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奕勝 | 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
胡誠 王慶福 | 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內一科
【案例經過】
10月1日生化班,在審核5號標本結果時候,發現患者異常的低鉀血症?如圖1,血清鉀離子2.86mmol/L。
圖1
我們知道低鉀血症是指血清鉀<3.5mmol/L,該患者的鉀離子已低到2.86mmol/L,相信臨床症狀已相當明顯,且臨床醫生也會進行補鉀治療。
但看到之前的結果對比,感覺事情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如圖2,患者9月30日有兩次血清鉀結果,均嚴重降低,且有一次達到2.5mmol/L(危急值水平)。
圖2
調取9月30日最開始的生化結果,為門診檢查,如圖3,患者信息:女,52歲,臨床診斷:水腫,血清鉀2.5mmol/L(危急值),隨機血糖(採血時間為11:00,故為隨機血糖)6.19mmol/L,TP 58.5 g/L,ALB 33.4 g/L。
圖3
9月30日,門診其它結果如下:
血常規:RBC 2.85×109/L,HGB83 g/L,餘正常。圖4。
圖4
甲狀腺功能三項(FT3、FT4、TSH):正常。圖5。
圖5
尿常規:PRO+2、BIL+1、WBC+1,鏡檢WBC+1/HP。圖6。
圖6
大致猜想:患者以水腫在門診掛號看病,因低鉀血症收入院,入院後,住院醫生增加診斷:急性心力衰竭(也即是圖1中的診斷)。
時隔一天,難道臨床沒有補鉀?於是,進入醫生工作站,查詢醫囑信息執行情況,如圖7,臨床於9月30日17:40開出了10%氯化鉀、5%葡萄糖、呋塞米等醫囑。
圖7
9月30日20:29檢驗科接到該患者入院補鉀治療後採集的標本,血清鉀2.61mmol/L,如圖8,CK 982U/L,LDH 277U/L,HBDH 256 U/L,隨機血糖13.95mmol/L。
圖8
看到血清鉀仍未上去,9月30日21:59臨床繼續開出醫囑:10%氯化鉀。10月1日上午醫囑:10%氯化鉀、硝苯地平控釋片。圖9。
圖9
看到這,大致可理清事情順序:患者9月30日上午因水腫在門診看病,血清鉀2.50mmol/L(危急值),收入院經補鉀治療後,晚上再次複查電解質,血清鉀2.61mmol/L,臨床再次補鉀治療,並隔天(10月1日)再一次複查電解質,血清鉀2.86mmol/L。
此時,一個猜想油然而生:臨床經過了多次補鉀,效果卻不怎麼見效?莫非是頑固性低鉀血症?那「真兇」會不會是它呢·····
吸取患者10月1日及9月30日的血清標本,進行血清鎂測試,如圖10,9月30日(門診)鎂離子0.5mmol/L,10月1日(住院)鎂離子0.48mmol/L。
圖10
【疑問重生】
事情進展到這,是不是感覺自己已經將「真兇」血清鎂捉拿歸案了?然而,一個更加複雜的病情在等著自己·····
此疑問來源於自己在病房詢問患者尿量時產生,患者自訴入院前尿量較少,水腫的厲害。
查詢電子病歷得知:患者因「水腫1月加重伴咳嗽、咳痰、呼吸困難2天」就診,有糖尿病史3年,口服二甲雙胍、格列齊特控制血糖,精神病史30餘年,一直服相關藥物治療。有直腸手術史,並造瘻。
血鉀一直上不去,難道與直腸手術史有關,導致吸收不良?患者入院前血清鉀為2.5mmol/L(危急值),尿量非常少,說明腎臟失鉀不太可能,那不應該是高鉀血症嗎?而患者又是糖尿病史,三多一少症狀(多飲、多吃、多尿、體重減輕)中並沒有出現多尿。
種種疑問,不斷出現,真相到底是什麼?溯本求源,患者一系列的病情背後,其根本問題在哪?
