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耕雨讀」活少錢多離家近的就是好工作嗎?

2020-12-15 DJ有時

活少錢多離家近的就是好工作嗎?

引:

三年前我在一家IT公司做測試工作,一年後有個機會轉到開發崗位,在跟HR溝通時,她問了我兩個問題,如何看待現在的工作?轉到新崗位就一定會優秀嗎?當時,我給不出答案,只是內心有個要做改變的念頭。看了領英資深人力資源團隊出的《適配》一書,頭腦中才有了清晰的答案。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的會有不同的追求,與之匹配的工作也就不同。那當下的工作是否是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活少錢多離家近就是好工作嗎?領英資深人力資源團隊出的《適配》給了系統的分析和解決方案。

如何快樂的工作,實質就是如何讓自己適應現有的工作和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這就是對適配最樸素的理解,書中從六個維度來分析,還奉送大把測試工具來幫助讀者定位自己的問題,六個維度考慮,衡量得失,能更好的給自己定位。

工作意義適配

工作五花八門,在考慮做什麼工作前,先回答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的本質是一種等價交換,一份工作至少要讓你認為有價值,有意義,讓你覺得是值得花時間去做的正確的事兒。你才可能把工作做好,才可能實現自我成長和發展。如果從心底就不看好一份工作,那麼最好就不要開始這份工作,即使有短期的利益驅動,也最好不要勉強自己,畢竟時間是有限的,試錯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可以通過書中提供的自測題,思考一下自己對工作意義的理解,評估現在從事的工作是否能夠實現工作意義。

職位適配

主要是職責和才能的匹配,就是你是否能勝任一份工作。可以從技能(擅長做什麼),經驗(做過什麼),興趣(喜歡做什麼)三個角度做判斷。必須對自己誠實,不是別人覺得我適合做什麼就做什麼,需要每過一段時間做一次回顧,看看自己與職位的匹配情況。初入職場的朋友可以使用書中附錄的職業能力評估和霍蘭德六種職業類型分析來幫助判斷。

文化適配

最基本的價值觀必須要一致,才不會有靈魂拷問式的折磨。文化是「做事的方式」很難明確的定義,尤其是企業文化。企業追求的核心價值觀是通過每個員工個體的行動來實現的。判斷行事對錯的標準如果不一致,可想而知,員工的行動和公司的目標會是背道而馳的,不適配會帶來真實的互相傷害,何必呢?

人際關係適配

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社會生活中,人就是會不斷與外界溝通,與人交流,尤其工作是並肩戰鬥而不是單打獨鬥,很少有與世隔絕的工作。工作中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有時甚至比工作內容更重要。花時間思考一下與同事和老闆的關係,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能一起打拼天下的酣暢淋漓;還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可以無端猜忌出宮鬥劇的兩廂厭棄吧。

生活方式適配

工作跟生活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只是人生不同時期的生活方式,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就會不斷被打破,需要做調整罷了,換工作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一生換幾份工作很正常,跳幾家公司也不意外,所以不用糾結將來怎樣,要看什麼工作最適配當下你的生活方式。

財務適配

物質基礎的考量,不是說工作好壞就是看錢給得多少,而是說你的付出和所得的報酬是否匹配。合理的回報是對勞動付出的一種基本尊重。

這樣六個維度評估過,再來想想活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就真的是好工作嗎?未必。

放棄580萬年薪加入阿里創業的蔡崇信當時做的是活不少,錢不多,離家遠,還累的工作,為的是從零開始的成就感。

我身邊的朋友小編P,他剛畢業是在一家大型的文化公司做小編。兩年後我再見他,他已經獨立創業,我曾經問他,你只要做好工作就好了呀,如今這樣加班很累,為什麼要逼自己?他的回答是:這是創業,不是打工,是自己的事業。從他的堅定的目光中,看到的是一種熱情。

看來活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也許並不是所有人的追求,能夠帶給人成就感,幸福感的才是最合適的工作。

轉崗要好,跳槽也罷,都只是形式,是對於當前狀態的一種調整,在下決定前要首先清楚要做改變的原因,然後做對你自己最好的選擇,學會適配,快樂工作,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未來。同時組織在招聘人才時,也要注意工作適配的問題。因為不適配給組織造成的影響也不亞於對個人的影響,尤其應對錯配也是需要時間和資源的。

《適配》是適合個人和組織查閱的指導書,建議處於人生不同的階段的朋友都來翻看一下,可以系統的解答很多關於現在我要的是什麼樣的工作,要找什麼樣的人來完成工作之類的問題。

