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投資報
走起!感受年尾不一樣的經濟力量。2020,註定不平凡。這一年,我們經歷空城空巷,最是想念那一縷人間煙火;這一年,我們奮楫逐浪共克時艱,忙碌而熟悉的生活又回來了,感知著經濟生活全面復甦的勃勃生機。
一條條街,反映傳統經濟力量;一家家店,關係萬千百姓生活;一個個打卡地,透出城市新活力。年末歲尾,回想日子裡的酸甜苦辣,經濟生活的消費圖景在眼前徐徐鋪展開。疫情重構經濟,無論是傳統經濟轉型數位化,亦或是催生新業態新模式,皆最終融進我們一日三餐的消費生活裡。消費經濟即民生福祉。沒有消費經濟的蓬勃發展,就沒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持續改善。金融投資報推出特別策劃——【年尾·走街】系列報導,多路記者走街串巷,打探年尾消費景象,了解「菜籃子」變化 ,關注民生經濟趨勢,捕捉有溫度的經濟現象,敬請關注!
12月的風一吹,空氣中便瀰漫著一股瞬間便能勾起食慾的煙燻臘肉香;抬頭一看,架子上掛的是每年冬天必備的老三件——香腸、臘肉、醬肉!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時值年末,成都香腸一條街——新開寺街,逐漸熱鬧起來,年貨準時「上崗」,滿足了全國各地吃客挑剔的味覺。
香腸臘肉價格與去年持平
金融投資報記者實地走訪「成都最饞人」的新開寺街,採訪了幾家老店,仔細打探了一下今年的價格,發現與去年差不多。
接受採訪的不少商家表示:今年的價格跟去年基本持平,普通香腸每斤50-60元,黑毛土豬肉香腸每斤65-70元,臘肉每斤55-60元、臘魚每斤50元、排骨每斤70-75元。
「一般來說,香腸臘肉的售價是市場新鮮豬肉價格的一倍。」一商家向記者解釋到,從新鮮豬肉製作成香腸臘肉,首先重量上就會減少四成左右,再加上佐料等費用,成本基本上都可以計算出來。
對於這一價格,前來置辦年貨的李阿姨覺得很「劃得著」。每年都在王大爺家灌香腸的李阿姨對記者說:「這幾天新鮮豬肉一天一個價,前十來天是24元一斤,現在都32元一斤了,所以這個價格的香腸臘肉不算貴。」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在新開寺街上,如果說菜市場樓上是蔬果的天下,那麼樓下就是肉食者的天堂。王大爺、田婆婆、小馬哥、李記門店前都擠滿了人,整條街上迷漫著煙燻臘肉香。
「田婆婆香腸臘肉店」是出了名的網紅店,店面不大,生意卻十分火爆。當家的是田婆婆的兒媳婦王女士,她告訴記者,「昨天香腸臘肉就賣了三萬六千元。」對於這一營業額,小馬哥家的掌柜覺得很正常:「我今天上午接了幾個大單子,僅香腸就預訂了三十斤,比去年同期多了三分之一的訂單。」
「現在還沒到生意最好的時候」,王大爺做了十多年的香腸臘肉生意,他表示:「每年生意最好的時候就是冬至前後,每天比現在多賣一倍。」那麼,冬至來了會集體漲價嗎?面對這樣的疑問,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的商家幾乎給出了同樣的答案:基本不漲價,最多有一兩元的浮動。
微辣香腸成外地顧客標配
受除了「銷冠」香腸臘肉的存在,成都人更偏愛煙燻新品種,王大爺的臘魚便成了搶手貨。
王大爺說,這條街上做臘魚的僅他們一家。「去年做了50條,今年第一輪就做了三十多條,第二輪又做了幾十條。」他一邊說一邊給青波魚調料。
50元一斤的臘魚,一條大概有一兩斤,整整齊齊的排列在樹丫下,每條魚身上裹滿了海椒麵和其他調料,而這種重口味只有成都吃客「接招」。
「臘魚不像香腸臘肉,外地顧客也吃得慣,而這個只有成都人喜歡買來吃,其中大多數是年輕人。」王大爺說。
張先生是臘魚的頭號粉絲,每年都要預訂好幾條,用他的話說就是「這味夠刺激」。
除了臘魚,王大爺家的香腸有5種口味兒:麻辣、中辣、微辣、廣味和老川味。其中老川味耗料費時,做出來只為了成都人能吃上小時候的味道。用資格老成都王大爺的話說:「成都人『刁鑽』,所以,臘魚和老川味香腸都是我親自來調料,不能遜色於去年的味道。」
網紅「田婆婆」微信粉絲1W+
新開寺街——這條網紅街「藏龍臥虎」,由許多人間高手支起不大的店面,卻滿足了全國各地挑剔的味覺。十餘家老字號「潛伏」於此,不僅要滿足成都人的味蕾,還動起了外地顧客的「歪腦筋」。王女士就成了微商「扛把子」,3個微信號的粉絲加起來超過一萬人。
「我3個微信的好友都加滿了,微信好友上限5000人,全是外地買香腸的客人。今天早上七點二十就有顧客下單了,一上午的外地單都有十多單。」王女士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
從2016年開始,王女士接管田婆婆的香腸臘肉店,她就在食品的外包裝上印上二維碼開啟了微商生意。每年年末,新疆、湖南、湖北、廣東等地的顧客就開始下單訂購臘肉和微辣味香腸。
「外地顧客喜歡川味,但又不能吃太辣,所以微辣香腸成了外地顧客的標配。」小馬哥家的店主也津津有味地說道。
外省單成了寵兒,量大價優是關鍵。
小馬哥臘肉香腸店的店主就深有體會。「成都人買香腸相當於零售,買幾斤吃幾斤,外地顧客買香腸相當於批發,都是幾家人拼著買,一買就是幾十斤。」
外地顧客的偏愛也讓微辣香腸有了絕佳的銷路,即便在外地的新年餐桌上,它也成了當仁不讓的靈魂菜餚。與此同時,對於在外地的川人來說,忙碌了一年,最期待的就是這口腊味,一口下去,他鄉即是我鄉。正是有了情懷「加持」,薄薄的腸衣裡,包含的不僅僅是肉,更有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熱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