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走進粵劇的百花深處

2020-12-14 金臺資訊

四年一屆的羊城粵劇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優秀劇目展演、華人華僑社團粵劇粵曲聯展、粵劇電影展映、粵劇研討會以及粵劇名師講座等活動,受到粵劇愛好者的追捧。

粵劇於2009年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如今,粵劇入選「世遺」已步入第二個十年。11月29日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粵劇日」,從粵劇節期間的多項活動以及多方反饋來看,新時期粵劇的傳承與發展始終是人們關注的話題。相關部門和業界也在努力探索,希望引領人們一起走進粵劇的百花深處。

專家探討 戲曲的突破必須建立在規律之上

第八屆羊城粵劇節以中國戲劇家協會為指導單位,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聯合主辦。11月18日,組委會召開「新時代粵劇的傳承與發展研討會」,來自北京和廣東省內的多位專家、學者、院團代表積極建言獻策。

中國劇協黨組成員、秘書長、著名戲劇評論家崔偉表示,中國戲曲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沉下心來,認真地在創作上、傳承上、發展上尊重規律,解決好傳統與當下的問題、共性與個性的問題、尊重規律與突破的問題,處理好長項和短板的問題,這才是粵劇健康發展的根本之路。」崔偉說。

中國戲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古典藝術,「古典藝術未必不能表現當代生活,但表現當代生活一定要尊重戲曲藝術的規律,尋找到我們表現生活的角度、方式,要將戲曲藝術的當下和傳統結合好。」崔偉強調,「戲曲的突破必須建立在規律之上,建立在規律之上的突破才是實實在在的突破。」

中國的戲曲在新時期更好地發展、傳承、創新,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秘書長汪剛認為必須堅守各劇種的本體,「在堅守本體的基礎上守正創新。一方水土養育一個劇種,脫離了這方水土恐怕這個劇種也就不存在了。」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廣東粵劇促進會會長倪惠英近幾年主持編撰《粵劇藝術表演大全》,「其實每一代粵劇人,都經歷了傳承、學習、充實、創新的過程。整個編撰就是把粵劇這幾百年的歷程進行梳理,而且利用當代的科學技術把它活化,希望能留下一個基礎源流的東西。」她說,粵劇要發展得好,一定要有源有根,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梅蘭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換形」。要懂得粵劇的藝術規律,才能夠更好地傳承粵劇。

廣東開放大學文化傳播與設計學院教師楊迪認為,粵劇的傳承,一方面是傳統意義上的技藝的傳承,另一方面是粵劇文化基因的傳承。「傳承文化基因,廣州的院團和很多高校都在做,比如『粵劇進校園』項目,我覺得這些工作很有必要。」

新編粵劇 在傳統審美和現代審美之間找到交融橋梁

在當下的舞臺上,粵劇的創作思維和方法,如何更好地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粵劇人一直在努力。

本屆粵劇節開幕式劇目《清水河畔》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戲劇立意。劇中,導演調動了多種手段,充分運用戲曲「以歌舞演故事」的手法,開創了新的粵劇表演程式,提升了舞臺呈現效果,劇中的板凳舞、開車舞與水浪舞都頗有新意。劇中加入了直播、網紅等概念,活用戲曲傳統程式加上現代多媒體科技,來表現現代生活化的場景,讓觀眾覺得很有趣、很親切。

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秘書長汪剛在觀看演出之後表示:「我看了以後真的很振奮,雖然這個戲還有發展空間,但我個人認為,這個現代戲是一個典型的新時期粵劇如何創新的戲。」

《清水河畔》風格時尚清新,舞臺呈現輕盈明快,運用了LED屏、3D投影等多媒體技術,有觀眾表示「有看電影一般的觀感。」

不僅是《清水河畔》,由廣州粵劇院與梧州市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創作的大型現代粵劇《抉擇》也獲觀眾評價:「布景精美成熟,呈現的畫面具有滿滿的電影感,非常震撼。」該劇於11月19日在廣州大劇院展演。

《抉擇》講述李濟深響應「五一」號召,排除萬難到達東北解放區與中國共產黨共商國是、籌建新中國的故事。該劇在歷史與現實、寫意與寫實之間自由穿行,既保留了傳統戲曲表演程式優美抒情的特點,又融入了現代戲劇敘事的技法。該劇採用全新的多媒體投影,重現真實的歷史場景,展現部分歷史報紙、信件的影像,讓觀眾切身感受到當時的緊張氛圍。舞臺上還安裝了大型電動轉臺,不僅使場景連貫性更強,也增加了立體空間感。

