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春秋》寫傳的原因眾多,春秋三傳有什麼不同嗎?

2020-12-17 白水老哥說歷史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春秋尋根》專題,每天更新,謝謝!

《春秋》出現以後,後人就寫了很多書來解釋他。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三傳,即左丘明的《左傳》、公羊高的《公羊傳》和穀梁赤《穀梁傳》。那麼這三個人為什麼選擇給《春秋》寫傳呢?這三本書有什麼不同嗎?

01《春秋》晦澀難懂,一般人看不明白

《春秋》的記事特點是流水帳,語言極其簡練,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著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但是,也因為這一特點,使這本書的表述十分簡練,言辭隱晦,難於理解。所以,有些人就寫書來解釋《春秋》。這些書被稱作「傳」。流傳到今天的傳,有《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被稱為「《春秋》三傳」。這三這部傳的作者,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左傳》的原作者是魯國人左丘明,後來由他的學生寫成了書。《公羊傳》的原作者是齊國人公羊高。在西漢時期,由公羊高的後人「著於竹帛」之上。《榖梁傳》的原作者是魯國人穀梁赤,也是成了書於西漢年間。

02他們看中了孔子的名人效應。

孔子是個名人,這就註定他寫的《春秋》會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所以,很多文人就打了孔子和《春秋》的主意。這就是切入點,看中的是名人效應。

03史書的稀缺性

在漢代以前,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的圖書被毀事件。

第一次是王子朝奔楚。東周時期,周王室內亂,王子朝叛亂兵敗。《左傳》說,「王子朝及召氏之族,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王子朝兵敗以後,把王室的史書和典籍全都帶到了楚國,以代表他的正統地位。但是,這些圖書最後卻不知所終,這也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懸案。

第二次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在李斯的建議下,秦始皇下令燒掉了全國除《秦記》以外的各國史書,以及諸子百家之言。只留下了一些醫藥、卜筮、種樹等實用書籍。同時,春秋戰國,戰火紛飛,國家兼併。大量的史書,在滅國、破城、放火、搶劫和逃難之中,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所以,史書就成了稀缺資源。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藏有好奇的因子。後世的老百姓想知道以前發生了什麼事,帝王將相要學習前世的治國經驗,吸取他們亡國的教訓。因此,一些人就把寫作的題材,瞄向了歷史方向。

04為了迎合百姓和權貴的口味,三傳側重不同

公羊高和穀梁赤都是子夏的第子,孔子的徒孫,所以都是入世派。他們從公利的角度出發,把受眾指向了帝王和官吏。一方面可以讓他的書流傳後世,這是名。一方面可以讓他們的治國理念得以實施,這是義,社會效應。最後,可以從帝王那裡到一些好處,升官發財。這是利,也就是收益。而左丘明則把受眾定在了普通人,致力於文化的傳播,這是社會責任心。

公羊高的《公羊傳》和穀梁赤的《穀梁傳》,把重點放在了闡述《春秋》中的儒家思想、治國理念方面,因此得到了歷代帝王的重視。而在史實方面,則寫得比較簡略。所以,子夏和穀梁赤從本質上說,是兩個政客。但他們為儒家思想的傳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為歷代帝王所重視。而左丘明更加注重史實,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搜集了大量的王室檔案,魯國的史料策書,以及其他諸侯國的史料,解釋和補充了《春秋》的內容。實際上,《左傳》是一部獨立於《春秋》之外的,單獨的一部史書,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從這一點說,左丘明是個真正的文人和史學家。