公眾號「DJ有時」文章內容版權屬djfish,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在工作中「錢多事少離家近」,你是怎麼理解的?
    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想要找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事情,這其實就是大家的一個心聲。要是工作時拿得錢多,做的事情又輕鬆,還能走路回家,這是多麼讓人感到幸福的事情,覺得公司午覺睡得不舒服,還可以回家睡午覺,甚至給孩子做了午飯再去公司上班,這樣的工作還能多拿錢,你覺得不是好工作嗎?
  • 今年真的還會有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好工作嗎?
    今年真的還會有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好工作嗎?近日覓職人才網的運營在後臺大數據顯示,寧波待業人數21%左右。沒工作的或者想換工作的人真的不少。這麼多人沒有工作什麼原因呢?所以今年真的還會有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好工作,只能存在你的夢裡啦。你認可大牙的觀點嗎?更多本地資訊和觀點關注@丁大牙
  • 職場有一種甜:錢多、事少、離家近
    職場有一種甜,叫錢多、事兒少、離家近,真的有這種理想工作嗎?對,每個人都可以有,只要你用心---文刀大家都羨慕的工作小張家住浦東,工作在浦西,每天公交轉地鐵上下班,通勤時間3小時以上。他工作五年,工資17000,還算不錯。工作方面,小張沒有其他的追求,就想安安穩穩的做一個上班族。我們倆認識3年多了,我勸過他多次,最好換一個離家近一些的公司上班,他有各種顧慮,一直沒有行動。
  • 事少錢多離家近,好工作該怎麼找?這些優勢你至少要佔一樣!
    作為打工人,如果可以選擇的話,相信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會是大多數人的夢想。然而但凡是這類好工作,也不是一般人就能勝任的。那麼想要找到這類工作,需要什麼樣的素養?優路教育提醒大家,站在企業的角度上,有這幾點優勢的員工,自然更受歡迎。
  • 996提前財務自由 or 錢少事少離家近的工作,要怎麼選……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 然後工作太忙了就沒去 現在有兩個選擇擺在你的面前 996,都市白領,月入過萬 錢少,事少,離家近 你會選哪份工作呢?
  • 事少錢多離家近?找到理想工作上班2個月後,我卻辭職了
    你心目中的理想工作是什麼樣的?很多人會用一個網絡段子回應:事少錢多離家近。(故事來源於粉絲)2018年,畢業兩年的我辭職待業,打算找一份相對輕鬆的工作。工作清閒,離家很近,同事很好,領導也不苛責,並且雖然是「臨時工」崗位,但只要隔年我通過考試,就能轉正。當然,即便是「臨時工」,待遇和正職員工相差無幾,日常薪資、待遇福利、五險一金這些統統具備,可以說,除了一個名頭之外,我這個「臨時工」與正式工無異。但是,兩個月後,我還是辭職了。
  • 工資8千離家遠,工資6千離家近,應該選哪一份工作好?
    選擇錢還是選擇離家近,相信這是很多人在選擇工作時最糾結的問題。家近工資少,家遠工資多,確實是不太好抉擇。下面就以這個網友為例來說說遇到這種問題究竟如何抉擇?「年後我在考慮換工作,一家工資8000元但是離家有點遠,另一家工資6300元離家近,好糾結,不知道選哪一份工作好。」這個問題其實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建議從以下兩點來做決定。
  • 這三類工作事少錢多離家近,卻並不適合剛畢業的年輕人,儘快辭職
    如今在進入社會工作後,有很多大學生和年輕人並沒有工作經驗和求職的經驗,所以大家其實也想找一份有前途,上限高的崗位,而絕大部分的年輕人也都認為自己如果能夠有一份工作事少錢多離家近,那麼這份工作崗位上有類似的標籤,還是比較羨慕的,這也是每個員工的心之所向,但是並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夠保證大學生有比較好的發展
  • 真正舒適的工作,絕不是錢多事少離家近
    作者:張良計來源:張良計(ID:zhang_liangj)前兩天收到一個讀者提問,問我是否存在「舒適」的工作。這個話題很有意思,因為很多人可能覺得舒適的工作,無非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但實際上,這種工作是不存在的。錢多、事少、離家近這三個條件綜合起來,最後得到的結果很可能是下面這樣:當我們去判斷一個工作是否「舒適」,絕不是膚淺地從物質條件上來下評判,也絕不能盯住當下這一個時間節點來判斷,而是要拉長到一個人整個職業生涯的前、中、後期來綜合分析。
  • 最理想的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你可能還是太天真了!
