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可能是個印度舶來品,日本專家寫書道出真相

2020-12-14 文化雜劇本

他的出世就有極其不凡的經歷,專為天地冥三界除惡揚善,他的武器虎頭如意金棍在除妖鏟魔、扶正祛邪中立下了赫赫功勞…

不知道大家在看過上一段文字後有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這寫的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孫悟空嗎?同許多人的觀點一樣,在初讀這句話時我也曾以為這寫的就是齊天大聖,可事實卻相反,它指的不是美猴王,而是是印度教故事中的一隻神猴:哈奴曼。

哈奴曼

這不禁引發了一個思考,印度教誕生於公元前兩百年,吳承恩的《西遊記》寫於一千多年後的明朝,而兩個故事中的猴王形象如此接近,那有沒有可能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是來自印度的哈奴曼呢?

然而種種的現實卻將這個問題推向了否定。在唐代一本小說中就寫了這麼一個情節,話說在梁朝時期,有一位將領稱作歐陽紇,他有一位秀色可餐的妻子,後來生下了書法家歐陽詢。一日梁武帝蕭衍下達了一道旨令:南徵,歐陽紇就在南徵的隊伍裡。

也許是擔心妻子一個人在家中會招來鬼迷心竅的男人,抑或是希望妻子能在戰爭中給自己帶來堅不可摧的意志,這一次出門他帶上了自己的老婆。後來戰況出人意料的順利,士兵們很快攻破了桂林地區,馬上就要出發前往長樂。

這裡的長樂就是現在的泉州,想要從桂林到達泉州就必須要通過古樹叢深,密林一望無際的南嶺和武夷山脈。在行軍數月後士兵們雖已接近長樂,但還沒有走出這崇山峻岭。一日天色漸暗,歐陽紇便命令士兵在此休整,這時有個來自長樂的部下上報他說:「我聽說此地有一白猿,專偷貌美女子,夫人長相如此可人,將軍還是小心為好。」歐陽紇雖半信半疑,但還是照部下的建議做了,他加強了妻子身邊的守衛人數。

彼時月亮初升,眾人精神抖擻,一個個都想逮住這個猿猴,而到後半夜,士兵們東倒西歪地站著,先前那股新鮮勁早已被乏困衝散,就在這時一陣狂風吹來,數秒過後一切又歸於沉寂。第二天一早,有人發現夫人帳中沒了動靜,掀簾一望,丟下手中的活計火速向歐陽紇匯報了夫人的失蹤。事後歐陽紇痛心不已,暗暗發誓一定要找到夫人,於是他組建了一支三十人的敢死隊,終日跋涉於林中尋找夫人,最終找到了夫人殺死了猿猴

書中描述這個白猿「有美髯丈夫長六尺餘,白衣曳杖」「遍體皆如鐵,力能殺人」,有人便認為這隻白猿就是孫悟空的原型,代表人物便是一位來自日本的學者中野美代子,她在著作《孫悟空的誕生》中就引用了這個故事,認定孫悟空來自福建泉州。

另外還有人持不同觀點,比如說我們熟知的魯迅,他就認定孫悟空來自淮河,判斷的依據之一是同樣來自唐朝的古書。貞元年間,有一位叫李公佐的人在常州某處客棧為自己的好友踐行,飯桌之上眾人開始談論起自己經歷過的奇異事,這位李公佐就講起自己在洞庭湖的一個山洞內得到過一本《古嶽瀆經》

其上描述了淮河流域的一隻巨獸:狀有如猿,白首長鬐,雪牙金爪,闖然上岸,高五丈許。相傳是大禹治水時被禹困在水底的一隻神獸,由於《西遊記》開篇就有對大禹治水的描述,因此孫悟空出生於淮河這一觀點也最為人所接受。

而我們開頭說到的印度神猴哈奴曼,他的故事知道近代才被文學家季羨林所翻譯,因此幾百年的吳承恩幾乎不可能知道哈奴曼的故事,所以孫悟空其實就是哈奴曼的觀點也就不攻自破了。

