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浙江金華12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浙江省金華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該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申報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給金華市再添一張世界級「名片」。
金華市婺城區委書記蔡豔在發布會上介紹,從去年7月開始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於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上21時,國際灌排委員會(1950年成立,全球80多個國家為成員)(ICID)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了金華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白沙古堰群潤澤千年,見證了婺城人治水興水、護水愛水的責任與使命。白沙溪流域位於錢塘江上遊婺江支流,流域總面積320平方公裡,主流長56公裡。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修築白沙堰,引水灌溉,其「深掏潭、低作堰」的梯級群堰壩體,距今已有1900多年,當前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達27.8萬畝。
蔡豔介紹,首先要積極學習國際、國內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先進做法,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做好遺產保護工作。其次,全面充分挖掘白沙溪三十六堰的水利文化,加強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歷史研究成果的全媒體展示傳播,講好婺城故事。具體是成立專家委員會,提供專業指導;從頂層設計做好高質量的規劃;全面開展創建一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立白沙溪文化研究會,開展系列文化研究活動;打造白沙溪三十六堰世界遺產展陳館,為保護和利用好白沙三十六堰的世界遺產資源提供全方位組織、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與保障。
金華市水利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駱紅旭表示,該市以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申報為起點,深入開展水文化調查研究。組織水利、文化等專業人才成立水文化研究會,對轄區內水文化開展一次摸底調研,形成水文化遺產名錄和金華水文化資源庫。婺城區副區長範鋒鑫說,該區將高起點規劃建設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將「龍橋映月」「寶塔搖鈴」「白沙古堰」「琅琊峰迴」「鐵店古韻」「雙湖煙雨」「烏雲橋渡」「澗道雄關」等景點串點成線、使之成為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圖片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 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