正因為這三個人對受眾選擇的不同。所以,後人在參考史書的時候,一般都以《左傳》為主,以另兩家為輔。而帝王將相在參考治國方略時,更願意看《公羊傳》和《榖梁傳》。

*****如果您喜歡,請點擊「關注」。《春秋尋根》專題,明天繼續更新*****

相關焦點

  • 春秋三傳(文學篇)
    春秋三傳「春秋」就是歷史的意思。在商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兩季,後來才增加冬夏而成四季。所以人們就用「春秋」指一年。歷史是一年一年記載的,所以,「春秋」 就被引申為歷史。《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古時帝王身邊設有史官,分左史、右史。右史記帝王言論,如《尚書》。左史記帝王行動,大事記在「策」裡,小事則記在「簡」裡。(春秋,就是根據這些簡、策編成的魯國編年史(魯隱公元年~魯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七二二年~公元前四八一年)。
  • 「春秋三傳」是哪三傳?知道一個算及格,兩個算優秀,三個很無敵
    有一本書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這本書就是《春秋》,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春秋還分為三傳,即「春秋三傳」。那麼「春秋三傳」到底指的是哪三傳呢?知道一個算及格,兩個算優秀,三個很無敵。「春秋三傳」自「五四」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之後,經學作為現代學術的棄婦,在數十年中受盡冷落,完全失去了往日獨領風騷的風採,慢慢變成殭屍,深藏並滯息於塵封的故紙堆中。
  • 《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春秋戰國文學之二:《春秋左氏傳》
    中國春秋戰國文學之二:《春秋左氏傳》 《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相傳是與孔子同時代的魯國人左丘明以《春秋》為綱,擴充史料寫成的一部中國古代的編年史巨著,同時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學作品。從書中的內容分析,則可能為戰國時期一熟悉各國歷史情況的文人所作。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但是《春秋》經文言簡義深,如無注釋,則無法理解。注釋《春秋》的書就是「春秋傳」。《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的合稱。   1.《左傳》   《左傳》左丘明著,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積累:史學著作——春秋三傳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積累:史學著作——春秋三傳,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史學著作作為中國文學常識中的重要考點,出現比較多,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史學經典——春秋三傳。
  • 關羽為什麼愛讀《春秋》?
    解釋經的著作,則叫作「傳」或者「傳記」。如《春秋》是經,有《公羊傳》《穀梁傳》《左傳》三傳。在漢朝,對這些「傳」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夠得到官方認可,成立專門的教研室,由朝廷給科研人員發工資,當時的說法,叫「立學官」。西漢時,《公羊傳》《穀梁傳》都立了學官,公羊學的影響尤其大,但沒《左傳》什麼事。
  • 春秋左傳注——三英大戰呂布的虎牢關,春秋時期在什麼位置呢?
    1、元年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依《春秋》書法,魯國十二君,與其元年,應書「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惟隱公、莊公、閔公、僖公四公之元年,只書「元年春王正月」,不書「公即位」,蓋各有緣由,《傳》文亦各有解釋。
  • 春秋五霸宋襄公,司馬遷說他是英雄,馮夢龍說他是笨蛋,誰說的對
    歷史凡是稱霸的人,很少有善終的,齊桓公的遭遇,我們覺得很不幸,但是其實這只是眾多這種人生悲劇故事之一,歷史以後還有更多的齊桓公悲劇,這幾乎就是霸主們的宿命。春秋第二霸隨著齊桓公去世,一個新的問題出現:誰來接替霸主位置?
  • 關羽秉燭讀《春秋》,「一本書」和「一個時代」的歷史魅力
    中國歷史上,有一本書叫《春秋》,有一個時代被稱作「春秋時期」。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武聖人叫關羽,一手捋長鬚,一手執《春秋》,這一形象深入人心,不但彰顯了關羽文武雙全的形象,更讓《春秋》廣為人知。史書《春秋》與時代「春秋」是一回事嗎?關羽又為什麼喜歡讀《春秋》?
  • 《春秋Q傳》仙道大會聚群英 神魔戰績顯威名
    《春秋Q傳》2018春季資料片——「仙道神魔」將於4月13日正式上線。恭候各位新老玩家到時體驗。專區>> 禮包>> 下載>>★ 仙道會改版『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有實力就要秀出來!
