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就是對各國安全赤裸裸的威脅

2020-12-03 不賭不毒不妒不獨

近日呢太空狂人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等最新一批衛星到達特定位置後,基於星鏈的衛星網際網路測試即可實施。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趨於實用化,也為衛星網際網路打出了第一個樣板,是衛星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重要節點。

2020年衛星發射進入密集階段,中國的鴻雁衛星系統,亞馬遜的科伊博項目等衛星網際網路項目的進展備受矚目。九天微星創始人兼CEO謝濤認為,從部署時間上來看美國目前稍稍領先,在成本方面,美國的一些網際網路衛星公司也通過技術革新形成單星成本優勢,但是從長遠來看,衛星網際網路不僅僅是追求單顆衛星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系統可靠性和降低成本模式。雖然國內部署時間稍微慢一些,但是在調集國家隊和民營企業的情況之下,相信會逐漸縮短在技術和成本方面的差距,展現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的獨特優勢。

(1)為何說星鏈是國家安全的威脅?

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你的立場,你所在的位置決定了你對很多問題的觀點。既然要全面看待這件事,咱們就從多維度來分析,多換幾個位置看馬斯克這個星鏈計劃。衛星網際網路這個事情,應該是2015年左右把這個概念一下子提出來,很多企業一擁而上,首先是美國企業比如馬斯克和亞馬遜,還有英國和加拿大,也包括韓國的三星,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好概念。這個概念意味著什麼呢?對於企業和資本來說就是盈利了,滿足市場需求。除了盈利這方面因素以外,我們從一個國家的戰略安全方面來考慮,其實這個事兒也是大事。衛星網際網路現在一馬當先的是馬斯克,按照馬斯克的設想,2019年10月22日,馬斯克成功通過星鏈發送了一條歷史性的推特,並表示星鏈已能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Starlink的目標是到2020年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提供服務,到2021年將其服務範圍擴大到接近全球。他的這個星鏈計劃大約有42000顆到50000顆衛星,如果全部建成這不僅僅是衛星群,而是一個衛星層。因為它覆蓋軌道的高度從低軌道350公裡,高軌道能到1800公裡。你想想一下子四五萬顆衛星都圍著地球轉,而且低軌衛星怎麼也得2小時繞地球一圈,他等於就是用衛星把地球層層包裹起來,你也可以說這是一個包圍陣地。說它是商業陣地也行,說它有潛在的軍事用途也行。

(2)馬斯剋星鏈計劃的軍事用途

早在 2018 年,SpaceX 就獲得了美國空軍一份價值 2870 萬美元的合同,用以「使商太空互聯防禦實驗」,讓空軍使用衛星互聯服務進行通信。

而在今年 5 月美國陸軍又和 SpaceX 籤署了一項協議,測試用星鏈在軍事網絡中傳輸數據,這項協議一籤就是三年。

同時美國五角大樓最近的一份報告還指出,星鏈即將是 GPS 理想的替代品。星鏈的通信速度已經是 GPS 衛星的 100 萬倍,微波頻率天線定向性是 GPS 的 10 倍,延遲和精度都優於 GPS。

這樣一來,軍隊的戰機、航母、潛艇就能在海外戰場實現高速通信,從而打造一個連接海陸空的高速軍用網際網路系統,這對於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的現代戰場十分重要。

(3)為什麼衛星低軌道資源這麼重要?

衛星網際網路包括:發射的火箭,星鏈衛星,還需要你手裡拿一個終端,放在汽車裡放到手機上都可以。我們普通人用這個衛星網際網路考慮的僅僅是成本低不低啊?這個服務舒適不舒適?便捷不便捷?但是對於世界各個國家,特別是全球範圍內主要經濟體競爭,或者說對於國際衛星發射來看,這個發射本身是有規矩,衛星發射總是要佔軌道吧?軌道資源也不是無窮無盡的,就像我們的5G通信還需要頻率資源呢,所以呢這都是資源。為什麼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裡的衛星都集中在近地軌道呢?因為近地軌道離地面近,所以對於地面的觀察,通訊,控制都很方便,傳輸距離就短,損耗也小,衛星對地面區域掃描速度也快。但是因為是低軌道,它的衛星位置資源,信號的頻譜和外太空比起來沒有後者豐富,比較有限,有限就要爭搶。所以低軌衛星領域是很多大國爭搶的領域,因為這關係著每個國家的戰略安全。

