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一月內,馬斯克創造史上最密集衛星發射!Starlink網速超100M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100Mbps,隨著一個月之內的 3 次密集發射,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 Starlink(星鏈計劃)已經達到了我們常用寬帶的網速。同時,一個月內發射約 180 顆衛星,這也創造了一個新紀錄:人類歷史上最密集的衛星發射。

9 月 3 日,SpaceX 利用獵鷹 9 火箭再次發射了 60 顆網際網路衛星升空,同時披露 Starlink 目前已有 713 顆在軌衛星,早期測試結果讓人驚喜。

SpaceX 高級工程師凱特·提斯(Kate Tice)對外表示,SpaceX 已經走過了對私人 Beta 版程序進行測試的第一階段,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Starlink 網際網路服務的公開測試版,預計 2021 年可在全球範圍內覆蓋多個地區。

同時,凱特·提斯還透露了有關內部測試的首個官方公開信息,稱 SpaceX 員工其實一直在使用 Starlink 終端,收集統計數據並執行系統的標準速度測試。她說:「初步結果很好。這些測試表明了超低延遲,並且下載速度可以超過 100Mbps,這將提供足夠的帶寬來支撐在線遊戲流暢運行,或同時傳輸多部高清電影。

從 2015 年馬斯克提出 Starlink 狂想,至今不過短短五年時間,如今,Starlink 的全球網際網路通信系統即將邁入實用階段。

Starlink 網速超 4G

幾個月來,SpaceX 一直在接收有興趣參加公開測試的用戶登記。SpaceX 在 8 月對外表示,Starlink 已經看到了潛在客戶的巨大需求,全美有近 70 萬人表明對該公司即將推出的服務感興趣。由於公眾熱情超出預期,SpaceX 也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了新的請求,將授權用戶終端的數量從 100 萬增加到了 500 萬。

作為普通用戶而言,馬斯克的 Starlink 計劃固然讓人驚嘆,現在又即將投入公開使用了,是不是有點兒小激動?不過說實在的,Starlink 的網速到底好不好?目前測試出的下載速度超過 100Mbps 是個什麼概念?這些可能才是我們比較關心的。

基於傳統運營商們提供的網絡,我們生活中對百兆光纖、千兆光纖入戶等概念已經非常熟悉,不過大家可能早已發現,所謂的「百兆光纖」(100Mbps)其實下載速度到不了一百兆,頂多也就十幾兆,是運營商在虛假宣傳嗎?其實不然,只是運營商所說的「兆」跟我們說的「兆」不是一個單位。

運營商們所宣傳的網速單位是(bit),而我們經常使用的最小數據單位則是字節(B),兩者間是 8 倍的換算關係,1Mbps=0.125MB/s,而所謂的百兆光纖網速,其實是 12.5 兆字節每秒(12.5MB/s),相應的,千兆光纖(1000mbps)的網速則可達 125MB/s,不過加上一些網絡延遲或帶寬分流等損耗,實際生活中,一般很難平穩實現這種最高網速,能接近這個理論值就已經不錯了。

2020 年 8 月中旬,一些 Starlink 寬帶服務的 Beta 版用戶,曾在 Reddit 社區匿名發布過一批個人測試數據。

圖|部分 Starlink 用戶披露的首批測試數據(來源:Reddit)

早期測試顯示,Starlink 實際可以提供 11Mbps 至 60Mbps 左右的下載速度,而上傳速度範圍從 5Mbps 到 18Mbps 不等,延遲或 ping 頻率範圍從 31ms 到 94ms ,當然,這不是對 Starlink 速度和延遲的全面研究,因為當時只有 600 多顆在軌衛星,而隨著衛星數量的定期增加,速度體驗會顯著改善。

如今僅半個月過去,Starlink 的內測下載速度就超過了 100Mbps ,堪稱是驚人的提升。

SpaceX 計劃在 2020 年代中期之前,在三個軌道上部署接近 12000 顆衛星:首先在 550 公裡軌道部署約 1600 顆衛星,然後是在 1150 公裡軌道部署約 2800 顆 Ku 波段和 Ka 波段衛星,最後是在 340 公裡軌道部署約 7500 顆 V 波段衛星。

