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師招聘網 :提供2020福建教師考試備考資料,包括福建教招教育綜合基礎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及重點、教師招聘面試技巧、 備考指導等。本欄目為各位考生提供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備考資料。
此處知識在教育心理學中是常考考點,且目前可考究的有兩個版本。因此在備考過程中需要學員明確區別兩個版本之間的不同,以單、多、判的題型來備考。
版本一
表徵或表徵系統,是人們知覺和認識世界的一套規則。布魯納認為,在人類智慧生長期間,經歷了三種表徵系統的階段。
(一)動作性表徵(又稱表演式再現表象)
這一階段大致相當於皮亞傑的感覺運動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通過作用於事物而學習表表徵它們。以後能通過合適的動作反應再現過去的事物。在他們最初生長的幾年中要解決這樣一些問題,如怎樣爬、走路、玩玩具,般地利用身體影響周圍環境。在這個時期,兒童通過做和通過看別人做什麼而學習。告訴他怎麼做,只有在兒童也能做出這個動作並看到別人也做出來時才有幫助。這個階段,動作將從內部再得到再現(這就是所謂再現表象的意思)
(二)映象性表徵(又稱肖像式再現表象)。
這相當於皮亞傑的前運算階段的早期,兒童開始形成圖象或表象,去表現他們的世界中所發生的事物,在這點上,他們能記住過去發生了的事件並能根據可能再發生的事的想像力(遠見)去想像。這些表象之對於所知覺的事物,很像照片與現實。因為照片是與現實的經驗非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三)符號性表徵(又稱象徵性再現表象)。
這個階段大體相當於皮亞傑的前運算階段的後期以及一直到以後的年代。這時兒童能夠通過符號再現他們的世界。這裡最重要的是語言。這些符號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不必是現實世界的複製,而可以是抽象的、有間接性和任意性的。由於這些抽象的符號,人們最終能假設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有關人、地方、事情以及可能性。
版本二
布魯納是用「認知表徵」這個概念來闡述認知發展階段的。認知表徵指兒童將知覺到的外在物體(或事件)轉換為內在的心理事件的過程。布魯納認為,兒童認知表徵隨著年齡的増長而發展。他將認知表徵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具體為:
(1)動作表徵階段。兒童能根據自己的行動來認識、了解周圍的世界。也就是說,通過動作來獲得知識。動作的主要方式為抓、觸摸、咬、舔等。該階段相當於皮亞傑提出的感覺運動階段。
(2)形象表徵階段。兒童通過對物體的知覺所形成的表徵來認識、了解周圍世界。也就是說,通過表徵來獲得知識。例如,兒童通過表徵就能回答「有5支鉛筆,借出去一支,還剩幾支?」的問題,而不需要實際動手去數一下。該階段相當於皮亞傑的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
(3)符號表徵階段。兒童運用符號、語言文字來認知、了解周圍世界。也就是說,通過符號和語言文宇來獲得知識。認知發展到該階段,標誌著兒童認知已趨於成熟,兒童能運用邏輯思維來解決問題。該階段相當於皮亞傑的形式運算階段。
例題
某幼兒爬凳子摔著了,該幼兒記住了這次教訓,此後有一段時間離凳子遠遠地,根據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理論,這屬於( )階段。
A.動作性表徵 B.符號性表徵
C.映像性表徵 D.聯合表徵
【答案】C。解析:此題容易錯選成A,但是我們要能夠明確的是,兒童他日後「有一段時間離凳子遠遠地」是因為他之前「爬凳子摔著了」的經驗相當於一種表象,在頭腦中他們記住過去發生了的事件並能根據可能再發生的事的想像力(遠見)去想像。故本題選C。
相關閱讀:
2020福建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備考:概念的理解與教學
2020福建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備考:操作技能形成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