開個玩笑,我哪怕發射石頭把低軌衛星的軌道我全佔了,位置我佔了,你們誰想發射衛星,沒地方了!你想過沒有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一下子可是四五萬顆衛星,雖說每個衛星壽命的,但是只要有錢,有能力以新換舊,軌道資源永遠是我的了。這個恰恰我們要說在全球範圍內,你說衛星的發射,軌道和頻率的佔用,這實際上是有規矩的,有一個國際電聯簡稱:ITU,它是有一個規矩,那就是先佔先得,後來者不能影響前者,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國際準則和國際慣例。所以馬斯克這四五萬顆衛星全部發射上去,只要有能力補新衛星,那馬斯克就合法擁有了這一層的地球低軌道位置資源,永遠擁有。這是受到國際法保護的,別人不能搶,不能動,有人說你在我國家的上空啊?拉倒吧,大氣層以內是各個國家的領空,大氣層以外的近地軌道那是國際空域,哪個國家敢摧毀馬斯克一顆衛星試試?那就是戰爭。

3也就是馬斯克用衛星在低軌道把每個國家都給你包裹起來,包括我國在內也不能倖免。馬斯克的星鏈就是陣地,很厚,從350公裡到1800公裡,天基衛星四萬顆,你想這是啥概念?如果有一天馬斯克的企業倒閉了,美國政府接手了他這個星鏈計劃會怎樣?如果是美軍接手了他這個星鏈計劃會怎樣?所以很多國家不會聽之任之,都在紛紛行動也要搞自己的衛星網際網路,包括我們國家。

(4)各國都在搶佔衛星軌道資源

建設我們自己的衛星網際網路必須奮起直追,有人說我們不能向國際電聯提前申請位置資源,先把位置佔了然後慢慢來發射行不行?肯定不行嘍,因為國際電聯規定,如果你提出申請發射衛星,給你軌道位置和頻率資源,給你許可證,但是卻有時間限制,兩年內你這個星座10%的衛星得部署上去,五年之內你星座中一半數量的衛星就得發射上去,七年內你星座的全部衛星必須全部發射完畢,如果你做不到沒有滿足國際電聯的要求,是可以逐步消減你的申請權利。曾經我們想加入歐洲的伽利略計劃,但是人家不肯跟我們玩,於是我們自己就搞我們的北鬥導航,但是涉及到一個衛星軌道問題,因為歐洲伽利略計劃人家提前申請把這個衛星軌道佔了,但是沒有發射衛星上去,當時我們就找歐洲談判,如果你們不發射我們可要發射了,你們把位置讓出來吧,好像最後雙方達成和解,咱們把衛星發射上去了。

(5)怎麼降低衛星網際網路的使用成本?

馬斯克確實是天才,這個星鏈計劃就是零和博弈,他把蛋糕全部佔了,別人可就吃不到了,必然引起各國激烈競爭。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能加入爭奪戰呢?因為這種衛星不是什麼高精尖技術,這種衛星大概200公斤,壽命5年左右,衛星越簡單成本才會越低。另外呢發射成本也要降下來,馬斯克利用回收的獵鷹火箭一次性發射60多顆衛星,小火箭用來補衛星,不僅馬斯克這麼做,我們也是這麼做的,可回收火箭我們也有,這網上都有新聞。我們的優勢就是工業生產能力強大,巨大的產能,批量化的生產那價格就是白菜化。另外中國2019年已經是全球火箭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全年發生34次,如果是要衛星網際網路,我們火箭的產能,發射場資源,我們都需要搞好協調,要搞這個衛星網際網路,想提升自己商業的競爭力,其實成本是重要考慮的問題,而且地面還有5G網絡也會對後者造成壓力。如果是從各國搶佔軌道資源這個角度來考慮,成本的考量也就不是唯一的。

(圖上為咱們民間可回收火箭)

