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
今年的主題是
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
這是博物館對自身定位和功能的
新思考和新認識
徐州博物館推出線下、線上系列活動
受疫情條件限制
觀眾到現場須預約
在這裡,不妨隨著小編的視角
穿越時空隧道
一起感受徐州歷史文化的多元和包容
徐州以精彩、豐厚的兩漢文化著稱
不過,這顯然並不是徐州歷史文化的全部
動動手,點亮「古彭千秋」
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徐州地區就是先民理想的生息之地。禹分天下,徐州為九州之一。
徐州文物資源豐富,它們見證著先祖的勞作、百姓的安康、兵武的豪勇、王侯的奢華。在這裡,我們撫摸歷史,展望未來。
Part 1
東方唱曉
徐州地處魯南丘陵與蘇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一萬年前的新沂何山頭舊石器時代遺址就發現有古人類活動遺蹟。
新石器時代這一區域經歷了北辛、大汶口、龍山文化的演進過程,尤其是大墩子、劉林、梁王城、花廳等遺址發現規模較大的史前聚落或墓地,共同演繹了黃淮流域東夷文化的文明化進程,也是中國史前考古的重要發現。
上世紀六十年代,邳州大墩子遺址發掘現場
邳州大墩子遺址出土的彩陶缽
大墩子遺址地處黃河下遊,屬大汶口文化範圍,出土了10件黃河中遊仰韶文化風格的彩陶器物,反映出沿海和中原文化的東西向交流。
//////////
1989年,新沂花廳遺址發掘現場
花廳遺址M42墓主左臂戴的玉瑗還保持著最初的樣子。
花廳遺址墓葬區同時出土了大汶口文化特徵的袋足鬹、大鏤孔器座,屬於良渚文化系統特徵的獸面紋玉琮、玉琮形管等,見證了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南北交融,學者把這種現象稱為「文化兩合現象」。
//////////
梁王城遺址墓葬區發掘現場
梁王城遺址出土的各類陶器
梁王城遺址的史前大汶口文化與其附近的劉林遺址、大墩子遺址、花廳遺址共同構成黃淮地區史前文化圈,相互之間有密切的關係。
Part 2
彭暉徐曜
夏、商、周時期是中國古代早期國家的形成與發展階段。
從夏至商早期,徐州地區為東夷土著嶽石文化的範圍。堯封黃帝的後裔彭祖建立大彭氏國,禹封伯益之子若木建立徐國,都是東夷土著的重要方國,與中原王朝時戰時和,最終融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潮流。
徐州地區大量商周時期的聚落遺址顯示了這一時期多樣的文化面貌。
賈汪廟臺子商周聚落遺址發掘現場
新沂聶墩西周中晚期遺址發掘現場
Part 3
漢並天下
秦滅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帝國,彭城設縣。秦末,起義風暴席捲全國,西楚霸王項羽不居關中而都彭城,王九郡,號令天下。
北洞山漢墓發掘場景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帝國。後人所稱的「漢文化」「漢人」「漢學」,皆源於這個長達426年的朝代。公元前201年,劉邦將故鄉這片富庶的戰略要地分封給同父異母弟劉交,都彭城,自此,以徐州為中心的楚國建立。西漢時期,先後歷十二代楚王,東漢時期,先後歷一代楚王、五代彭城王。
龜山漢墓發掘現場
獅子山楚王陵發掘現場
Part 4
鎖鑰雄鎮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徐州作為南國屏藩,北門鎖鑰,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晉承三國曹魏建制,設徐州刺史治彭城。
茅村內華北朝墓出土陶象奴俑
隋唐至宋元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進入鼎盛期。隋初置徐州總管府,唐代先後置徐泗濠、武寧軍和感化軍節度使。五代、北宋置武寧軍節度使。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州一度改為武安州,彭城縣撤併入州。
茅村花馬莊唐墓出土的各式人物俑
隨著京杭運河的開通,這一時期,徐州河山鬱盤,汴泗交流,交通和軍事地位日益加強。
茅村花馬莊唐墓出土的陶駱駝
Part 5
史河無盡
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王朝的巔峰和最後階段。明永樂十三年(1415)京杭運河暢通,「千艘萬舸,晝夜罔息」,徐州作為漕運的重要節點,「所關國計民生甚巨且重」;清雍正十一年(1733)昇州為府。
彭城壹號地下明代官署遺址
金鷹國際地下明代房屋遺址
徐州城歷來飽受水患之苦,尤其是明天啟四年(1624),黃河決口,洪水入城,三年方退,全城盡被泥沙掩沒。崇禎元年,兵備道唐煥修復舊城,與明初洪武城雷同且基本重合,清代沿用並進行修繕,民國時期被拆除。
近年的考古成果,見證了徐州「城下城,府下府,街下街,井下井」的疊城奇觀。
皇城大廈地下明代徐州衛遺址
蘇寧廣場地下漢代城牆遺址
蘇寧廣場地下明鐘樓遺址
彭城廣場地下明代房屋遺址
老東門地下明代東城牆遺址
回龍窩地下明代南城牆遺址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文物特色也是如此
時空維度決定了文物的地域風格
說到多元和包容
不妨點名幾位徐州出土的文物「外來妹」
感受一下她們給徐州帶來的精彩
徐州曹山漢墓出土「五十煉」銘鋼劍
這把鐵劍看似不起眼卻大有文章。劍柄錯金銘文「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湅□□□孫劍□」,劍格陰刻隸書「直千五百」。銘文記錄了鋼劍鑄制的具體年代、製造地、作坊、工匠、鍛造工藝等。這把2000年前蜀地鑄的劍,是怎麼到徐州來的呢?可以遐想。
獅子山楚王陵出土金帶扣
金扣腰帶為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常用的胡式帶具,由於華貴、精美,被漢代貴族所推崇。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這副金帶扣從造型、工藝等方面看,是目前所見漢代最華美、繫結方式最先進的帶扣,以草原猛獸搏鬥紋為題材。
邳州新河西晉貴族墓葬出土的琉璃碗
邳州新河西晉貴族墓葬出土的鸚鵡螺杯
邳州新河西晉貴族墓葬出土的青瓷扁壺
來自太平洋或印度洋的鸚鵡螺杯,來自西亞薩珊波斯的琉璃碗,表明海上絲綢之路早在1700年前就已經輻射到徐州地區;同時,南方青瓷與北方醬釉瓷器的共出反映了西晉時期南方青瓷的北傳,以及以南北商品的流轉為代表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茅村內華北朝墓出土男女彩繪立俑
女俑雙髻盤於兩耳側,短上衣、肥長褲,這種服飾來源北方遊牧民族,女俑為典型的北方胡人少女形象;男俑頭戴小冠,紅色長袍,腰系白色綬帶,同樣是北方胡人形象。出土這種風格人物俑,體現出南北方文化交融的特點。
明代徐州衛遺址出土的銅弗朗機炮
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但當時處於技術領先的弗朗機炮卻是歐洲泊來之物,明代嘉靖初年從葡萄牙傳入後,仿製出多種類型的弗朗機裝備軍隊。
原標題:《世界博物館日|從蜀地鑄劍到海外鸚鵡螺杯,探秘徐州文物感受多元和包容》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