華夏歷史上政治影響力最深遠的朝代。周人帶來了天命觀、禮樂制度、祖先崇拜、春秋史紀、父死子繼的宗法制和通過武裝殖民建立起來的封建制。簡而言之,周人成功地將「國」按照「家」組織起來並持續了幾千年。
周雖然歷經37王、綿延800餘年,其真正統治不過300餘年,主要在西周階段。傳統上認為周王權的衰落來源於內憂外患,特別是犬戎的侵略。誠然,西周晚期、春秋初期周王朝面臨比較嚴峻的安全挑戰。
然而外患卻使諸侯團結在以齊、晉為代表的霸權周圍,直到最終秦統一六國。這說明內在因素也在其作用,禍起蕭牆才是周王權衰落的真正原因。起先周幽王廢嫡立寵導致周王室內戰。周幽王寵愛褒姒,廢掉申後與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褒姒子伯盤為太子。
太子出奔申國。周幽王於是起師圍西申。西申不肯降服,與繒人引來戎兵參與周內戰。結果周幽王與伯盤戰敗被殺。周廷處於嚴重的政治分裂之下,直到二十一年後晉文侯攻滅了周攜惠王。
但此後九年之內周平王仍然得不到諸侯支持,邦君與諸侯不肯朝周。在這種情況下,東遷的周平王不得不轉而仰仗支持他的鄭、晉和秦。結果導致鄭莊公專權,晉、秦地盤擴大。後來鄭周交惡,鄭國的軍隊在葛繻打敗了周恆王率領的諸侯的軍隊。
進一步導致周王權威信的喪失。經歷過東周之初的動蕩分裂,周王權的政治基礎或許仍在。然而,周王朝政治並未因此安定下來。周莊王四年,周公黑肩欲發動政變立王子克未遂被殺。王子朝和王子猛各自稱王。霸主晉介入支持王之猛,及其同夥殺掉王子猛。
晉又立王子匄,雙方混戰三年之久。最終王子朝被擊敗逃往楚國。王子朝到楚國避難時帶走了周室大量典籍,此後散逸殆盡。十年後晉國的盟友吳國大敗楚國,王子朝才被殺。但王子朝的支持者又起事將周敬王趕出王城,直到晉國再次出兵。
轟轟烈烈的王子朝之亂才最終平定。王子朝之亂耗盡了周室的最後一絲軍事、政治和文化影響力。其後周定王三子爭權先後弒君自立,這已經到了戰國時代了,此時周王室已經徹底衰微了。朝代與諸侯國之間的關係。
周朝大致分三個階段:西周,首府西安,新朝,王莽搞得共產主義國家,大概10多年,東周,首府洛陽。周朝獎賞功臣的做法是給塊地,你到那邊做諸侯吧,前提是你要奉我為天子,我有難你要救我,定期給我送兩美女就可以了,其他的你們高度自治,不管。
諸侯國太多了,名字也五花八門,一般以封地名或諸侯的姓名命名,舉例,我叫周武,你叫周文,他叫周西,我的封地就叫武周,你的封地叫文周,他的封地被叫西周。這樣就和朝代重名了。
所以就出現這種情況,各爭霸諸侯國挾天子而令諸侯,周天子在此時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日本天皇,根本沒有權利,哪家諸侯確立霸主地位,周天子忙不迭的派人冊封。
而到了戰國。列國爭雄,連年徵戰,宗法大亂,此時周天子更加悽苦。無名無實,誰都不拿他當個事,直到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亡。 其實我一直很納悶,當眾多的諸侯國都在變法求強的時候,為什麼周不求賢興國,在名義上佔據高點的時候,徵服其他諸侯國會容易很多的。還有為什麼那麼多天下賢士也很少考慮去周的朝廷裡供職,幫助周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