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物館日|從蜀地鑄劍到海外鸚鵡螺杯,探秘徐州文物感受多元和...

2020-12-14 澎湃新聞

5·18,國際博物館日

今年的主題是

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

這是博物館對自身定位和功能的

新思考和新認識

徐州博物館推出線下、線上系列活動

受疫情條件限制

觀眾到現場須預約

在這裡,不妨隨著小編的視角

穿越時空隧道

一起感受徐州歷史文化的多元和包容

徐州以精彩、豐厚的兩漢文化著稱

不過,這顯然並不是徐州歷史文化的全部

動動手,點亮「古彭千秋」

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徐州地區就是先民理想的生息之地。禹分天下,徐州為九州之一。

徐州文物資源豐富,它們見證著先祖的勞作、百姓的安康、兵武的豪勇、王侯的奢華。在這裡,我們撫摸歷史,展望未來。

Part 1

東方唱曉

徐州地處魯南丘陵與蘇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一萬年前的新沂何山頭舊石器時代遺址就發現有古人類活動遺蹟。

新石器時代這一區域經歷了北辛、大汶口、龍山文化的演進過程,尤其是大墩子、劉林、梁王城、花廳等遺址發現規模較大的史前聚落或墓地,共同演繹了黃淮流域東夷文化的文明化進程,也是中國史前考古的重要發現。

上世紀六十年代,邳州大墩子遺址發掘現場

邳州大墩子遺址出土的彩陶缽

大墩子遺址地處黃河下遊,屬大汶口文化範圍,出土了10件黃河中遊仰韶文化風格的彩陶器物,反映出沿海和中原文化的東西向交流。

//////////

1989年,新沂花廳遺址發掘現場

花廳遺址M42墓主左臂戴的玉瑗還保持著最初的樣子。

花廳遺址墓葬區同時出土了大汶口文化特徵的袋足鬹、大鏤孔器座,屬於良渚文化系統特徵的獸面紋玉琮、玉琮形管等,見證了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南北交融,學者把這種現象稱為「文化兩合現象」。

//////////

梁王城遺址墓葬區發掘現場

梁王城遺址出土的各類陶器

梁王城遺址的史前大汶口文化與其附近的劉林遺址、大墩子遺址、花廳遺址共同構成黃淮地區史前文化圈,相互之間有密切的關係。

Part 2

彭暉徐曜

夏、商、周時期是中國古代早期國家的形成與發展階段。

從夏至商早期,徐州地區為東夷土著嶽石文化的範圍。堯封黃帝的後裔彭祖建立大彭氏國,禹封伯益之子若木建立徐國,都是東夷土著的重要方國,與中原王朝時戰時和,最終融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潮流。

徐州地區大量商周時期的聚落遺址顯示了這一時期多樣的文化面貌。

賈汪廟臺子商周聚落遺址發掘現場

新沂聶墩西周中晚期遺址發掘現場

Part 3

漢並天下

秦滅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帝國,彭城設縣。秦末,起義風暴席捲全國,西楚霸王項羽不居關中而都彭城,王九郡,號令天下。

北洞山漢墓發掘場景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帝國。後人所稱的「漢文化」「漢人」「漢學」,皆源於這個長達426年的朝代。公元前201年,劉邦將故鄉這片富庶的戰略要地分封給同父異母弟劉交,都彭城,自此,以徐州為中心的楚國建立。西漢時期,先後歷十二代楚王,東漢時期,先後歷一代楚王、五代彭城王。

龜山漢墓發掘現場

獅子山楚王陵發掘現場

Part 4

鎖鑰雄鎮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徐州作為南國屏藩,北門鎖鑰,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晉承三國曹魏建制,設徐州刺史治彭城。

茅村內華北朝墓出土陶象奴俑

隋唐至宋元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進入鼎盛期。隋初置徐州總管府,唐代先後置徐泗濠、武寧軍和感化軍節度使。五代、北宋置武寧軍節度使。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州一度改為武安州,彭城縣撤併入州。

茅村花馬莊唐墓出土的各式人物俑

隨著京杭運河的開通,這一時期,徐州河山鬱盤,汴泗交流,交通和軍事地位日益加強。

茅村花馬莊唐墓出土的陶駱駝

Part 5

史河無盡

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王朝的巔峰和最後階段。明永樂十三年(1415)京杭運河暢通,「千艘萬舸,晝夜罔息」,徐州作為漕運的重要節點,「所關國計民生甚巨且重」;清雍正十一年(1733)昇州為府。

