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不再允許「洋垃圾」進口,保護環境的同時竟然讓一些國家頗有微詞,明明是對環境有利的好事,為什麼會這樣?
每個國家都有從弱小逐漸壯大的過程。在我國剛剛萌芽的階段,為了借鑑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從國外購買了很多已經報廢的船隻、武器等進行拆解研究。並且在改革開放初期大力發展製造業的時候,我國從國外進口了大量垃圾,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回收國。商業諮詢機構China Briefing的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有三分之二的廢紙流向了中國,歐盟27個國家的87%的再生塑料都流向中國。
或許你會疑惑,中國進口這麼多垃圾有什麼用?又不是專業處理垃圾的國家。
進口垃圾的真相
我國回收的大部分垃圾都是塑料、廢紙和金屬材料。在這些垃圾中,我國可以提取出需要的成分進行再利用,積累到一定數量,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我國將廢品回收利用,再將相應的產品賣給其他國家。在這樣一個完美的鏈條中,似乎沒有人受到利益損失。可惜的是,所有的代價都加諸到了大自然的身上。我國回收廢品的技術並沒有達到非常先進的水平,所以對環境產生了巨大且不可逆轉的影響。
除了這些廢品垃圾,我國也從國外進口廢舊船隻,比如以一億美元的高價買下來的「瓦良格號」。我國經過七年艱苦卓絕的改造,破舊的「瓦良格號」搖身一變,成為我國第一艘服役的航母「遼寧艦」。這其中的辛苦不必贅述。之前買到的航母還包括「墨爾本號」、「明斯克號」、「基輔號」,我們也正是通過拆解研究了這些航母,才將最年輕的「瓦良格號」成功改造為我國引以為傲的第一艘航母。從這個方面來看,我國得到的,遠比付出的要多。
其他國家對此的態度
是不是難以想像怎麼會有因為你不買他東西就破口大罵的人?這一現象發生在國家之間,又顯得微妙了起來。首當其衝、陰陽怪氣的就是韓國。2019年韓國燒起一場特殊的「山火」,特殊在這不是常見的森林山火,而是垃圾山著火。美國難得地同情心泛濫起來,專門派人到韓國進行實地拍攝採訪。鏡頭下的災民被濃煙嗆得不斷咳嗽,可憐得無以復加。在紀錄片末尾,韓國開始指責中國,認為正是因為中國不再進口它的垃圾,韓國才會燒起這場大火。
在WTO貨物貿易委員會上,美國和歐盟的代表竟然公開表示,因為過去的三十年,中國一直在接收各國垃圾,突然停止會影響到別國的經濟,甚至導致別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許多國家甚至表示,中國是否進口垃圾不是中國可以決定的事,必須要投票才可以決定。何其無恥!幾乎就差把「強盜」兩個字刻在腦門上了。
不過好在,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方面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這些國家再無恥,也只敢嘴上說說,我國行得正坐得端,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強迫我們為別人的利益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