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院的長袍,傳唱的故事,再去武侯祠

2020-12-24 我們就是這樣旅遊

三國的故事,也許你早已熟悉。那麼,為什麼不試著跟隨我們的腳步,去那成都的武侯祠看一看,在那裡的三國故事,究竟是一個什麼模樣,紅牆、高瓦,在這裡只是平常,有兩人之高的石獸站立在大地上,石獸睜大著兩隻眼睛,微微張開的嘴巴,露出尖牙的痕跡,飄逸的毛髮,在空中似乎畫了一個圈,歷經風吹雨打,它們仍舊站在那裡,巡視著人間,看似不長的道路,卻仍要走一段青石路,兩側的草地,依舊泛著微黃,唯有紅牆邊上的青苔仍舊閃爍著綠光,城牆近在眼前,正門與兩道偏門。

正門後面的正殿是武侯祠藝術殿,但是,附近的正殿幾乎沒有開放,在小殿門後面,還可以看到那個掛著的武侯像,往右走就是長長的美食街,這裡有幾個特色美食,也可以看到街角的明信片店,依舊喜歡臉譜、羽毛扇和頭巾,巴蜀的特色就是這些,武侯祠的外面,排列著一個很大的戲臺,舞臺下面放著許多小板凳,在當時的舞臺上,誰也沒有出演,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那個服裝放在舞臺中央,告訴人們舞臺的主角,進入正殿左右,右邊的正殿,排列著劉關張的三個人的雕像。

正殿前面種著桃樹,進入正殿後,裡面排列著幾座雕像、幾座舊兵器、幾塊石碑,青龍、白虎的石碑位於正殿前後,人們在看石碑和武器,但是沒有什麼可看的,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些沉睡著幾百年的老東西,記錄著當時那個年代的事情,隸屬於正殿,正殿內沒有人打開,碑文外,刻有本碑文,上面的文字看不見了,但是,我們仍然能看到諸葛亮寫這篇文章時的決心,正殿後面有漢昭烈帝劉備的墓,墓周圍有珍貴的盆栽,綠色洋溢在這周圍,完全不在意這附近是墳墓。

這裡的盆栽也是經過細切後製成的,有很奇特的景色,走出墳墓周圍,你會看到另一座正殿,正門前有劉備的像,劉備雕像後,屬於諸葛亮和關羽、張飛的雕像,這些雕像都是在其子孫旁邊排列的,光榮的一生結束了,但是那個子孫還在為此而戰,穿過這個巨大的雕刻像,可以說明很多蜀國人物的一生,這些是為蜀國作戰過的人們的簡介,詳細介紹了他們一生的事跡,兩邊長長的走廊人們走幾分鐘?走完後,就可以知道武侯祠的整體構造,其實是「田」字的構造。

四角形結構在武侯祠中很常見,不會偏離方向,人們也可以重新審視這裡的一切,也許這些都是武侯的特色,走在武候祠,可以感受到川蜀文化的特色,那個三國志故事中的故事也在腦子裡自然地產生了,武侯祠在文化中感受文化。