粵劇電影優化粵劇藝術產品供給 粵劇上「雲端」拓寬傳播渠道

粵劇電影展映是本屆羊城粵劇節的亮點之一,粵劇節期間,一共有20部電影在北京路永漢電影院、下九路平安戲院和紅線女藝術中心展映,包括《南越宮詞》《刑場上的婚禮》《花月影》《柳毅奇緣》《傳奇狀元倫文敘》以及紀錄片《粵韻芬芳》等。

其中,粵劇電影《南越宮詞》為首映。該片根據同名歷史古裝粵劇改編,講述秦末漢初,趙佗奉命南下徵戰百越,他罷戰求和,融合漢越民族,為南越創造了一段和諧發展的歷史。該片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得主歐凱明攜青年花旦李嘉宜領銜主演。

粵劇電影《南越宮詞》在保留傳統粵劇韻味的同時,按照電影規律進行創新表達,通過高科技手段和藝術表現手法的創新,讓這部廣州的「戲曲名片」煥發了新的活力。

《南越宮詞》首映,吸引了不少戲迷前去觀看。「看得出來,電影創作者懂戲曲規律,不是簡單的戲曲加電影,而是將兩種藝術形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觀眾劉女士如此表示。

拍攝粵劇電影是優化粵劇藝術產品供給的一種手段。廣州粵劇院在廣州市粵劇電影精品工程的支持下,三年來已完成《花月影》《刑場上的婚禮》《南越宮詞》《睿王與莊妃》等電影的拍攝。其中,2019年末上映的《刑場上的婚禮》,觀影人次、放映場次及票房均創下近幾年國內戲曲類電影的最高紀錄,並且入圍2020年金雞百花獎提名。

「希望用這種創新的藝術形式,豐富粵劇的生命力,讓更多的觀眾關注粵劇、愛上粵劇。」把粵劇拍成電影搬上銀幕,歐凱明認為非常值得推廣,「它可以吸引更多不太了解粵劇的觀眾看粵劇,對於粵劇傳播有很大意義。」

本屆粵劇節新增「雲上」直播渠道,對粵劇的傳播也有很大意義。受疫情影響,眾多海外粵劇愛好者無法如往年一樣來到現場觀看演出,組委會挑選部分優秀劇目進行雲上展播,讓全球粵劇迷足不出戶也能參與此次盛會。

相關連結

不斷推動粵劇藝術融合創新

粵劇擁有五百多年歷史,生命力非常強大。近年來,廣州市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全面煥發粵劇「老」的經典魅力和「新」的時代魅力。

廣州不斷推動粵劇藝術融合創新,弘揚傳承中華戲曲文化精髓。10月24日晚在廣州塔舉辦「京腔粵韻 唱響灣區」京粵戲曲合作交流活動,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國家京劇院就京粵兩地文化合作籤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還深化與文化和旅遊部直屬藝術院團的合作,計劃在精品創作、人才培養、藝術交流、文創產品開發上進行深度合作。

11月7日晚,「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活動」推出「粵潮粵精彩—粵劇、潮劇戲曲交流」專場活動,粵劇、潮劇首度同臺專場演出,展現了兩大非遺交流互鑑和新生代傳承的勃勃生機。

11月17日晚,第八屆羊城粵劇節開幕式上,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中國戲曲學院交換戰略合作籤約文本,探索設立中國戲曲學院獎,加大培育粵劇人才的合作力度。

對於粵劇事業的發展,廣州有科學的規劃。2019年5月,《廣州市進一步振興粵劇事業工作方案(2019-2021)》出爐,計劃到2022年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以廣州為核心的中國粵劇文化中心,率先建成國家級戲曲傳承發展示範區。此外,廣州粵劇院新址計劃明年6月建成,建成後將成為振興粵劇的發展基地和世界粵劇的文化中心。

