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胃腸肝膽雜誌》在今年10月期的刊物上發表了一份歷時5年的臨床研究報導,對於合併腸道狹窄併發症的克羅恩病患者,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發揮了優於生物製劑的作用,確立了腹腔鏡微創手術在克羅恩病綜合治療過程中的地位。
克羅恩病是一種消化道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表現為腹瀉,腹痛,體重下降和疲乏感等。儘管不致命,但如果不控制好,會讓患者很不舒服,生活質量很差,還會影響家庭生活。克羅恩病最早由蘇格蘭人Dalziel在1912年報導,1932年,美國人Burrill Crohn和他的同事詳細描述和報導了這個疾病,並命名為節段性腸炎,後來才改用他的姓來命名這個疾病。克羅恩病在歐美國家多見,隨著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蓬勃發展,克羅恩病患者已不再少見。
診斷克羅恩病並不容易,從病人最初出現症狀到明確診斷常常耗費幾個月,甚至幾年。大部分患者及家屬對於這種疾病有恐懼感,不知如何對待,從而出現焦慮不安,往往輾轉多家醫院求醫,甚至懷疑專業醫生的建議和治療,最後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患者如果能配合專業醫生的治療和建議,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案,克羅恩病是完全可以治療和控制的。常用的治療手段是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以及生物製劑等。其實,約一半的克羅恩病患者最終需要手術幹預。但不能在發病早期就通過手術把病變部位的腸道「一切了之」,手術並不能治癒克羅恩病。只有當克羅恩病出現腸梗阻、瘻管等併發症時,儘早手術是正確的選擇,術後再通過調整飲食和藥物治療,克羅恩病能維持在良好的緩解狀態。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經濟負擔也能大幅減輕。
陳春球(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腹部外科疑難診治中心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