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的崛起與衰弱,聊一聊曹操集團對烏桓的戰爭

2020-11-22 插畫師的三國夢

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僅僅有中原各個軍閥的混戰,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參與,比如本文要說的烏桓。烏桓是一個歷史優秀的北方遊牧民族,在東漢末年也比較強盛和活躍,結果受到曹操集團的有力的軍事打擊,因此衰弱下去。曹操與烏桓的戰爭中最有名氣的是"白狼山之戰",而實際上曹操集團與烏桓的戰爭不止如此,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三郡烏桓的崛起

烏桓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也被稱為烏丸。根據史料上的說法,始於秦漢時期。由冒頓單于率領的匈奴人擊敗了東胡,東胡分為兩支,一支退保鮮卑山,這一支就是鮮卑民族的始祖;另一支退保烏丸山,就是烏桓的由來。鮮卑、烏桓都是東漢末年比較活躍的兩支力量。而且在東漢末年這種中原政權衰弱、動亂的時候,也是北方遊牧民族崛起的一個機會,鮮卑和烏桓都是經歷了一個崛起又衰弱的過程,且都與曹操集團或者曹魏有關。

在東漢末年,實力最為強盛的應該是幽州三郡烏桓,遼西郡烏桓大人丘力居;上谷郡烏桓大人難樓;遼東屬國烏桓大人蘇僕延;右北平郡烏桓大人烏延。至於為什麼三郡烏桓有四個郡,小編也不知道怎麼算的。從地圖上來看,遼東屬國、右北平郡、遼西郡三個郡國連成一片,上谷郡離得比較遠。可能三郡烏桓就是從遼西郡、遼東屬國、右北平郡來的。

三郡烏桓最早參與中原地區動亂大概是在中平四年(即公元187年),三郡烏桓與幽州人張舉、張純聯合起義,對抗東漢政權。原因是因為東漢朝廷從三郡烏桓調兵鎮壓涼州起義軍,還不給烏桓騎兵工資。這場起義從中平四年持續到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最後由幽州牧劉虞鎮壓下去。劉虞採取的策略就是拉攏烏桓人打擊張舉、張純,對三郡烏桓是一個懷柔的態度。

而後丘力居去世,他的兒子樓班年齡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之下需要一個年長的首領,於是丘力居的從子蹋頓成為遼西郡烏桓的首領。蹋頓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其他三郡烏桓的部落首領都服從蹋頓的命令。這是烏桓崛起的一個標誌,力量逐漸趨向統一。

我們看其他的北方遊牧民族都是合則強盛、分則衰弱。同時期的鮮卑也是如此,在檀石槐的帶領下吊打東漢,檀石槐去世鮮卑分裂,就被曹魏吊打。最有可能重新崛起的軻比能也被曹魏派出的刺客韓龍刺殺。而三郡烏桓也正在整合力量的過程中,可惜也受到了曹操集團的打擊和削弱。

曹操與烏桓的戰爭

在河北早期存在兩個強大的軍閥,分別是公孫瓚和袁紹。公孫瓚與烏桓的關係相當惡劣,後來也是被袁紹以及烏桓人擊敗並且消滅。袁紹和烏桓建立了同盟的關係。後來曹操與袁紹發生戰爭,擊敗袁紹以及袁尚、袁譚入主冀州,從立場上來說,雙方就處於一種相對對立的狀態(烏桓在表面上也順從過曹操);另外日益強大的烏桓也不利於曹操對北方的統治。所以雙方的戰爭是在所難免的。

救援鮮于輔

首先是在建安十年(即公元205年),曹操與三郡烏桓發生了一次戰役。當時袁紹、袁譚、袁尚都已經被平定,袁譚被曹操所殺,袁尚和袁熙逃跑到三郡烏桓尋求庇護。但這個時候袁氏的影響力還在,趙犢、霍奴等人在幽州起義;三郡烏桓進攻傾向於曹操的漁陽太守鮮于輔;袁紹的外甥,也是袁紹所置并州牧高幹也反叛曹操。曹操親自率領軍隊鎮壓幽州的起義,趙犢等人被斬殺;繼而曹操繼續救援鮮于輔,擊退了三郡烏桓的圍攻。

"白狼山之戰"

