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到南方越冬,留鳥怎麼辦?

2020-12-12 中國氣象數據

冬天來了,

候鳥飛向溫暖的南方,

留鳥如何生存在寒冷的北方呢?

每到秋冬寒冷季節,南飛的候鳥都會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但候鳥飛走後,北方並不會變成鳥類的「空城」,還會有一些本地鳥類留下來,在嚴寒中繼續生活。它們如何抵禦漫漫嚴冬寒冷的氣候侵襲呢?

中國冬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寒冷、乾燥。在北方,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亞的冷高壓影響,經常有冷空氣南下形成寒潮。寒冬臘月,冰天雪地,自然界的許多動物都紛紛回歸巢穴,進入「蟄伏」的冬眠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留鳥在冬季很難覓食,每到冬季,有的留鳥就成群結隊地生活在一起,啄取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它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過冬妙招,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留鳥的越冬裝備解析 製圖:劉釗

01

鳥類自帶奇特「羽絨服」

留鳥的羽毛幫助它們保持溫暖,其表層羽毛下的絨毛 (俗稱「羽絨」)保暖效果尤佳,就像人們常穿的羽絨服一樣,它可以鎖住空氣,保持體表熱量不流失。在冬天,鳥類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強化身上的「羽絨服」,以更好地保存熱量:隨著溫度的下降,一些鳥類可以長出更多的羽毛,這無疑將改善羽毛的隔熱性能;另一些鳥類無法長出更多的羽毛,但會把羽毛變得蓬鬆,在羽絨中創造出容納更多空氣的「口袋」,使其具備更好的隔熱能力,阻止身體熱量散發;此外,還有一些鳥類為了保持體溫,長得特別矮小,進一步減小體表散熱面積,典型代表就是為人們所熟悉的麻雀。

對於留鳥這身「羽絨服」而言,水可以說是最大的威脅。因為羽毛中的空氣是很好的絕緣體,但羽毛被水打溼後,隔熱作用就會大打折扣。所以,鳥類會儘量不讓羽毛被打溼,它們進化出分泌油脂的腺體,可以在羽毛上塗一層防水塗層,以防止「羽絨服」被淋溼。

02

光禿禿的腿腳經過防寒「設計」

羽毛可以遮蓋大部分身體表面,但鳥類總有一些部位無法受到羽毛的保護。例如鳥類那纖細的雙腿,又是如何保暖的呢?

其實,鳥類的腿部和腳部對寒冷具有天生的抗性,它們的腿上覆蓋著鱗片,而且內部大多是骨頭和肌腱,沒有多餘的組織,這使得腿部與外界的接觸面積做到了最小。還有一些鳥類對循環系統做了特殊改造,即在較冷的外部區域,如腿腳,和較溫暖的內部區域之間的血液循環會更有效,這使得血液循環更迅速,以避免腿腳被凍傷。

除此之外,鳥類還有自己的腿腳防寒小妙招。它們會臥在可以蓋住或部分蓋住腿和腳的地方,也可以在一個類似的地方蹲下,例如蹲在一棵常青樹的樹冠上。樹葉的保護使得這裡的風寒更少。而群居的越冬鳥類,如山雀,在冬天會彼此更為接近,利用群體的力量,互相給予保護和溫暖。如果這些條件都不具備,鳥類還可能會在太陽下找到一個位置,利用太陽能保持體溫,並通過顫抖增加血液循環和肌肉運動的熱量。

而且,鳥類的腿腳發揮作用,多半是在休息時。當它站在樹枝上時,並不像人類的想像一樣需要花大力氣來保持平衡,而是消耗很少的能量,類似於「懸掛」在樹枝上。這類似於電梯的安全特性,當電源關閉時,電梯會卡在原地,巧妙的設計使它不需要消耗能量來維持姿態,也不會墜落到電梯井的底部。鳥類這種「節能」設計,為其在寒冷中維持生命保留了儘可能多的能量。

03

小鳥也有越冬「儲備糧」

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能量是保持溫暖最有效的策略之一,鳥類會在冬天有選擇地吃熱量更高的食物。對於小型鳥類來說,它們還會在溫暖季節留下「儲備糧」,如堅果、種子等易於保存的食物。通過特殊的大腦結構,鳥類可以記住自己儲存食物的位置,這樣它們就能很快找到食物。這提高了鳥類在冬季覓食的效率。大部分種子被儲存在樹皮的裂縫裡,甚至是在房屋側邊的木頭碎片之間。鳥類在秋天的時候會做儘可能多的準備,以便在寒冷的冬天生存。

有些鳥會儲存一些脂肪。對於冬眠動物來說,這是一種常見的行為,但對鳥類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策略,因為增加脂肪會使鳥類增重、增加活動的能量消耗。在寒冷的季節裡,無法冬眠的鳥類增加能量消耗是一件十分致命的事。