相關焦點

  • 坐在武侯祠 聽三國歷史學家講諸葛亮與成都的故事
    今(21)日上午,成都下起了小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在雨水的滋潤下,更有一番韻味。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主辦、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協辦的「三國文化與成都」活動在此舉行。三國歷史學專家、國際知名學者方北辰坐在武侯祠內,給在場的幾十名三國文化愛好者講解了一場名為《諸葛亮造福成都的故事——從唐碑切入和解讀》的講座。
  • 周樂兮:趣話武侯祠
    作者:成都市棕北小學四年級一班周樂兮(作者系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第四期「小小講解員」)故事要從1757年前說起,後主劉禪下了一道詔書,同意為諸葛亮修建祠堂就這樣,全國第一座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修建起來了,但它並不是建在成都,而是位於陝西省勉縣定軍山下的武侯墓旁,也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的「勉縣武侯祠」。你可能會有疑問,既然是紀念諸葛亮的祠廟,為什麼不稱為「諸葛亮祠」而是稱為「武侯祠」呢?大家知道,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官至蜀漢丞相,生前封爵位為「武鄉侯」,去世後諡號為「忠武侯」。
  • 戲院關閉14天新片叫停!譚耀文自曝一夜未眠,望戲院聖誕前解封
    原本要在12月3號上映的電影《逃獄兄弟》和《一秒拳王》被叫停,而正在上映中的《阿索的故事》,也無奈要和觀眾暫時說再見。《阿索的故事》導演葉念琛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希望疫情早日恢復,觀眾能安全、健康地去戲院觀賞電影,生活和電影都是一樣,免不了會有彎轉,但好戲都在後頭!
  • 武侯祠,遊成都必到的地方,在這裡品讀三國遺蹟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的故事猶如道不盡的濤濤大河,綿延數千年仍為世人津津樂道,其中最受世人崇敬的歷史人物之一便是諸葛亮,諸葛亮前半生閒雲野鶴、淡然自得,受主君三顧茅廬之大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的卓越功勳,在成都武侯區為其修建了武侯祠。
  • 「豪華戲院」傳說最猛鬼戲院靈探節目實拍4大靈體現身地點
    當中豪華戲院歷史都算悠久,多年來都有不少人表示在該戲院遇過怪事,連Viutv節目《總有一瓣喺左近》都曾經到那裡實地探究,更似乎直擊拍到有靈體。服務香港28年的旺角豪華戲院,日前在網上宣布結束營業。新寶院線在fb宣布旺角豪華戲院光榮結業,消息一傳出不少影迷都表示可惜,覺得又失去一間舊式戲院,睇戲又少了一個選擇。
  • 北京記憶丨來福戲院與榮華戲院
    然席棚終屬簡陋,且易引火,丙丁無情,焚毀者再。有識之商,乃集資於北端東西兩側,各建戲園,東側為吉祥茶園,西側為丹桂茶園,園內建築,均仿南城各大戲院。園既正式成立,名伶演出者益多,賢如譚鑫培、孫菊仙、王瑤卿、楊小樓、龔雲甫、陳德霖以及四大名旦、四大鬚生均前後露演。營業情況與南城各戲園峙埒相等。後丹桂園亦毀於火,吉祥戲院則巍然獨存,直至今日,故談東城戲院者,無不以吉祥園為代表。
  • 成都武侯祠的大門牌匾上為何會寫著「漢昭烈廟」?
    諸葛亮生前被封「武鄉侯」 ,死後被後主劉禪追諡為「忠武侯」,因此後世常尊稱他為「武侯」,並且修建武侯祠來紀念他。後主劉禪在漢中河陽建立了第一座「武侯祠」。到了東晉,李雄在蜀地稱王,在成都建立武侯祠。後來桓溫平蜀,城內建築都被破壞,唯有武侯祠倖存。
  • 臨猗天興村武侯墓與武侯祠來歷的推斷
    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近日,陝西省三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清華一行來到臨猗縣孫吉鎮天興村,實地考察了武侯墓與武侯祠等遺蹟。經過查閱眾多史料,分析當地相關記載及傳說故事,並與部分文化學者交流,郭清華認為,這裡曾有的武侯墓、武侯祠等遺蹟與諸葛亮唯一的孫子諸葛京「內移河東」有關,天興村可以說是諸葛亮後裔的生息繁衍地。
  • 襄陽武侯祠只是諸葛紀念地而非躬耕地
    而襄陽在歷史上也建設有武侯祠,並且一個襄陽老人——習鑿齒,把自己家鄉襄陽的武侯祠在自己著作《漢晉春秋》中認定為諸葛亮躬耕地,號曰隆中,而襄陽武侯祠其實只是一個諸葛亮紀念地,自有其應有價值,而非陶醉於爭奪躬耕地。
  • 澳門廿載|永樂戲院:曾連結一代飄零的中國人
    這篇文章講述澳門回歸前後以電影、粵劇為代表的內地藝術文化在澳門發展傳承的故事。永樂戲院。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圖澳門鏡湖馬路85號,坐落著一間有67年歷史的老戲院,其外牆懸掛著一塊霓虹招牌——永樂大戲院。在澳門還沒回歸之前,這家老戲院卻吸引了大批港客專程坐船過來。
