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自從華為在5G技術方面領先後,美國就開始對華為進行卡脖子,阻止華為在5G等領域內的發展。
例如,美國禁止華為與本土運營商合作建設5G網絡,還要求盟國等放棄華為5G設備和技術,另外,美國還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在技術和晶片上實施斷供。
據悉,2019年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就禁止華為使用高通晶片、谷歌GMS服務等,甚至還不讓華為使用美國技術研發生產晶片等。
進入2020年,美國兩次修改規則,不僅限制臺積電等代工生產華為晶片,還禁止聯發科等使用美國技術研發生產晶片的企業向華為出貨。
要知道,晶片和系統是兩大核心,脫離這兩個主要核心,任何智能設備都難以發展起來。
雖然華為能夠自主研發海思系列晶片,但海思晶片幾乎都是由臺積電代工生產;在系統和生態服務上,華為也依賴谷歌安卓和GMS服務。
斷供之後,這給華為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難題,尤其是美國新政正式實施後,這意味著華為獲取晶片等元器件以及技術將會更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全面出擊,目的是在晶片和系統方面,均要實現全面自主,讓卡脖子一去不返。
例如,在晶片方面,華為已經宣布全面進入半導體晶片領域內,還要在新材料以及終端製造方面突破技術瓶頸,並自主研發屏幕驅動晶片,實現晶片全面自主生產等。
另外,華為郭平也表示,將繼續對海思保持投資,未來將會有一個更強大的海思。
其實,為了在晶片方面實現突破,華為已經開始招聘光刻機工程師,將在兩年內投資80億美元,目的就是在光刻機技術方面實現突破。
而且,華為已經與國內廠商合作,目的是幫助前端的夥伴完善和建立自己的能力,就像派出團隊,與中芯國際一道突破N+1、N+2等工藝。
在系統方面,華為在去年就發布了鴻蒙OS和HMS服務,前者已經用在華為智慧屏等設備上,後者已經在海外地區上線,並正式提供服務。
近日,華為又正式發布了鴻蒙OS 2.0系統,該系統是一款真正為全場景時代打造的分布式作業系統,其可以用在大屏、智能手錶以及車機等設備上。
另外,鴻蒙OS手機版將會在12月份發布上市,2021年就能夠全面支持華為手機,華為手機等也將升級到鴻蒙OS,因為華為從底層已經把安卓掏空了。
最主要的是,華為已經宣布鴻蒙OS正式開源,未來將會逐漸面向更大內存的設備開源。
按照華為方面的表示,如果鴻蒙OS生態建成,未來20年的移動產業將是中國的,因為鴻蒙最大的優勢就是微內核、分布式設計。
也就得益於這種設計,鴻蒙可以跨平臺用在各種各樣的設備上,目前已經有1200萬第三方設備採用鴻蒙OS,未來一年增加幾億臺鴻蒙設備不是問題。
而華為全面出擊,全面紮根進入晶片半導體領域,並加速發展鴻蒙OS,目的就是要在晶片和系統方面,均要實現全面自主可控,讓卡脖子一去不返。
畢竟美國能夠對國內廠商卡脖子的手段,只有兩個,一個晶片,一個是系統,國內廠商在晶片和系統方面幾乎都依賴美國企業。
一旦華為在晶片和系統方面實現突破,美國想卡脖子的日子自然是一去不返,就目前而言,鴻蒙OS和HMS服務已經初步形成,讓國內廠商有了自主系統可用。
未來華為在晶片領域內實現突破後,自然也就不需要美國晶片等,卡脖子的日子將一去不返。
對於華為全面出擊你們怎麼看,歡迎留言、點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