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博物館觀賞130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品

2020-12-22 瀟湘晨報

130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品亮相蘭州。「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展」在蘭州市博物館舉辦。本次展覽以「傳播文物價值 展現中華風採」為主題,展品均為上個世紀流失到海外的敦煌藏經洞內的珍貴文物的複製品。展覽將持續至10月30日。

據了解,此次展覽展品選自英國不列顛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海外博物館,複製了流散到海外的敦煌藏經洞內的歷代絹畫、紙畫、麻布畫、經卷等珍貴文物130件,其中,捲軸118幅,經卷12卷。此次展覽是蘭州市博物館與酒泉市博物館深入發掘文物資源和文化價值,全面提升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深化館際間交流合作和融合發展的一次實際舉措,旨在讓更多觀眾領略中華優秀文化藝術。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原大原刻原色,科技助珍寶「回家」,130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品在...
    今年是敦煌藏經洞被發現120周年,在戰亂年代,當時被發現的6萬餘件文物中有三分之二流散海外,成為國人心中之痛。為了讓國人感受敦煌珍寶,通過數位技術,本月,130件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以複製品形態亮相蘭州博物館。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這僅僅是統計在冊的,真實流失海外文物數量無法統計,只能說「海量」!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故宮收藏了上萬件來自外國的文物,但是都是來路清晰的,是從海外貿易、商品交流、使節納貢匯集而來的,不像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大都會博物館等收藏著很多來歷不明的別的國家的文物。」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
  • 4件龍門石窟流散佛教造像「回歸」首次實現國內石質造像文物「數字...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歌 李宗寬 通訊員 李礪瑾/文 劉嘉儀/圖9月23日,在位於龍門西山的奉先寺北壁,龍門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員將3D列印的原比例佛首安放在一尊等身立佛的殘像上,佛首和殘像的兩個斷面完全吻合,代表著國內首次實現流散石質造像文物「數字修復」,也讓龍門石窟流散在外的文物踏上了
  • 展出複製品,尺度在哪裡?博物館還需要「物」嗎?
    然而,出於各種原因,一些博物館把重要文物用複製品代替陳列的現象也有很多,甚至出現了「純複製品」的展覽,讓觀眾不必跋山涉水,在展廳內就可盡情欣賞難得一見的中國古代壁畫、西方名畫作品等藝術品的「高仿真品」。記者發現,這類展覽也吸引了為數不少的觀眾。  那麼,藝術複製品進入博物館是否會有損博物館展覽本身的原真性、權威性和嚴肅性?
  • 斯坦因帶去歐洲的敦煌藝術珍品,在大英博物館高清圖片庫重見天日
    大英博物館目前尚處於關閉狀態,但其網上項目則不斷推出,包括近日新開放的下載190萬張文物高清圖像,而其中就包括眾多敦煌文物。大英博物館所藏敦煌文物多為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的「哄騙」獲得,他兩次來到敦煌,獲取藏經洞文物共計萬餘件。
  • 每年出售12件精選館藏複製品,這個博物館以此度過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今年,由於新冠病毒仍在傳播,歐洲關閉了與美國和大多數其他國家的邊境,遊客人數減少80%,使得博物館陷入經濟危機。現在,博物館的圍牆上掛滿了尋求捐款的標語。但羅丹自己建立的一個百年系統可能會讓博物館鬆一口氣,這個系統允許博物館每年出售12件精選雕塑的複製品。複製品用青銅製成,是在博物館監督的特殊作坊鑄造的,由美術館、私人收藏家或其他博物館購買。羅丹無價的原作主要是用大理石雕刻的。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據統計,流失到國外的中國文物達164萬件,被全球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收藏最多的是大英博物館,高達2萬3千多件,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涵蓋了中國各個藝術類別,跨越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藏品包括陶器、青銅器、飾品、玉器書畫、刻本等。
  • 我國有歷史記載被盜或遺失的文物無數,無記載也不計其數