根據 SpaceX 在 2016 年提交給 FCC 的申請文件顯示,「隨著首批 800 顆衛星的部署,SpaceX 將能夠為美國和國際寬帶服務提供廣泛的覆蓋。一旦通過最終部署得到充分優化,Starlink 將能為美國和全球消費者、企業提供高帶寬(每個用戶高達 1000Mbps)、低延遲寬帶服務,馬斯克也曾表示,目標是將延遲時間控制在 20ms 以下。「Starlink 提供的超低延遲的網絡服務,足以支持網絡競技遊戲。」

隨著 713 顆 Starlink 衛星在軌運行,馬斯克的諾言正在一步步兌現。

用馬斯克速度建起太空通信基站

作為擁有最多衛星的男人,馬斯克仍在地球近地軌道上迅速擴張自己的衛星帝國。一個由成百上千顆衛星組成的 「5G 通信基站」正在飛速成長,在一批又一批 Starlink 衛星上天的同時,衛星本身也在不斷的迭代中實現技術提升。

SpaceX 計劃今年發射超過 700 顆衛星,這幾乎是 2019 年全球發射衛星總數的兩倍。根據航天領域垂直公號「小火箭」的主持人邢強統計,2019 年全球共進行了 102 次火箭發射,發射衛星數量為 406 顆,其中有 71 顆來自中國。

對 SpaecX 來說,提出這一目標數字並不是一個「放衛星」的大話,儘管疫情席捲下,全球的航天任務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SpaceX 還是實現了有史以來最為密集的衛星部署任務。

從年初至今,SpaceX 已經完成了 9 次 Starlink 衛星部署任務,把 500 多顆衛星精準放在了預定軌道上。僅在過去的一個月時間裡,SpaceX 就發射了 3 次、近 180 顆 Starlink 衛星。這也標誌著一個破紀錄的裡程碑:人類歷史上最密集的衛星發射。

SpaceX 作為最成功的私營火箭發射商,如今也穩穩成為了全球最大衛星運營商之一,如今在 440-550 公裡左右的低地球軌道上,超過 700 顆 Starlink 正在時刻繞著地球飛行。

與此同時,SpaceX 位於美國西雅圖的衛星工廠正在以最快每天 6 顆的恐怖速度,源源不斷地生產著衛星。

更重要的是,衛星本身的技術、性能表現也在迭代中不斷成長。包括通信能力、材料、成本等都在快速優化。

圖 | Starlink 衛星網絡效果圖( 來源:SpaceX)

根據最初的設想,馬斯克雄心勃勃的 Starlink 計劃,要在地球近地軌道上建立約 12000 個衛星組成的天基網絡,凱特·提斯表示,未來 12000 顆乃至 42000 顆衛星目前仍在籌備當中,而隨著時間的推移,Starlink 網絡會基於衛星數量的增加,進一步釋放其全部功能。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地面能接收到的網絡測試,SpaceX 還在進行一項最新測試,看看能否用「空間雷射器」連接兩顆在軌衛星。

這種空間雷射器也被稱為「星間鏈路」,它可以通過在軌衛星之間交換數據,來推動整個星間鏈路網絡的發展,SpaceX 公司目前已測試了兩顆裝有星間鏈路的衛星。

「有了這些空間雷射器,星際鏈路衛星能夠傳輸數百 GB 的數據,有助於降低延遲,一旦 SpaceX 的空間雷射器在整個網絡中持續工作,星鏈將成為全球傳輸數據最快的網絡選擇之一。」提斯說。

科技巨頭的太空戰場

在太空拉起巨大的衛星網絡,這種前所未有的建設速度,讓 SpaceX 憑藉一己之力,極大加速了全球低軌衛星領域的大戰。

比如,藍色起源和 SpaceX 被稱為是美國商業航天領域的雙子星,而隨著亞馬遜的柯伊伯計劃的成長,衛星網際網路也已經成了貝索斯和馬斯克兩大富豪之間的新戰場。

亞馬遜在柯伊伯項目的投資預計將達 100 億美元。與 Starlink 類似,柯伊伯計劃旨在建設高速網際網路服務,為全球各個角落的用戶提供網絡服務。其目標客戶也鎖定在為個人、家庭以及在沒有可靠寬帶的地方運營的學校、醫院、企業和其他組織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除此之外,像 Facebook 和 Telesat 等公司也都有意在衛星網際網路上分一杯羹。