彭城壹號地下明代官署遺址

金鷹國際地下明代房屋遺址

徐州城歷來飽受水患之苦,尤其是明天啟四年(1624),黃河決口,洪水入城,三年方退,全城盡被泥沙掩沒。崇禎元年,兵備道唐煥修復舊城,與明初洪武城雷同且基本重合,清代沿用並進行修繕,民國時期被拆除。

近年的考古成果,見證了徐州「城下城,府下府,街下街,井下井」的疊城奇觀。

皇城大廈地下明代徐州衛遺址

蘇寧廣場地下漢代城牆遺址

蘇寧廣場地下明鐘樓遺址

彭城廣場地下明代房屋遺址

老東門地下明代東城牆遺址

回龍窩地下明代南城牆遺址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文物特色也是如此

時空維度決定了文物的地域風格

說到多元和包容

不妨點名幾位徐州出土的文物「外來妹」

感受一下她們給徐州帶來的精彩

徐州曹山漢墓出土「五十煉」銘鋼劍

這把鐵劍看似不起眼卻大有文章。劍柄錯金銘文「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湅□□□孫劍□」,劍格陰刻隸書「直千五百」。銘文記錄了鋼劍鑄制的具體年代、製造地、作坊、工匠、鍛造工藝等。這把2000年前蜀地鑄的劍,是怎麼到徐州來的呢?可以遐想。

獅子山楚王陵出土金帶扣

金扣腰帶為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常用的胡式帶具,由於華貴、精美,被漢代貴族所推崇。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這副金帶扣從造型、工藝等方面看,是目前所見漢代最華美、繫結方式最先進的帶扣,以草原猛獸搏鬥紋為題材。

邳州新河西晉貴族墓葬出土的琉璃碗

邳州新河西晉貴族墓葬出土的鸚鵡螺杯

邳州新河西晉貴族墓葬出土的青瓷扁壺

來自太平洋或印度洋的鸚鵡螺杯,來自西亞薩珊波斯的琉璃碗,表明海上絲綢之路早在1700年前就已經輻射到徐州地區;同時,南方青瓷與北方醬釉瓷器的共出反映了西晉時期南方青瓷的北傳,以及以南北商品的流轉為代表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茅村內華北朝墓出土男女彩繪立俑

女俑雙髻盤於兩耳側,短上衣、肥長褲,這種服飾來源北方遊牧民族,女俑為典型的北方胡人少女形象;男俑頭戴小冠,紅色長袍,腰系白色綬帶,同樣是北方胡人形象。出土這種風格人物俑,體現出南北方文化交融的特點。

明代徐州衛遺址出土的銅弗朗機炮

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但當時處於技術領先的弗朗機炮卻是歐洲泊來之物,明代嘉靖初年從葡萄牙傳入後,仿製出多種類型的弗朗機裝備軍隊。

