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誕生於羅馬最初的猶太教,曾經也飽受猶太教的打擊與迫害,可常言說不經歷風雨如何能得見彩虹。苦難的歲月賦予了基督教頑強的生命力與進取心,最終在歷經磨難後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自身的勢力更是不斷強盛。
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消亡,高盧地區陷入一片混亂,遷徙而來的法蘭克人雖然出生蠻族但不可避免地受到高盧本土的基督教文化洗禮。在窺探到基督教強大的宗教影響力和實力後,法蘭克人向基督教拋去結盟的橄欖枝,依附君主世俗力量壯大自身的基督教當時也急於尋找合作夥伴自然欣然接受了法蘭克的邀請。如此一場互利互惠的政教聯盟就此拉開了序幕。
一、法蘭克君主需要通過基督教獲得合法權利
1.基督教是當時西歐的最大教派擁有「神性」
基督教曾經經歷過猶太教的殘酷打壓,到隨著時間推移其教義中的全新理念逐漸被世人接受,擁有越來越龐大的信眾,在眾多教派裡脫穎而出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基督教身上這股能夠吸引平民百姓將其凝結在一起的強大力量使得羅馬君主被深深吸引。
到君士坦丁時代,基督教與羅馬帝國開始進行協作聯盟。基督教的各類教義從此受到法律保護,其「神性」在世俗君主的推廣下深入人心。
帝國君主也樂意看到基督教被捧上神座,雖然人們是受基督教的教義感召洗禮歸順神明的,其實他們都被基督教背後的世俗君主通過宗教理念牢牢掌控在了手上。雖然,最終西羅馬帝國覆滅了,但是基督教的「神性」以及能夠賦予君主權利合法性的觀念卻被流傳了下來。
2.法蘭克君主與其聯盟使得自身更具威信
西羅馬帝國覆滅後,其統治的高盧地區立刻陷入了混戰中,雖然這片土地長年在羅馬人手上受到羅馬人的文化薰陶與治理,但依舊擺脫不了被各類蠻族不斷入侵的命運,隸屬於日耳曼人的法蘭克人也是其中的一支。
法蘭克君主克洛維在對高盧的徵服過程中看到了基督教對支持與鞏固統治的重要功能性。基督教這個曾經作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在日積月累的發展中擁有了不俗的經濟與政治力量的存在深深吸引了法蘭克君主。
尤其是西羅馬帝國覆滅後,這個曾經與帝國共同治理王朝的宗教團體依舊被民眾奉為神明擁有極強的號召力,以及這群混戰的各族人渴望的合法性。古往今來的徵伐最講究出師有名,如果能與基督教聯盟就能與西羅馬帝國產生關聯。
如此,法蘭克在徵伐中便擁有了曾經的羅馬帝國一樣的天命神授的合法性。法蘭克如果能擁有權利的合法性便更加能得到民眾的信服與歸順。
二、兩者締結聯盟可以促進各自發展
1.君主可藉助自身權利促進基督教會發展
基督教與法蘭克君主合作可以說是從與羅馬帝國合作那裡流傳下來的歷史成功經驗。基督教在與羅馬帝國合作中獲得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政治地位,更得到了不盡的土地封賞使得自身經濟實力倍增,更加有資本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法蘭克人需要基督教賦予他們天命神授的合法性增加徵伐統治的籌碼,而條件便是如羅馬帝國給出的一樣,給予土地還有更加崇高的地位和參與政治的權利。
這對基督教來說是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畢竟他們在曾經被壓迫的歲月裡明白自身渺小會受到多少折磨,世俗的經濟權勢可以為自身地位的鞏固與勢力的強盛帶來太大的幫助,所以與法蘭克人締結聯盟在那樣動亂的歲月裡是基督教的明智之舉。
2.對基督教的禮遇使得百姓馴服於君主
基督教對法蘭克人而言不僅擁有賦予自身合法性的能力,在基督教教義深入人心的高盧地區,這是他們收攏人心的利器。仿若中國的三國時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百姓跪在大漢天子的腳下其實是跪在了曹家人的腳下。
