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宿遷女孩用糖畫出「甜蜜」生活

2020-12-24 中國江蘇網

宿遷網訊(記者 汪學飛)舀一勺熱乎乎的糖汁,在一塊石板上靈活地作畫,不到一分鐘,一隻惟妙惟肖的老鼠就躍然而出,再沾上竹籤,用鏟刀從石板上鏟起來,一幅晶瑩剔透、散發著誘人香味的糖畫就做好了。5月30日下午,曹晗在宿豫區中亞·翰林華府小區現場展示的糖畫工藝讓人嘆為觀止。

曹晗參加社區活動,向孩子們展示糖畫工藝

「糖畫工藝博大精深,我學做糖畫4年了,只能算剛入門。」曹晗笑著告訴記者。

糖畫,就是用糖汁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糖畫藝人以勺子為「筆」、糖汁為「墨」,畫出各種生動的圖案造型,如戲曲人物、吉祥花果、飛禽走獸等。

22歲的曹晗是宿豫區順河街道人,在她小的時候,遇到逢年過節,當地集市上常會看到糖畫藝人現場製作糖畫的場景。當時的曹晗覺得這種能吃的「玩具」好神奇,偶爾父母給她買一個,她總是愛不釋手地把玩,直到糖都開始融化了,才捨得吃掉。

後來,隨著曹晗逐漸長大,關於糖畫的記憶也就逐漸消散了。

2016年,曹晗在淮安讀大學。一個周末,她和同學出去遊玩。在市區一個公園裡,她看到了兒時家鄉集市上相似的一幕:一位50多歲的老人在製作糖畫。老人身邊放著一個轉盤,轉盤邊上的方格裡畫著不同的圖案,有十二生肖、龍鳳、人物造型等。買糖畫的小朋友自己轉動轉盤,轉盤的指針停在哪種圖案上,老人就製作哪種圖案的糖畫。

看著老人動作麻利地製作出栩栩如生的糖畫,曹晗被深深地吸引了。從此,每到周末,曹晗都會去那個公園裡看老人製作糖畫。熟悉之後,她知道這位老人名字叫戴武林,是淮安市清江浦區糖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戴武林不僅經常去公園裡現場製售糖畫,還開辦糖畫教學培訓班。曹晗報名參加了戴武林的糖畫教學培訓班,學習糖畫工藝。

學習糖畫非常辛苦,看似簡單製作起來其實並不容易。師傅畫得行雲流水,輪到自己卻畫得一塌糊塗。原來,製作糖畫必須要有繪畫基礎,因為製作糖畫是沒有底稿的,畫稿全在糖畫藝人的頭腦裡,作畫時必需胸有成竹,一氣呵成。於是,曹晗先在紙上練習畫畫,從最簡單的十二生肖開始畫起,然後畫卡通圖案,最後畫人物。練了幾個月後,頭腦裡有了幾十幅成品畫稿,曹晗才開始正式練習製作糖畫。

製作糖畫的糖汁很燙,剛開始練習時,她控勺能力不強,糖汁經常灑落。看到糖汁灑落,影響糖畫的效果,她總是下意識地伸手去扣掉,結果手指頭一下子就被燙傷了。那段時間,她的手指頭總是舊傷未愈,又添新傷。為了練好糖畫,大三的暑假,曹晗乾脆不回家,留在淮安向師傅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曹晗進步很快,在大學裡就參加了幾次淮安當地的民間手工藝展活動。

2019年,曹晗大學畢業回到宿遷上班。工作之餘,她繼續研究製作糖畫工藝,並逐漸有了點名氣。回到宿遷一年來,她多次受邀參加市區的一些活動,現場展示糖畫工藝,受到廣泛好評。

