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人:黃驛倫
貴州興義市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貴州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貴州省青年攝影協會學術顧問、黔西南州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都勻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黔南州藝術攝影協會副主席。從事攝影創作20多年,多幅作品在國內外各類影賽中獲獎,編寫了系列攝影教學教材並發表,2014年至今已開辦攝影培訓班12期。
《靈山煙雲》
靈山,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北部,總長50餘公裡,海拔1496米,為環狀花崗巖峰林地貌,風光旖旎,山勢險峻。奇形怪石上千處,山有72峰,泉有36瀑布,歷史上是道、儒、釋聖地之一。有宮、觀、殿、宇99座,享有「天下無雙第三十三福地」之稱。靈山的氣候千變萬化,不同的季節,不同的風光,每年的春、夏、秋、冬我都堅持無次數地上山,尋找新的角度,拍攝不同的景物,欣賞秀美風光。
曾慶光 攝
曾慶光,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江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上饒市旅遊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評析:晨霧嫋嫋,仙境迷離,靈山道觀,禪鐘聲聲。作者利用朝霧天氣為我們展示了靈山的地方風貌與景色,畫面元素的組織與布局構思較為合理,遺憾的是主體靜物銳度略欠,部分暗部細節丟失,出現了不應有的色斑。
《秀美利川》
湖北省利川市境內自然景觀奇特秀麗,豐富多彩。大茅坡的雲海,蘭田村的茶海,齊嶽山的日出,蘇馬蕩的花海,建南、忠路的水杉遠近聞名,還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水井、魚木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星鬥山,五星級旅遊景區騰龍洞等蜚聲內外,更有年平均氣溫23度的涼爽氣候,被譽為適於人類居住的西部涼城。
陳小林 攝
陳小林,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視覺中國籤約攝影師。多幅作品在攝影類專業報刊發表。
評析:畫面布局合理,鄉間雲霧若隱若現,山間民居錯落有致。作者利用不同景別,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主題,謳歌了山鄉本土的自然風貌,但缺少了反映局部細節和具有地方特徵的畫面。
《炫彩極光》
北極光是地球磁層或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與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碰撞,釋放出能量而形成的光帶。每年的9月下旬到次年的3月,是冰島看北極光最好的季節,只要天氣晴朗、乾燥,天空無雲層,北極光就會在黃昏到拂曉期間出現。
帶著對極光的無限期盼,我們從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出發,到達賽爾福斯小鎮的荒原小屋。傍晚時分,只見一抹綠色的光從漫天星辰的天際盡頭緩緩射了過來,慢慢地,綠色的極光越來越強形成了光帶,除了綠色還有粉色、紫色和黃色,像精靈一樣在天空中變幻、舞動。
陳蕾 攝
陳蕾,重慶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多幅作品在省級以上影展影賽中入選、獲獎。
評析:光色奇景,蔚然奪目,極地炫光,綻放異彩。作者為我們詮釋了極地的奇特自然物象,光影色與技術的把控較為熟練。遺憾的是畫面有些發虛,建議使用定焦大光圈廣角鏡頭,然後收一到兩擋光圈,成像會有所改觀。同時為了保證曝光,感光度還可以再提高一些。
構圖共性,詩影共享——淺談古詩裡的構圖思維邏輯
黃驛倫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蘇東坡的詩句。我們從攝影的角度閱讀、理解、分析,就會發現作者在這首詩裡蘊含了很深的攝影構圖思維與邏輯:前兩句是對自然世界的觀察,視角、對比、層次以及透視關係描寫得清晰可見,使讀者在自己的視覺思維裡根據邏輯定義,奠定了峰與嶺的構圖輪廓和畫面布局概念,提示我們觀察事物要多角度、多方向地審視,這樣你所得到的就是一個立體的多維度的思維空間,這是作者的伏筆;而後兩句則是通過前面的多維度空間與觀察角度的引申,把雲海籠罩、煙霧蒸騰、時露時藏的廬山定義在一個非常神秘而又完美的自然世界。這就是畫面裡露與藏的邏輯關係。由於你身處太熟悉的環境中,完全感覺不到廬山的大美,但如果你跳出這個圈子,換個環境和角度觀察,廬山的神秘之美與作者所伏筆的觀察哲理就會顯現出來!這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學邏輯關係。因此,我們在風光攝影構圖思考時,要借鑑這種哲學邏輯思維, 學會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和環境,利用視覺元素以藏露呼應的構圖方式為主題服務。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同樣是描寫廬山的詩句,表現的手法與前面的雖有相似之處,但視角與維度卻不一樣:「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作者在前兩句勾畫了一個在日出晨光照耀下煙霧繚繞的廬山廟宇與瀑布的景觀輪廓畫面,這個畫面中的語境構思,將讀者引入一個光影交錯、雲蒸霧靄、瀑布飛流的驚世勝景;而後兩句則採取比較誇張的描寫手法,把瀑布的高大宏偉刻畫出來。從前兩句的引入到後兩句的誇張,可以斷定作者的創作思路極其寬廣並具備超凡的想像力。在風光攝影構圖中,我們也常常採用廣角鏡頭加低角度仰拍的拍攝手法, 達到預期的誇張效果。機位變、視角變、構圖變,這是構圖中的普遍規律,只有採取這樣的低角度仰拍,才能夠讓畫面產生奇特和誇張的視覺效果。
在詩詞創作中,同樣的場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創作觀念,自然而然就導致不同的創作思維和語言詞彙表現,讀者從字面語境去閱讀理解,會產生不同的意境感受和強烈的思維聯想。同理,在風光攝影創作中,不同思維的人所拍攝的畫面,同樣會產生不同的畫面主題與意境,但是在攝影中的畫麵塑造,必須用畫面視覺語言打動讀者,讓讀者為之傾倒,產生濃烈的視覺思維聯想。
攝影藝術創作在對自然景物的藝術美學表現手法與方式上,與文學詩詞、美術繪畫、音樂書法等有相似之處,藝術作品的美學原理是相通的,也就是所有美學藝術與攝影藝術都有相同的美學共性。我們要充分學習和借鑑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創作構思技巧,讓藝術美學的共性為風光攝影創作服務。
(刊發於人民攝影報2019年第51期·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