相關焦點

  • 百花深處的鬍子大叔
    第一次喝到精釀啤酒「百花深處」時,我似乎看到了《十分鐘,年華老去》電影中槐花漫舞、鈴聲清脆的「百花深處」胡同,但看到的人卻不是「年華老去」的馮先生
  • 這些粵語流行金曲都和粵劇有淵源!「粵劇+流行」演唱會大展粵劇...
    在這場以「粵劇+流行」為主題的演唱會上,青春靚麗的粵劇演員黃春強、梁筠菱、吳澤東、朱紅星、龔潔影、方傑、李森、潘健、康健、李雯婕、蘇臨軒、莫偉英、莫翠屏、唐思果、顧嘉瑜、周嘉珍、黃紫賢、謝帆、麥少聰、文佩如、陳華生、麥衛明、譚清怡、黃宇等逐一登場,演繹粵曲、流行曲、懷舊金曲。
  • 乘風破浪的新一代粵劇傳承者!第二季《粵劇有我地》周日晚揚帆起航!
    乘風破浪的新一代粵劇傳承者!第二季《粵劇有我地》周日晚揚帆起航!時隔八年,為進一步弘揚和宣傳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培養更多粵劇優秀青年演員,嶺南戲曲頻道聯合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推出第二季《粵劇有我地》節目,兩大專業粵劇院團的十六位優秀青年演員閃亮登場,節目將全方面、多角度向觀眾推介當代粵劇人才隊伍的發展情況以及整體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 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首揭面紗
    他說道:「前段時間,《刑場上的婚禮》獲得了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這對於我們是很大的肯定和鼓勵,未來我們會繼續與各主創團隊一起呈現出好的作品。」  倪惠英在採訪中則表示:「《範蠡獻西施》是粵劇界的經典劇目之一,此次改編成粵劇電影,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一件事。通過電影藝術,將經典的粵劇藝術保留下來,也將演員最好的狀態記錄下來,這十分有意義。」
  • 粵劇
    隨著廣府人徙居海外開枝散葉,粵劇也變成了世界上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可謂有華人的地方必有粵劇。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說過「崑曲是江南的蘭花,粵劇是南國的紅豆」,把粵劇與中國最古老的崑劇相提並論,給予高度的評價和讚揚,從此,「南國紅豆」成為粵劇的美稱。粵劇不但深受廣東人喜愛,而且深受雲、桂人民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華人的喜愛,是中國最先走向世界的劇種,可見其魅力四射。
  • 紀念粵劇大師羅家寶專場晚會舉行
    晚會由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胡智榮文化基金、廣東八和會館聯合演出,以紀念粵劇一代宗師羅家寶誕辰九十周年做主題,知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爭相登臺,走進經典,傳唱蝦腔。羅家寶創立的蝦腔,是當今最流行的粵劇唱腔流派之一,亦是非遺物質文化的瑰寶。
  • 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首揭面紗,用電影手法升華戲劇之美
    他說道:「前段時間,《刑場上的婚禮》獲得了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這對於我們是很大的肯定和鼓勵,未來我們會繼續與各主創團隊一起呈現出好的作品。」倪惠英在採訪中則表示:「《範蠡獻西施》是粵劇界的經典劇目之一,此次改編成粵劇電影,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一件事。通過電影藝術,將經典的粵劇藝術保留下來,也將演員最好的狀態記錄下來,這十分有意義。」
  • 粵劇《七十二家房客》觀眾反響熱烈「從頭笑到尾」
    何篤忠跟蔡衍棻合作差不多35年了,「他是曲藝界的,我是粵劇界的,但是我們很默契,上世紀80年代就一起做了幾個粵曲卡帶,還有一些小品,很多是他寫我演」。談到合作改編粵劇《七十二家房客》,何篤忠表示:「因為電視、電影、話劇都做過這個題材,舞臺粵劇版一定要有不同的特色,所以比較接近原來的方面,我們都改了。」
  • 紅色經典之粵劇《夢·紅船》晉京巡演 秀色直播在線展映南國戲劇魅力
    12月15日至12月16日,秀色直播將走進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直播廣東粵劇院優秀劇目粵劇《夢·紅船》,為廣大觀眾和戲迷朋友獻上一場粵劇藝術文化盛宴。【紅色經典】系列直播活動由光明網主辦、思享無限獨家支持,思享無限旗下直播平臺秀色直播將全程參與。
  • 武術和粵劇在這裡閃閃放光芒
    「我們的社團活動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學生的自選課程,一類是學校的特色課程,讓老師100%地開設課程,讓學生也能100%地參與課程,基本上滿足全體師生的需要。」    莫漢祥介紹,在目前的社團活動課程設置上,學校打破了班級和年紀的界限,讓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的學生可以在同一個課堂裡一起學習、相互交流。