    你討厭現在的工作嗎?當你這麼想的時候,是不是經常會感覺到很疲憊,情緒時常起伏比較大。我有個朋友大學畢業後在國企工作,是那種大家都很羨慕的人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但過了沒多久吧,她開始討厭每天起來上班,在單位裡也不怎麼跟人交往,甚至連周末都不是很願意出去逛街,覺得離單位近有壓力。
  • 2021年國網公司最大的優點在於離家近,工作穩定
    國家電網的工資如果腿不粗,沒點關係的,想升官發財的,別進來, 一輩子都埋沒在裡邊,領導班子換的一屆比一屆快,一輩子也看不到你,永遠基層,工資只能混個溫飽吧,當然長理職培覺得如果你家底殷實不在乎升職加薪,就想混個時間,電網那絕對是非常好的選擇。
  • 你覺得呢 有一份離家近的工作是什麼樣的感覺
    多一份空閒時間,多做一件事。公司離家近,那是無比幸福的,因為早晨可以晚起,下班可以早到家,這樣就閒出大量時間,幹其他的事情,做一頓豐盛的晚餐,可以出去健身跑步,每晚讀2個小時書,每天陪孩子多玩一會,時間充裕,還可以追追劇,釋放一下等等。
  • 錢多、事少、離家近才是好工作的標準嗎?這樣的工作去哪找?
    在我還沒畢業的時候心中就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畢業後一定要去外地工作,好好的在外面打拼一番,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希望面對那些挑戰和機遇,我是北方人,畢業後直接去了南方,大家知道,南北差異很明顯,首先就是吃的問題上,不過好在年輕,什麼都能習慣,因為學的是師範類的專業,所以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培訓機構,一幹就是五年。
  • 做二休五,錢少事少——工作的另一種可能
    前段時間讀了大原扁理的《做二休五: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作者是日本人,目前在臺北郊區過著每周工作兩天,休息五天的生活。沒有完全與社會脫節,也沒有必須為工作付出全部精力。對我有些啟發。這樣努力的工作,沒有生活品質,居然還完全沒存下錢,當時脾氣不好,健康情況也不太好。而日本是比較固化的環境,他一個編外員工,繼續工作到五十、六十歲,也不能成為正式員工,收入也不會增加多少。作者有提到上班12小時時遇到的一個流浪大叔,感覺對他影響很大。
  • 為什麼我會選擇離家近薪水低的工作,而放棄離家遠薪水高的工作?
    朋友珊珊這幾天正在為換工作發愁,她成功拿到了兩家公司的入職通知,而且這兩份工作她都比較滿意。一份工作是雙休,月薪3000元,離家較遠,每天上班需要花費1個小時的時間。另一份工作是單休,月薪2500元,離家較近,每天步行10分鐘就能到。
  • 工作不錯但離家遠怎麼選擇?
    不少人面臨這樣的問題,新工作不錯,但離家太遠了,打個車都需要幾十塊錢,要不要去呢?我認為有好的報酬和發展前景,那麼距離不是問題。北漂的有幾個上班離得近的?工作在市區,住在燕郊、通州,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擠上中巴車,還得排隊,來得晚了上都上不去。
  • 錢多事少離家近?說說最理想的工作應該長啥樣?
    這並不突然,阿K早就受夠了那家公司,雖然薪水尚可,可比起加班時長,卻還是讓他覺得沒賺夠本,更不堪忍受的是接近兩小時的通勤,這幾乎榨盡了他僅剩不多的空閒。記得阿K入職那家公司時,剛畢業的他拿著遠超同齡人的工資,在一次聚會上,他說,找工作就得找薪水高的,最好天天加班,賺得多就是好工作,言語之間頗有幾分得意。
  • 又開始糾結,到底選擇離家近,還是高薪?
    我是一家塑料製品銷售企業,當然,我選擇這家公司是因為我離家近,雖然我的薪水沒有達到我的期望,但我也來工作了。因為公司很小,人力資源的每個模塊都沒有實現,HR部門所做的是傳統的人事工作。老闆多次明確暗示,公司走上正軌後,一定會重用HR部門也讓我熟悉了整個公司的業務,覺得能給我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
  • 「離家遠工資高」和「離家近工資低」,你會選哪個?
    「如果有兩份工作,一份離家遠,但工資高;一份離家近,但工資低,你會選擇哪一份?」家住四線城市的朋友於蓉去年懷孕了。她在婆婆和丈夫的勸說下辭職,原因是她因懷孕激素引起嚴重嘔吐。從懷孕到哺乳,她休息了一年,現在她想回去工作。
  • 辭職了二年,現在原領導叫我回去工作,且離家近,有必要回去嗎?
    小李是我同學,他說自己辭職二年了,現在原領導叫他回去工作,且離家近,自己不知道如何是好,問我有必要回去嗎?我先說說我們公司一個部門經理的經歷,他也是辭職之後,以前的領導叫回來工作的,他出去的時候是部門主管,回來做了副經理,半年之後做了部門經理,現在發展得挺好,有人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但要分情況,如果對自己成長比外面更好,為什麼不回來呢?我和小李說可以綜合分析一下再決定:一、目前自己的工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