原標題:《世界博物館日|從蜀地鑄劍到海外鸚鵡螺杯,探秘徐州文物感受多元和包容》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這僅僅是統計在冊的,真實流失海外文物數量無法統計,只能說「海量」!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蘭州市博物館觀賞130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品
    130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品亮相蘭州。「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展」在蘭州市博物館舉辦。本次展覽以「傳播文物價值 展現中華風採」為主題,展品均為上個世紀流失到海外的敦煌藏經洞內的珍貴文物的複製品。展覽將持續至10月30日。
  • 躋身全國博物館系統第一方陣:徐州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徐州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經過材料申報、書面審查、現場評估、數據比對和綜合評定,並報請國家文物局備案,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 博物館奇妙日,文物「活起來」了!
    看過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的朋友們,想必一定會被裡邊活起來的文物、展品震撼到!那種奇妙的感覺,雖然只出現在科幻片中,但第五屆吉林雪博會的每一個「博物館奇妙日」裡,你也有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體驗文物「活起來」的美妙。吉林雪博會6號館正在進行的吉林冬季文博資源博覽會,刮來了千古風華的國潮。故宮博物院展位的展品,每一件的背後都蘊藏著一段故事,或是一件文物。
  • 散落海外的文物令人心痛!在大英博物館穿越中華五千年
    近現代中國由於戰亂,大量文物流失海外。之前看到一組數據,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高達160餘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這還不包括私人收藏的文物。每每在國外博物館看到中國自己的文物,心裡總是五味雜陳。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就是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數量高達2.3萬餘件,但長期對外展覽的僅有2000餘件,不足十分之一。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日本這家博物館為何獨愛中國之美?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博物館7#藝術114#展覽43全球化視野之下的今天,我們關注中國藝術,海外博物館成為不可被忽略的重中之重。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
  • 「三星堆」來到了上海,古蜀「人與神」呈現上大博物館
    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展覽以16件(套)文物(8件國家一級文物、2件國家一級文物、5件文物複製品、1件文物仿製品)概覽式展示長江上遊地區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傑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如何以16件展品概括「三星堆」文明的始末,也頗具挑戰性。
  • 三星堆古蜀文化遺址博物館及附屬設施工程建築概念設計方案網絡...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為推進三星堆國家文物保護示範區建設,充分展示三星堆古蜀文明在中國和世界文明發展史中的地位,加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步伐,積極打造世界古文明研究和文化旅遊高地,12月3日,三星堆博物館面向全民啟動三星堆古蜀文化遺址博物館及附屬設施工程(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和遊客中心)(以下簡稱:三星堆新館)建築概念設計方案網絡徵集活動
  • 賞析: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博物館奇妙夜 這次的主角叫「四川」
    倫敦當地時間12月9日晚,「萬物有靈·四川之夜」主題活動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嘉賓在看展覽。英國倫敦當地時間12月9日晚,倫敦文化地標、擁有260多年歷史的世界頂級博物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向四川開啟了大門。
  • 曹操墓文物首度海外揭秘!中日全新「三國志大展」,170件文物還原真三國
    魏·蜀·吳 三國的鼎立魏、蜀、吳鼎立於東漢末年,鬥爭尤為激烈。這一章裡列舉了東漢至三國的武器與著名的交戰,可從中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不同風土孕育了各自的思想和習慣,在各地出土的文物中,也體現了三國各自的特色。
  • 518國際博物館日,探秘遠古的生命密碼,比恐龍還古老的貴州龍
    來到貴州黔西南,雖然不免被奇特的地貌奇觀、多彩的民族風情迷花了眼,可心心念念的還是去一趟博物館,追尋三疊紀的遠古記憶,探秘早已聞名的貴州龍。卻不知,原以為厚重的博物館,在厚重之餘更有奇遇,以至於在幾年後的國際博物館日,依舊能夠想起那一日的博物館之旅。
  • 世界三大著名古沉船博物館的歷史及展陳設計
    以古代沉船為原型而建造博物館,肯定是有它自身的價值。但古代沉船那麼多,也不是都能夠以此來建造博物館的。現今,以沉船而建造的博物館,世界上有三個:英國的瑪麗露絲博物館、瑞典的瓦薩博物館、中國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三國志》開展 18件四川文物精彩亮相
    7月9日,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聯合舉辦的特別展《三國志》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展,170件(組)來自甘肅省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中國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稀數亮相,向觀眾展現了三國研究領域的最新考古成果。
  • 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奇妙夜,江蘇刷館攻略看過來
    南京博物院博物館奇妙夜——中華文化的性格這是南博第五年為公眾奉獻上「南博奇妙夜」的文化盛宴。活動當天,南京博物院將開放夜場,歷史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將通過現代舞演繹、社教活動、沉浸式體驗等方式更鮮活地親近公眾。01一場沉浸式的頂級舞蹈秀,將在博物館奇妙夜驚豔上演。02作曲家饒鵬程先生為節日打造的一首大型雙胡琴協奏曲《西行》在大殿前廣場上演。
  • 14歲以下小朋友 來體驗獨屬你們的「博物館奇妙夜」
    小朋友在編織彩色杯墊 看皮影,學手工,體驗蜀錦織造,瓷盤DIY……從探秘到體驗,從互動到創新,每周五、六18∶30-20∶30,小朋友都能在這裡找到喜歡的活動
  • 原大原刻原色,科技助珍寶「回家」,130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品在...
    今年是敦煌藏經洞被發現120周年,在戰亂年代,當時被發現的6萬餘件文物中有三分之二流散海外,成為國人心中之痛。為了讓國人感受敦煌珍寶,通過數位技術,本月,130件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以複製品形態亮相蘭州博物館。
  • 青春online行兩岸|訪古蹟 兩岸青年感受華夏文明多元之美
    三星堆出土了哪些珍貴文物?三星堆和金沙遺址有哪些聯繫?帶著這些問題兩岸青年深入探訪三星堆和金沙遺址感受古蜀神秘魅力探秘古蜀文明發展脈絡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參觀了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博物館,實際看到的和以前了解到的非常不一樣,看書上的東西很遙遠,當我真正來到這裡,進到博物館裡近距離接觸的時候,感覺會更加的真實,而且記憶也會更加的鮮明。能夠有機會來到這裡,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