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2020年,一場疫情肆虐中國大地。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軍工院校,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研究思政工作規律,充分把握新形勢、瞄準新問題、運用新技術、推進新舉措,將疫情「危機」轉化為思政教育的「契機」,全面挖掘戰疫中生動、鮮活、典型的育人元素,積極開展「思政課戰疫小課堂」專項活動,探索構建起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戰疫」思政工作新格局,從「雲端」到「心田」,講好中國、武漢、學院的戰疫故事,奏響愛國戰疫最強音。
(學院榮獲「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一、築牢「雲思政」宣傳陣地,凝聚並肩戰疫「向心力」
依託網絡雲端平臺,用「網絡的、校園的、青年的」傳播方式,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打造發揮示範引導、輻射帶動作用的「雲思政」新陣地。
1、開展「雲黨建」,匯聚戰疫合力。疫情發生後,學院黨委積極探索黨建和思政教育新途徑新辦法,拓寬育人渠道,做到黨建、育人不斷線、不斷檔。「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去,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學院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師生黨員、黨支部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黨旗飄在一線、堡壘築在一線、黨員衝在一線」戰疫突擊行動,以行動凝聚力量。線上主題黨日、團日活動,線上主題班會、組織生活會……各基層黨總支積極打造「雲端黨建」平臺,以「線上思政」助力「三全育人」。據不完全統計,疫情封城期間,學院共有122名黨員同志下沉到社區一線戰疫,300餘名在校學生請戰抗疫做志願者。
2、巧用「雲宣傳」,傳遞戰疫正能量。學院緊扣被徵用、隔離點休艙、國家安全教育日、建校70周年活動月等重要時間節點,充分發揮「兩微一端」網絡傳播作用,多角度報導師生在疫情防控中「抗疫情、勇擔當、爭先鋒」的先進事跡,共推送460餘篇相關內容,被學習強國、湖北日報、湖北衛視等權威媒體轉載和點讚。學院官微以《「並肩戰『疫』,武漢船院與您同心同力」》《船院戰「疫」每一天|風雪交加日,家園守護人》等為題,講述了在校教職員工衝鋒在前、直面疫情,積極配合防疫工作指揮部,全力做好宿舍調配、工作保障、安全保衛等工作情況,展示了武漢船院隔離點歷時53天,作為運營時間最長、隔離人數最多、風險最高的高校防疫戰場,為武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的突出貢獻。
(充分發揮「兩微一端」輿論導向作用)
3、奏響「雲號角」,綻放職教戰疫之花。疫情之初,學院通過校園網、微博、今日校園APP、班級QQ群、釘釘群等陸續發布兩封告學生書和一封倡議書,將徵用情況、徵用過程告知全體學生,號召全院學生積極響應國家大義,主動傳承「國家利益至上」的軍工價值追求,與祖國同命運、與人民共患難,顧全大局、勇於擔當,做美好家園的建設者與守護者。學院校園網、官微以《高高飄揚在防控疫情一線的黨旗》《武漢船院抗疫全紀實|讓職教之花在抗疫戰鬥中綻放》《與疫情賽跑|船院人助力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等文展示了船院人的英勇行動,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高明老師、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兩次點讚的張玉欣同學等一大批抗疫優秀典型事跡被中央電視臺、湖北日報等中央及省級媒體多次報導。
(逆向前行,綻放職教戰疫之花)
二、打造「雲思政」教學模式,共繪愛國戰疫「同心圓」
學院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不斷優化網絡思政教育供給,實現教育載體有效延伸,將思政課教材有字之書與中國戰疫無字之書有機整合,有效實現思政教育從「雲端」到「心田」。
1、全面鋪開「雲上思政課」。疫情期間,學院全面落實「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要求,充分利用學銀在線、騰訊會議、雲班課等在線教學平臺開展網上教學,通過開發「思政課戰疫小課堂」在線開放課程,研究打造「眾志成城 共克時艱——致敬逆行者」、「從對抗擊疫情的不同態度行為看國家制度差異」、「堅持群眾路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攜手抗疫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10餘個戰疫思政專題,將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轉化為鮮活課堂,實現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同頻共振。
(深入開展「思政課戰疫小課堂」專項活動)
2、開展「同上一堂戰疫思政課」活動。「那些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是什麼給了他們逆行的力量?」這個問題「最美逆行者」用了一個春天來回答。9月7日,學院2020年「開學第一課」開講,萬餘名師生共上一堂「戰疫思政課」,共同感受「英雄之光」在學院綻放。黨委書記黃士華在課上講到,「在堪稱史詩級的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中,在中國悲壯雄渾的抗疫篇章中,有屬於我們船院的一頁故事,在這場大考中,船院精神愈加璀璨奪目,船院人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老牌軍工背景學校的擔當,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3、著力打造戰疫思政金課。在教學中,思政課教師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常態化開展交互式教學,形成貼合學生接受習慣的「師生對話式」課堂教學模式。如,通過提出「對於中國抗疫,你在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對許可馨事件,你怎麼看」「中國抗疫的制度優勢有哪些」等互動問題,開展抗疫故事分享,創設情境進行說案導知和論道修身,營造出共同參與、活潑熱烈、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激發了教學活力,持續推動思政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三、創新「雲思政」服務形式,搭建師生成長「連心橋」