  • 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春秋公羊傳說人類社會分三大形態,而亂世居多
    春秋是爭霸的時代,大權在握的權貴們,在周天子孱弱的表現下,早已不再滿足於窮奢極侈的享樂;爭霸天下,唯我獨尊,成為他們畢生奮鬥的唯一信條。什麼「禮、樂」,在他們看來早已過時,天子的權威成了他們發動戰爭的藉口。1、孔子春秋:權術之書王道衰,霸道興。亂局貫穿了整個春秋,權術橫行在中華大地。
  • 4本歷史傳記類小說推薦,自古春秋多風雨,半載寫就帝王書
    木蘭英雄傳幕茜一,10.3萬字南北朝北魏時期,平城北三十裡處的軍屯村裡面出生了一名女嬰……,她就是後來享譽海內外的英雄『花木蘭』。根本原因就是頻繁的朝代更替和殘酷的權謀鬥爭,對歷史文獻資料最具有毀滅性的原因可能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戰亂玉之觴宣嬌,101萬字自古春秋多風雨,半載寫就帝王書,青山故國玉容改,笑飲觴尊定乾坤!
  • 《春秋Q傳》楓林神魔原不易 速通省時不費力_遊俠網 Ali213.net
    自春秋Q傳開放「赤血染楓林」和「神魔棧」副本以來,各位俠士拋灑熱血英勇戰鬥,一次又一次地抵禦魔族近攻,保衛周王。呂不韋和霸主體恤各位玩家的辛勞,在張天師的協助下終窺得一絲天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終實驗出副本「單人速通」模式。在「單人速通」模式下,玩家將獲得超強增益效果加持,快速完成關卡挑戰。
  • 接續孔子演春秋 傳承文化守根魂——楊義堂《魯國春秋》讀後感
    作者:盧衍盛  認識楊義堂十多年了,越來越感覺他很有孔子的範兒:才學富贍,溫文爾雅,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確實,無論是他的立身處世,還是他的皇皇巨著如《大孔府》《大運河》《抗戰救護隊》《北遊記:蘇祿王傳》《千古家訓》等等都具有純正的儒家文化特色。
  • 春秋和戰國有什麼不同?其轉變的標誌性歷史事件是什麼?
    春秋和戰國這兩個時期的政治和社會狀態是完全不同的。在春秋的時候,周天子難以約束諸侯,各大強國互相爭霸攻伐,但大多都打著「尊崇周天子」的名義。並且春秋時期的爭霸中心在中原,是現今河南中北部一帶。晉國不論是在實力,與周天子的血緣關係,還是地緣政治都具有先天的優勢,於是在相當長時間內,春秋是以晉國為主導的霸權政治。
  • 張鴻鳴丨柯劭忞《春秋穀梁傳注》的成書、刊行與版本差異
    再如文中歸納《傳注》的經學主張,有「註解《春秋穀梁傳》要匯通三傳」一條,文中說:「柯劭忞認為《春秋》三傳的史實、義例是相互貫通的,要求兼取其長。」理由是範甯、廖平都提出過不應恪守三傳門戶、應擇善而從的主張,柯氏在範甯、廖平的基礎上提出:「非兼通三傳,不足以治《春秋》之學。」按,柯氏《傳注》無一言及廖平《穀梁古義疏》,則柯氏是否受到廖平影響,難以斷言。
  • 百家爭鳴爆發於春秋戰國的四個原因
    春秋晚期到戰國的三百年間,中華文明迎來一次璀璨的升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諸子百家是後人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總稱,實際上遠不止百家。《漢書·藝文志》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隋書·經籍志》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歷經三皇五帝夏商周,為何諸子百家沒有出現在夏商,偏偏突然出現在了春秋戰國時期?
  • 春秋外交家與戰國外交家有何不同?春秋重信義,而戰國重名利
    同時,春秋時期的行人,其職位都是世襲的,這點從《左傳》記載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魯昭公元年,魯國會盟諸侯,魯行 人叔孫氏前往參與會盟,就在會盟之時,魯季孫氏突然在沒有徵得楚國的同意,就帶兵伐莒。此時,楚王震怒,以魯人違背盟約為名,扣留了叔孫民,這時被扣留的叔孫民說道: 「雖怨季孫,魯國何罪?叔出季處,有自來矣,吾又誰怨?」
  • 春秋戰國與周朝的關係
    歷史上,我們把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那麼為什麼會有兩個周朝呢?他們和春秋戰國的關係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文物是在周朝興盛的呢?本文為大家一一解惑。話說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經過周公的有序治理,國家走向了正軌,百姓安居樂業。就這樣傳了許多年。
  •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麼強大的國家被迫亡國了?
    因為周朝君王分封的地域不同,就存在了強國和弱國之間的差距。在春秋初期,晉國憑藉著中原地區的封地在中原地區和其他國家同足鼎立。隨著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不停躁動和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晉國也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國家內亂。後來在晉文公時期,其他諸國發生動亂,為了穩定國家安寧,中原各國之間行成同盟國的關係。因為晉國一家獨大,漸漸地就控制住了中原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