結束語:目前我們從長遠看,我們的生產工廠,我們這方面的技術,產能應該沒有問題甚至佔有優勢,這些都會體現在成本優勢,能力方面我們現在一個是國家隊,國家級的大企業,還有大量的民營企業,我們都會很好的整合資源,而且創新思維,我們在這個領域也會有大作為,國人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星鏈計劃深度剖析:馬斯克明星光環之下,深藏美國精英的太空野心
    這個結論究竟是否準確在這裡不多說,但是有個問題更值得思考:馬斯克究竟為啥要搞星鏈計劃?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星鏈計劃究竟是什麼:馬斯克準備在2024年之前,在低軌道近地空間布置12000顆「星鏈」衛星(在更長遠的計劃上,他還準備再投放3萬顆,使總數達到42000顆),這12000顆衛星中有2/3也就是八千顆星是放在離地面550公裡的低軌道上,還有四千顆星放在也是比較偏低的軌道,離地面1200公裡的軌道上。
  • 來自星星的網際網路: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究竟是新的太空垃圾還是下一代...
    直觀的講,星鏈starlink就是一個建在天上的網際網路,把地面上的移動基站、鐵塔都搬到太空中去,在近地軌道上用成千上萬的衛星作基站,為全球提供無縫的網際網路服務。 具體的講,starlink是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的宏偉的低軌通信衛星星座計劃,最終衛星總數可能達到42000顆,對比一下在此之前全人類經過半個多世紀努力目前在軌運行的衛星數量也才2000顆左右,就知道starlink計劃有多麼宏偉和可怕。這四萬多顆衛星分布在330公裡至1300公裡不同高度不同傾角的一系列軌道面上。
  • 馬斯克:SpaceX星鏈網絡延遲僅20ms 打遊戲沒問題
    【CNMO新聞】SpaceX目前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衛星運營商,自2019年5月以來,該公司已經向近地軌道發射了300顆星鏈衛星。發射這麼多衛星的就是為了建立起一個覆蓋全球的星鏈衛星網絡,讓全地球每一個角落的人都可以連接網際網路。
  • 馬斯克「星鏈計劃」空天互聯核心是美國軍事戰略實施者
    2019年馬克斯高調開始的「星鏈計劃」所謂的空天網際網路,地基的5G落後華為,就想通過「星鏈計劃」空天網際網路與眾不同的布局,重行奪回網際網路信息領域的主導地位,特別是美國軍事信息網際網路領導地位。「星鏈計劃」是個耗資巨大的高科技工程,最早計劃是4萬2千顆天量衛星,後面從經濟角度考慮,經過優化規劃1萬2千顆,按國際通行的衛星上天的成本考慮,每顆衛星大約2億4千萬美元,馬克斯雖然掌握了火箭回收技術和1箭多星的優勢技術,發射成本大幅下降,至少也要1億左右一顆,我們簡單算算從19年發射首批到2025年,6年時間發射12000顆星鏈衛星
  • 馬斯克產業布局之—星鏈Starlink項目(SpaceX旗下)_騰訊網
    Hi,大家好,我是深灣君,「星鏈計劃 Starlink」是馬斯克太空探索公司的一個項目,簡單描述這個項目就是:發射數以萬計的小型通信衛星,讓這些衛星在離地面500千米左右的近地軌道上運行,「星鏈計劃」的願景是待整個計劃完成後可在全球範圍內為人們提供低成本的衛星通信和網際網路服務。
  • 馬斯克的飛船上天,中國人不必歡呼!
    馬斯克最近飛船要上天,一些國人又開始歡欣鼓吹稱人類宇航史上的裡程碑,另一些國人準備熬夜觀看直播,我想說的是,馬斯克的龍飛船聽到這個龍字好像與我們有點關聯,其實毫無聯繫,這個飛船上天絕非中國之福。我們實在應該花點精力關注一下我們自己的飛船!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科學家說約 3% 失效了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科學家說約 3% 失效了SpaceX 的星鏈計劃自誕生之初就引起了超高關注,熱度一直不減,不僅因為這項計劃的「大膽」屬性,還因為它預計發射的衛星總數量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42000 顆。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可以讓我們避免類似馬航MH370的困境
    目前,有專家提出,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可以解決上述的問題,使黑匣子數據存儲在雲中成為現實。為此,我們需要首先了解一下星鏈衛星和黑匣子的工作原理。黑匣子黑匣子包含兩個記錄器:話音記錄器和飛行數據記錄器。星鏈衛星星鏈衛星是SpaceX公司發射的一個巨大的衛星星座,它計劃在近地軌道布置上萬顆通訊衛星,完成全球網際網路信號的覆蓋,使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也能享受到高速網際網路服務。8月18日,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了第十一批星鏈衛星,目前在軌的衛星總數達到了653顆。
  • 微軟發布「雲上太空」計劃:馬斯克SpaceX星鏈加持,讓雲服務遍布全球
    這幾年裡,我們討論過雲上貴州、烏蘭察布,甚至「雲上加州」,但微軟本周二公布的一項新計劃「Azure Space」率先把雲服務帶到了太空,著實領先業界一大步。我們知道,自去年起,SpaceX 的「星鏈」StarLink 網絡已經開始加速部署,其計劃通過近地軌道衛星群,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這樣一張網,是微軟發展雲服務的理想合作夥伴。