跟我們更相關的,是中國的衛星網際網路也在加速建設當中。

圖 | 國外衛星星座計劃(來源:賽迪顧問)

低軌衛星在地球周圍環繞飛行,衛星通信服務天然就是一個全球性的服務,但事實上,全球低軌寬帶通信系統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結合了政治、商業等一系列因素。空天資源的爭奪一直是大國角力的「戰場」。

此前,中國曾有多個分別由「國家隊」航天企業和民營衛星公司提出的衛星網絡計劃。但組網所需的巨額投入,意味著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具備獨立的組網能力。而且,捨得投入只是這場衛星遊戲的入場券,大幅度降低成本才是能把遊戲繼續玩下去的必要條件。

因此,中國版 Srarlink 走上了國家牽頭,多家央企和民企共同加入成為衛星組網供應商的新方向。與此相呼應的是,今年 4 月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意味著該項目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性工程,在政策層面也增加了相關產業發展的確定性。

該衛星網際網路項目從 2019 年開始,整合項目逐漸明確、細化,目前衛星和地面終端的招標已經完成,現階段,衛星公司都在做第一批樣機。若進展順利,明年有望開始正式的組網工作。

衛星網際網路投入如此巨大,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其建設者願意下血本,在太空重建一個網際網路呢?

實際上,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被光纖網絡,4G、5G 網絡所環繞,根本無法想像無網生活。但在地球上,時至今日,還有近一半人口難以上網。

根據賽迪顧問物聯網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新基建」之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研究白皮書》顯示,地球上超過 70% 的地理空間未能實現網際網路覆蓋,仍有 30 億人接觸不到網絡。

70% 和 30 億,這兩個數字背後,是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和龐大的市場。

地面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需要巨額投入。基站、光纖和海底光纜,這些基礎設施的鋪設受限頗多且成本極高,加之在欠發達地區和人群密度較低的農村、高原、海洋等偏遠區域,即使通了網絡,極低的接入率也意味著運營商難以收回成本,這都成了讓全人類觸網的巨大障礙。

衛星網際網路是破局的不二之選。Starlink 已經表現出衛星網際網路的特點,它能夠提供「高速率、低延遲」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單個衛星覆蓋的面積更大,用戶數量更多,實現起來要比傳統光纖方式更容易,未來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人均費用也會進一步降低。

這才是馬斯克瞄準的大市場,而且,除了偏遠地區的網絡覆蓋,海洋作業及科考、災備、航空等,都是衛星網際網路的重點應用領域,當下就有巨大的痛點。

《華爾街日報》曾算過一筆帳:如果一切按照 SpaceX 計劃,預計到 2025 年,其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用戶將超過 4000 萬,當年收入就會達到 300 億美元。

