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8日社評,原題《紀念甲午戰爭 防範軍國主義復活》,全文摘編如下:
今年7月25日是甲午戰爭120周年,大陸除了舉辦多項活動紀念,更刻意在渤海、黃海及東海進行實彈演習,展現抗日的決心,也使大陸與日本關係更加緊繃。
120年前的甲午戰爭,清朝戰敗,籤下馬關條約,不但開放內陸多處港口城市,還割讓臺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並賠款2億3000萬兩白銀,這是南京條約籤訂以來,對中國傷害最大的不平等條約。大清帝國的國際地位從此一落千丈,而日本軍國主義卻藉此快速崛起。
毫無疑問,對於中華民族來說,甲午戰爭非但是國恥,更是國讎,因為自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就未曾中斷。據學者統計,從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70多年,日本對外發動14次侵略戰爭,其中10次就是針對中國,平均每7年侵略中國一次。從1874年到1945年間,中國非經濟損失累計達50兆美元,僅僅抗戰8年,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就超過620億美元,傷亡人數高達3500餘萬人,這筆血債,中國人縱然能夠饒恕,但卻絕對不能遺忘。
儘管二次大戰日本戰敗,但時至今日,日本對於侵略中國始終不肯真誠地認罪,對於鐵證如山的南京大屠殺還一直否認。近年來,日本始終扮演美國的馬前卒,極力防止中國崛起,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將釣魚島收歸「國有」,中日對峙日益嚴重,安倍晉三上臺後,不但不修復兩國關係,反而還參拜靖國神社,修憲解除日本「集體自衛權」限制,並積極配合美國,企圖壓制中國,雙方關係自然更加惡化。
無庸贅言,新仇勾起舊恨,中國大陸反日情緒不斷高漲,面對美日聯手,咄咄逼人,中國既不能屈服,更不能示弱。解放軍自7月15日起,在甘肅等地舉行10場陸軍兵種部隊跨區基地化實兵實彈演練,南京、濟南、成都等6大軍區派出10支陸軍遠程火箭彈、炮兵、防空旅參加,演練將持續3個月。日前解放軍又宣布在渤海、黃海及東海進行軍事演習,要求期間任何船隻不得進入相關海域。另外,大陸民用航空局也要求航空公司在8月15日之前,將面臨東海的南京、濟南兩個軍區的上海等12個機場,起降航班數量按25%進行調減。
這一連串的動作,固然是針對即將舉行的日美軍事演習,同時,也是向日本解除「集體自衛權」的反擊。可以預見,未來中日兩國之間的對立將會繼續升高,隨著雙方的軍備競賽,火藥味只會越來越濃,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儘管兩國可能都只想鬥而不破,但軍事衝突發生的機率已經很難排除。
對於臺灣來講,陸日之間的摩擦不只無法置身事外,而且左右為難。就民族情感來講,臺灣自然應該站在大陸一邊,但臺灣與美國關係密切,在美國全力支持日本對抗中國的狀況下,臺灣如果支持大陸,無異與美國作對,所以最安全的作法,應該是保持中立。
儘管如此,大陸、臺灣同為炎黃子孫,我們不能忘記,在現代史上日本不僅是對中華民族傷害最大的國家,臺灣也曾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因此,在紀念中日甲午戰爭的時候,必須記取歷史的教訓,我們固然希望陸日之間相互克制,避免戰爭,但對於日本軍國主義復活,一定要嚴厲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