相關焦點

  • 糖畫:甜蜜的手藝誰想學(圖)
    糖畫:甜蜜的手藝誰想學(圖) 2015-07-02 14:10:19來源:中國江西網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7月1日,從事糖畫的民間藝人鄧文化在省城萬達廣場附近演繹了精彩手藝。  幽蘭人鄧文化做糖畫已有26年,他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傳統民間藝術,如果有讀者愛好糖畫,他願意收徒。鄧文化在大型活動現場創作糖畫。
  • 淮濱:甜蜜糖畫石上繪 妙筆生花書丹心
    10月13日,一名穿著時尚的女孩路過淮濱縣淮河公園一個轉糖攤時,停下了腳步,駐足觀看。「真幸運,你轉到了一條龍,這個畫起來複雜,成型後卻非常得好看。」正在攤邊忙碌的糖繪師傅趙興德說。  畫糖人,是民間用食糖來做造型的藝術樣式。糖料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文火熬製,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
  • 藝人做糖畫版「牛郎織女」,網友:這才是真正的甜蜜
    藝人做糖畫版「牛郎織女」,網友:這才是真正的甜蜜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 9歲學藝 成都街頭糖畫藝人41年糖畫上百種圖案
    擇一事,終一生,他們往往靠著一門手藝謀生活,用普通的材料、簡單的工具,再用細緻的雙手創造出既美好又富有溫度的物品。行話說,「中國糖畫要看西南,西南又數成都最佳。」對一部分人而言,現在糖畫已經成為老照片中的一道光影,那是童年裡的模糊記憶。那麼,如今成都街頭的糖畫藝人又何在呢?近日,天府早報記者就採訪到一位手工藝人,他9歲接觸糖畫,一做就是41年,並且還要一直做下去。
  • 糖畫製作出新高度,女子用糖畫為抗疫助力
    導讀:糖畫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食物,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平時的時候我們大家看到的可能都是一些比較有趣的人物形象,不過在現在這種時刻,糖畫其實也是可以有所不同的。相信大家都知道,糖畫雖然看起來可能很簡單,大多數人只是覺得好吃,但是糖畫製作起來卻並沒有那麼容易。也正是因為這樣,現在看到的很多糖畫其實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樣式,很少有那種繁瑣的,因為製作的時候實在是個大麻煩。
  • 糖畫——藝與愛的傳承
    41歲的花垣縣邊城鎮糖畫工藝傳承人楊秀敏決定將這祖傳技藝傳承下去。楊秀敏說,糖畫是他家的祖傳手藝,爺爺和父親都是糖畫藝人,靠著制賣糖畫維持一家人生計。「小時候,看著熱鍋裡的糖稀在父親的勾畫下變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圖案,實在是太有趣了。」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從小就愛上了糖畫。12歲那年,楊秀敏正式跟隨父親學習糖畫。
  • 手工糖畫亮相高臺街頭
    近日,糖畫手工技藝亮相高臺夜市,勾起了大家的童年記憶。糖畫是一種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其題材有小說、戲曲人物、吉祥花果、飛禽走獸、文字等內容,以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最為有趣。在高臺,製作這種手工糖畫的人叫羅新民。記者見到羅新民時,他正在模具的幫助下製作十二生肖糖畫。
  • 糖畫 - 糖畫_吉安新聞網
    不甘心中規中矩的民間藝人創造性地將中國皮影、民間剪紙等姊妹藝術的造型手法融會貫通,不再使用印鑄模具,而是直接操小銅勺,舀糖稀在石板上描繪出變幻無窮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文臣武將等圖案,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天的糖畫藝術。王要紅是吉安的一位糖畫藝人,今年50歲的她從事這門手藝已經20多年了。現在,她在某商場開了一家糖畫藝館,師傅就是她的爺爺王家其。
  • 捏泥人畫糖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秀絕活
    楊天正現場演示糖畫的製作工藝。楊天正精心為每一位小朋友送上了一份「甜蜜」的禮物。紅網時刻衡陽5月28日訊(記者 宋美君)「這個泥人真漂亮,我也要學。」8歲的小穎見到剛捏好的逼真小泥人,興奮不已。5月27日,在聖得西輕生活系列沙龍「只為遇見「泥」——聖得西親子家庭日」活動現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麵塑傳承人孫華斌和糖畫傳承人楊天正與家長們、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重回記憶裡的溫暖舊時光。泥人麵塑(捏泥人)是我國古老的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它以泥巴陶土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形象。
  • 新春就要甜 | 聖樺錦江天璽花式糖畫DIY落幕,讓新春甜蜜如畫
