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憑什麼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0-12-10 人民網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它們憑什麼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國4處新入選灌溉工程的勝出「絕招」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天寶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園圍8日成功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這些灌溉工程憑什麼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們有哪些勝出「絕招」?

  天寶陂:拒鹹蓄淡,生態友好

  天寶陂位於福建省福清市的龍江中段,因始建於唐代天寶年間而得名,距今1300多年。

  「天寶陂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拒鹹水蓄淡水工程,拒鹹蓄淡的建設思想在當時是一種重要的創新。它的修建使當地大片農田旱澇保收,是區域農業發展的轉折點,為當地農業發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福建省福清市市長張新懌說。

  據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高黎輝介紹,天寶陂在宋代維修時,首次使用了鐵水固基技術。天寶陂採用斜向布置方式,壩體長度大約是河流寬度的3倍,洩流能力加大,上下遊水位差減小,壩體承受的水流沖擊力也減小,極大地增強了抵禦洪水沖刷能力,並延長堰壩生命周期。

  「這次修復在當時算得上是工程奇跡。同時,天寶陂使用卵石、條石、鐵等材料,就地取材,建設中注重環保。長壩軸布置能增加洩流能力,具有對河流的生態友好性。」高黎輝說。

  龍首渠:首創井渠法,促農業發展

  龍首渠引洛古灌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始建於漢武帝時期,距今2100多年歷史。

  「龍首渠是當地農耕文明高度發展、區域經濟繁榮昌盛的見証,如今它灌溉的農田達到74.3萬畝。」陝西省渭南市洛惠渠管理中心主任迪江濤說,修建龍首渠之始,就提出引高含沙量的洛河水來灌溉鹽鹼地,這種鹽鹼地的治理方式對改善土壤、提高糧食產量有良好作用,是農業發展的裡程碑。

  據中國水科院劉靜博士介紹,龍首渠渠道工程在設計理念、施工技術、工程規模等方面領先於其時代。從龍首渠開始的引洛灌溉,採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設方式,同時注重運用淤鹵壓減的方式治理鹽鹼地,對區域生態有改善作用。

  「採用豎井方式輔助暗渠開挖,開鑿3.5公裡的地下隧洞,使豎井、暗渠、明渠完美結合並能自流行水。井渠法在其建築年代是一種創新,為其後隧洞施工與水利工程理論和手段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劉靜說。

  三十六堰:連續築堰,因地制宜

  白沙溪三十六堰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始建於東漢,距今1900多年。

  「歷史上,三十六堰為金華農業發展、糧食增產做出重要貢獻,至今仍然保持著充足的活力和良好的發展勢頭,並且具有先進的科技價值、悠久的歷史價值、巨大的效益和豐富的文化價值。」金華市婺城區區委書記蔡艷說。

  高黎輝表示,在同一條河流上修建36座堰,從最上遊的沙畈堰到最下遊的中濟堰橫跨45公裡,水位落差168米,在工程規劃和建設規模等方面具有時代領先性。

  「階梯-深潭是山區河流自然發育的地貌特徵,三十六堰的建設者發現這一特點,並加以科學利用。在每個深潭的下遊修築堰壩,利用深潭對水流的消能作用,減小水流對堰壩的沖擊,同時在乾旱月份深潭能增加堰壩的蓄水量。」高黎輝說。

  蔡艷表示,三十六堰的主材都是卵石、條石、鐵等,就地取材,既成本低廉,又發揮重要作用。以潭築堰的方式增加了溪潭的消能作用,穩定了白沙溪的河床,有利於白沙溪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有極高的生態重塑作用。

  桑園圍:基圍水利,顯綜合效益

  桑園圍地跨佛山市南海、順德兩區,始建於北宋,至今有900多年歷史,屬河口三角洲的基圍或圍田灌排工程,包括堤防、灌排渠道、水閘等。

  「桑園圍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基圍水利工程,是珠三角灌溉農業發展的裡程碑,歷史上灌溉農田20多萬畝,現灌溉面積6.2萬畝,為農村繁榮提供了水利保障。」佛山市水利局局長李永生說,桑園圍在長期建設運營過程中,對圍區的生產生活、民俗活動產生了深刻影響,桑園圍灌溉工程遺產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特徵。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張偉兵博士說,桑園圍所代表的區域「大包圍」式的防洪理念,在現代的城市或區域防洪實踐中得到推廣和發展。圍內桑基魚塘循環農業模式,對當代農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啟示和參考價值。

  「桑園圍工程體系的規劃設計,充分體現了對防洪擋潮、灌溉、排澇等水環境矛盾的統籌協調,實現了對圍區人居環境、生態環境、生產環境的改變、優化和維系,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效應。」張偉兵說。

  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主席、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表示,我國是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新入選的4個灌溉工程,與我國此前入選的19個灌溉工程一樣,有著獨特的科技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發揮著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我國灌溉工程遺產在世界灌排界已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張重要名片。

(責編:蔣波、劉穎穎)