三郡烏桓實力強大,屢次入塞犯邊。另外袁氏兄弟還在三郡烏桓那裡,而袁氏在河北仍然有不小的影響力,加上三郡烏桓的軍事實力,有捲土重來的機會。曹操準備對南方荊州擴張,但是在這之前必須要消滅或者削弱烏桓勢力,避免在南徵的時候被背刺。於是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決定遠徵三郡烏桓,爆發了著名的"白狼山之戰"。

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兵貴神速;又遵循田疇的指導,選擇一條廢棄的、被烏桓人忽視的道路,一路上艱難險阻,險些死在路上,總算到了三郡烏桓大本營柳城的附近。曹操的動向也被三郡烏桓偵查到。雙方在白狼山打了一個照面。這個時候曹操的主力軍隊還在後方趕路,而烏桓騎兵也是驚慌失措,陣容不整。雙方的境況都不算太好。

曹操聽從張遼的建議,趁烏桓軍隊不整的時候發起突擊,張遼作為前鋒指揮戰鬥,一舉擊潰了烏桓數萬大軍,並且斬殺三郡烏桓首領蹋頓;隨後曹操繼續進軍圍攻柳城,採取天才周不疑的計謀攻破柳城,袁氏兄弟跑到遼西公孫康處,與公孫康的火併中失敗被殺,三郡烏桓的勢力也收到很大程度的削弱。根據史料記載曹操軍隊斬殺烏桓二十多萬軍民,大量烏桓人也被遷居到中原腹地,其他未被打擊的烏桓部落也受到震懾,向曹操表示臣服。

曹彰鎮壓代郡烏桓

在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代郡烏桓又發生反叛,代郡烏桓大人能臣氐與鮮卑大人扶羅韓聯合,得到扶羅韓一萬騎兵的支援。同時能臣氐又聯絡了另外一支鮮卑部落,就是上文提到的軻比能。軻比能野心勃勃,他殺死扶羅韓,吞併了扶羅韓部,也保持著與代郡烏桓的聯盟關係。

曹操令曹彰為北中郎將,作為主將率領軍隊鎮壓代郡烏桓。曹彰在行軍時與烏桓部隊相接,他採取田豫的建議,結成車陣作為防禦工事,令士兵在中間使用弓弩射擊,擊退了烏桓軍隊。隨後曹彰孤軍深入進行追擊,急行軍一天一夜,最終擊潰了代郡烏桓,斬殺、俘虜數千烏桓士兵。而軻比能則作壁上觀,手握數萬軍隊卻不下場投入戰鬥,看到勝負已分之後就暫時歸服曹操。自此之後烏桓部落徹底衰弱下去,失去了崛起的機會。

小結

經過長期的軍事打擊和內遷的政治手段,曹操極大地削弱、分化了烏桓的力量。在蹋頓統治三郡烏桓時期,其實烏桓已經開始走向民族統一的道路,有成為檀石槐的機會。但是這個崛起的過程被曹操在建安十二年生生打斷,通過"白狼山之戰"和"柳城之戰",曹操不僅徹底消滅袁氏勢力,也扼殺了烏桓發展的苗頭,促進烏桓與中原政權的融合。雖然烏桓的力量並沒有徹底消滅,比如聯合鮮卑反叛的代郡烏桓能臣氐,再比如被田豫殺死的桀驁不馴的烏桓大人骨進,不過與蹋頓時期烏桓的力量相比,可以說是雲泥之別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