  • 愷撒穿紫色絲綢長袍去劇院看戲,為何會在古羅馬引起巨大轟動?
    史書上有段很有趣的記載:古羅馬獨裁者愷撒曾經穿著紫色絲綢長袍到劇場看戲,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這段小故事在中學時的歷史課本裡面出現過,意在強調我國絲織品在國外受歡迎的程度,提升民族自豪感,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
  • 長時間淪為軍營,民國成都武侯祠的艱難歲月
    清道光年間,國學大師劉沅調整武侯祠塑像,此後武侯祠未再修繕,塑像損壞剝落嚴重, 殿內木結構也多處朽壞。1921年, 川軍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成勳在成都耆老勸說下,籌款修繕祠廟,對劉備殿、諸葛亮殿、文武兩廊建築均進行了大規模修整。1922年夏,成都「五老七賢」之一、著名慈善家尹昌齡撰寫《重修諸葛忠武侯祠記》記述此次修繕緣由,後刻碑立於今武侯祠諸葛亮殿西側水榭。
  • 探訪武侯祠博物館:三國人物塑像歷經百年風採依舊
    >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共有47尊三國人物塑像,其中年代最久的有300年歷史。昨日,武侯祠博物館副館長閻瑞海告訴記者,武侯祠現存祠廟主體建築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修復,至清道光年間,祠內共塑有自康熙以來蜀漢君臣像47尊,是全國唯一最多的三國人物塑像群。塑像至今風採依舊,源於歷代專家的修復。現在,武侯祠又啟動了300年來最大規模的祠廟維護工程。該工程採用高科技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方式,對雕塑文物、古建築以及壁畫進行由內而外的檢查、修復。
  • 二輪戲院、資料館和院校...臺灣電影院地圖
    那時,我剛驚喜萬分看完此片,並把它列為近5年臺灣最佳電影,於是就爽快地答應下來:「直接去故事裡的高雄給你寫吧。」答應下來的任務,確實在高雄完成了。除此之外,在文藝活動相對稀少的三月臺灣,我在每日景點打卡、捷運換城的環島旅行中,見縫插針地進了新竹、臺中、花蓮、高雄、臺南和臺北的八家影院,看了8場電影。
  • 成都度假旅遊,遊武侯祠,逛寬窄巷子,體驗逸生活
    於我而言,成都有吸引力的地方和角落很多,但能讓我跋山涉水,說走就走的一定是武侯祠。五次北伐,六出祁山,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丞相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都在為「王業不偏安」奮鬥到油盡燈枯魂斷五丈原,可謂是千古一相啊!
  • 騰訊旗下手遊《鴻圖之下》攜手武侯祠博物館 共同打造三國文化符號
    雙方將以諸葛武侯文化為起點,藉助武侯祠豐富的學術研究成果與數位化力量加持,掀起移動時代新一輪三國品鑑風潮,實現文化價值與產業價值的統一。」這場玩家品鑑會也是《鴻圖之下》一直以來堅持以用戶為核心,講好三國故事理念的體現,早在遊戲開測前,產品團隊就多方收集玩家意見、傾聽玩家建議,讓每一位三國愛好者都有機會參與到三國故事的共建中來!於古蹟之中尋訪三國新意,讓三國歷史在數位化、年輕化、大眾化的演繹下迅速傳播,成都市政府與騰訊正在為傳承演繹經典文化,給出自己的答卷。
  • 整個夏天,人間煙火氣都在老戲院
    毎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老戲院的門前便開始影影綽綽,熙熙攘攘起來。孩提時稍有不開心,爸媽只要哄我說去老戲院,不管能不能進去,都會破涕為笑;少年時,有事沒事老愛往老戲院跑,看不成電影,看看人也好;青年時,老戲院又成了友情、愛情的搖籃與溫床……總之,老戲院見證了我童年、少年、青年的所有歡娛時光,也是文城人「人約黃昏後」的最好去處。
  • 武侯祠景區恢復開放!票價、入園須知看這裡
    武侯祠景區恢復開放!政務 "滴……」將身份證放在機器上一掃,再站定看向攝像頭
  • 青春online行兩岸|解謎題 當武侯祠遇上「最強大腦」
    三國文化是四川一張重要的名片武侯祠則是全球知名的「三國聖地」第十一屆「你好臺灣網·青春Online行兩岸」活動14位兩岸青年及網紅來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探訪這座全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在武侯祠博物館裡除了聽講解大家還進行了一次燒腦的闖關遊戲功蓋三分國
  • 《昭烈忠武陵廟志》 武侯祠歷史上唯一一部志書
    潘時彤熱愛三國文化,常與文友相偕同遊武侯祠,不僅對祠內景物十分熟悉,更格外關心祠中文物保護和建築維修。他留下了許多有關三國及武侯祠的詩詞歌賦,如《讀劉先主傳》《題張介侯澎明府增輯諸葛忠武侯集》《忠武侯祠》《武侯祠唐隸殘碑》《惠陵賦》等,表達了他對武侯祠一草一木由衷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