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歲學藝 成都街頭糖畫藝人41年糖畫上百種圖案
行話說,「中國糖畫要看西南,西南又數成都最佳。」對一部分人而言,現在糖畫已經成為老照片中的一道光影,那是童年裡的模糊記憶。那麼,如今成都街頭的糖畫藝人又何在呢?近日,天府早報記者就採訪到一位手工藝人,他9歲接觸糖畫,一做就是41年,並且還要一直做下去。
-
於國昌:掂掂勺就是一幅糖畫 能看又能吃
同時,糖畫技藝是一種集民間工藝美術和美食於一體的獨特傳統手工技藝。它亦糖亦畫,觀之若畫,食之有味。石家莊的糖畫藝人於國昌今年63歲了,他受祖輩人的影響,自幼學藝成為了糖畫技藝的傳承人。2019年,於國昌的糖畫在全國第一屆「迎春杯」手工藝術大賽中榮獲糖畫類一等獎。
-
成都糖畫:可觀可食的非遺技藝,妙手生花,甜在心頭
糖畫其實是一門高深的技藝,其中蘊含了歷史、美術、地方民情風俗、蔗糖工藝等複雜元素。 糖畫藝人在創作過程中,需端坐於糖畫攤前,執勺在手,經過短暫地構思,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液揮灑在光潔如鏡的大理石板上。時機和力度都要把握得剛剛好才行。
-
遇見糖畫藝人手寫的明星,還有像演員的美女
糖畫,那可是一到節假日,周圍就圍一大堆人觀看的手工活,沒有一定的功夫,可是做不來。這次正好拍到一隻牛,牛氣十足,好兆頭啊。我正醉心於這位大爺那雙靈巧的手製作出來的工藝品呢!旁邊一聲響起:「肖戰!肖戰!」在哪兒呢?
-
糖畫 - 糖畫_吉安新聞網
由此可知,最早的糖畫是先塑模再用糖稀澆鑄的,這極大地限制了民間藝人的想像力和創新力。不甘心中規中矩的民間藝人創造性地將中國皮影、民間剪紙等姊妹藝術的造型手法融會貫通,不再使用印鑄模具,而是直接操小銅勺,舀糖稀在石板上描繪出變幻無窮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文臣武將等圖案,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天的糖畫藝術。王要紅是吉安的一位糖畫藝人,今年50歲的她從事這門手藝已經20多年了。
-
糖人、糖畫……為什麼過年離不開它們?
在中國民間,糖塑遍布南北各地,豐縣糖人貢、天門糖塑、成都糖畫都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糖塑·豐縣糖人貢豐縣糖人貢歷史文化氣息濃厚,在古書上多有記載。一團毫無生氣的糖,經過藝人靈巧的雙手,就變成了栩栩如生、人見人愛的藝術品,百看不膩。糖塑·成都糖畫「倒糖餅兒」「糖粑粑兒」「糖燈影兒」……這些成都人耳熟能詳的童年回憶,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糖畫」。成都糖畫是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於一體獨特的傳統手工技藝,主要流傳於四川省成都市及周邊地區。
-
一口鍋,一勺糖,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糖畫
糖畫是民間藝人的一門高水平手藝,需要熟悉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繪畫技藝、糖料加工等諸多知識。同時,糖畫技藝是一種集民間工藝美術和美食於一體的獨特傳統手工技藝。它亦糖亦畫,觀之若畫,食之有味。石家莊的糖畫藝人於國昌今年63歲了,他受祖輩人的影響,自幼學藝成為了糖畫技藝的傳承人。
-
窯灣古鎮的故事之十五: 糖畫裡藏著童年的記憶
糖畫算得是地道的民間畫種、頗具特色的街頭藝術。那是一代又一代窯灣人兒時的饞嘴兒記憶。「呀,這麼精緻的糖畫,真有點捨不得吃呢!」安坐在小小的攤擔前,挖一勺麥芽糖漿,在糖畫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等圖案冷卻定型後再粘上竹籤,每當一幅生動的糖畫在45 歲的陳元生手中誕生時,總能聽到這樣的讚嘆。說起糖畫的歷史,陳師傅娓娓道來。糖畫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
-
糖塑(成都糖畫)——吃的藝術
成都糖畫是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於一體獨特的傳統手工技藝,四川民間過去又稱倒糖餅兒、糖粑粑兒、糖燈影兒等。成都糖畫顧名思義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畫,曾廣泛流行於四川省成都市及周邊巴蜀大地城市鄉村。糖畫成都舊為益州,自唐宋以來製糖業發達,故民間糖塑(糖畫)藝術也一直非常興盛,歷史悠久。相傳,成都糖畫始於唐代,由陳子昂首創。以白糖為原料,一口糖鍋、一把糖勺、一把小鏟和一塊大理石板,成為藝人製作糖畫的幾乎全部家當。
-
西府「守」藝人——畫糖人:以勺為筆糖為墨