相關焦點

  • 劉備在背後虎視眈眈,曹操為何堅持遠徵烏桓?不去將後患無窮
    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經過連續七年的徵戰後,曹操先後佔據冀州、青州、并州及幽州大部分地區,盤踞中原多年的袁紹集團元氣大傷,被趕出了中原地區。為了扭轉敗局,袁紹集團的代表人物——袁尚和袁煕兄弟逃到了遼西一帶,這裡有一個與袁紹結成戰略同盟的少數民族部落——烏桓。
  • 白狼山之戰(下):曹操平定烏桓,張遼一戰成名
    如果曹操戰敗,那麼全部曹軍勢必全軍覆沒於遼西,因為他們沒有退路。如果烏桓戰敗,那麼他們的柳城勢必失守。當時烏桓的優勢是以逸待勞,兵馬「盛眾」,但他們面對曹軍的到來卻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遊牧民族一樣,他們單兵能力強,但整體作戰弱。
  • 漢末烏桓騎兵:軍隊力量強化的代表,諸侯利益角逐的得力助手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漢末是一個動蕩的時期,諸侯國之間矛盾眾多,戰爭頻繁,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紛飛的戰火,勢均力敵的軍事實力,日漸衰落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們渴望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幫助他們擺脫這種苦難的日子,實現統一。而漢末烏桓騎兵的出現,無疑在這種紛亂的時代中,給人們帶去了一絲希望和曙光,在漢末戰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論曹操伐烏桓與白狼山之戰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決定去遼西消滅狗屯和袁氏兄弟。在發動戰爭之前,曹操命令董昭開通平魯渠和泉州渠,以保證糧食的運輸。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領大軍攻上烏桓,麾下有郭嘉、張遼、徐晃、張郃等一批謀士武將隨軍出徵,陣容可謂豪華,就是要一舉消滅烏桓三郡,徹底掃平來自幽州邊境的威脅。
  • 曹操為什麼能成功偷襲烏桓?這難度堪比鄧艾偷渡陰平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曹操是如何偷襲烏桓的,看看千古傳唱的白狼山之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曹操打烏桓的原因我們先採訪一下曹操,看看他為什麼打烏桓。筆者:請問一下,您為什麼要打烏桓?是飯吃多了沒事幹嗎?本意就是讓劉備做荊州和豫州的戰略緩衝帶,就是要劉備做荊州的第一防線,一旦曹操南下伐荊州,那劉備必定會堅守新野,荊州有充足的時間準備鬥爭。基於這一因素,劉表是不會攻擊曹操的,因為要攻擊曹操那劉備必然會是受益人,劉表建設的新野防線就付之東流了。這就是最好的天時,但凡劉表有一點進取之心,趁曹操攻打烏桓時偷襲,那曹操就要去找後悔藥了。
  • 內蒙有倆印章,解開曹操摧毀烏桓之謎,學者:郭嘉奇謀確實高明
    公元207年,曹操討平北境強胡——烏桓,最總完成了北部中國的統一。但是他的行軍路線卻成了謎,1700多年後,內蒙發現的兩塊印章,卻解決了曹操摧毀烏桓、統一北方。話說官渡之戰後,袁紹在氣病中身亡。隨後,他兩個不成器的兒子——袁譚、袁尚為了爭權奪利而相攻,並且還同時希望援引曹操的支援。而曹操則趁袁氏兄弟同室操戈之機,帶兵殺入河北,並迅速奪取了四州之地。
  • 禍亂北方、自稱天子,聊一聊東漢末年張純、張舉的起義
    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次起義——張舉、張純起義以及他們被平定的過程。張舉、張純與烏桓大人丘力居叛亂的起因張舉、張純起義當然是以這兩個人為首,而烏桓人也是他們聯合的重要軍事力量。烏桓是一支內附於東漢朝廷的少數民族,東漢朝廷給他們提供特定的生活區域並且加以控制,比如幽州、并州等郡縣,而烏桓則相應地承擔一些軍事上的職能,受到東漢的驅使。
  • 演義中的菜鳥,正史中的老炮:這三位三國梟雄有兩位威震鮮卑烏桓
    但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袁紹袁術兄弟就絕對不是好人,他們做了很多對不起中原百姓的事——在袁紹與公孫瓚的爭鬥中,袁紹就勾引蹋頓單于南侵,打敗公孫瓚之後,袁紹又做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矯制賜蹋頓、峭王、汗魯王印綬,皆以為單于。」
  • 三國戰爭篇11:曹操北徵烏桓之戰
