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一篇文章3病例證實:電子遊戲可誘發猝死

2020-12-27 健康界

印度男孩連續「吃雞」6小時猝死,電子遊戲為什麼總是讓人慾罷不能;

17歲學霸通宵玩遊戲:猝死10小時後被發現;

玩遊戲引發猝死!12歲男生連打5小時遊戲後死亡;

嘉定一小夥徹夜玩遊戲「猝死」,法醫勘察現場時「驚呆」;

小夥熬夜玩遊戲到「癱瘓」年輕人已成猝死高發人群;

……

如果在搜尋引擎上敲兩個詞「猝死」和「遊戲」,就會跳出無數條這樣讓人痛心的新聞。

為什麼會猝死?《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報導的3則病例可以一窺究竟。

這3則病例,患者均是男生,都是在玩戰爭遊戲中發病。

第一位患者是10歲小男孩,遊戲贏了後就突然暈厥,不過好在很快醒過來了。後來在學校還因室顫發生心臟驟停,被診斷為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

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是一種高度惡性的遺傳性心律失常,嚴重時可猝死。多發生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兒童青少年中,值得一提的是,未經診治的患者病死率高達40%。

共識推薦,基於病史、家族史以及運動或兒茶酚胺應激誘發的心電圖陽性表型,具有臨床證據者,推薦行RYR2和CASQ2基因檢測,家族成員及其他相關親屬行特定突變檢測。

第二位患者15歲,之前因大動脈轉位合併室間隔缺損而行Rastelli手術。他也是在遊戲贏了如發暈厥前兆,急診後診斷為快速單形性室性心動過速,並進行了復律。之後給予了美託洛爾治療,並植入ICD。

結果2個月後,這位少年在玩同樣的遊戲時,同樣快要贏的時候,再次發病,ICD啟動了電復律。

第三位患者11歲,也是電子遊戲的「發燒友」,在與朋友聯網遊戲共同作戰時,突感心悸而失去知覺。最後被診斷為長QT症候群,家族中還因此又發現了幾位患者。這也掀開了患者兩位家人發生的不能解釋的突發死亡的原因。

當前指南多對潛在發生心律失常的兒童青少年的體力活動強度作出了明確推薦,以避免劇烈運動和參加競技類運動,但卻忽視了電子遊戲之類的危害。

作者指出,玩電子遊戲已經被證實能明顯加快心率,而精神壓力和情緒變化還會縮短心室動作電位時程,誘發心律失常,尤其是長QT症候群。

今晚「吃雞」,未必大吉大利。生命不可兒戲,遊戲還需恰當。

(原標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3個病例:電子遊戲可誘發猝死)