因此,衛星網際網路並不是要切走地面網際網路的蛋糕,而是重新做一個蛋糕,為上述網絡無法覆蓋的用戶,提供一種可選的、低成本的、更靈活的無線接入手段。

理想情況下,Starlink 所代表的衛星網際網路星座,在建設完成後就像一個覆蓋全球的巨型 Wi-Fi,為世界各個角落提供網絡連結服務,實現無盲點的覆蓋。

讓全人類觸網,消除信息鴻溝,這是一個抱持偉大願景的現實生意。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產業布局之—星鏈Starlink項目(SpaceX旗下)_騰訊網
    Hi,大家好,我是深灣君,「星鏈計劃 Starlink」是馬斯克太空探索公司的一個項目,簡單描述這個項目就是:發射數以萬計的小型通信衛星,讓這些衛星在離地面500千米左右的近地軌道上運行,「星鏈計劃」的願景是待整個計劃完成後可在全球範圍內為人們提供低成本的衛星通信和網際網路服務。
  • 來自星星的網際網路: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究竟是新的太空垃圾還是下一代...
    同一發射場的ULA的X-37B秘密太空梭已經順利發射,相信很多小夥伴已經通過火星小姐姐的直播間目睹此次發射。 那麼關於充滿爭議的星鏈星座計劃,42000顆衛星上天,大家都有哪些關心的問題呢?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視頻彈幕上一同討論! 我們總結了幾點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給與整理,希望各位火星的小夥伴一起彈幕互動!
  • 上市公司的責任讓他分心 馬斯克仍想Starlink上市
    紫米財經12月25日,雖然馬斯克不希望股價動蕩而分心,雖然上市公司的責任成為更大的影響因素,雖然馬斯克內心有著私有化特斯拉的衝動,但這一切不代表馬斯克不想讓公司上市,畢竟上市是最好融錢的方式。近日,馬斯克在推文上稱特斯拉的運營讓他精疲力盡,上市公司的責任是更大的影響因素。
  • 馬斯剋星鏈網際網路開啟公測,網速到底有多快?
    僅一年的時間,SpaceX就已經發射了近600顆Starlink衛星上天。馬斯克當初開展Starlink項目的目標就是希望未來給偏遠地區人民帶來快速的網際網路連結。圖中顯示了8次Starlink網速測試結果,最快的下載速度達到了60.24Mbps,最慢的為35.49Mbps。
  • 馬斯克的SpaceX星鏈衛星上網初期網速50到150兆 包月99美元
    SpaceX野心勃勃打造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計劃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目前已經發射了近900顆衛星,還在意以每個月60顆的速度製造,基本具備了在美國西北部地區提供衛星上網服務的能力。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要來了?
    最開始 SpaceX 計劃在 2020 年前發射 4425 顆衛星,後來又將發射衛星的數量增加到 11943 顆,現在星鏈衛星數量的規劃已經增加到了 4.2 萬顆。要知道在 2016 年,人類史上發射的衛星總數也才約 4025 顆,星鏈要發射的衛星是這個數字的 10 倍。
  • 什麼是 Starlink?現代鋼鐵俠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是如何工作的
    伊隆·馬斯剋星鏈的目標是發射數千顆小型衛星,所有這些衛星都將在近地軌道運行。他們將能夠將高速速網際網路信號傳送到地球。Starlink衛星長什麼樣?伊隆·馬斯剋星鏈項目的每顆衛星重量只有573磅(260公斤)。他們樣式基本上都是平坦造型, 然後以 60 個為一組放置在 Spacex 的獵鷹 9 火箭上發射升空。
  • Space X創造歷史!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的火星夢還遠嗎?
    目前的計劃是最短一個月,最長119天,也即四個月左右。當這個決定作出後,兩位太空人將從ISS返回 "龍"飛船,開始返回地球大氣層的緊張旅程。乘員艙配備了一個熱防護罩,以保護太空人在火熱的下降過程中不受影響,艙內有一套由4個降落傘組成的套件,作用是打開並緩緩地將飛行器降入大西洋,落海後,SpaceX公司的回收船將迎接機組人員,將他們和太空艙送回岸上。
  • 馬斯克:Starlink營收成長若能合理推估,很有可能上市
    特斯拉執行官馬斯克於25日上午9時7分發文表示,一旦營收成長可以合理推估,Starlink就很有可能會公開上市。馬斯克是在針對網友提問「你的其他公司是否短期內都不會上市」時,做出上述回應。媒體23 日報導,據估計,未來數年內地球軌道上將有多達10 萬顆衛星,遠遠超過目前的2,500 顆衛星。這將對地球軌道帶來重大挑戰和危險,最重要的將是如何應對行動數量巨幅成長,避免衛星發生碰撞。全球已出現許多關鍵廠商建造衛星星座、將網際網絡從太空傳送回地球,當中包括馬斯克的SpaceX 發射的數百顆Starlink 星座。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可以讓我們避免類似馬航MH370的困境
    因此,最好的選擇是通過其頂部天線與衛星連結,可是這樣卻也有不便的地方,天上的少量衛星要連接大量的飛機,從而每架飛機可使用的帶寬就變得很小,而且航空公司為此付出的費用也將是一筆無法承受的巨款。目前,有專家提出,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可以解決上述的問題,使黑匣子數據存儲在雲中成為現實。為此,我們需要首先了解一下星鏈衛星和黑匣子的工作原理。
  • 馬斯克的Starlink有望獨立上市
