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咱們寫文章談了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交付入列、加入駐橫須賀海自第一護衛隊群的「摩耶」號防空驅逐艦的相關情況。在文章裡面大伊萬順嘴提了一句,說「摩耶」級的兩艘艦(27DDG和28DDG)主要代替對象,是目前尚服役於海自第一護衛隊群以及第四護衛隊群的兩艘非常老舊的「旗風」級驅逐艦。
「旗風」級二號艦「島風」號防空驅逐艦
所以,咱還是那句話,這年月,你永遠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一個會先來:前幾天剛說過「旗風」級,這兩天「旗風」級的二號艦「島風」號防空驅逐艦就出事,而且這事兒出的還不一般,按照日本媒體的報導,是在「鹿兒島縣下面的屋久島以西六百五十公裡處」,位於中國東海海域,跟一艘中國的漁船撞在了一起!據報,此次撞擊之後中國的漁船倒沒出多大事,而「島風」號左舷反而被撞出了一個一米多長的口子,不過不幸中的萬幸是兩艘船上都沒有人員身亡,只有中國漁船上據說有一名船員「輕傷」。
對於「島風」號這艘已經進入服役生涯末期、很快就可能加入地方艦隊養老的區域防空驅逐艦來講,咱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另一種「晚節不保」的典型?
此次事件沒必要大驚小怪
雖然在大伊萬看來,這種「日本海自老驅逐艦跟中國漁船撞了」的事兒儘管比較稀罕,有可能登上本年度沙雕事件排行榜,但從技術層面分析實在沒什麼好說的。但這也擋不住各路讀者老爺腦洞大開、各種自媒體拼命腦補啊!
日本NHK援引防衛省的消息報導
首先有些讀者發現,日本媒體在撞船地點上耍了個花招,說是「屋久島以西六百五十公裡」,看起來好像離日本列島挺近,實際上這地方距離中國的舟山群島只有一百海裡不到,與其說是在日本列島附近,倒不如說是在中國近海海域;
本次事件發生地點就在中國家門口(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於是大家一致聲討所謂的「日本海自侵犯中國專屬經濟區」,很快又有自媒體認為,說雖然我們這邊出動的是「漁船」,但沒準全名是「大型載機漁政船」,撞船故事頓時變成了「我兔腹黑」、「武裝漁船驅離鬼鬼祟祟的日本驅逐艦」;聽說這回撞船事故咱們的漁船沒怎麼損傷、日本驅逐艦卻被撞出了個大口子,很多人立馬開始鬨笑「日本船跟日本車一樣,都是脆皮貨」;後來又有人從更大的格局入手,從中國某個行政特區談到釣魚島,談到目前鬧得厲害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再談到當下的中日兩國關係,估計不管是中國漁船船長還是日本驅逐艦艦長,在撞船後都沒想到他們這一撞給了這麼多人借題發揮的空間。
其實,要大伊萬來說的話,對於這種「意外事故」,咱們就就事論事地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唯一值得說道說道的也就一點,那就是這撞船地點確實是「有點不對勁」,畢竟屋久島以西六百五十公裡,它真的就在距離舟山群島不到一百海裡、離上海和寧波都沒多遠的東海上。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日本海自侵犯我國專屬經濟區」就是真的,畢竟對於軍用艦艇來說,按照國際法規定不得進入他國領海,也就是距離領海基準線十二海裡的大陸毗連水域。但對於領海基線以外二百海裡的一國專屬經濟區,實際上軍用艦艇是有無害通過權的。
172「島風」號防空驅逐艦
別說日本海自了,就以咱們中國海軍來講,每次穿過大隅海峽、宮古海峽,其實都要從日本的專屬經濟區穿插一番,日本方面雖然每次也都出動海自的「專屬攝影師」跟拍幾張,但除了口頭上通報幾句也沒什麼實際性的動作。說白了,進入它國專屬經濟區這種事兒是強大海軍的專利,大家都這麼玩,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
與朝鮮的關係
雖說互相進入對方的專屬經濟區從法理上來講問題不大,可畢竟是一艘行駛在距離上海一百多海裏海面上的日本軍艦,大家的心裡可能還是覺得「怪怪的」。其實從明面上來講,這艘「島風」號執行的任務跟中國軍隊關係不大,反而跟朝鮮的關係不小。
「島風」號執行的任務主要是針對朝鮮(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按照部分大佬第一時間做的科普,「島風」號所執行的任務,實際是根據幾個西方國家主導在聯合國通過的幾項制裁決議、對向朝鮮走私成品燃油的行為進行跟蹤監視、拍照取證。按照幾個西方大國海軍劃定的任務區域,在整個東亞海區劃出了三塊「船對船轉運區」,一塊在山東半島與朝鮮半島之間、一塊在寧波到台州一線的外海到濟州島之間、還有一塊則在日本海北部夾在北海道、符拉迪沃斯託克和朝鮮之間。
朝鮮依靠海上運輸的成品燃油
