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素質和教養取決於家庭的教養和個人的自身修養

2020-12-14 閃對

素質:常常用於描述一個人的自身行為方式,代表的可能是個體或者團體

例如:你怎麼亂扔垃圾,真沒素質

教養:通常描述的是一個人從小成長的一個環境問題,例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在成長過程中自身吸收的為人處世之道。如果一個人說你沒教養,那就上升到了家庭矛盾,說明人家對你以及對你整個家庭的不認可。

現在的人三五九等,在不同的家庭,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獨立的,一個家庭同樣的教育,同樣的成長環境,,但是就是會培養出不同的人來,可能強勢,可能懦弱,可能善良,可能狡詐......

在當下的社會狀況裡,你可能看到一個長的兇惡的人,其實他很善良,而你認為善良的人,可能一直都在用善良的面具在偽裝自己,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 就是一句很矛盾的話「道生一,一生二」,素質和教養在某些方面來說可以統一概括,但是仔細一分,你可以發現他們的不同。

現在的社會,誰不是人人一副面具,雖然大家都在用面具偽裝自己,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很大的不同,畢竟一個人的教養是骨子裡透露出來的。

那怎麼去區分素質和教養呢?素質和教養的意義是什麼?

就像我前面說的,不同的環境以及相同的環境都會造就不同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不一樣的,在環境中想處很容易看出,不仿看看身邊的人,有的人從始至終在不同人的口中口碑都很好,有的人呢,在相識的人眼中,口碑一般或者說很差,在關係一般的人眼中,可能保持中肯或者評價不錯,可能我這樣的解釋比較淺表,也比較矛盾,也非全對

但是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第一:素質是可以偽裝的,在對陌生人的時候,我素質好點你就會對我改觀,當我們關係進一步之後,我的一些生活習慣為人處世被你認真了解後,你就會發現之前的一切都是偽裝。第二:教養在生活中不難看出有的人,真的宛如一個標杆,自律,克制,且對生活有一定的安排,對一些做事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樣的人,自身就有種氣質,你跟他相處的時候就可以感覺出來,很多東西不只是行為那麼簡單,就是很自然而然