特殊時期,學院黨委、後勤等全員參與,踐行「以生文本」教育和服務理念,充分利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全方位關懷學生,引領師生堅定理想,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
1、「雲疏導」關愛健康顯溫度。學院全面開通線上心理諮詢服務,學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全員上陣開展心理諮詢,全體班主任、輔導員開展「傾聽、陪伴」心理支持工作,幫助學生塑造積極樂觀、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態。年底,為了更好地關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加強學生自身心理防護,幫助同學們掌握一定的心理調試方法,學生工作部以「疫路相伴,感恩有你,從心啟動,健康成長」活動主題,專門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2、「畢業寄」暖心服務「最後一公裡」。受疫情影響,5410名2020屆畢業生無法返校清理物品。學院第一時間組織啟動「雲打包」服務,將暖心「畢業寄」作為一次特殊的黨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用潤物無聲方式,幫助全體畢業生收拾快遞宿舍物品。調查問卷、視頻直播、圖文核實、電話溝通……負責整理物品的每一位老師都通過視頻通話和同學們一一確認,讓大家「一對一」線上實時了解、掌握現場情況,確保每一件行李完好無損地全部入袋。在6月炎熱的武漢,一件件溼透的襯衣、一張張揮汗如雨的臉頰背後,是全院教職工的默默奉獻,他們用實際行動暖心服務打通了畢業工作「最後一公裡」,滋潤和呵護著船院學子的青春成長。
(來自武漢船院的特殊「畢業寄」)
3、「雲招聘」助力穩就業。學院積極落實教育部、湖北省關於「穩就業」的決策部署,及早研判、主動作為,制定了《特殊時期2020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從摸底調研、強化服務、開拓市場、精準幫扶等8個方面32條實施細則深入推進就業工作,向200多個企業發出了「雲就業」聯繫函。疫情期間,籌劃舉辦線上招聘會8場,聯合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開展「一幫一」行動網絡招聘會1場,用人單位累計參加1362家,提供就業崗位約11000個,疫情期間多個專業就業率達到95%以上,截至6月初,全校整體就業率達88.05%,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雲招聘」不打烊,助力畢業生充分就業)
四、拓展「雲思政」活動陣地,激發篤志報國「赤子心」
運用好戰疫這個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結合專業特色,通過「學、寫、唱」等多種形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激發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1、學原文,領悟偉大精神。院團委發起開展「綻放戰疫青春·萬名團員共上一堂團課」線上主題微團課活動,結合我院青年在防疫、等志願服務一線的動人事跡,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大援鄂醫療隊全體90 後黨員的重要回信精神、重溫五四精神內涵,在全院團員青年中掀起了一場「青年大學習」的熱潮。
2、寫感悟,展示精神風貌。通過在線教學平臺發布「觀看全國抗疫思政大課」寫一篇體會、「以『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為題」撰寫一篇800字散文、「學習習總書記的『回信』明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使命」等任務,讓學生圍繞主題積極發揮展業特長、開展線上創作,通過多樣的視角,或傳遞抗疫必勝信念,或傳播健康理念,或描繪逆行者精神圖譜、歌頌抗疫一線奮戰者的感人事跡,產生一批暖人心、振士氣的感人作品。
3、唱心聲,抒發家國情懷。認真落實開展「共抗疫情、愛國力行」主題宣傳教育和網絡文化成果徵集展示工作,精心製作集中展現全國上下、武漢人民和學院師生「共抗疫情、愛國力行」的視頻、圖片、文字等資料。學院師生48小時完成抗疫公益歌曲《武漢的百萬分之一》的創作、編排、演唱、錄製等工作,被學習強國平臺、騰訊視頻、B站等平臺展播,產生強烈社會反響。
(唱響心中所愛,加油中國!)
身處英雄之城,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軍工院校,在不平凡的2020年,歷經70年崢嶸歲月的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始終銘記「為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而奮鬥」的建校理想,始終秉承「國家利益至上」的軍工文化價值追求,始終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責任,傳承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積極貢獻「船院」力量。
來源:中青在線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