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時代 7世紀
重要文化財
銅製鍍金
像高38.0 cm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頭髮紮起宛如頭巾、僅裝飾在正面的髮結式頭飾、下擺翻起的裙,菩薩像的這些特點令人聯想起印度風俗。菩薩像的面容和姿態、天衣及衣裙的穿法、前端帶有稜角的臺座蓮瓣形狀等,都與法隆寺相傳的錘鍱佛像中的阿彌陀三尊及比丘像(例如N-198)的侍從菩薩像具有相同之處。
本體及臺座為分別鑄造。本體部分包括雙腳下造出的榫採用一次鑄成,頭部到裙擺的內部為中空,裙擺底面的雙腳之間向外開口。銅層厚度較薄且整體厚度基本均勻。從頭頂至腹部的內部殘留有鐵芯。腹部及背面腰帶的各中央設有方形的芯撐。
背面腰部下方有2處鑲金,據推測左手第5指的指尖也曾鑲嵌有其它物品,但現已缺失。整個臺座也是一次鑄成,蓮肉頂面設有容納本體部分雙腳下榫頭的榫孔及背光支柱用榫孔。整個本體及臺座可見鑄造氣孔,尤其在本體頭頂部及腳部下半處等部位較多。本體及臺座的鍍金保留狀況均完好,但只有本體部分上色,頭髮為群青,嘴唇為朱色(也可能是鐵丹),眉、髭鬚、眼及嘴唇輪廓為墨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