相關焦點

  • 吳承恩為什麼要寫兩個「孫悟空」?孫悟空、六耳獼猴有什麼關係?
    突然就蹦出來一個與孫悟空一模一樣的猴子,但這個猴子不聽話,要打唐僧,搶走行李,要上西天求經,甚至還出現了一個「豬八戒」,一個「沙僧」,一個「唐僧」,完完全全地複製過來了,吳承恩為何這樣寫?後來我們知道了,如來說,那個與孫悟空一模一樣的猴子,名叫六耳獼猴,乃混世四猴之一。但西遊記是一部經典名著,它當中的語段是沒有囉嗦重複的,更何況是這麼一個形象鮮明的六耳獼猴呢?
  • 孫悟空的原型:一個來自印度,一個與大禹鬥過法,一個是唐朝高僧
    齊天大聖孫悟空印度猴神哈奴曼孫悟空的原型來自印度,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猴神哈奴曼,是民國學術大咖胡適提出的觀點。由於胡適考究到,他與孫悟空同為猴屬,身份差不多。《羅摩衍那》中,哈奴曼火燒羅剎宮殿,孫悟空大鬧天宮。更重要的一點是他與孫悟空都喜歡用鑽腹神術擊敵制勝,只不過,他鑽的不是鐵扇公主的腹,而是老母怪蘇拉薩的。對於這些材料的支撐,我們可能點頭贊同,但是仔細探究一下,哈奴曼尊神奉神,但孫悟空向來藐視諸神。骨子裡只追求自由,不講究服從,是個鬥爭分子。
  • 孫悟空的藝術原型是誰?吳承恩並不是憑空想像,均由現實人物來源
    孫悟空是《西遊記》最受讀者歡迎的人物,他真的是石頭堆裡蹦出來的嗎?吳承恩筆下的孫猴子,是憑空想像的嗎?並不是資料記載有4個人物,與孫悟空存在關聯,這是吳承恩創作的藝術來源一、「悟空禪師」——李悟空加上車奉朝求佛法的真實案例,這也是吳承恩創作小說的參考來源。三、胡人嚮導——「石磐陀」
  • 日本書道女神,擅長「表演書法」,曾受邀為日本天皇寫年號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它以中國的漢字為基礎,使用毛筆、墨汁在宣紙上進行創作,既有實用性也有藝術性,在歷史上,中國書法曾影響過很多國家,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日本和韓國,其中日本到現在也有很多人在學習書法,據說日本的書法學習者有兩三千萬人,差不多五六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人練習書法,這個比例確實很高了
  • 上古海怪無支祁,印度來的哈努曼,孫悟空的原型到底是誰?
    孫悟空的原型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從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打口水仗了。目前主要有三個觀點,第一是胡適在《西遊記考證》中提出的,他認為,孫悟空是舶來品,而不是「made in china」。在這篇文章中,胡適指出:「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哈努曼是誰?
  • 分解孫悟空現實形象,在他身上體現出幾性來
    在中國人心目中最精彩的神話故事,永遠也不可能繞過吳承恩的《西遊記》,而《西遊記》中靈魂人物就是——孫悟空。那麼,形象鮮活的孫悟空到底是受哪些啟發而創作出來的呢?(吳承恩)吳承恩在《西遊記》裡描述到遠在東勝神州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
  • 孫悟空真實來歷有幾個版本?並不只是從石頭裡蹦出這麼簡單
    吳承恩不是第一個寫西遊記的人,元代有個叫吳昌齡的人,創作了被認為是西遊記原型的元雜劇《西天取經》,後來又有一個叫楊景賢的人,寫了原雜劇《西遊記》。吳承恩繼承了楊景賢的風格,撰寫了流傳至今的《西遊記》,但這兩本書的差異很大,例如,寫孫悟空的時候,原雜劇中的孫悟空曾經娶過老婆,是一個誇大其詞的猴子,在吳承恩的領導下,孫悟空在定仙女為體術後,成了只吃桃子的猴子。
  • 二郎神和孫悟空誰厲害?吳承恩暗示得很清楚,但大部分人都忽略了
    在原著之中,前半部分以孫悟空大鬧天宮為主題,後半部分則是以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為主線。大鬧天宮的故事雖然不長,卻釋放出青春的活力,成為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名篇。 當大家都在瘋狂討論孫悟空與二郎神孰強孰弱的時候,本文的作者,也就是你們的小編已經默默撰文,給出了答案。
  • 日本學者聲稱孫悟空是日本的,還拿出兩個證據,荒謬
    明朝的吳承恩,創作了我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小說——《西遊記》,它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幾百年來,改書講述的故事,在坊間不停地傳播,一代傳一代,經久不衰。《西遊記》主要講的是孫悟空從石頭縫裡蹦出來後,拜師學藝,擁有了一身好本領。
  • 西遊路上發現一幅古畫,畫了一個多毛和尚,專家:這才是孫悟空
    數百年來,《西遊記》被翻譯成了眾多語言,也衍生出許多文藝作品。《西遊記》這部著作,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它的內容故事反映出來吳承恩當時年代的社會縮影,書中也刻畫出了當時社會的殘酷與險惡。它在文學史中的價值不可衡量,即使是現在依然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 女子「碰瓷」孫悟空自稱是其後人,拿出2件寶物驗DNA,結局如何?
