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西方世界追上並趕超,就是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看看這個時間表:
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最多時200多艘寶船,2萬多人,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多麼大的規模,多麼強盛的國力,是當時世界其他國家所望塵莫及的。而歐洲在時隔半個世紀之後,開始了大航海時代。
1487年,迪亞士沿非洲海岸航線發現好旺角。
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出海,從歐洲往西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
1519年,麥哲倫開始環球旅行。
而這時候的中國呢?明萬曆年間,明神宗,確是一個神奇的皇帝,在明朝最繁榮的時代,開啟了28年不理朝政的局面。那時的中國是太強盛了,財富差不多佔世界的一半了。還是應了那句古語「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對比整個15-16世紀的世界格局和後續的發展,中國輸給了大航海時代後的歐洲,而歐洲在這時崛起是必然的。
我們就攫取其中的一段,看一下歐洲是怎麼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崛起的。華盛頓·歐文的《哥倫布與大航海時代》正好給我們提供了這方面的資料。
哥倫布一直因為發現美洲大陸而被稱頌著,但其實美洲大陸一直在哪兒,印第安人已經生活了幾萬年,談不上新發現。所以哥倫布最偉大的成就就是發現了歐洲到美洲的航線,把美洲置於歐洲發展的後花園。他的發現是奠定了歐洲強大的基礎之一。
但哥倫布是為什麼要從大西洋往西去走這條航線呢?一個前人從未走過的航線?一切都是因為財富,對財富的嚮往才是哥倫布出海的主要目的。哥倫布的目的地是馬克·波羅所描述的遍地黃金的斯潘閣島。馬克思曾說過:資本利潤「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哥倫布當時是非常貧窮的,他有得只是一個想法,一個大膽的靈魂,如果他可以找到傳說中的斯閣潘島,那何止300%的利潤,可以說是無本萬利。但這個無本的買賣必須要有人支持才能成行,哥倫布的祖國葡萄牙就沒有人支持他的計劃,最終哥倫布不得已投身西班牙。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1492年哥倫布帶著三隻船的船隊向著陌生的大西洋深處出發了。
看看這三隻跨洋航線的船都是什麼船吧?只有一隻是帶甲板的帆船,而另外兩隻都是在內河航運用的三桅帆船。對比鄭和的寶船,這是何等的寒酸。但哥倫布是幸運的,在他信念中的地球要比實際小很多,他根據自己的小聰明,讓船員們知道的航線距離比實際小要小,而不至於因為到達預定距離而沒有發現陸地,引起船員的恐懼而譁變。經過兩個對月的航線,他們終於看到了陸地。自認為已經到達了印度的哥倫布想著尋找財富之路出發了。
哥倫布完成了這世界性的壯舉,不論他的目的是什麼,但確實是發現了一條新的航線,並在這條航線來回航行四次,不斷把美洲的財富帶回歐洲,把歐洲的冒險家帶到了美洲,殖民時代至此拉開序幕。而美洲源源不斷的財富也讓歐洲崛起於世界,日不落帝國的出現就是其發展的後果。但因為起始的目的就是為了財富,哥倫布航海目的是為了財富,歐洲的整個崛起也都是為了財富,他們的崛起就是整個世界的噩夢,幾個世紀的殖民時代,無數的本土居民被殺,被販賣,連最古老的中國也被堅船利炮撬開大門。對財富的渴望是無休止的,當最強大的幾個國家妄想瓜分世界的時候,全面的戰爭就必然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讓3000萬人喪生,之後有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的戰爭讓世界從新回歸理性,世界秩序從此回歸。
這一切都起源於大航海時代,作為大航海時代開始的一個縮影,《哥倫布與大航海時代》帶我們去看看罪惡的起源是什麼樣子。這本書不光是關於哥倫布的傳記,它還記錄者那個時代的整個歐洲的社會背景,人慾的貪婪,也是我們了解整個歐洲為什麼能崛起的好資料。
對於哥倫布,他還是一個偉大的航海家,一個有頭腦的冒險家,他個人無法承擔起引燃大航海時代的角色,也無法承擔後來對美洲殖民所犯罪行的角色,他也只是時代的一部分,一個引發時代運轉的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