鳥類的另一個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在這一季節裡不做一些浪費精力的事,比如保衛領地、唱歌和求偶、建造或維護巢穴、生蛋等。事實上,在某一年中,鳥類的繁殖期可能會受到遲來的寒冷天氣的影響,也可能會受到春季暴風雪影響。在遇到這些突發寒冷事件時,它們懂得延後自己的生理周期。

大多數成對的鳥類在5年或5年以上的時間裡繁殖出一個或多個後代。如果所有這些成年或亞成年鳥都能生存和繁殖,整個地球將在幾十年內被鳥類所覆蓋。但是很多因素會導致鳥類夭折,包括捕食者、疾病、飢餓和寒冷。

04

各出奇招度寒冬

一些鳥類還有一些過冬「奇招」。部分鳥類可以將它們的代謝率降低到幾乎像烏龜一樣,心率減慢、體溫下降。在這種狀態下,它們消耗的熱量更少,這有助於度過最寒冷的夜晚。像山雀和小金龜這樣的小鳥,在夜間可以自主降低體溫。這項技術使它們能夠節省近四分之一的能量。另一方面,雖然水會打溼羽毛,但鳥類也不能離開水,因為脫水對鳥類的威脅甚至大於飢餓。此外,鳥類還能利用少量水對羽毛做梳理,使其保持定位和排列。在冬天,羽毛的排列不均會增加縫隙,使其中的空氣流失,最終導致鳥類的體溫下降得更快。

在寒冷的北方,冬天只有少量的非冷凍水源可供利用。雖然鳥可以吃雪,但是吃雪會導致體溫下降,喝不結冰的水仍然是首選。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留鳥學會了依靠人類。

