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鉀血症:可能是患者半夜猝死的真兇

2020-12-17 澎湃新聞

「很多人都意識不到高鉀血症的嚴重性。」

「對於腎臟病患者,臨床醫生大多關心肌酐的高低、蛋白尿的多少,對血鉀的高低則少有關注。」

作為一名專門研究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的醫生,同時也是一名從醫近一甲子年的腎臟病科醫生,復旦大學腎臟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終身教授林善錟深刻地意識到很多晚期腎病患者不是因為尿毒症而死亡,也不是因為肌酐高而死亡,而是因為電解質紊亂、血鉀過高而死亡,「很多患者的猝死和血鉀水平相關,特別是半夜猝死的患者。午夜時分,患者呼吸變慢,容易發生酸中毒,進而使血鉀升高。」

進一步提升高鉀血症的防治意識,對醫生和患者都意義非凡。

治病求本:

鉀離子的來和去

探本溯源,找出病因,進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是治病救人的上策。治療高鉀血症同樣如此。正所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了解高鉀血症的本質,就要先了解鉀離子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在林善錟教授的眼中,鉀是一個非常重要且有意思的元素。人體內細胞的共同特點:細胞內的鉀濃度非常高,接近140 mmol/L,而細胞外鉀濃度為3.5 ~5.0 mmol/L[1]。細胞內外鉀的濃度差是細胞擁有細微活動變化的關鍵,這也是人體各種活動的基礎。

對人體來說,鉀離子主要來源於人體攝入的含鉀食物,如肉和蔬菜水果,經人體胃腸吸收後進入血液。而維持血鉀濃度的平衡至關重要。「高血鉀需要在24小時內完成調節,否則會引起生命危險。」關於鉀調節,林善錟教授說,關鍵在於緩衝系統和酸鹼平衡。緩衝系統能幫助鉀離子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從而避免血鉀突然升高而帶來的危險;一定程度的酸鹼平衡也是影響血鉀水平的重要因素。

腎臟和腸胃道是與鉀調節,或者說人體內鉀離子排洩相關的兩個器官。其中,依靠腸胃道的比例僅為10%,主要還是依靠腎臟[2]。「如果緩衝系統正常,那麼腎臟是決定血鉀能否維持正常水平的關鍵器官。可以說,是腎臟中的腎小管決定人體內鉀排洩多少、分泌多少。」林善錟教授強調,腎小管功能損傷越嚴重,高鉀血症就越常見。以慢性腎臟病為例,腎臟組織纖維化影響到腎小管的功能後,其排鉀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高血鉀。

見微知著:

誰容易患高鉀血症

毋庸置疑,血鉀過高和過低都會給人體帶來危害。血鉀過高,人體與電活動密切相關的組織就會出現問題,如肌肉、手指收縮,腸胃道蠕動增加,更甚者心臟出現麻痺、心律不齊,甚至心臟停跳。相關研究表明,近40%的終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死於心律失常或心臟驟停[3],而罹患高鉀血症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是正常血鉀人群的26倍,嚴重高鉀血症患者的死亡率可高達30%[4]。

高鉀血症起病隱秘,危害大。那麼哪些人群容易罹患高鉀血症?對此,北京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趙明輝教授指出,從服藥方面看,容易患病的是使用ACEI/ARB類降壓藥、保鉀利尿劑等藥物的人群;從飲食方面來看,高鉀水果飲食、長期攝入中藥煎劑的人群容易引起高鉀血症;慢性腎臟病和心力衰竭患者同樣是高發人群。

「高鉀血症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高鉀血症嚴重時會出現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跳,如果沒有進行長期規範化的管理,會有較高的猝死風險。」趙明輝教授介紹。而慢性腎臟病患者血鉀高則會出現外周神經麻木的症狀,比如透析患者如過多攝入含鉀較高的食物,就容易出現手尖、舌尖發麻。

「急性高鉀血症沒有及時治療會致命,慢性高鉀血症則會影響疾病的長期預後。」趙明輝教授稱。

有的放矢:

高鉀血症治療武器

那麼臨床上該如何應對高鉀血症?少吃含鉀的食物?林善錟教授認為該方法不可取,因為食物中或多或少都含有鉀,一旦攝入血鉀水平很快就升高。理想的降鉀方法是:減少腸胃道中吸收的鉀,加速鉀的排洩。根據這個原理,近四十年來,臨床上使用降鉀樹脂治療高鉀血症,通過在腸道發揮作用達到降鉀目的。「這個藥物的缺點是作用時間短、對腎臟有影響且難以入口。」林善錟教授說他在醫院看到太多患者吃了兩三年就堅持不下去。

此外,臨床上醫生使用靜脈製劑(如胰島素)、利尿劑來臨時降低患者血鉀水平。具體而言,靜脈製劑能夠快速轉移血液中鉀離子至細胞內[5],利尿劑則通過排尿快速降鉀。但以上治療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那對於慢性高鉀血症患者,理想的降鉀藥物是怎樣的?林善錟教授認為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能夠在腸胃道中起到較大的作用;不需要鈉離子去交換;不會引起腸胃道的不良反應。目前,已有新型降鉀口服藥物問世。

趙明輝教授表示,對於有高鉀飲食習慣的患者,有時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較難,可以服用新型降鉀藥物來維持血鉀穩定。

總結下來,高鉀血的預防和治療主要有三個重點:

1、低鉀飲食:通過飲食控制來減少鉀攝入量;

2、定期監測:注重血鉀監測,定期到醫院複查血鉀水平;

3、規律用藥:規律服用療效確切、耐受性良好的降鉀藥物,確保血鉀水平長期穩定

參考文獻:

[1]Rastegar A, et al. Postgrad Med J. 2001;77:759-764. 2.Top 10 Foods Highest in Potassium. Health AliciousNess.com. http://www.healthaliciousness.com/articles/food-sources-of-potassium.php.