基督教享受國教待遇,即使是西羅馬帝國覆滅,也有很多地區與民眾繼續跟隨他們聽從指揮。當克洛維帶著三千親兵受洗後,基督教徒便對這個曾經的蠻族大加讚賞。基督教在為其宣傳造勢的同時,各地信奉基督教的百姓紛紛歸順法蘭克而誓死不歸順西哥特王國。
古來打仗最講究民心與兵力,對基督教禮遇有加便獲得了數目龐大的追隨者也擁有了文明部族的血統使得民心歸順,這樣合算的買賣對法蘭克人來說自然是不能放過。
三、為何兩者最終選擇締結政治聯盟而不是劍拔弩張
1.基督教根基深厚不易撼動
雖然基督教影響力頗深與之聯盟有諸多好處,但是如此力量強大的存在勢必會讓法蘭克人有危機感,畢竟臥榻之內豈容他人酣睡。只是當時西羅馬帝國覆滅,高盧地區一片混亂,法蘭克人的對手眾多,沒必要也沒精力對基督教這個非軍事集團痛下殺手。
其次基督教樹大根深,擁有不容小覷的實力。首先是憑藉自身宗教教義馴化了許多百姓,高盧地區的貴族都是基督門下的,再者基督教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實實在在控制了大片地區。可以說無論是精神領導力還是經濟軍事力量,基督教都不是單純的一眾教徒拼湊的鬆散信仰組織,基督教有自己完備的行動組織規劃與能力。
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法蘭克人根本就沒有絕對能力消滅基督教勢力,與其兩敗俱傷不如攜手合作共謀發展。而且與基督教聯手又能帶來諸多好處,那麼就更沒必要去撼動基督教這棵大樹折損自身力量了。
2.基督教需要藉助君主之手行世俗事
基督教的發展自然是依靠自身教義的宣揚與其強大的洗禮作用使得民眾信服願意追隨。可世間的任何組織的活動都需要消耗物資與財力人力。基督教需要豐富的財力支撐自己的主教研究聖經,到處行走講解宗教理念以及宣發物資的生產和俘獲人心的布施等活動。
可是身為聖潔不食人間煙火救萬民於水火的基督教自然不能向民眾索要財物,或者說不可直接公然的索要。不然長期以這樣方式的經營索要勢必會讓百姓醒悟其實基督教不過是販賣自身教義和安慰百姓心緒的商客。這樣的認知會極大地折損基督教的「神性」與威嚴。
但是宗教的自身發展又不得不藉助金錢權勢的力量。所以與世俗君主聯盟是最佳的選擇,借著君主的手獲得土地財富支撐自身的運作更通過君主的認同獲得法律的認可與保護。
這樣的運作方式使基督教在保留自身「神性」的同時更能維持宗教的發展推廣。而世俗君主更能在維護基督教的「神性」後獲得更多民眾的馴服,更加有利於自身的統治與發展壯大。
3.高盧—羅馬人對法蘭克人的影響
法蘭克人生於蠻族來到高盧這片土地後,也曾保留自身多神教的信仰,但是高盧—羅馬人的基督信仰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影響法蘭克人。世人都有仰望高度發展民族的習慣將其奉為高等與文明。在與高盧—羅馬人的雜居生活裡,法蘭克人無時無刻不受到高等文明的洗禮為其嗟嘆。
當法蘭克人與高盧—羅馬人結成姻親時,通過血緣的紐帶羅馬文化的氛圍便吹進了法蘭克人的家族社會裡。在長期的血脈文化交融裡,高盧—羅馬人的羅馬文化與法蘭克的日耳曼文化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
作為羅馬文化非常重要的基督教文化也借著血脈與日常逐漸滲透到法蘭克人的信仰文化中。是以,法蘭克人對基督教除了互利互惠的心思,也在經年累月裡滋生了親厚的情感。
當面對西羅馬帝國覆滅留下的爛攤子時,有著錯綜複雜情感和利益糾葛的雙方選擇締結政治聯盟謀求更大的發展與生存,而不是刀劍相向互相廝殺。這其中自然是不乏多年情感培養滋生的牽絆。
四、總結
西羅馬帝國的覆滅,令孤掌難鳴的基督教投入了急需信仰加持的法蘭克懷抱。兩者的結合開啟了政教聯盟的序幕。在合作的初期雙方可以說是互利互惠,竭力為對方發展謀劃。基督教利用自身影響力為法蘭克宣傳造勢贏得百姓信任與追隨,法蘭克則貢獻土地於基督教並賦予其神權為基督教之後發展達到空前繁榮奠定了基礎。
但時間推移,君主對君權產生越來越強的集中強化思想,基督教教徒則在勢力增強後逐漸產生神權應該凌駕於君權之上的想法。兩者的關係不可避免地開始產生裂痕。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參考文獻:
《法蘭克人史》
《歐洲簡史》
《法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