它們生活在人類身邊,利用人工水源,如經過改造的河流、公園、池塘等獲取必不可少的水資源。有時還依靠人類獲取食物和棲息地。

為了在最寒冷的月份裡生存,越冬的鳥兒們各逞「才華」,使出了它們力所能及的任何手段。

相關焦點

  • 視頻|石屏:候鳥變留鳥「凌波仙子」下凡不願走
    視頻|石屏:候鳥變留鳥「凌波仙子」下凡不願走 作者: 來源:
  • 警方與志願者護送206隻候鳥南下,「候鳥房車」跨越8省區2800多公裡...
    志願者分擔不同的角色,分別是鳥類專家、醫生、飼養員和司機,還墊付了南下出行的所有費用,兩天跨越8省區2800多公裡,終於用「候鳥房車」把這些特殊的「乘客」平安地送到了目的地……警方與志願者 共同發起「候鳥房車」進入到冬季,宋永濱警官日漸發愁,他很擔心二百餘只滯留候鳥的命運。
  • 寒冬,他們在鄱陽湖守護越冬候鳥
    【寒冬,他們在鄱陽湖守護越冬候鳥】江西鄱陽湖是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到鄱陽湖越冬棲息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到鄱陽湖越冬白鶴最高數量達4000餘只,佔全球98%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棲息地,被譽為「候鳥天堂」。
  • 原住民的合影:深圳常見留鳥辨識圖鑑
    候鳥聚集最多的深圳灣,開始變得有些寂寥。炎熱的夏季是深圳鳥兒最少的季節。  但是,這個亞熱帶城市的美好在於:候鳥離去的日子裡,在草木青青的小區,鬱鬱蔥蔥的山嶺,甚至在車水馬龍的深南路上,依然有上百種和深圳人常年相處的留鳥與我們朝夕相伴。
  • 南昌創新湖泊溼地管理呵護候鳥越冬
    12月24日,記者在參加南昌市林業局組織的2020年度溼地生態建設成果媒體採風暨2020年度最美護林員系列宣傳活動中了解到,近年來,南昌市林業局加強越冬候鳥日常巡護監測,做到措施不松、力度不減,確保候鳥安全棲息,「常來常往」。
  • 候鳥成群!這群「小精靈」在滻灞翩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越冬候鳥,在水一方隨著天氣的變冷越來越多的冬候鳥回歸滻灞又到最佳觀鳥時節啦~生態環境好不好鳥兒最有發言權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處在全國三大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中部路線,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物種多樣性不斷豐富,越來越多的候鳥開始到此棲息越冬。
  • 辰山植物園過冬候鳥已就位 自然生態交響曲即將開場
    成群的候鳥從天空飛過,稀疏的叢林間和寬闊的草坪上能遇見各種冬候鳥和留鳥,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黃雀、樹鷚和灰頭鵐等;留鳥種類繁多,例如:珠頸斑鳩、烏鶇、棕背伯勞、黑尾蠟嘴雀、白頭鵯、八哥、喜鵲、戴勝等等。
  • 鄱陽湖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 萬鳥齊飛的場景隨處可見
    隨著鄱陽湖水位的逐步消退,飛抵湖區越冬的候鳥逐漸增多,萬鳥齊飛的壯觀場景隨處可見。近日,記者隨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前往鄱陽湖朱袍山、三山等水域開展巡護活動。遠遠望去,裸露出來的湖灘草洲綠草茵茵,小天鵝等成群的越冬候鳥,時而在空中飛翔、時而在湖灘上覓食棲息。因今年鄱陽湖水位回落較慢,致使越冬候鳥來馬影湖越冬推遲一個多月。
  • 生態環境優良 海口留鳥、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海口多樣化的生境和保存完好的自然環境,使得鳥類非常豐富多樣,此前專業機構已記錄到的野生鳥類約300種,被列為海南省重點保護的鳥類約90種。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在海口的留鳥和越冬的候鳥種類及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不久前,東寨港更是迎來3隻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反嘴鷸數量也超過了20隻,均創下新高。
  • 近萬隻野鴨越冬 扮靚花果山大聖湖
    自今年十月份開始,花果山大聖湖陸續迎來特殊的客人,近萬隻野鴨遷徙到這裡越冬,成為花果山冬日裡一道亮麗的風景。   據市水利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越冬的主要是鴛鴦和羅紋鴨,也有綠翅鴨、赤膀鴨等其他野鴨。它們一般冬季會遷徙到溫暖的南方越冬。
  • 春天到了,在南方過冬的候鳥即將歸來,這幾種常見的候鳥你認識嗎
    候鳥隨季節變化周期性的遷徙,它們一共有兩個家,一個是繁殖的家、一個是過冬的家。現在春天到了,它們即將來臨。候鳥總是如約而至,不妄人們的期待,是誠實守信的象徵。這幾種常見的候鳥,你都見過嗎?家燕可以說是最為常見的候鳥,每到春夏季節,小燕子就會從南方歸來,在屋簷下建造自己的新家,準備繁衍後代。家燕在農村最為常見,它們總是餓著肚子給孩子帶回吃的,總是用自己微弱的翅膀保護剛剛出世的孩子。杜鵑鳥長得非常漂亮,但是它們有一個十分不好的缺點,那就是它們總是搶奪其他鳥類的巢穴,還把自己的鳥蛋生在別的鳥窩裡,讓其他的鳥類孵化、餵養。
  • 科考志願團隊:沿途巡護宣傳 守護候鳥遷徙
    他們在沿途科考的同時,還深入學校、湖區宣講保護溼地、候鳥的重要性,讓冬候鳥安全順利地向南方遷徙。來到江蘇省宿遷中學,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考委員會副主任、鳥類專家周海翔教授,作了一場題為《美麗中國,讓候鳥飛》的專題講座,系統講述了生態文明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保護候鳥、保護溼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 冬日候鳥樂園
    冬日,江西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成為白鶴等候鳥的越冬樂園。鳥兒在保護小區飛翔、覓食,讓保護小區熱鬧起來,成為鄱陽湖區一道特別的風景。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12月21日,白鶴等候鳥在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溼地中覓食。 冬日,江西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成為白鶴等候鳥的越冬樂園。鳥兒在保護小區飛翔、覓食,讓保護小區熱鬧起來,成為鄱陽湖區一道特別的風景。
  • 新聞周刊丨候鳥班車出發!從哈爾濱到洞庭湖
    哈爾濱的冬天氣溫降至零下,追求冬暖夏涼、常年遷徙的候鳥們,正躲在室內避寒。  通過與湖南當地成功接洽,做完了檢驗檢疫的候鳥們,有了一輛志願者租來的房車,這輛舒適的房車也將把它們載到南方。    人類的車輪代替候鳥的翅膀,駛向2800公裡外的湖南,窗外景色也從千裡冰封變成了綠意盎然。而護送的志願者們卻一刻不能停歇,除了按時補給和通風,還要隨時觀察鳥兒狀態。  206隻候鳥的轉運過程做到了零死亡,一路上吃飽喝足的鳥兒們,正等著在本屬於它們的山林裡自由飛翔。本周一,在湖南漢壽金牛山,鳥兒們相繼飛出籠子,擁抱自然。
  • 我市志願者助「掉隊」候鳥抵達南方!
    我市志願者助「掉隊」候鳥抵達南方!此前,松哈大溼地野生動物救助站內救護了100多隻錯過遷徙的野生候鳥,熱愛動物的杜克心裡越發難受。「它們能熬過冬天嗎?要是它們像其他同伴一樣完成遷徙,現在已經在天空自由翱翔了吧?」突然,杜克萌生了一個想法,他想驅車將它們送往南方候鳥遷徙地。「以前有沒有人這樣做過呢?應該怎麼操作呢?」杜克連忙上網搜索相關信息,國內沒查到例子,國外也沒查到。該怎麼辦呢?
  • 陝西神木市西葫蘆素溼地迎來大批候鳥
    紫翅椋鳥主要生繁殖之地在新疆西北部,冬季遷徙到南方,築巢在農村屋簷下和樹洞內,以蝗蟲草地暝等農田害蟲和尺蠖、柳毒蛾、紅松葉蜂等森林害蟲為食,但在秋季也聚集在果園中竊食果子或在稻田中啄食稻穀。灰色椋鳥主要繁殖地在中國東北、華北等北部地區主要為夏候鳥,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為冬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