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大型哺乳動物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北美大型食肉動物捕食的最佳場所之一。
在一天的下午,公園裡的遊客們看到了一種非常罕見的掠食行為:一頭灰熊殺死了一頭野牛,而這隻公園最近才在與科維德19號相關的關閉之後才重新開放。麥可·道斯成功地拍下了這段邂逅的手機鏡頭,這段視頻發生在黃石公園中途間歇泉盆地的一個山路口的Firehole河沿岸(編者註:為痛苦的畫面和同樣令人痛心的低俗音樂做好準備):
最初是由這頭年輕的野牛發起的,灰熊最終從後面抓住了它的獵物,在它蹣跚前行時撕碎了牛的背部。掙扎的一對跌跌撞撞地跨過了河上的一座橋,最後自己也掉進了水流裡。灰熊最終把它巨大的採石場沿著河岸展開。由於屍體靠近停車場和小路,公園工作人員後來將其轉移。
據道斯說,襲擊持續了大約17分鐘。這的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對《比林斯公報》說:「這是一種享受。」
黃石公園的灰熊是北美內陸棕熊中最食肉的一種,這部分反映了這個洛磯山脈高地上大型有蹄類動物的大量和多樣性。然而,熊的動物蛋白也以各種形式出現,從口袋地鼠、刺刀鱒魚到螞蟻和軍地蠹蛾,大黃石大灰熊在夏季在林線以上的陡峭的巖屑斜坡上尋找。
黃石灰熊最重要的兩種動物是麋鹿和野牛。它們通常被當作清理過的屍體食用,對於剛從冬季巢穴中出來的瘦瘦的「銀嘴」(有時被稱為灰熊)來說,這是一種特別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上世紀90年代,灰狼重新引入黃石公園,也為灰熊帶來了一場自助餐,因為灰熊身上注入了被狼殺死的腐肉;灰熊,尤其是大公熊,通常會支配狼,並熱情地趕走它們的獵物。
但是黃石大灰熊本身就可以成為有蹄食肉動物。他們特別擅長在春末夏初獵殺麋鹿幼崽:有條不紊地在山艾灌木叢中搜尋臥底的幼鹿,以爆炸式的速度衝刺麋鹿群伏擊式,有時還會在斜坡上測試鹿群,尋找落後的幼崽:
在秋天,灰熊偶爾也會把由於車轍勞累而虛弱或受傷的麋鹿吃掉。
黃石公園4000到5000多頭野牛主要以腐肉為食,但正如道斯的視頻所戲劇性地證明的那樣,它們有時會成為灰熊的獵物。例如,在春天,公園裡惡劣的冬天使野牛變得更脆弱。和麋鹿一樣,受傷的或在打鬥和追逐車轍中被踢出的野牛可能會被一隻大灰熊吃掉。
黃石公園長期服務的熊管理生物學家Kerry Gunther在接受《比林斯公報》採訪時說,他看到過幾次灰熊襲擊野牛,並發現了水牛的屍體,脊椎上有明顯的熊咬傷痕跡。」「我們有一隻項圈熊,偶爾會殺死成年野牛,」他告訴公報所以有些熊對它有點精通。」
不過,野牛並不是一個容易的獵物:對灰熊來說,甚至對狼群來說都不容易。巨大的,顯著的艦隊,和武裝,牛也在大牛群周圍活動,並可能為脆弱的成員,如年輕的牛犢共同防禦。野牛公牛通常在它們孤獨的地方遊蕩,但也是同類中最大的一種——它們可能重達一噸——而且脾氣暴躁。
成年雄性灰熊可能是最有效的野牛捕獵者。在黃石國家,成年雄性灰熊平均比母豬消耗更多的肉。但在黃石公園觀察到的一次捕食事件中,一頭母豬格裡茲襲擊了一頭年輕的公牛野牛。儘管這頭受傷嚴重的野牛最終因為接近遊客而被公園管理員撲倒,但一份關於這一事件的報告顯示,灰熊在對野牛進行了長時間的斷斷續續的攻擊後暫時離開了,很可能已經完成了任務。
2000年,在黃石國家公園的海登谷,另一頭帶著幼崽的母豬跑下來殺死了一頭小野牛,成功地阻止了母野牛的指控。《烏爾蘇斯報》的一篇論文記錄了這種捕食行為,指出在大型混合牧群之外看到一頭野牛和一頭7至8周大的小牛是相當罕見的,這可能使這對母牛更容易受到機會主義捕食者的攻擊。