其實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知道教養是有多重要吧

相關焦點

  • 你沒教養的樣子,真醜
    最後反過來批評別人:這人什麼素質?看完讓人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你沒教養且狂妄自大的樣子,真醜!什麼是教養?一個人的教養,和所謂的身份其實是兩回事。但教養,是根植在內心的修養和底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一個人的教養,就是一個人靈魂的模樣。
  • 地鐵上一男孩對奶奶破口大罵,孩子有教養和缺教養,差別有多大?
    對於男孩的行為,朋友圈的網友紛紛為其點讚,還留言表示為人父母就要養出這麼有教養的孩子。有教養的孩子和缺教養的孩子差別到底有多大?兩個男孩天差地別的表現,給出了我們答案。02有教養的人,不僅能贏得他人的歡迎與青睞,還能幫助自己拓寬社交圈,從而更容易取得學業和事業上的成功,反之缺教養的人,不僅讓人心生厭煩,還會讓人質疑其父母的品行,所以對於父母來說你的孩子可以不優秀,但是不能沒教養!
  • 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分類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關於家庭教養方式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考察的是能夠區分各個類型的特點及影響。但是大家容易混淆不一樣的分類,所以,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兩種常見的分類。一、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養方式分成三類,權威型、放縱型、民主型。
  • 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深度好文)
    懂得人情往來是為人處世的一種修養。「窮則獨善其身」,所以,你人窮可以,但別佔人便宜,這是你獨善其身的教養。「達則兼濟天下」,人情通達禮尚往來,這是你為人處世的修養。
  • 教養是一個人生命的層次,更是一個人靈魂的模樣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教養是每個人從小到大必備的品德,是每個人內在素養的體現,無論是平時的言談舉止或是穿著打扮,我們的一舉一動無不是教養的體現。教養跟一個人的身份地位無關,跟是否窮養富養有關,跟從小接觸的教育、父母的教養有關。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深度好文)
    一個人,可以佯裝一切,卻無法佯裝教養。教養,是一個人從骨子裡透出的氣質,藏不住,也裝不來。古人說,君子有九思,和顏悅色佔其三:「色思溫,貌思恭,忿思難。」所謂教養,就是言行得當,讓每個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華,明亮且柔和。和顏悅色待人,是人最大的教養。
  • 4歲兒子飯桌上翻菜,孩子飯桌上的小舉動,可能影響他一生的教養
    若要觀察一個人的修養,與他共進幾餐,你就會有所判斷。比如吃飯的時候,有人不小心將飯桌上的杯子碰到了,並撒了一桌子水,此時在場人的反應,就體現了他本身的素質。看到這種情況,如果有人不斷抱怨和排斥,那這類人的素質就有待考察,最起碼他對生活的態度,可能會有更多抱怨。
  • 斯坦納:虛妄來自教養,「天使」也是「撒旦」
    教養對獸行起不到絲毫作用,那些充滿著悲憫、救贖、奉獻的文化藝術明明是思無邪的呀!高雅文化和非人性的行為之間莫非存在著某種紐帶?文明自身莫非有某種東西為野蠻鋪平了道路?
  • 所謂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1教養不是道理是刻入骨髓的不經意有人說:「一個人的人品和教養,從他說出口的玩笑就可以知道了。」一個人開玩笑往往是無意為之,一個人的教養正體現在這種玩笑般的「不經意」上。作家蔡瀾曾講過這麼一個故事。當今大機構聘請職員,最後的面試都在餐廳中進行。
  • 木心:修養是很具體的一件件小事,一句話熬不住就失了教養
    木心和陳丹青有次外出吃飯,鄰桌是兩個外國人。陳丹青問對方是不是義大利人,一問果然是,陳丹青有點得意。木心卻低聲提醒他:「你剛去過義大利,你想證明你的虛榮,人難免會這樣,但要克制,這是隨口就來的虛榮心。」陳丹青聽完,瞬間臉紅。正如木心所說——修養是很具體的,就是一件件小事。一句話熬不住,就失了教養。
  • 《平安朝的生活與文學》:看日本平安朝的女子教養
    讀了《平安朝的生活與文學》,我仿佛找到了些答案,這個王朝女流文學的鼎盛時期,無論從社會環境還是從家庭教育,它的特殊性都為女性文學的繁榮提供了條件,激發了女性創作的思想動能,產生巨大的能量。日本女性因禍得福的教養機會,造就她們特殊的文學氣質。
  • 孚科思家長課堂|識別父母教養類型,促進良好親子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Baumarind,通過研究100多個家庭,發現不同父母教養方式的主要差別在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可以分為4種類型。其主題是:「識別父母教養類型,促進良好親子關係」,旨在讓家長了解自己是哪一種教養型父母,發揮各個類型的優勢,更好地陪伴孩子。
  • Jasper叫周延「GAI哥」,被網友吐槽沒教養?應採兒反應亮了
    周延被小小春叫「GAI哥」,網友吐槽沒教養?應採兒舉動亮了在最近一段時間,說唱歌手周延(GAI)與陳小春一起參加某個節目的錄製,從建立了友誼的小船,應採兒在探班的時候,還帶著古靈精怪的小小春(jasper)。
  • 關曉彤用「賈玲」造句,她卻偷偷改了稱呼,教養是裝不出來的
    當然,對觀眾來說,喜歡關曉彤不僅是光鮮亮麗的外表,還有她的性格,個人修養和品質等等。特別是在家庭教養方面,有很多人都說關曉彤的家庭教養是刻在骨子裡的。記得在《王牌》節目中,關曉彤被主持人要求用「賈玲」造句,但是她卻偷偷改了稱呼。
  • 國慶遭堵車,高速上三個孩子的不同表現差異立現,教養決定孩子的...
    其實,孩子的教養表現,也是家長家教以及個人教養的延伸,孩子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個教養高的孩子,關鍵還是在於家長。 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只有對比才盡顯差距"。"熊孩子"也不是生下來就是"熊孩子"的,多半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錯誤導致的,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 你的教養,藏在每一個細節裡
    她和同伴高聲說笑著,旁若無人一般,對周圍人投來的不滿眼光毫無顧忌。她走後不久,相同的座位上又來了一位客人,著裝樸素、氣質斯文。與上一位迥然不同,這位客人只是靜靜地吃東西,臨走前將桌上的杯子、盤子、飯餘垃圾都歸攏起來。雖然飯店並沒有要求顧客自己收拾桌子,但從細節上看,兩位客人的教養高下立判。
  • 教養可以彌補文化的缺陷,而文化卻填補不了教養的空白
    「有教養的人,對車夫、侍應生、任何服務行業的人,從來不會敷衍搪塞。」金錢身份或許能包裝一個人的外表,但骨子裡的教養,是無論如何也裝不出來的。2018年9月,濱江發生了一件同樣讓人震驚的事。網紅陳某被爆料和其母親施某毆打孕婦,致其高危入院。本來有錯在先的就是這位網紅,所以她動手打人的舉動更讓人驚訝。陳某遛狗不牽繩,狗狗多次撲向孕婦。
  • 孩子有沒有教養,坐一趟地鐵「原形畢露」,重新認識家庭起跑線
    地鐵作為一個城市的重要樞紐,每天運載著各型各色的人往返出行,作為一個合格的文明市民,其實從乘坐交通工具時的行為表現就能看出來其素質如何。 而很多搭乘地鐵的小孩子也是各色不一,孩子往往有沒有家教,從乘坐地鐵就能看出。
  • 藏在細節裡的教養,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小傢伙看沒有人管,更加肆無忌憚,把扔到地上的鞋當球踢,我和店員小聲提醒也無濟於事,就這樣邊扔邊踢,直到我同事試完鞋才算告一段落。我想無論是誰,看到這種情形都會覺得這個孩子太沒教養了,而他的媽媽又太疏於管束。
  • 家長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02 家長沒教養,孩子成長後也會成為了你。 教育孩子,要先成人後成才。而成人就是做人要有道德修養,即我們常說的教養。 一個家庭的教養如何,決定著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方向,而家長作為家庭的主導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