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要來了?

2020-12-03 愛範兒

最近馬斯克又上了熱搜,這次他成了「宣誓火星主權第一人」。

一位網友曬出 SpaceX 星鏈(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條款,稱馬斯克已經開始為火星殖民地制定法律框架。

移民火星或許還很遙遠,但馬斯克另一個宏大計劃已經開始落地。籌劃多年的衛星網際網路計劃星鏈(Starlink)也正式向用戶提供服務了。

按照馬斯克的計劃,星鏈將由 4.2 萬顆衛星組成,讓網絡信號覆蓋全球每一個角落,無論你在北極還是亞馬遜叢林裡都能連上 WiFi

現在,用戶終於可以連接星鏈的信號上網了,體驗到底如何?而它未來會不會成為主流通信網絡,甚至像一些人說的「顛覆 5G」呢?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可以用了,體驗怎麼樣?

簡單回顧一下星鏈計劃,馬斯克在 2015 年就透露了這個想法,並在 2016 年正式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了申請。

最開始 SpaceX 計劃在 2020 年前發射 4425 顆衛星,後來又將發射衛星的數量增加到 11943 顆,現在星鏈衛星數量的規劃已經增加到了 4.2 萬顆。

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在 2016 年,人類史上發射的衛星總數也才約 4025 顆,星鏈要發射的衛星是這個數字的 10 倍

按照 SpaceX 此前的計劃,那近 1.2 萬顆衛星將分三個階段發射:

  • 第⼀批 1600 顆衛星位於 1150 公⾥的軌道高度,其中首批 800 顆衛星用於覆蓋北美地區;
  • 第二批 2825 顆衛星分為 4 組,分布在 4 個不同高度的軌道上,完成全球組網;
  • 第三批 7518 顆衛星位於 340 公裡高度的軌道。

目前 SpaceX 已經成功發射了 15 批星鏈衛星,入軌衛星數量達到 893 顆,SpaceX 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衛星運營商

雖然這個衛星數量連星鏈計劃的第一階段都還沒達成,但已經可以為北美部分地區提供網絡服務了,最近星鏈也正式面向用戶進行公測了。

一位收到內測邀請的用戶在 Reddit 上展示了收到的郵件,有意思的是,SpaceX 把這項服務叫做「總比沒有強(Better Than Nothing)」,似乎是在告訴用戶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

SpaceX 在郵件中表示,目前星鏈可以提供 50Mb/s 到 150Mb/s 的下載速度,網絡延遲在 20ms 到 40ms 之間,預計 在 2021 年上半年可以將延遲降到 20ms 以下。

而網絡測速平臺 Ookla 的最新數據顯示,星鏈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下載速度最高突破 160Mbps,超過美國 95% 的寬帶水平。蒙大拿州農村一位用戶甚至測到了 174Mbps 的下載速度。

單看網速,星鏈的表現已經比 4G 網絡要好。不過在便攜性和信號穩定性上,星鏈的表現只能說差強人意。

因為要用上星鏈提供的網絡服務,首先需要安裝一個平板鍋大小的終端和配套的路由器。如果你要在移動中聯網,也必須將這些設備帶上。

一位叫做 Wandering-coder 的 Reddit 用戶,在距離服務地址約 24 公裡的國家森林對星鏈進行了測試,這是個沒有任何運營商覆蓋網絡的地區。

測試結果顯示,雖然下載速度也達到 135Mbps,很容易被樹木、房屋遮擋信號,一次只能連接 5 秒鐘。不過在不受遮擋時,星鏈的網絡可以流傳訪問流媒體、低延遲視頻會議和遊戲。

最後是價格,星鏈公測的服務價格為 99 美元/ 每月,同時必須購買 499 美元的配套終端才可以使用。

▲圖片來自:Wandering-coder

這個價格比起現在的手機上網套餐顯然沒有優勢,不過在傳統的衛星網際網路運營商面前還是很有競爭力的,能以相同的價格提供數倍的網速。

目前 SpaceX 正在以每天 6 顆的速度製造星鏈衛星,以每月 2~3 批的速度部署星鏈衛星網際網路,並表示到 2021 年將能夠向全球幾乎所有角落提供高速寬帶網際網路。

那這是不是意味著,最快明年全世界都可以用上星鏈提供的「全球 WiFi」呢?