雖說山東半島那嘎達各國海軍不敢過去,但是東海和日本海,西方國家的海軍還是敢派船過來晃悠晃悠的。自然,這回日本海自的「島風」晃悠的地方距離咱們的東部戰區海軍兩個主要的海軍基地:上海基地和舟山群島基地實在是太近了,也有可能會用隨艦配備的電子情報信息系統收集點中國海軍的活動情況,這倒也是客觀事實。
沒必要故意去撞「島風」號
不過,也許日本海自的「島風」號在距離舟山基地一百多海裡的地方在鬼鬼祟祟地弄些啥,咱們也絕對沒到「派個『載機漁政船』去懟」的地步:理由很簡單,只有一項,您也看「島風」號是多老的船了。
「島風」號的艦體老化很嚴重
這船是日本海自第二代區域防空驅逐艦,跟一號艦「旗風」號分別在1986和1988年加入日本海自現役,比咱們海軍目前作為一線裝備還保持較高出勤率的、最老的那艘052型驅逐艦112號「哈爾濱」艦還早服役了六年。按照咱之前說過的「平成二十七年度造艦計劃案」,這倆「旗風」估計到了2022年就要被兩艘「摩耶」給全部換下來了。說白了這就是倆破船,相比較來講,咱們東部戰區海軍的水面主戰艦艇除了幾艘956E/EM「現代」級,幾乎就沒有艦齡高於十五年的戰艦,全部都是年富力強、處於全艦狀態最佳的時期。
112號「哈爾濱」艦
在這種情況下拿咱們的新艦去懟日本海自的老船,咱們這到底是錢多燒的還是怎麼的?至於有人說啥派出海上基幹民兵、開著「武裝漁船」去懟,這大黑天的誰能保證懟的質量與效果?萬一懟不到位或者懟過了頭,誰負這個責任?因此在大伊萬看來,這兩種說法都不靠譜的可以,完全不可信。
這起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
說到底,正如咱們剛一開始就說的那樣,中國漁船懟上了日本海自的驅逐艦這事兒,本來就沒什麼意思,大概率也根本沒那麼多驚心動魄的細節:咱們都知道,民用船舶在海上航行時,有多套系統可以確保船舶安全航行、不至於發生碰撞事故。
第一是AIS,也就是所謂的艦船自動識別系統,它主要的分系統包括電子海圖、全球定位系統、船舶統一編碼MMSI等設備,可以以每分鐘一定的頻率向天基轉接站、岸基指揮中心等報告本船船位、航向、航速等信息,多船信息集合後再統一顯示在電子海圖上,即可準確描繪出各船的航行圖景,這套系統大家打開「船訊網」就可以自己體驗了;
第二則是掃海雷達,幾乎所有民用船舶上都安裝有小型對海搜索雷達,作為主動雷達探測本船附近的航行船舶,並做到及時避讓;
第三那就是目視確認了,在正常航行的船舶上,一般都必須在艦橋上配備瞭望員,直接負責肉眼觀測航行路線上可能存在的其它船舶、暗礁等危險因素,並使用口令向船長匯報,為下達航行命令提供依據。
艦船自動識別系統
民用船隻的掃海雷達
在通常情況下,這三套系統互相配合,可靠性極高,完全可以確保船舶航行不受到任何影響。但問題是:
一、AIS系統雖然民船普遍配備、軍用船舶也都有,但戰艦在執行任務時一般是不開這玩意兒的,否則等於是向假想敵宣告「我在這兒」了,「島風」號要真的執行的是所謂的「反走私」行動那必然不會開AIS,等於這艘船在電子海圖上「隱身」;
「島風」號執行任務肯定不願意暴露自己位置
二、掃海雷達雖然也能用,但作為民用產品可靠性必然不是很高,同時功率很小還特別容易受到幹擾,尤其是「島風」號要搞「反走私」那必然會開本艦的大功率對海搜索雷達甚至測向、偵聽設備,這些大功率軍用電子設備啟動後,幹擾個附近的小型掃海雷達簡直是手拿把抓;
「島風」號的軍用設備幹擾民用雷達很輕鬆
三、月黑風高的時候瞭望員必然也不頂用(漁船哪來的夜視儀?),海軍的戰艦又一般會保持燈火管制狀態,還塗著深灰色偽裝色,這樣漁船在茫茫的東海上,根本看不清楚前面的航線,只能憑藉AIS和一個不靠譜的掃海雷達,幾乎摸索著往前行駛。而「島風」號一沒有AIS確認船位,二艦上對海搜索雷達也未必能發現漁船這種桅杆低、航速慢、噸位小的「低慢小」海上目標,甚至半夜三更,日本海自的宅男們根本就沒認真在崗在位值班都說不定,在種種客觀因素之下兩艘船就這麼稀裡糊塗地撞一起並不奇怪。
事件後續會如何發展
那麼,既然現在撞也撞了,這件事兒後續還有什麼餘波倒也值得提一句。首先是一個非常反常規的常識就是,漁船的船殼普遍要比水面艦艇的厚,而且從此次撞擊的情況來看,咱們是船艏撞擊,本來就比較佔便宜,所以根本就沒有漁船受損的報導,估計回來修修就能出去接著捕魚了。唯一的問題是「老子出海撞了日本驅逐艦」這件事兒,足夠這位船老大吹一輩子牛逼的。
漁船大破驅逐艦,確實夠吹一輩子
「旗風」已轉訓練艦,「島風」會不會被漁船幹退役?
至於那艘倒黴的「島風」號驅逐艦,倒是要回去好好修理一下,畢竟撞船這種事兒有可能會損傷艦上電子、武備等分系統的可靠性,但考慮到這是一艘32歲的老船,馬上就要退役的那種,也許會借著這個機會提前退役、而讓一號艦「旗風」暫時不退出護衛群、由「摩耶」來接替「島風」號的位置?這個就暫時不清楚了,還要繼續觀察。
「摩耶」號驅逐艦
最後,大伊萬真誠地給日本海自的朋友們提個建議:中國東海那種地方,咱不說也知道,漁船實在是太多了,基本上是扔一塊磚頭出去砸到三艘的節奏,沒辦法,中國東部地區的吃貨太多,漁船少了撈上來的海鮮不夠大家吃的。所以煩請日本海自下次來的時候,做好燈火照明工作,最好是在艦上纏上殺馬特跑馬燈的那種,隔著十幾海裡都能遠遠望見,最好讓我們的漁民誤以為鄉村大舞臺搬到了海上,這樣一定可以避免撞船事故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