相關焦點

  • 它們憑啥成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國4處灌溉工程勝出絕招
    天寶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園圍8日成功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這些灌溉工程憑什麼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們有哪些勝出「絕招」?佛山市水利局局長李永生說,桑園圍在長期建設運營過程中,對圍區的生產生活、民俗活動產生了深刻影響,桑園圍灌溉工程遺產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特徵。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張偉兵博士說,桑園圍所代表的區域「大包圍」式的防洪理念,在現代的城市或區域防洪實踐中得到推廣和發展。圍內桑基魚塘循環農業模式,對當代農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啟示和參考價值。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它們憑什麼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國4處新入選灌溉工程的勝出「絕招」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天寶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園圍8日成功入選2020
  • 浙江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浙江金華12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浙江省金華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該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申報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給金華市再添一張世界級「名片」。
  • 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國已上榜23處
    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達到23處,成為擁有遺產工程類型最豐富、分布範圍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很多人會好奇,聽說過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那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呢?除了最新加入的四處,中國還有哪些水利工程被列入了榜單?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怎樣的意義呢?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福清天寶陂:道法自然 澤被僑鄉
    (八閩千姿)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福清天寶陂:道法自然 澤被僑鄉中新社福州12月9日電 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福建天寶陂:道法自然 澤被僑鄉作者 林春茵 滕端欽北京時間12月8日10時許,原定於摩洛哥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通過線上視頻會議舉行,公布了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第七批)評選結果,福建省福清市天寶陂成功入選。
  • 水利部: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央視網消息:來自水利部的消息,國際灌排委員會8日晚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中國申報的4項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選。這4項水利工程分別是天寶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和桑園圍。
  • 以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為契機 我市開啟打造世界級...
    記者從12月1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以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為契機,開啟打造世界級幸福河新徵程。婺城區去年7月開始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今年北京時間12月8日21時,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金華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是全國第23個、浙江省第6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白沙溪流域位於錢塘江上遊婺江支流,流域總面積320平方公裡,主流長56公裡,三十六堰猶如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上的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 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上10點,國際灌排委員會(ICID)第71屆執行理事會以線上視頻會議的形式,宣布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佛山桑園圍正式入選,成為廣東省內第一個入選該項名錄的工程,也是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歷史水利工程遺存最多的項目。
  • 群堰臥霽虹 沃野自茲始 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成為浙江第6個世界灌溉...
    浙江在線12月9日訊(記者 陸欣 楊振華 通訊員 江勤學)北京時間12月8日22時07分,原定於在摩洛哥舉辦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改為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辦,會上公布了2020年(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金華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與福建天寶陂灌溉工程、陝西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和佛山桑園圍4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
  • 群堰臥霽虹 沃野自茲始 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成為我省第6個世界灌溉...
    浙江日報北京時間12月8日22時07分,原定於在摩洛哥舉辦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改為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辦,會上公布了2020年(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金華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與福建天寶陂灌溉工程、陝西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和佛山桑園圍4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自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23項。
  • 芮城灌溉工程PVC管重視生產方法
    芮城灌溉工程PVC管重視生產方法本公司生產的PE低壓灌溉管可完全替代pvc低壓灌溉管。是目前市面上使用頻率較高的塑料管道。聚乙烯PE管由於其自身獨特的優點被廣泛的應用於建築給水,建築排水,埋地排水管,建築採暖、輸氣管,電工與電訊保護套管、工業用管、低壓灌溉管等。其主要應用於城市供水、城市燃氣供應及農田灌溉。PE低壓灌溉管的主要特性:HDPE是一種結晶度高、非極性的熱塑性樹脂。原態HDPE的外表呈,在微薄截面呈一定程度的半透明狀。
  • 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引領中國文博
    新華社杭州11月4日電(記者 馮源、段菁菁)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成為引領我國文物博物館行業發展的「鮮明旗幟」,一批高水平的保護、管理、監測、展示項目的實施,有效地改善了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傳承延續了突出普遍價值。這是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4日在杭州表示的。
  • 富士山憑什麼成為「世界遺產」?
    2013年,富士山作為日本的「信仰的對象與藝術的源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富士山已經成為了日本的象徵。日本富士山申遺委員會選定了多處自然或人文景觀,作為富士山的「構成資產」,促使富士山成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就包括富士山上的神社、登山道、湖泊與天然形成的熔巖樹洞等等。
  • 聚力「做好三篇文章、實施六大工程...
    一「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申遺,為金華再添一張世界級金名片在金華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書記陳龍的關心重視下,婺城區從去年7月開始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通過一年的努力,於北京時間12月8日,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了金華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 入選世界名錄!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據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被稱為「灌溉工程界的諾貝爾獎」。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世界上最大的灌溉排水非政府組織——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ICID)評選並授予的榮譽稱號,每年審定一次。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景觀、世界農業遺產、國際溼地遺產並稱為世界遺產,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於世界文化遺產,但又有所不同。
  • [公告]碧水源: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白音花灌區節水灌溉工程...
    1、水量 根據阿魯科爾沁旗白音花灌區節水灌溉工程主要工程任務,本工程水量應滿足白音花灌區1.79萬畝灌溉面積在75%保證率下的灌溉用水,確定本次項目區總用水量為267.84萬m3/a。、水質 阿魯科爾沁旗白音花灌區節水灌溉工程主要為灌溉引水工程,工程考慮經濟、適用、合理等要求。
  • 中企肯亞歐魯赤灌溉二期工程完工
    據中國電建的消息:日前,電建市政公司肯亞歐魯赤灌溉二期工程項目業主籤發第三標段和第五標段交工證書,標誌著這兩個標段工程進入6個月維護期,項目五個標段全部完工。該項目共有五個標段,其他三個標段工程已於2016年取得交工證書。
  • 八婺新語|蔡豔:如何打造世界級「幸福河」重點做好三篇文章 六大工程
    【編者按】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上21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這是浙江省第6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本期八婺新語刊發婺城區委書記蔡豔在《「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
  • 洪峰過境擁有三大「世界遺產」 的城市!畫筆下的她依然美麗
    (圖片來源:劉慧 攝影) 這幾天洪峰過境差點給大佛洗腳,再一次讓這座城市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通過這座城市人們的共同努力,頑強地應對了此次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