顛覆 5G,全球 WiFi?真的想多了

自從馬斯克宣布星鏈計劃以來,輿論就開始將這個號稱要覆蓋全球的衛星網際網路和 5G 相提並論,甚至有人表示星鏈可能對 5G 網絡進行降維打擊。

實際上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而馬斯克本人其實也沒有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首先星鏈採用的是 Ku 和 Ka 波段,和手機上使用的不是一個頻段,不能和手機直連,因此需要像上文提到的那些終端來接受和轉換信號。

另外因為衛星網際網路所用的是高頻毫米波段,信號衰減也十分嚴重,難以穿透混凝土等障礙物,在室內基本無法使用。

即便是上述這些問題徹底解決了,要讓衛星網際網路像 4G、5G 基站一樣提供網絡服務也不太現實。

每顆星鏈衛星相當於太空中的一個基站,目前單顆星鏈衛星帶寬是 20Gbps,與一個 5G 基站相當,然而目前全球 80 多萬個 5G 基站的覆蓋範圍也很有限,因此就算星鏈完成 4.2 萬顆衛星的部署,也無法和地面基站相提並論。

這裡需要提到一個「通量密度」的概念,指的是單位面積的總數據流量,比如 5G 的通量密度是 10 萬 Gbps/平方公裡,同樣的帶寬下,服務面積越大,通量密度就越低,分配給每個用戶的帶寬也就越少。

以星鏈衛星 20Gbps 的帶寬和 4.2 萬顆的數量,是不足以給全球用戶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的。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副總經陳山枝指出,若星鏈要替代 5G,實現與 5G 相當的通信容量,至少要提供相當於 5G 基站數量的衛星。

我們看到目前星鏈公測的下載速度可以達到 160Mbps,但卻很少有人提到接入星鏈的用戶數量。如果以 5G 最低網速標準 1Gbps 計算,4.2 萬顆衛星的總帶寬只能為 84 萬名用戶提供服務。

綜上所述,星鏈的確可以提供和 5G 相當的網速,前提是要限制接入的用戶數量,這也意味著無法為海量用戶提供高速網絡服務,當然也不可能取代 5G 了,只能作為 5G 基站的補充。

那麼星鏈衛星網際網路有什麼用?

既然星鏈只能為少數人提供高速網絡服務,那麼 SpaceX 為什麼要投入數百億美元在這個項目上,誰會為星鏈買單呢?

實際上馬斯克一開始也沒打算要用星鏈和蜂窩網絡運營商競爭,而是要為那些「接入不可靠、價格昂貴或完全無法使用的地區,提供高速寬帶網際網路業務」。

雖然用戶規模相對較小,這同樣是一個前(錢)景廣闊的市場。

網際網路現在被稱為水電煤般的基礎設施,但地球上仍有超過 70% 的地理空間,約 30 億人口未能實現網際網路覆蓋。這些地區可能無法接入光纖,或者人口密度太低,建設基站無法收回成本。

▲第 57 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荷賽) 年度圖片大獎獲獎作品《信號》.