    今天我們來講講曹操平定烏桓之戰。烏桓是漢末三國草原上的大族,它們在北方草原的東部。當然除了匈奴,匈奴是漢朝的世仇),所以烏桓和袁紹結盟,並且他們一起消滅了公孫瓚。袁紹能打贏公孫瓚,烏桓也是有功勞的。等到袁紹死了以後,烏桓依然支持袁譚袁尚。曹操消滅了袁譚以後,當然要收拾烏桓,因為他們那個時候已經壯大了不少。更重要的是,曹操一直計劃著南徵,那麼在南徵之前,他必須要先敲打一下北方的異族,這樣他才能有一個安穩的後方,這是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
  • 三國歷史: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為什麼唯獨器重鬼才郭嘉
    在東漢末年這段混亂的歷史上,生靈塗炭也是人才輩出、建功立業的時代,就像曹操就是當時崛起的一代英雄,曹操志在天下,招賢納士為己用,使得其帳下猛將如雲、謀士無雙。其中謀士就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那麼為什麼曹操在眾多謀士當中對鬼才郭嘉最為器重?
  • 董卓集團並非涼州人的天下,聊一聊董卓集團中的軍隊組成部分
    誠然在東漢末年存在根深蒂固的弊病,但是如果不是強橫的董卓集團把控東漢朝廷,引起士人的反撲,促成關東各軍閥的形成,東漢朝廷的根基可能不會這麼迅速崩塌。提到董卓集團可能很多人想到涼州,畢竟董卓集團中的重要人物大多都是涼州人。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董卓集團完全是涼州人的天下,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董卓集團的軍隊組成部分。
  • 十八路諸侯6:漢靈帝大閱兵東漢迴光返照,公孫瓚東北趕跑烏桓,皇甫...
    先說幽州那邊,張純和烏桓族長丘力居的叛亂已經從幽州,鬧到了周邊的冀州、青州、徐州。朝廷下詔讓騎都尉公孫瓚帶兵討伐。解鈴還需系鈴人,張純的叛亂因和公孫瓚爭奪職位而起,那就得讓他去把叛亂平定下去吧。圖1、公孫瓚先簡單介紹一下公孫瓚。大家如果回頭仔細翻看一下三國演義前半部分,你能在不少地方發現公孫瓚的身影。
  • 公孫瓚戰呂布,敗劉虞、破烏桓騎兵,為何卻被袁紹打得團團轉?
    成為大漢朝廷一員小官之後,公孫瓚靠近邊地,免不了經常作戰,急於建立功名的他作戰勇猛,對敵從不姑息,並且訓練了一支特種兵,號稱白馬義從,公孫瓚靠這支部隊讓周邊的烏桓、鮮卑聞風喪膽,建立不少軍功,本人被稱為白袍將軍。
  • 公孫瓚麾下三員虎將,劉備曹操各得一人,最厲害的那個卻無人能降
    配合其宏大的戰爭場面和雲譎波詭的計謀策略,讓人慾罷不能。甚至在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一次看到之後,都稱之為神書,還把他它當做清軍的戰略教科書使用。 公孫瓚雄踞華北,手下有著最強的輕騎兵「白馬義從」,同時手下還有著三員大將,這三人一個被曹操所得,一個歸劉備所有,剩下一個最得重用,卻無人能降,這是為什麼呢?
  • 參與與涼州起義軍的戰爭,位列「西園八校尉」,聊一聊鮑鴻這個人
    寄沈仲居進三國志(劉過)萬死中原百戰爭,流芳遺臭各垂名。思量陳壽已饒舌,又費先生一管城。除了蹇碩以外,"西園八校尉"還有袁紹、曹操、淳于瓊等漢末三國時期比較著名的人物,另外還有一個不太知名的人物,叫做鮑鴻。蹇碩、袁紹、鮑鴻分別為上軍、中軍、下軍校尉,比曹操、趙融、馮芳、夏牟、淳于瓊的地位要高一些,而且總體上來說,"西園八校尉"設置的時間非常晚,有過的實戰經歷並不多,其中就有鮑鴻。結果就是在這次軍事活動中,鮑鴻犯了經濟上的錯誤,最後被處死。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陣斬烏桓單于的白狼山之戰,曹操虧大了?郭嘉:輸贏根本不在戰場
    一般我們會先入為主地認為,曹操最後採納了郭嘉的建議並拿下了勝利,那麼郭嘉說的一定對。事實恐怕並非如此。我們簡單看一看徵討三郡烏桓的背景:曹操於建安五年贏下了官渡,七年袁紹病逝。九年八月,曹操攻破鄴城,十年春平定冀州全境,殺袁紹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和繼承人袁尚逃到了三郡烏桓的地盤。
  • 三國這6支恐怖的特種部隊,曹操獨佔其三,怪不得能成最大霸主!
    在戰爭頻繁的古代,也有很多部隊符合其中的的大部分特徵,說到戰爭,不得不提三國,今天我們來聊一下三國時期,那些諸侯們的特種部隊。1、虎豹騎,這支部隊在三國演義裡沒有出現,但在三國志裡有專門的描述,這是有原因的,如果說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那麼三國志就是尊曹貶劉,基於這個因素,虎豹騎沒有出現在三國演義裡,三國志裡是這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