    拿我們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來說,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時期的高僧玄奘,玄奘一生四處遊歷傳播佛法,還是大唐和印度的友好交流大使。《西遊記》也是根據玄奘遠行到印度研究經文佛法的經歷創作出來的神魔小說。那麼你可能要問了,既然唐僧都有原型人物,那孫悟空也一定是有吧?
  • 孫悟空的原型,有人說是印度神猴,未必如此
    孫悟空是一個創作出來的神話人物,他是古典名著《西遊記》的主人公。在孫悟空身上集合了人、妖、神的特徵,讓這個人物格外受歡迎。幾百年了,孫悟空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有很多人都很好奇,吳承恩根據什麼人物原型,創作出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20世紀初期,著名文學家魯迅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
  • 《吳承恩與〈西遊記〉》:不被理解的六小齡童,為圓夢執著而艱辛
    六小齡童曾經表示,自己一生有三大願意,第一個就是出演孫悟空,第二個是出演吳承恩,第三個則是出演《西遊記》大電影。在他演完86版《西遊記》後,他就產生了出演吳承恩的想法。當時劉懷玉先生送給六小齡童很多有關《西遊記》的文獻史料,這使得他萌發了扮演吳承恩的想法。1988年,六小齡童隨「西遊記劇組」去新加坡演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明確表示自己接下來想扮演一次吳承恩。吳老先生創造了孫悟空,孫悟空成就了我的藝術,如果有生之年不能演一次吳承恩我會死不瞑目的!
  • 這三個景點都說是孫悟空的老家,到底哪一個才是正宗的呢?
    在吳承恩先生所寫的《西遊記》中就有這麼一個風水寶地——花果山。咱們都知道《西遊記》原著中孫悟空的老家就在花果山,但在我國有多達十幾個的景區都叫做花果山,也因原著中並沒有寫其具體的的地點,這也使得眾多景區都打著《西遊記》的名號來宣傳,各自都說自己是花果山的原形。
  • 孫悟空的真實能力,玉帝和如來也不是對手,大鬧天宮絕不是空談
    《西遊記》這部小說,被多次改編成影視作品,但是這其中並沒有展現出孫悟空的真正實力,還記得在吳承恩筆下,孫悟空有單挑整個天庭的實力,有很多人也在這裡產生了疑問,大家覺得一個人不可能有這樣的實力來抗衡天庭,所以給出了一個弄虛作假的解釋。
  • 孫悟空原型是什麼?史料中有4種說法,最後一個讓考古專家興奮
    然而這些都是根據原著改編,原著中關於孫悟空形象的描寫與大家的認知卻大相逕庭。「真箇是生得醜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胡人孫悟空胡適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詩《羅摩衍那》中找到了一個神猴哈努曼,他出生時就力大無窮,後來又練成了無上神通,武器是一根棒子。根據這些線索胡適認為這才是孫悟空最早的原型,而且陳寅恪也對這種說法加以論證。不過後來被認為時中華文明西來論的影響。
  • 吳承恩寫那麼多動物成精,為啥偏沒貓?不是不想,借他膽都不敢寫
    孫悟空是猴妖,豬八戒是豬妖,沙僧是人妖。此外,有熊、蟲、虎、豹、老鼠……甚至連杏樹、楓葉樹、桃樹等都成了精。 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吳承恩老前輩寫了那麼多妖精,為什麼偏偏沒有貓這個很常見的動物呢? 寫貓成精,會掉腦袋?
  • 《吳承恩捉妖記》:論世間妖魔鬼怪,且看我一筆寫之
    可也正因為如此,吳承恩這個名字早已和「西遊記」三個字捆綁在一起了,似乎每每只要提起吳承恩,人們的第一反應一定是西遊記。同樣,只要提起西遊記,我們的第一印象就一定會是師徒四人降妖除魔去往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甚至耳中還會迴蕩著孫悟空的那一聲:妖怪,哪裡逃!
  • 閱讀《萬萬沒想到,西遊記可以這樣讀》,你可能會看到兩個孫悟空
    其實中的孫大聖是男女老幼通殺的主角,我們都知道這個人物是吳承恩筆下虛構出來的。但在福建一座寺廟中卻發現了疑似孫大聖的墓葬,令人驚奇的是,葬的還止一位。孫悟空初生時候的土方是在水花果山簾洞,很多讀者根據小說中對水簾洞的描繪推測,水簾洞在今福建地區。
  • 清代楊守敬在日本只呆了四年,緣何被稱為「日本書道的大恩人」
    以楊守敬一生的學術歷程入手,通過「楊守敬與湖北」、「楊守敬與潘存」、「楊守敬對日本書壇」的影響、「楊守敬的朋友圈」四個版塊進行梳理和呈現。楊守敬又一次成為藝術界的熱門話題,尤其是他對日本書壇的巨大影響更被津津樂道。楊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譜名開科,榜名愷,更名守敬,字鵬雲,號惺吾、星吾、心物,晚號鄰蘇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