而在美國也有 2000 多萬人的網絡接入速度不高於 25Mbps,為此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 計劃在 10 年內撥款 204 億美元,用於支持美國農村地區千兆網速寬帶接入服務,而 SpaceX 目前也在努力爭取這個訂單。

此外飛機和遠洋船隻向乘客提供的 WiFi 服務,也基本來自衛星網際網路。這些 WiFi 服務收費動輒超過 10 美元/小時,而且網速慢延遲高,星鏈能對傳統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形成降維打擊。

另外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應用場景在金融領域,收到光纖傳輸距離和速度的限制,全球各大金融交易所,交易會存在一定延時,雖然可能只是 100 ms,但對於高頻的金融交易來說就是數以百萬計的金額浮動。

雖然衛星網際網路帶寬不如光纖,但在真空中光速傳播的傳播速度也比光纖快一些,能有效降低交易所的交易延時。

除了民用,星鏈另一個重要的市場在軍事領域。

早在 2018 年,SpaceX 就獲得了美國空軍一份價值 2870 萬美元的合同,用以「使⽤商⽤太空互聯⽹防禦實驗」,讓空軍使用衛星互聯⽹服務進行通信。

而在今年 5 月美國陸軍又和 SpaceX 籤署了一項協議,測試用星鏈在軍事網絡中傳輸數據,這項協議一籤就是三年。

同時美國五角大樓最近的一份報告還指出,星鏈即將是 GPS 理想的替代品。星鏈的通信速度已經是 GPS 衛星的 100 萬倍,微波頻率天線定向性是 GPS 的 10 倍,延遲和精度都優於 GPS。

這樣一來,軍隊的戰機、航母、潛艇就能在海外戰場實現高速通信,從而打造一個連接海陸空的高速軍用網際網路系統,這對於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的現代戰場十分重要。

這可能也是馬斯克預計星鏈未來每年能帶來 300 億美元收入的底氣。而投行瑞銀預測全球衛星網際網路產值在 2030 年到達 8050 億美元,摩根史坦利分析師 Adam Jonas 則預計到 2040 年將達到 1.1 萬億美元。

雖然你我可能都不是星鏈的目標用戶,但星鏈的確在很多領域有著用武之地,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呂廷傑教授表示:

空天網際網路會成為地面基站的一個非常有效的補充,而且大概率會用在 5G 的後半期。當萬物互聯的時代真正到來的時候,他會成為一個非常經濟有效的,真正能實現連接萬物的網絡連接解決方案。

過去的低軌星座網絡都失敗了,星鏈會是例外嗎?

要討論星鏈能不能成功,就要先看看過去的那些衛星網際網路計劃是怎麼失敗的。

馬斯克並不是第一個要以衛星網際網路提供通信網絡服務的人,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摩託羅拉就啟動了銥星計劃,要用 77 顆衛星覆蓋全球,讓用戶可以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打電話,這也是第一個低軌道衛星星座。

然而銥星 3 美元/分鐘~8 美元/分鐘的價格,在更低成本的光纖和地面基站普及後變得不堪一擊。銥星公司投入 50 多億美元,只收穫 5.5 萬用戶,在上線 15 個月宣告破產。

隨著在衛星製作和發射成本逐漸降低,近年來衛星網際網路又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其中 OneWeb 被稱為 SpaceX 最大的競爭對手。

OneWeb 在 2017 年宣布要發射 648 顆衛星組建衛星網際網路,並和美國、俄羅斯和歐洲多個國際籤訂合同,累計獲得了來自高通、軟銀、可口可樂等企業的近 35 億美元的融資。軟銀集團首席運營 Marcelo Claure 還曾表示:

OneWeb 有望成就世界上最大、也是第一個真正的全球通信網絡 。

然而在今年 3 月, OneWeb 卻突然宣布申請破產。原計劃發射的 648 顆衛星,最終只發射了 74 顆,而軟銀在疫情來襲的背景下,決定不再向 OneWeb 注資,失去資金來源的 OneWeb 也難以為繼。

從雄心勃勃到破產倒閉,這在衛星網際網路這個賽道上是常態。馬斯克還曾在世界衛星大會調侃道:

猜猜有多少個低軌星座網絡最終沒有破產?零。

回顧過去這些失敗的的衛星網際網路項目,正如經緯創投在一份報告總結的,主要有三個重要原因:

  • 火箭發射的成本和運力;
  • 衛星的成本和壽命;
  • 市場需求

而在火箭發射節約成本這件事,目前在航天領域沒有誰比 SpaceX 做的更好。

SpaceX 利用可重複回收的火箭,已經將發射成本降低了近 90%,加上一箭可發射 60 星,平攤到每顆衛星上的發射成本僅 35.6 萬美元,短時間內都沒有其他機構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至於市場需求,前文已經提到過。絕大部分很多衛星網際網路項目均以失敗告終,但也有人已經證明了在商業市場上的可行性。

還記得上面那個申請破產的銥星項目嗎?它並沒有因此銷聲匿跡,而是在重組後調整定位,作為地面通信的補充繼續存活了下去。銥星二代(Iridium NEXT)還在去年完成部署,擁有 130 萬個可計費用戶。

這並不是說星鏈一定能成功,但確實是目前看來最有可能達成目標的一個低軌衛星網際網路項目。

目前越來越多國家和企業投入到衛星網際網路領域,全球至少有 16 家公司對外公布了覆蓋全球低軌星座計劃,當中包括三星、波音和亞馬遜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

中國也有自己的的衛星網際網路項目——鴻雁星座和虹雲工程。今年 4 月 20 日,在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的「新基建」範圍內,就包含了低軌衛星網際網路。

對於馬斯克來說,星鏈將成為 SpaceX 未來重要的收入來源,用以支撐火星移民等燒錢的航天項目,可以說馬斯克的星辰大海,很可能將取決於星鏈計劃的成敗。

參考資料:

《小火箭對 SpaceX 星鏈計劃低軌巨型星座的分析》[M/OL],小火箭微信公眾號(ixiaohuojian)