相關焦點

  • 年輕人為什麼會猝死?
    多數情況下,是心臟,扣動了猝死的扳機。臨床上,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兩大類,其中心源性猝死佔猝死的70%-80%。 2020年4月全國性學術期刊《中國急救醫學》刊登的論文《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也顯示,心源性猝死為猝死的最主要類型,佔57.8%;肺源性猝死排在第二位,佔21.6%。
  • 50歲、40歲、20歲……猝死不斷發生,不注意身體還能撐到退休嗎?
    「假健康」的人,是猝死危險人群!《中國急救醫學》上刊登的一項「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的調查數據顯示,關於猝死,30歲~63歲的中年,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雖然本身具有「三高」、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人群,是猝死的高危人群,但因為知道自己有疾病,時刻關注,往往出現情況也會及時就醫。
  • 高以翔去世一年後,好友猝死在他墓地!這類死亡都有規律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2020年4月《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通過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發現了猝死裡藏著這些規律!
  • 英國醫學雜誌BMJ:少吃米麵糖,可預防病毒感染,減少新冠併發症
    但是,今年7月初,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的一篇社論,卻可能改變你的想法。 BMJ:低碳能預防和減少新冠併發症?▼ 為什麼低碳能預防和減少新冠併發症?
  • 英國醫學雜誌BMJ:少吃米麵糖,可預防病毒感染,減少新冠併發症 - 瘦...
    但是,今年7月初,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的一篇社論,卻可能改變你的想法。BMJ:低碳能預防和減少新冠併發症?▼為什麼低碳能預防和減少新冠併發症?在嚴重的COVID-19病例中,它可能會預防導致死亡的細胞因子風暴。當然,除了了解低碳生酮飲食這個大框架外,想要預防和減少冠狀病毒的併發症,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
  • 高以翔去世一年後,好友也猝死在他墓地!醫生發現這類死亡都有規律!
    2020年4月《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通過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發現了猝死裡藏著這些規律!①「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猝死發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之後是腦源性猝死(9.21%)。3.
  • 《超人總動員2》可能會誘發的光敏性癲癇,到底是什麼?
    大量電子遊戲也會在啟動後顯示包含閃光刺激的警告。而在日本影視劇,特別是動畫片中,出現爆炸特效或者特別激烈的動作場面時,畫面會被強制變暗。  日美等文娛行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自律行為,從來都不止是影片的分級,也包括了這種可能會對觀眾生理上產生不適影響的提示。這種不適造成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光敏性癲癇的發作。
  • 心臟早搏會誘發猝死嗎?心血管主任從2個方面給出解釋
    但這種收縮跳動可並不是隨隨便便的,這其中有著一套極為複雜的電生理系統,心肌細胞負責運動,有一些細胞負責電信號的傳遞,有的則負責電信號的啟動嗎,我們心臟每一次收縮舒張都會嚴格的按照這一鐵定律執行,而這一切命令都來自於「司令官「——竇房結。
  • 透析合併高血壓患者的猝死,該如何防治?
    交感神經的過度激活一方面會作用於心肌的β受體,影響心肌的正性變力、變時作用,使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血壓的升高,長期作用於心臟可引起心肌重構,從而誘發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甚至猝死。另一方面,還會作用於血管平滑肌的α受體,造成腎臟內血管收縮、阻力升高,從而造成腎血流下降,加速腎病進展。
  • 病例清零與拉平曲線:蘇格蘭與英格蘭的防疫較量
    圖/PA) 據蘇格蘭政府官方網站,7月11日蘇格蘭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7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截至10日,蘇格蘭累計確診18340例,死亡2490例。 據蘇格蘭公共衛生專家的說法,如果繼續保持良好的防疫成果,到今年秋天,蘇格蘭新冠疫情或許可以完全「歸零」。
  • ...就診卡發現上海第一例新冠病例?輸入性病例全國最多?張文宏微博...
    最大的好消息還是來自於聯合國,聯合國大會通過新冠疫情決議,「開展國際合作,踐行多邊主義,團結互助,是全世界有效應對新冠疫情等全球危機的唯一途徑」。全球合作是控制疫情的基本條件,否則世界將會長時間因疫情而關閉,因關閉而誤解,因誤解而產生隔絕,因隔絕而發生各種災難。團結是抗疫成功的首要條件。
  • 一代球王家中猝死,4類人要提高警惕
    惡習滿身 吸菸、肥胖都會增加猝死風險。比如,35-59歲的吸菸者,發生心源性猝死的風險,每10年煙齡將增加2-3倍。 過勞群體 較強的體力勞動,會明顯增加猝死的風險。
  • 《英國醫學雜誌》一項研究稱,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高達78%
    截至交稿時,全球共確診新冠病例超過185萬,累計死亡近8萬人,為了減緩疫情蔓延並降低死亡率,世界各國政府都採取了不同程度的社會隔離措施。然而社會隔離畢竟只是一時措施不可能一直存在,預計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取消此類措施,扁平化的流行曲線將會再次開始上升。
  • 中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3.3億人中招
    以下文章來源於網易數讀 ,作者網易數讀 作為突發性的非預料死亡,猝死包括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前者佔全部猝死近 80%,後者佔約 20%。心源性猝死,指的是心臟病導致心臟驟停引起猝死。非心源性猝死則病因眾多,幾乎身體的每一系統、每一類疾病都可能導致猝死。
  • 可威磷酸奧司他韋可治新冠肺炎?專家提醒勿搶購
    近日,泰國副總理兼衛生部部長阿努廷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該國對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採取雞尾酒式的療法獲得成功,該抗病毒雞尾酒方案包括抗流感藥物奧司他韋和抗愛滋病藥物洛匹那韋(lopinavir)、利託那韋(ritonavir)三藥聯合使用,一位71歲的中國女性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療12小時後,發燒減退,還能夠坐起來,48小時後病情得到改善
  • ...輸入病例(在廣東)。 3.美國明尼蘇達州亨內平縣醫學檢查-FX168...
    2020-06-04 15:02:55來源:FX168 【盤中回顧】6月4日亞市盤中要點回顧:官方發布弗洛伊德最終屍檢報告 民航局調整國際客運航班1.全球疫情方面,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
  • 2020騰訊醫學ME大會:從生命痛點出發,探索醫學科普進化路
    ME大會由騰訊攜旗下騰訊醫典聯合全球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其獨家授權的中文數字媒體《NEJM醫學前沿》共同舉辦,致力於為科技與醫學打造同頻共振的舞臺。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在會上指出,連接、算力與智慧化是醫學數位化創新三大路標。
  • 【《時代》雜誌公布2020年十大電子遊戲,《哈迪斯》奪魁】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時代》雜誌公布2020年十大電子遊戲,《哈迪斯》奪魁】 【《時代》雜誌公布2020年十大電子遊戲,《哈迪斯》奪魁】 我愛G胖G胖愛我 11-21 15:43 【《時代》雜誌公布2020年十大電子遊戲,
  • 《中國醫學人文》雜誌第9期徵稿啟事
    》雜誌(CN10-1290/R)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的跨學科、綜合性的醫學人文雜誌(月刊)。我刊一直致力於加強醫務人員和決策者對醫學人文的認識和關注,促進醫學人文研究和醫學人文精神的提升。雜誌為了提高辦刊質量,2020年9月將進行專題報導的策劃,現組稿工作已開始,鑑於您在本學科領域的成就和學術地位,特邀請您作為組稿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