  • 紅色粵劇《夢·紅船》晉京巡演 秀色直播在線展映南國戲劇魅力
    12月15日至12月16日,秀色直播將走進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直播廣東粵劇院優秀劇目粵劇《夢·紅船》,為廣大觀眾和戲迷朋友獻上一場粵劇藝術文化盛宴。【紅色經典】系列直播活動由光明網主辦、思享無限獨家支持,思享無限旗下直播平臺秀色直播將全程參與。
  • 穗港澳粵劇日來臨,三地名家獻上粵劇文化盛宴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周麗珊圖/主辦方提供11月29日是「2020年穗港澳粵劇日」。當天下午,「粵韻群星匯——2020穗港澳粵劇日展演」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的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舉辦。
  • 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經典粵劇粵曲迴響廣州中山紀念堂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文瑤12月26日晚,「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馬師曾、紅線女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了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粵劇盛宴。
  • 「馬紅華章」紀念馬紅藝術系列活動舉辦,傳承發揚粵劇又出新成果
    2020年是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誕辰120周年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誕辰95周年紅線女創辦的廣州紅豆粵劇團成立30周年紅線女舊居對外開放5周年廣東粵劇界在廣州舉辦「馬紅華章」紀念馬紅藝術系列活動這也是粵劇界傳承發揚粵劇的又一批成果12月27日14:00,紀錄片《一代天嬌—紅線女》主創分享會
  • 這場粵劇的狂歡圓滿落幕!超1800萬人次「雲賞」粵劇節
    優秀劇目展演、華人華僑粵劇粵曲晚會、粵劇電影展映、雲賞粵劇節、粵劇研討會、名師主題講座、藝術沙龍、圖片展……各板塊如火如荼,掀起了觀看粵劇、探討粵劇傳承發展的熱潮。這些亮點都是舉辦本次羊城粵劇節的「廣州經驗」,將進一步推動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文旅市場的振興和復甦。
  • 曾與黎明等合拍過多部電視劇,她選擇回歸粵劇 粵劇生涯已30多年的...
    曾與黎明等合拍過多部電視劇,她選擇回歸粵劇 粵劇生涯已30多年的蔣文端:我知道自己屬於粵劇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19-12-28 蔣文端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廣東粵劇院藝術指導、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被譽為當今粵劇界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
  • 香港演員黎耀威:在香江用粵劇演繹莎士比亞
    黎耀威是香港粵劇界的青年演員,近年來致力於粵劇的年輕化。這天晚上,他在九龍葵湧劇場為觀眾帶來了名為《王子復仇記》的新編粵劇,把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以粵劇的方式重新演繹,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盛宴。  作為傳統藝術形式的粵劇,在今日香江不乏傳薪人。
  • 唱了40年粵劇買不起房子,一句「only you」,讓大家印象深刻
    其實羅家英並不演員出身,一開始他是唱越劇的,出生於粵劇世家。可當時,香港的粵劇,並沒有獲得很多觀眾們的喜愛。所以,為了考慮生活,羅家英走進了娛樂圈。起初他只是演一些小角色,跑跑龍套。直到遇見了周星馳,才打開了他在演藝圈的演藝道路。說到周星馳,大家肯定會想到他們倆一起演的《大話西遊》。
  • 眾名家同臺獻唱,紀念粵劇宗師羅家寶
    11月19日晚,這場旨在紀念粵劇一代宗師羅家寶誕辰九十周年的專場晚會在廣州江南大戲院舉行。晚會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主辦,胡智榮文化基金獨家贊助,並由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胡智榮文化基金、廣東八和會館聯合演出。羅家寶創立的蝦腔是當今最流行的粵劇唱腔流派之一,亦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
  • 產城高地 共譜新章|彰顯樂平地方特色,傳承粵劇文化精髓
    該「私夥局」每周都會組織兩次排練,起初幾位成員只是聚在一起「唱著玩」,但隨著樂平越來越重視和支持粵劇的傳承和發展,該「粵曲私夥局」也逐漸有了名氣,至今已擁有近30名成員,經常被邀請到其他地方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