《衛星網際網路行業深度報告,新基建下產業鏈機遇幾何》

《為什麼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值得警惕?》

《萬顆衛星、百億美元的太空⼤賭局時代》

《陳山枝詳解低軌衛星通信:與 5G 是互補關係,在 6G 時是融合》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來了,「有總比沒有強」?
    畢竟這還是一項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能不能連上網全看衛星數量、覆蓋程度,以及天氣等其他各種環境因素。所以,這項測試服務就用了「比沒有強」這個名字……截止今天,SpaceX已經完成了16次Starlink 衛星發射任務,就在10月24日還剛送了一批衛星上天,現在在軌的衛星數量已經達到了860顆。
  • 國產特斯拉背後:「鋼鐵俠」馬斯克永不停歇
    「沒有你們(上海市政府以及特斯拉老車主)的支持,就沒有特斯拉的今天。」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說到。1月7日,位於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國產特斯拉Model 3正式開啟大規模交付。選在這個日子並不是偶然,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中國工廠正式破土動工,如今,它已變成每周產能可達3000輛的「超級工廠」。
  • 巨頭加碼LEO衛星 貝佐斯與馬斯克角逐太空網際網路霸主
    最近,亞馬遜執行長傑夫-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宣布了「奎珀計劃」(Project Kuiper),這是一個由3236顆衛星組成的衛星群。同時,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 星鏈計劃(Starlink)最近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了一枚載有60顆衛星的火箭。爭奪太空網際網路霸主地位的戰鬥正在打響。
  • 馬斯克身價 705 億美元,超股神巴菲特;工信部:支持網際網路企業境外...
    嗶哩嗶哩回應衛星發射失利:發射計劃不會停止7 月 10 日 12 點 17 分,快舟十一號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首飛工作,同時搭載了「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吉林一號高分 02E 星)及其它衛星。一小時後,發射被證實失利。
  • 來自星星的網際網路: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究竟是新的太空垃圾還是下一代...
    直觀的講,星鏈starlink就是一個建在天上的網際網路,把地面上的移動基站、鐵塔都搬到太空中去,在近地軌道上用成千上萬的衛星作基站,為全球提供無縫的網際網路服務。starlink首先要解決的是全球覆蓋性問題。通過太空中的衛星,以後我們不管在沙漠,島嶼還是遊輪,飛機上,都不用擔心沒有信號了,而這些地方如果用傳統光纖+地面基站的方式去覆蓋,成本將遠遠超過衛星星座。 另一方面,在人口集中的城市等地方,幾百萬人大規模集中並發聯網的需求場景下,starlink的通信速度和容量,目前並不比5G有優勢。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科學家說約 3% 失效了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科學家說約 3% 失效了SpaceX 的星鏈計劃自誕生之初就引起了超高關注,熱度一直不減,不僅因為這項計劃的「大膽」屬性,還因為它預計發射的衛星總數量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42000 顆。
  • 鋼鐵俠馬斯克就是不一樣
    說起馬斯克,鋼鐵俠、科技狂人、極致、朋克、顛覆、改變世界,這個商業奇才渾身被貼滿了各種標籤。通過創建特斯拉,並將其打造成全球頂尖的新能源車企,特斯拉的總市值飈升至5600多億美元。馬斯克身家也隨之扶搖直上,今年1月,馬斯克的身家僅名列全球富豪榜第35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1月17日馬斯克一舉超越扎克伯格,躥升為全球第三大富豪。然而一周不到,馬斯克又於11月23日身家暴增至1279億美元,反超曾蟬聯全球富豪榜冠軍多年的比爾·蓋茨的1277億美元,成為僅次於貝佐斯的全球第二大富豪。
  • 微軟發布「雲上太空」計劃:馬斯克SpaceX星鏈加持,讓雲服務遍布全球
    這幾年裡,我們討論過雲上貴州、烏蘭察布,甚至「雲上加州」,但微軟本周二公布的一項新計劃「Azure Space」率先把雲服務帶到了太空,著實領先業界一大步。我們知道,自去年起,SpaceX 的「星鏈」StarLink 網絡已經開始加速部署,其計劃通過近地軌道衛星群,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這樣一張網,是微軟發展雲服務的理想合作夥伴。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就是對各國安全赤裸裸的威脅
    既然要全面看待這件事,咱們就從多維度來分析,多換幾個位置看馬斯克這個星鏈計劃。衛星網際網路這個事情,應該是2015年左右把這個概念一下子提出來,很多企業一擁而上,首先是美國企業比如馬斯克和亞馬遜,還有英國和加拿大,也包括韓國的三星,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好概念。這個概念意味著什麼呢?對於企業和資本來說就是盈利了,滿足市場需求。