    一串串金黃的糖畫有著十二生肖,或者走獸飛禽用線勾勒,以糖澆繪,美味可觀讓多少人邁不開步子成為讓人無法忘懷的童年記憶也許你已經很久沒見過糖畫攤子了但味蕾卻懷念起了當年的香甜或許你也能偶爾遇到卻從來沒有自己動手做糖畫的機會身邊的糖畫DIY
  • 窯灣古鎮的故事之十五: 糖畫裡藏著童年的記憶
    糖畫算得是地道的民間畫種、頗具特色的街頭藝術。那是一代又一代窯灣人兒時的饞嘴兒記憶。「呀,這麼精緻的糖畫,真有點捨不得吃呢!」安坐在小小的攤擔前,挖一勺麥芽糖漿,在糖畫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等圖案冷卻定型後再粘上竹籤,每當一幅生動的糖畫在45 歲的陳元生手中誕生時,總能聽到這樣的讚嘆。說起糖畫的歷史,陳師傅娓娓道來。糖畫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
  • 重慶渝北:龍興糖畫 六代傳承的民間藝術
    來源:渝北發布糖畫,顧名思義,就是用融化的糖汁繪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食可觀。民間俗稱「糖燈影兒」「倒糖人兒」或者「倒糖餅兒」。來源:渝北發布來源:渝北發布在李梅看來,吹糖人的要領在於吹和捏的功夫,將糖汁加熱到合適的溫度,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澱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
  • 用糖畫出來的它,真美!
    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僅一勺一鏟,糖料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溫火熬製,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 在在繪製造型時,由藝人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民間藝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關鍵。
  • 成都糖畫:可觀可食的非遺技藝,妙手生花,甜在心頭
    後來,民間藝人又將中國皮影、民間剪紙等姊妹藝術的造型手法融於一體,不用印鑄模具,而改為直接操小銅勺,舀糖液繪出皮影圖案,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日的糖畫藝術。 如果你認為糖畫只是街頭藝人的雕蟲小技,那就大錯特錯了,它可不像看起來的那樣簡單。
  • 廣源大都會糖畫DIY創意活動圓滿落幕
    現場對糖畫的歷史及發展變遷進行了基本的解說,來賓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嘖嘖稱奇之聲,表示不知道原來關於糖畫還有這麼深厚的歷史和人類有這般深厚的淵源。  手藝師傅聚精會神地一手操作一柄小飯勺,將溫火熬製熔化的醬紅色糖汁舀起,在一板子上懸空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金雞造型,待完成造型後用另只手拿起小鏟刀,將糖畫鏟起,最後粘上竹籤,站立於事先準備好的插座上。
  • 拾味浦江,精緻的糖畫讓人懷念,也讓人垂涎
    糖畫是國內的傳統民間手工藝,很多地方都有。沒想到在浦江,也廣泛流傳。在展會上,為大家現場「作畫」的非遺傳人看上去還挺年輕,手藝卻精湛如斯。
  • 糖人、糖畫……為什麼過年離不開它們?
    說完糖人,咱們再來說說糖畫。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立體的,一個大多是平面的。糖畫是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僅一勺一鏟,糖料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溫火熬製,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
  • 於國昌:掂掂勺就是一幅糖畫 能看又能吃
    現場一位60多歲的張女士花了20元,給孫女買了一個自行車模樣的立體糖畫。她說,這些民間藝人不簡單,平時在大街上很難遇見了。在她印象中,民間手藝人個個身懷絕技,民間藝術深受人們喜歡,尤其是這些可食可觀賞類的作品,孩子們更是愛不釋手。  於國昌說,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以糖為材料畫出各種形狀。
  • 她把索菲亞教堂「搬進」糖畫
    索菲亞教堂糖畫。劉廣平進行糖畫製作。咱哈爾濱有位「糖畫奇人」,不但能40秒一筆畫出栩栩如生的「金牛迎春」「雄雞報曉」等十二生肖糖畫作品,還能用兩個多小時把索菲亞教堂「搬進」糖畫作品。已經創作3000多幅糖畫作品的她,準備把哈爾濱各色景致收入自己的糖畫作品。
  • 一口鍋,一勺糖,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糖畫
    糖畫是民間藝人的一門高水平手藝,需要熟悉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繪畫技藝、糖料加工等諸多知識。同時,糖畫技藝是一種集民間工藝美術和美食於一體的獨特傳統手工技藝。它亦糖亦畫,觀之若畫,食之有味。石家莊的糖畫藝人於國昌今年63歲了,他受祖輩人的影響,自幼學藝成為了糖畫技藝的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