屈選利介紹,做糖畫跟紙上繪畫可不一樣,紙上繪畫快點慢點都可以,糖畫需要跟上糖絲往下流的快慢走,糖絲黏度、溫度和粗細線條都要掌握好。手藝人都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得勤學苦練,才能做好做精做出成績。屈選利製作糖畫已經17年了。說起從事糖畫這門手藝,屈選利說,之前他一直做小本買賣,在西安開飯店,可每次店弄好,租的門面就面臨拆遷,一來二去把賺的錢都打了水漂。
-
【圖說】民間手工技藝糖畫
糖畫講究一氣呵成龍畫好了糖畫,俗稱「倒糖餅兒」,這種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於一體的獨特手工技藝,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糖畫吸收了皮影和民間剪紙等姊妹藝術的表現手法,不用印鑄模具,而改為直接操小銅勺,舀糖液繪出皮影圖案。
-
22歲宿遷女孩用糖畫出「甜蜜」生活
曹晗參加社區活動,向孩子們展示糖畫工藝「糖畫工藝博大精深,我學做糖畫4年了,只能算剛入門。」曹晗笑著告訴記者。糖畫,就是用糖汁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糖畫藝人以勺子為「筆」、糖汁為「墨」,畫出各種生動的圖案造型,如戲曲人物、吉祥花果、飛禽走獸等。
-
糖畫——藝與愛的傳承
41歲的花垣縣邊城鎮糖畫工藝傳承人楊秀敏決定將這祖傳技藝傳承下去。楊秀敏說,糖畫是他家的祖傳手藝,爺爺和父親都是糖畫藝人,靠著制賣糖畫維持一家人生計。「小時候,看著熱鍋裡的糖稀在父親的勾畫下變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圖案,實在是太有趣了。」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從小就愛上了糖畫。12歲那年,楊秀敏正式跟隨父親學習糖畫。
-
走出國門的糖畫藝人,竟然是來自永年|永年人的一天 第55期
2019-01-第55期圖文:涓溪編輯:可遠在童年記憶中,有一種好看好吃又好玩兒的民間手工藝品,時常縈繞夢中,那就是糖畫。糖畫現在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各級部門的重視。可是,現在永年的街頭巷尾,幾乎看不到糖畫的影子了,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種缺憾!
-
縣區|冷水灘區:傳統手工技藝——糖畫
只見,一位老手藝人正在用手中的小湯勺繪製一條栩栩如生的金魚糖畫。糖畫,顧名思義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民間俗稱「倒糖人兒」、「倒糖餅兒」或「糖燈影兒」。記得孩提時的鄉間生活,一句「賣糖畫咯!」便會吸引一大幫小孩圍上來,爭相哄搶。隨著時代的變遷,糖畫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鄉間街頭也甚是少見。
-
糖畫—兒時的記憶
在我們的腦海裡,糖畫是很多人兒時抹不去的美好記憶。藝人端坐於糖畫攤前,執勺在手,經過短暫構思,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液揮灑在光潔如鏡的大理石板上。看著糖漿像是魔法一般幻化成一個個神奇的形象,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圖畫,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戲劇人物……皆晶瑩剔透,栩栩如生。
-
新春走基層丨冷水灘傳統手工技藝——糖畫
傳統手工技藝——糖畫。紅網時刻1月15日訊(冷水灘站記者 周小榮 通訊員 潘志榮)「媽媽,我要龍!」「我要蝴蝶!」一群稚嫩的童聲從永州市冷水灘區橋頭市場人海中傳來。只見,一位老手藝人正在用手中的小湯勺繪製一條栩栩如生的金魚糖畫。
-
藝人做糖畫版「牛郎織女」,網友:這才是真正的甜蜜
藝人做糖畫版「牛郎織女」,網友:這才是真正的甜蜜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
合肥非遺糖畫傳承人打破糖畫傳承困境 每周去學校免費教學
糖畫起源於明代,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張雲萍是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糖畫、國畫傳承人,糖畫早已成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為了傳承這門技藝,她每周都要堅持去學校免費教學。
-
糖畫,兒時記憶的美食
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糖畫」嗎? 中國糖畫 不過,大部分孩子都喜歡根據自己的屬相來選,那時候孩子們最喜歡齊天大聖圖案的糖畫,大聖那囂張的模樣我至今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