  • 僅僅一月內,馬斯克創造史上最密集衛星發射!Starlink網速超100M
    根據 SpaceX 在 2016 年提交給 FCC 的申請文件顯示,「隨著首批 800 顆衛星的部署,SpaceX 將能夠為美國和國際寬帶服務提供廣泛的覆蓋。一旦通過最終部署得到充分優化,Starlink 將能為美國和全球消費者、企業提供高帶寬(每個用戶高達 1000Mbps)、低延遲寬帶服務,馬斯克也曾表示,目標是將延遲時間控制在 20ms 以下。
  • 現代鋼鐵俠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是如何工作的
    接下來,我們會揭示關於這個即將到來的雄心勃勃的空間網際網路服務的一角。什麼Starlink項目?一旦它完全投入使用,Starlink將能夠從地球上任何地方提供網際網路接入。伊隆·馬斯剋星鏈的目標是發射數千顆小型衛星,所有這些衛星都將在近地軌道運行。他們將能夠將高速速網際網路信號傳送到地球。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可以讓我們避免類似馬航MH370的困境
    之所以還未把黑匣子數據存儲在網際網路雲中,很大程度上與數據傳輸方式和經濟成本有關。飛機可以通過其天線把數據傳輸到附近的蜂窩塔,但是航行線路上的蜂窩塔數量可能滿足不了要求。因此,最好的選擇是通過其頂部天線與衛星連結,可是這樣卻也有不便的地方,天上的少量衛星要連接大量的飛機,從而每架飛機可使用的帶寬就變得很小,而且航空公司為此付出的費用也將是一筆無法承受的巨款。
  • 新風口衛星網際網路:戰火早已熊熊燃燒
    衛星通信是目前僅有的可同時實現抗毀性強、覆蓋範圍廣、部署快速靈活、傳輸容量大、性能穩定可靠、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的通信技術。衛星通信可以實現有線電話網和地面移動通信網均無法實現的廣域無縫隙覆蓋,尤其適用於傳統陸地通信不宜覆蓋的地區。 對於廣大低業務密度地區與通信基礎設施嚴重缺失地區人口來說,搭建衛星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來使其接入全球網際網路是核心解決方案之一。
  • 太空狂人馬斯克的「火星自由夢」,真能實現嗎?
    這是緣於11月初,馬斯克的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向參加Starlink(星鏈計劃,衛星網際網路服務)項目的內測用戶發送了一封內含服務條款的邀請測試郵件,條款中的第九條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按照馬斯克的想法,殖民火星最核心就是把人送上去,基本流程是這樣的:首先由火箭推進器將飛船BFS「Big Fucking Spaceship」送上軌道,然後推進器迅速返回發射臺,等SpaceX為其裝上燃料箱,它再飛回去追上BFS,為BFS的太空飛行提供足夠的燃料。
  • 太空低軌道爭奪日趨激烈 衛星網際網路競爭一觸即發
    用上述投資經理的話說,就是「不少項目一看就是騙子,就是那麼幾個PPT」。但是,他所要「好好研究」的ITU,卻是貨真價實的存在。近一年來,ITU被全球多家企業趨之若鶩,因為ITU掌握著低軌道衛星星座的位置、衛星頻段的註冊、備案權。包括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星鏈項目,都已經在ITU註冊了「很多衛星」。
  • 衛星通訊或為6G利器 鋼鐵人馬斯克再度超前部署
    中國也於日前發射了全球首顆6G通訊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並預期將再發射12顆,建置一個微型衛星網以進行6G衛星通訊系統測試;更重要的是,6G預期將採用到兆赫茲的超高頻譜,傳輸速率將是5G的百倍且較不易受光學幹擾。
  • 郭曼:5G與衛星網際網路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聯通航美網絡有限公司CEO郭曼出席了4日召開的「創新合作 5G賦能產業高峰論壇」平行論壇,並分享了聯通航美在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的新動作、新思考。  圖為聯通航美網絡有限公司CEO郭曼(新華網發)    郭曼稱,5G與衛星網際網路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 馬斯克發布革命性電池技術,史上最便宜的特斯拉要來了
    來源:愛範兒北京時間今天凌晨,在被埃隆 · 馬斯克稱為「特斯拉史上令人激動的一天」的電池日(Battery Day)上,特斯拉發布了一系列新的電池技術,將讓電池成本大大降低,這也意味著特斯拉要降價了。馬斯克稱特斯拉有信心在未來三年內生產一輛售價僅為 25000 美元(約合 17 萬人民幣)的電動車,這會是史上最便宜的一輛特斯拉汽車。
  • 馬斯克對Space X工作進度不滿:等能去火星的時候我已經不在人世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未來汽車日報」(微信公眾號ID:auto-time),作者:李歡歡。作者 | 李歡歡編輯 | 許陽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3月9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2020年度衛星會議上表示,他不確定是否能在有生之年見到SpaceX登陸火星。
  • 華為的「狼來了」!世界首富馬斯克正式破局,5G這下真的落後了?
    然而就在剛剛,大消息突然傳來,華為的狼似乎真的來了。 相信不少朋友都還記得,就在華為宣布5G領先全球後不久,美國的馬斯克也緊接著宣布他將帶來更先進的「6G服務」。他這種6G服務就是發射大量衛星,對地球進行無死角的覆蓋,從而實現更快、更流暢的網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