2000年3月,黃石公園記錄了灰熊捕食野牛的最有趣的記錄。觀察家們在鵜鶘谷觀察狼群對野牛的痛擊,他們注意到灰熊在捕獵。有一次,一頭灰熊衝進狼群先前攻擊過的一頭小牛身上,但是當九頭野牛——它們積極主動地保護小牛——包圍了它時,它被拒絕了。後來,當狼設法抓住了這隻命運多舛的小水牛時,一隻灰熊跑了過來,儘管最初有兩隻狼試圖把它趕走,但還是從狼群中奪走了它:這是一個盜賊寄生症的案例,一隻動物從另一隻動物身上搶食。(感覺像是走上了盜賊寄生的漩渦?先用野狗和獵豹開始遊戲,然後再看禿鷹和海獅。)
黃石公園是自由漫遊的平原野牛最後的避難所,在19世紀末,野牛幾乎被消滅。儘管野牛群已經在它們以前的活動範圍內的許多小範圍內恢復了,儘管灰熊在其他地方遊蕩,但大黃石生態系統仍然是這兩種生物實際上重疊的主要場所。
因此,這是灰熊和野牛之間的古老關係僅存的幾個階段之一:這種關係曾經覆蓋了北美大片地區。在歷史上,野牛遍布整個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大範圍迫害之前,灰熊從北極邊緣一直到墨西哥,從太平洋沿岸一直到大平原的東部邊境。
毫無疑問,在他們慷慨的共有房產中,野牛對灰熊來說沒有一個地方比平原上的雜碎草原上的野牛更重要。眾所周知,這片巨大的草原養育了大量可與非洲草原媲美的大型哺乳動物,其中包括叉角羚、麋鹿,尤其是數以千萬計的平原野牛。
今天,灰熊大多從大平原上消失了,儘管它們越來越多地回到蒙大拿和阿爾伯塔的大草原上出沒,但大灰熊曾經在那裡廣泛分布。畫廊的森林和草原河流的灌木叢提供了大量的草食性飼料,但據推測,每年大量的水牛屍體構成了大平原灰熊飲食的主要和關鍵部分。例如,這些野牛會被冬季的天氣、疾病、狼群(大平原的灰狼被稱為「水牛狼」)和美洲土著人殺死,尤其是在獲得使野牛狩獵更具選擇性的馬之前,通常通過大量的「野牛」和「野牛」的技巧來殺死大量的野牛。
在1804-1806年探險隊探索美國西部時,梅裡韋瑟·劉易斯和威廉·克拉克的探險隊觀察到大平原上密蘇裡河的大瀑布被大量淹死水牛的屍體吸引。
當然,正如前面提到的黃石公園事件所證明的,大平原灰熊偶爾會殺死野牛:牛犢與牛群分開,冬季虛弱的動物,公牛在發情期被刺傷,獨自跛行。大衛·馬蒂斯在《時代》雜誌上做了更多的調查
最近,加拿大最古老的國家公園阿爾伯塔省班夫國家公園重新引入平原野牛,恢復了強大的格拉澤人與灰熊共同統治的另一小塊土地。2017年,在春季產犢季節,人們在圍欄周圍觀察到灰熊的蹤跡,野牛在被放生前曾在公園的豹谷上演。
現在班夫野牛可以自由漫遊了,灰熊當然有機會清理自己的遺骸,或許還能捕食它們——這是當地熊自19世紀中葉以來第一次有機會這樣做。不過,在本月早些時候《落基山展望》的一篇文章中,班夫野牛再引進項目經理卡斯滕·豪爾指出,「從我們目前所看到的一切來看,灰熊和狼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如何利用這一新的潛在獵物來源。」
在灰熊和野牛仍然橫穿小路的其他相對較少的地方,可以想像,蒙大拿州的國家野牛山脈位於密蘇裡山脈的山腳下(儘管這個避難所主要是黑熊出沒的地方),以及加拿大西北部和阿拉斯加內陸的一些分散的地方,在那裡,木野牛——美洲野牛的北方形式,比它的平原表親稍大又瘦長——四處遊蕩。
如果非洲大陸最雄心勃勃的保護和「重新布線」計劃得到全面實現,那麼灰熊和平原野牛有可能在廣闊的草原上再次擦肩而過。
美國草原保護區的目標是在蒙大拿州中北部大平原北部的48個州建立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恢復野牛、麋鹿、迅狐和其他本地生物到300多萬英畝的偏遠草原和牧場。(這是一個複雜的項目,在當地農場主中引發了激烈的爭議。)如果灰熊繼續像近年來那樣從落基山脈向東爬到蒙大拿州平原,它們最終可能(正如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樣)恢復在美國大草原保護區生態結構中的地位:再次拾荒野牛肉,引來脾氣暴躁的野牛公牛的憤怒,也許,不管怎樣,偶爾也會在風吹草動的短草抽籤中拖出一頭孤獨、跛腳的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