    從中國文物協會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國近代以來,丟失的文物數量超過1000萬件,其中國寶級的一、二級文物,就有100萬件之多,精品更是難以數計。就拿北京來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皇宮裡收藏有大量的奇珍異寶,城內的達官顯貴,也收有一些稀罕文物、玉器或者名人字畫,可以說在當時的中國,全部的出土文物,幾乎都匯聚於北京城內。
  • 賞析: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敦煌發現藏經洞後,外國探險家從藏經洞中擄掠文物的種類及數量
    、拓本、寫本和印本的圖書絲織物、儒家經典、地理志、通俗詩詞歌曲、契約、信札、帳單、銅像等大約5萬件左右的文物。隨後斯坦因從光緒三十三年(1907)起,又先後5次去莫高窟,以幾乎同樣的手法騙取了大量的文物。據統計,他先後竊走織繡品150餘方,繪畫500餘幅,圖書、經卷、印本、寫本等6500餘卷。所有這些文物都被運至大英博物館珍藏,為此他獲得了英國政府授予的金質獎章。
  • 怎麼追回流失國外的1000萬件中國文物,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別去買
    目前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在國外,流失文物數量甚至超過了中國本土博物館藏品的總量。12生肖獸首中除用巨資購回的幾件外,尚有蛇首、羊首、雞首、狗首至今流落海外下落不明。原藏於圓明園的11095冊《永樂大典》,目前僅有不足百冊分藏在北京和臺北。
  • 令國人愛恨交織的大英博物館,裡面的中國文物美到令人心痛
    大英博物館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該館成立於1753年,擁有藏品800多萬件。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 散落海外的文物令人心痛!在大英博物館穿越中華五千年
    近現代中國由於戰亂,大量文物流失海外。之前看到一組數據,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高達160餘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這還不包括私人收藏的文物。每每在國外博物館看到中國自己的文物,心裡總是五味雜陳。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就是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數量高達2.3萬餘件,但長期對外展覽的僅有2000餘件,不足十分之一。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2020-12-02 17:1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中國文物遺失的四次浪潮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數量驚人的中國文物大多是在舊中國時流失海外的。另外,在建國以後,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通過非法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不在少數。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敦煌繪畫品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前身為文部省博物館,成立於1872年。該館藏有4件敦煌繪畫品、2件敦煌文書,其中繪畫品中有3件是伯希和1908年從敦煌劫走的,1957年法國吉美博物館用以與東京國立博物館交換館藏。該畫在法國1976年出版的《敦煌繪畫品》中有圖版與解說,為第106號(吉美博物館館藏號EO.1399)。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年代定在晚唐。圖見日本講談社1966年出版的該館編《東京國立博物館》第2卷第2圖,講談社1995年出版《西域美術》「吉美博物館藏伯希和收集品」(2)第54圖。
  • 從絲線經緯中窺見中華文明 《中國歷代服飾文物圖典》驚豔上海書展
    在今年的上海書展上,高春明歷時13年編纂的《中國歷代服飾文物圖典》再度驚豔讀者,讓人從一絲一線,一圖一紋中,窺見中國曆朝歷代的社會、文化、民俗、政治……  40多年深耕 20多次親赴敦煌  《中國歷代服飾文物圖典》可謂鴻篇巨著,全書6巨冊,8開精裝,收錄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的服飾實物、紡織品以及繪畫、陶俑、玉雕、石刻、壁畫、畫像石、畫像磚
  • 甘肅簡牘博物館建設項目主體封頂 _中國蘭州網
    素有「漢簡之鄉」美譽的甘肅  漢簡是其最具特色的  文物資源和重要文化標識  為讓這一資源「活」起來  甘肅省簡牘博物館已在  蘭州市七裡河區馬灘拔地而起  計劃2021年建成並向社會免費開放  甘肅簡牘的前世今生
  • 「簡」述歷史 傳承文化——甘肅簡牘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省列重大項目,甘肅簡牘博物館建設項目今天(12月18日)主體封頂,計劃將於明年年底建成開放,屆時將結束甘肅簡牘博物館長期以來「有館無舍、館展分離」的歷史。甘肅簡牘博物館自成立以來一直沒有館舍,文物暫存在甘肅省考古所文物庫房,保護、整理、研究等工作開展困難,大量珍貴文物未得到有效展示和合理利用。這種「有館無舍、館展分離」的模式,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