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僅僅有中原各個軍閥的混戰,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參與,比如本文要說的烏桓。烏桓是一個歷史優秀的北方遊牧民族,在東漢末年也比較強盛和活躍,結果受到曹操集團的有力的軍事打擊,因此衰弱下去。曹操與烏桓的戰爭中最有名氣的是"白狼山之戰",而實際上曹操集團與烏桓的戰爭不止如此,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三郡烏桓的崛起
烏桓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也被稱為烏丸。根據史料上的說法,始於秦漢時期。由冒頓單于率領的匈奴人擊敗了東胡,東胡分為兩支,一支退保鮮卑山,這一支就是鮮卑民族的始祖;另一支退保烏丸山,就是烏桓的由來。鮮卑、烏桓都是東漢末年比較活躍的兩支力量。而且在東漢末年這種中原政權衰弱、動亂的時候,也是北方遊牧民族崛起的一個機會,鮮卑和烏桓都是經歷了一個崛起又衰弱的過程,且都與曹操集團或者曹魏有關。
在東漢末年,實力最為強盛的應該是幽州三郡烏桓,遼西郡烏桓大人丘力居;上谷郡烏桓大人難樓;遼東屬國烏桓大人蘇僕延;右北平郡烏桓大人烏延。至於為什麼三郡烏桓有四個郡,小編也不知道怎麼算的。從地圖上來看,遼東屬國、右北平郡、遼西郡三個郡國連成一片,上谷郡離得比較遠。可能三郡烏桓就是從遼西郡、遼東屬國、右北平郡來的。
三郡烏桓最早參與中原地區動亂大概是在中平四年(即公元187年),三郡烏桓與幽州人張舉、張純聯合起義,對抗東漢政權。原因是因為東漢朝廷從三郡烏桓調兵鎮壓涼州起義軍,還不給烏桓騎兵工資。這場起義從中平四年持續到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最後由幽州牧劉虞鎮壓下去。劉虞採取的策略就是拉攏烏桓人打擊張舉、張純,對三郡烏桓是一個懷柔的態度。
而後丘力居去世,他的兒子樓班年齡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之下需要一個年長的首領,於是丘力居的從子蹋頓成為遼西郡烏桓的首領。蹋頓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其他三郡烏桓的部落首領都服從蹋頓的命令。這是烏桓崛起的一個標誌,力量逐漸趨向統一。
我們看其他的北方遊牧民族都是合則強盛、分則衰弱。同時期的鮮卑也是如此,在檀石槐的帶領下吊打東漢,檀石槐去世鮮卑分裂,就被曹魏吊打。最有可能重新崛起的軻比能也被曹魏派出的刺客韓龍刺殺。而三郡烏桓也正在整合力量的過程中,可惜也受到了曹操集團的打擊和削弱。
曹操與烏桓的戰爭
在河北早期存在兩個強大的軍閥,分別是公孫瓚和袁紹。公孫瓚與烏桓的關係相當惡劣,後來也是被袁紹以及烏桓人擊敗並且消滅。袁紹和烏桓建立了同盟的關係。後來曹操與袁紹發生戰爭,擊敗袁紹以及袁尚、袁譚入主冀州,從立場上來說,雙方就處於一種相對對立的狀態(烏桓在表面上也順從過曹操);另外日益強大的烏桓也不利於曹操對北方的統治。所以雙方的戰爭是在所難免的。
救援鮮于輔
首先是在建安十年(即公元205年),曹操與三郡烏桓發生了一次戰役。當時袁紹、袁譚、袁尚都已經被平定,袁譚被曹操所殺,袁尚和袁熙逃跑到三郡烏桓尋求庇護。但這個時候袁氏的影響力還在,趙犢、霍奴等人在幽州起義;三郡烏桓進攻傾向於曹操的漁陽太守鮮于輔;袁紹的外甥,也是袁紹所置并州牧高幹也反叛曹操。曹操親自率領軍隊鎮壓幽州的起義,趙犢等人被斬殺;繼而曹操繼續救援鮮于輔,擊退了三郡烏桓的圍攻。
"白狼山之戰"
三郡烏桓實力強大,屢次入塞犯邊。另外袁氏兄弟還在三郡烏桓那裡,而袁氏在河北仍然有不小的影響力,加上三郡烏桓的軍事實力,有捲土重來的機會。曹操準備對南方荊州擴張,但是在這之前必須要消滅或者削弱烏桓勢力,避免在南徵的時候被背刺。於是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決定遠徵三郡烏桓,爆發了著名的"白狼山之戰"。
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兵貴神速;又遵循田疇的指導,選擇一條廢棄的、被烏桓人忽視的道路,一路上艱難險阻,險些死在路上,總算到了三郡烏桓大本營柳城的附近。曹操的動向也被三郡烏桓偵查到。雙方在白狼山打了一個照面。這個時候曹操的主力軍隊還在後方趕路,而烏桓騎兵也是驚慌失措,陣容不整。雙方的境況都不算太好。
曹操聽從張遼的建議,趁烏桓軍隊不整的時候發起突擊,張遼作為前鋒指揮戰鬥,一舉擊潰了烏桓數萬大軍,並且斬殺三郡烏桓首領蹋頓;隨後曹操繼續進軍圍攻柳城,採取天才周不疑的計謀攻破柳城,袁氏兄弟跑到遼西公孫康處,與公孫康的火併中失敗被殺,三郡烏桓的勢力也收到很大程度的削弱。根據史料記載曹操軍隊斬殺烏桓二十多萬軍民,大量烏桓人也被遷居到中原腹地,其他未被打擊的烏桓部落也受到震懾,向曹操表示臣服。
曹彰鎮壓代郡烏桓
在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代郡烏桓又發生反叛,代郡烏桓大人能臣氐與鮮卑大人扶羅韓聯合,得到扶羅韓一萬騎兵的支援。同時能臣氐又聯絡了另外一支鮮卑部落,就是上文提到的軻比能。軻比能野心勃勃,他殺死扶羅韓,吞併了扶羅韓部,也保持著與代郡烏桓的聯盟關係。
曹操令曹彰為北中郎將,作為主將率領軍隊鎮壓代郡烏桓。曹彰在行軍時與烏桓部隊相接,他採取田豫的建議,結成車陣作為防禦工事,令士兵在中間使用弓弩射擊,擊退了烏桓軍隊。隨後曹彰孤軍深入進行追擊,急行軍一天一夜,最終擊潰了代郡烏桓,斬殺、俘虜數千烏桓士兵。而軻比能則作壁上觀,手握數萬軍隊卻不下場投入戰鬥,看到勝負已分之後就暫時歸服曹操。自此之後烏桓部落徹底衰弱下去,失去了崛起的機會。
小結
經過長期的軍事打擊和內遷的政治手段,曹操極大地削弱、分化了烏桓的力量。在蹋頓統治三郡烏桓時期,其實烏桓已經開始走向民族統一的道路,有成為檀石槐的機會。但是這個崛起的過程被曹操在建安十二年生生打斷,通過"白狼山之戰"和"柳城之戰",曹操不僅徹底消滅袁氏勢力,也扼殺了烏桓發展的苗頭,促進烏桓與中原政權的融合。雖然烏桓的力量並沒有徹底消滅,比如聯合鮮卑反叛的代郡烏桓能臣氐,再比如被田豫殺死的桀驁不馴的烏桓大人骨進,不過與蹋頓時期烏桓的力量相比,可以說是雲泥之別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