    除了特斯拉,馬斯克的另一家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今年也完成首次載人飛行,創造了人類商業航天的歷史。SpaceX的在火箭製造之外的「星鏈計劃」,也有望給馬斯克帶來新的財富增長點。馬斯克在推特中透露,SpaceX的網際網路衛星項目Starlink「很有可能在收入增長可以合理預測之後」進行IPO。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來了,「有總比沒有強」?
    畢竟這還是一項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能不能連上網全看衛星數量、覆蓋程度,以及天氣等其他各種環境因素。所以,這項測試服務就用了「比沒有強」這個名字……截止今天,SpaceX已經完成了16次Starlink 衛星發射任務,就在10月24日還剛送了一批衛星上天,現在在軌的衛星數量已經達到了860顆。
  • 馬斯克與貝索斯:世界上最有錢的兩人展開太空大戰
    此前,11月25日,SpaceX升空了第16批星鏈衛星,並且成功回收了一枚7手運載火箭「獵鷹9號」。 在馬斯克之前,有能力在私人航天領域進行探索的只有實力超強的大國,近二十年來,這個技術、資金甚至運氣都密集的行業迎來了一些民間player。
  • 7顆衛星發射失敗,火箭實驗室損失最大!
    美國7顆衛星發射失敗目前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但仍然有很多的技術缺陷需要我們去攻克。比如今年的3、4月份,我國開啟了兩次衛星發射任務,都因為火箭出現了故障不得已終結。一向以經濟大國著稱的美國也不例外,前段時間,美國的火箭實驗室發射了7顆衛星,均以失敗告終。美國的科技水平,大家還是有目共睹的,根據新聞報導,這次發射的7顆衛星墜毀,是2017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失敗。火箭實驗室同美國的馬斯克一樣,都是私人經營的航天公司,只不過側重點不同,馬斯克的主要任務在載人航天上,火箭實驗室的目光主要集中在火箭發射上。
  • SpaceX星際飛船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怕擾民
    馬斯克此前曾解釋稱,每艘星際飛船每年可以完成1000次發射,考慮到該公司在過去14年中只完成了100次發射,這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SpaceX的57次發射是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的陸基發射臺進行的,但隨著飛行頻率大幅增加,該公司可能需要遠離陸地發射。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就是對各國安全赤裸裸的威脅
    近日呢太空狂人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等最新一批衛星到達特定位置後,基於星鏈的衛星網際網路測試即可實施。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趨於實用化,也為衛星網際網路打出了第一個樣板,是衛星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重要節點。2020年衛星發射進入密集階段,中國的鴻雁衛星系統,亞馬遜的科伊博項目等衛星網際網路項目的進展備受矚目。
  • 新風口衛星網際網路:戰火早已熊熊燃燒
    可想而知,如果衛星網際網路真的可以將這近一半地球人口開發成其用戶,將會取得何等的收益。 而衛星網際網路的這種覆蓋率剛好和即將商用的5G實現互補。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區,5G保證了大量用戶同時使用的高速網絡,而在5G覆蓋較少的偏遠地區,諸如大海、沙漠、林區等人煙罕至的地區,衛星網際網路確保了區域之中用戶的網絡使用。
  • 馬斯克翻開了太空歷史新的一頁,商業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
    在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下午,馬斯克創造了歷史,人類歷史上首個商業載人航天飛船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這可以說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因為按照馬斯克計劃,如果此次發射成功的,後面馬斯克會陸陸續續揭開宇宙的面紗,甚至要實現移民火星這個宏大的願望。
  • 民營火箭再次發射成功!創始人:不要急著當馬斯克
    創始人:不要急著當馬斯克)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入軌俱樂部」再添一員,中國誕生第二枚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的民營火箭。
  • 馬斯克七手火箭發射,單發價格全球最低,經濟最大化
    從古代的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下第一步,再到如今世界各國紛紛向太空發射火箭、衛星,人們對於太空世界的嚮往從未停歇過。航空航天的技術一直是目前世界各國重點研究的方向,SpaceX作為世界上最頂尖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個發射的火箭數量能夠比肩一個國家的公司,SpaceX的任何行動都受到全世界航空領域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