【低鉀原因】
鉀的攝入主要在小腸吸收,故排除患者直腸手術史導致的吸收不良。
結合患者血清總鈣結果,9月30日住院血清總鈣2.04mmol/L,10月1日住院血清總鈣1.94mmol/L,正好間接的輔助驗證低鎂。
(說明:這是由於許多鈣通道依賴鎂,低鎂血症時,鈣進入細胞內,出現細胞內鈣濃度的升高,血清總鈣降低。)
低鎂導致低鉀的原因在於:鈉鉀泵每消耗一分子ATP,便會泵出3個鈉離子、泵入2個鉀離子,而鎂是激活鈉鉀泵酶所必須的物質,鎂缺乏時,會引起鈉鉀泵活性降低,使鉀離子內流減少,從而使腎臟保鉀功能減弱,鉀從尿液中丟失過多,引起低鉀血症。
患者雖為糖尿病患者,卻尿量較少,故尿液失鉀可能性不高。
同時,醫囑中的一個藥物引起了自己的注意:硝苯地平控釋片。作為高血壓常用的藥物,硝苯地平導致低鉀的具體機制可能是:
1、體外實驗顯示,硝苯地平直接促進尿鉀排洩;
2、硝苯地平促進腎素分泌,導致醛固酮分泌增加進而促進尿鉀排洩;
3、硝苯地平引起血壓下降後,壓力反射介導的兒茶酚胺釋放,促進β2腎上腺能受體介導的鉀離子進入細胞內。
(說明:該文獻來源於1986年以色列的MosheTishler等人就在《DrugIntell Clin Pharm》上發表的一篇關於硝苯地平引起低鉀血症的病例報導。)
患者因水腫入院,且入院前血鉀非常低,故醫囑中的呋塞米(一種利尿劑)暫不考慮導致本案例中頑固性低鉀的根本原因之內。患者入院第一天尿量800mL,第二天1800mL,說明利尿劑使用有效。
(說明:利尿劑是一類促進電解質和水從體內排出,增加尿量,消除水腫的藥物,臨床可用於水腫性疾病、高血壓、心力衰竭、腎結石、高血鈣症、青光眼等。)
最後一個關鍵點,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多有缺鎂,而Mg+對腎小管上皮細胞Na+-K+-ATP酶有激活作用,缺鎂時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造成鉀重吸收障礙,丟失增多。另外,補充足夠的鎂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態,缺乏鎂則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刺激患者的胰島素過量分泌,使血鉀大量轉移入細胞內,產生低血鉀。[1]
【臨床溝通】
電聯臨床醫生,建議補鎂、並停用硝苯地平控釋片一會,再糾正下糖尿病,臨床採納建議,也解釋到:患者主要是心衰,不能補液太多,因而靜脈注射量不大,主要以口服為主。
10月2日08:20臨床開出硫酸鎂、10%氯化鉀醫囑,如圖11。
圖11
補鎂後,檢驗科於10:36收到採集標本,如圖12,血清鉀上升至3.39mmol/L,較昨日血清鉀2.86mmol/L明顯回升,且補鎂後效果立竿見影。
圖12
10月4日,患者血清鉀4.97mmol/L,正常了,如圖13。
圖13
【案例分析】
本案例的頑固性低鉀血症,由於患者較多病情摻和在一起,導致分析低鉀的原因也就諸多可能,其具體分析歸結如下:
患者糖尿病病史3年,血糖並不是控制的很完美,如入院後第一天的隨機血糖13.95mmol/L。高血糖的出現,使得機體胰島素分泌增多,而此時患者缺鎂,增加了胰島素的抵抗,又進一步刺激了胰島素分泌。
胰島素有合成糖原及活化細胞膜上K+、Na+和ATP酶的作用,促進細胞外大量K+向細胞內轉移,從而引起血鉀降低。
所以,即便9月30日臨床補鉀治療,但效果不佳,血清鉀從2.50mmol/L只上升到2.61mmol/L,幾乎沒什麼變化,因為患者的糖尿病並未得到治療。
臨床開出格列齊特和二甲雙胍控制血糖,但由於缺鎂導致了胰島素分泌,K+仍然繼續向細胞內轉移,只是轉移的量較之前少一些,也就可以解釋10月1日血清鉀2.86mmol/L,這其中不包括呋塞米利尿後尿液失去的一部分鉀。
建議臨床補鎂、停用硝苯地平控釋片、控制血糖,血清鉀回升到3.39mmol/L。血糖控制住了,胰島素不會分泌增加,鎂也補進去了,改善了患者對胰島素的抵抗狀態,停用硝苯地平控釋片,這三方面的因素加起來,鉀離子進入細胞內的機率大大降低,故使得血清鉀回升,但由於患者心衰嚴重,液體補量不宜過多,血鉀回升的也較慢。
繼續控制血糖,水腫利尿等措施,而鎂不需要再進行補充(鎂不宜補充過量),靜待患者體內循環糾正,再次複查電解質,患者血清鉀回歸正常。
在這一系列的病程進展中,患者出現的症狀既有基礎病,也有併發症,兩者互相牽連,以致於我們比較難區分到底哪個病才是最本質的疾病,甚至會出現併發症掩蓋原發病的事情。
【總結】
當臨床出現難治性的、頑固性的低鉀血症時,我們不妨嘗試著進行血清鎂測試,低鎂導致的低鉀血症往往比較容易被忽略,但也有個別例外的案例,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而定。鎂既可作為「真兇」,也可作為「幫兇」存在。
本案例中考慮患者的糖尿病為「真兇」,而鎂只是一個「幫兇」。
患者糖尿病多尿時期,鉀伴隨著多尿而被排出。後期雖然患者尿量少,也即是出現水腫的時候,排出鉀減少,本應是出現高鉀,但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刺激了胰島素的分泌,鉀離子進入細胞內,其中消耗了鉀鈉泵的激活劑--鎂,直到鎂不斷的被使用,缺鎂又進一步導致了胰島素的分泌增加,鉀離子大量進入細胞內,故出現了血清鉀2.50mmol/L(危急值),由於雙下肢凹陷性水腫加低鉀,累及到了心臟方面,導致心力衰竭。
【參考文獻】
END
說明:本文為原創投稿,不代表檢驗醫學新媒體觀點。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編輯:徐少卿 審校:陳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