  • 「星鏈」即將成功,「星艦」卻將失敗?|埃隆·馬斯克|星艦|spacex...
    而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SN5採用的猛禽發動機是SN27,而SN6則採用的猛禽發動機是S29。作為運載火箭獵鷹九號同樣出色,8月30日SpaceX公司僅在10小時內,便完成了三大航天發射,分別為阿根廷的SAOCOM衛星,「星鏈計劃」第12批通衛,以及「星艦」原型機。
  • 「星鏈」填補空缺,馬斯克搶華為生意,竟朝著土著社區出發
    「星鏈」填補華為空缺經過華為的不懈努力,國內5G技術先拔頭籌;然而,馬斯克的「星鏈」也開始落地,讓人不禁想到,此舉有針對華為5G的嫌疑,意在扳回一城,這並非是空穴來風,最近SpaceX「星鏈」便獲得了聯邦通信委員會高達8.86億美元的補貼。
  • 馬斯克的SpaceX星鏈衛星上網初期網速50到150兆 包月99美元
    SpaceX野心勃勃打造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計劃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目前已經發射了近900顆衛星,還在意以每個月60顆的速度製造,基本具備了在美國西北部地區提供衛星上網服務的能力。
  • 國產「星鏈計劃」?成都欲打造「星河工程」,將上萬顆衛星送上天
    對於科技狂人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我們都不陌生,該計劃是打算在2024年之前,在地球的近地軌道部署4.2萬顆通信衛星,給全人類提供低成本、高速度、全覆蓋的網際網路連結服務。
  • 打造「星鏈計劃」和Next G聯盟,美國「6G復仇者聯盟」?
    小賽 | 編輯「星鏈計劃」和 Next G聯盟小賽剛聽到這兩個名字就覺得很熟悉,好像漫威的#復仇者聯盟#然而,上面兩個計劃正是美國在5G布局落敗後,在#6G#領域的 「復仇計劃」!6G的科研方向是太空網絡計劃,比如深海、森林、沙漠等特殊區域,5G技術難以觸達,6G網絡能輕鬆通過太空衛星實現「無死角」的覆蓋。任正非曾說過,華為對6G早已開始研究,技術方面是領先。事實真的是這樣麼?小編不禁要問「西方世界已經在5G上落後了,還會放任我國領先更重要的6G嗎?」6G技術有多重要?
  • 美國太空軍高調指責俄反衛星武器,最受傷的會不會是馬斯克?
    因此,美國太空軍突然高調指責俄羅斯搞反衛星武器、威脅空間安全,不見得是俄羅斯的航天戰略有什麼大的轉變,而是美國太空軍自己心虛。星鏈運行在550千米軌道上太空軍是川普力排眾議建立起來的。但這個軍種剛剛度過自己的周歲生日,就面臨著川普執政即將結束、對頭上臺的尷尬局面。
  • 馬斯克的軍火生意:四星空軍上將做公關 威脅波音、洛馬
    承接軍方業務原本只是SpaceX的一項副業,但如今規模越來越大,並威脅到了傳統軍工巨頭波音和洛馬。以下是綜合分析:億萬富翁企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早些年曾經不受美國國防部高層的待見。但是現在,馬斯克及其SpaceX在爭奪五角大樓業務上取得了比以往更大的成功。
  • 投資73億美元,歐洲欲打造自家「星鏈」衛星網絡
    12月17日消息,歐洲國家希望共同斥資60億歐元(約合73億美元)打造一個類似於「星鏈」的衛星網際網路項目,目的是讓歐洲地區不會在開發衛星寬帶的競賽中落後。歐盟委員會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歐盟官員籤署了一項類似於「星鏈」的近地軌道網絡研究項目,該衛星網絡將為政府機構提供安全通信,並為偏遠地區提供網際網路服務。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歐盟可能會在當地時間周四就這一衛星網絡發表聲明,但沒有提供進一步細節。
  • 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遙控武器是兇手,後面是否有馬斯克的身影?
    馬斯克抓住了一部分人無網可用的痛點,他正在打造一個覆蓋全球的低成本衛星通信星座——星鏈。 馬斯克和他的星鏈 星鏈構建全球衛星網際網路 2015年
  • 美國SpaceX「星鏈計劃」的六大軍事用途,部署完無人倖免
    但如此大規模的在太空部署軍事衛星會遭到全世界的抵制,所以美國軍方借一個民間公司的手來完成這個計劃,無外乎就是想瞞天過海,麻痺他人,不讓其它國家產生足夠的警惕之心。5月17日白宮舉行太空軍授旗儀式,特朗但是,一旦部署完成之日,也就是美國對敵對國家徹底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上攤牌之日,對敵對國家的任何訛詐威脅甚至瓦解都變成了一個隨時可達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
  • 馬斯克與貝佐斯的「登月之戰」,你看好誰?|世界觀
    重返月球的原因之一就是月球表面的豐富資源,這些資源的價值或超過千萬億美元。同「阿波羅計劃」不同,NASA希望「阿爾忒彌斯」計劃是一個一直持續的計劃。光完成2024年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或將花費200-3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