[2]Rastegar A, et al. Postgrad Med J. 2001;77:759-764. 2.Top 10 Foods Highest in Potassium. Health AliciousNess.com. http://www.healthaliciousness.com/articles/food-sources-of-potassium.php.

[3]USRDS Annual Data Report 2016. Volume 2; Chapter 9: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ESRD:465–80.

[4] Kashihara N,et al. Kidney Int Rep. 2019 May 30;4(9):1248-1260

[5]Dunn J, et al. Am J Manag Care 2015;21:S307 S315

- THE END -

編輯:李慧

審核:宋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透析患者高鉀血症,如何有效降鉀?
    透析患者高鉀血症,如何有效降鉀?血清鉀正常濃度範圍為3.5~5.5mmol/L,當血清鉀含量為5.5~6.5mmol/L時,為輕度高鉀血症;當血清鉀含量為6.5~7.5mmol/L時,為中度高鉀血症;當血清鉀含量為>7.5mmol/L時,為重度高鉀血症。
  • 高鉀血症也是一種慢性病
    高鉀血症認知:急性升高 慢性病程 引發高鉀血症的原因可能有飲食(高鉀飲食、低鈉鹽)、疾病(CKD慢性腎臟病、心衰、糖尿病)、藥物(RAAS抑制劑、抗生素、非甾體類抗炎藥等)。腎臟對鉀的代謝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對於高鉀血症的出現,腎功能是關鍵。
  • 高鉀血症有哪些治療方式?
    高鉀血症是慢性腎臟病和心力衰竭的常見併發症之一,容易引發心臟驟停或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生命,但目前,中國高鉀血症患病率高,診斷率低、治療率低、複查率低1,診療現狀不容樂觀。那目前高鉀血症應當如何治療呢?高鉀血症的治療手段目前,高鉀血症的治療手段有很多種。
  • 高血壓合併高鉀血症,這個患者怎麼了?
    高鉀血症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電解質紊亂,極易導致惡性心率失常,嚴重者甚至會引起心臟驟停危及生命。針對高鉀處理是治療的第一步,但更加重要的是明確高鉀血症的病因。在1月20日的青年演說家中,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牟利軍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病例分享。
  • 榮成市中醫院提醒:謹食「老方瓜」,注意高鉀血症
    近期,榮成市中醫院腎病科接診了多例高鉀血症患者,其中有一位十分嚴重的患者入院時心跳瀕臨停搏,甚至還有1例患者在應用CRRT(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期間動態心電圖提示出現竇性停搏,可見高鉀血症是十分致命的!
  • 高鉀血症的心電圖表現以及研究進展
    雙重計數的確 切原因不明確,但最有可能是由於計算機誤判  T波 為  QRS波群引起。 中度高鉀血症時,QRS波增寬常 伴隨  T波的變窄;重度高鉀血症時,QRS-T複合體可 能融合成正弦波。 在這兩種情況下,計算機可能難 以區分  QRS波群與  T波。
  • 低鉀血症可以誘發猝死,了解清楚發病原因,幫助更好預防
    導語:很多人都對低鉀血症有相關的了解,實際上進行低鉀血症相關的病因了解可以有效的預防低鉀血症,以防止低鉀血症誘發的消化道等相應疾病,從而保持身體健康,同時低鉀血症也有可能會誘發猝死等風險,所以了解低鉀血症病因就顯得非常重要。
  • 專業醫護團隊保駕護航,高鉀血症患者轉危為安
    近日,保定第七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一例高鉀血症患者
  • CKD高鉀血症如何評估及管理?專家建議來了!|高鉀血症|專家建議|...
    高鉀血症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有研究顯示,CKD患者中高鉀血症總患病率為22.8%,腎功能越差,高鉀血症患病率越高。合併高鉀血症嚴重影響CKD患者的預後,加快腎臟病進展,高鉀血症可導致患者緊急住院、心血管事件等諸多不良後果,患者心血管相關死亡和全因死亡風險增加,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而且,高鉀血症前期缺乏特異性症狀,易被漏診。
  • 空窗近60年 高鉀血症新藥在中國獲批上市
    慢性腎臟病患者人數超1億   作為慢性腎臟病和心力衰竭患者常見的嚴重併發症之一,高鉀血症(血清鉀水平>5.0mmol/L)的發病率隨著疾病進展逐漸升高,且反覆發作、發生間隔逐漸縮短。此外,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或使用常規心臟病藥物(如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等)的患者患高鉀血症的風險更高。   數據顯示,全球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大約在200萬例,近40%慢性腎臟病終末期患者因為心律失常/心臟驟停而面臨死亡風險。目前,中國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已達10.8%,患者人數超過1億。
  • 高鉀血症新藥利倍卓正式上市
    我國約有1.6億CKD患者,其中近四成終末期CKD患者死於心律失常或心臟驟停,而罹患高鉀血症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是正常血鉀人群的26倍[1],嚴重高鉀血症患者的死亡率可高達30%[2]。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教授表示:「高鉀血症極易反覆,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 一例頑固性低鉀血症,真相到底是什麼?
    莫非是頑固性低鉀血症?那「真兇」會不會是它呢····· 吸取患者10月1日及9月30日的血清標本,進行血清鎂測試,如圖10,9月30日(門診)鎂離子0.5mmol/L,10月1日(住院)鎂離子0.48mmol/L。
  • CKD高鉀血症如何評估及管理?專家建議來了!
    高鉀血症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有研究顯示,CKD患者中高鉀血症總患病率為22.8%,腎功能越差,高鉀血症患病率越高。合併高鉀血症嚴重影響CKD患者的預後,加快腎臟病進展,高鉀血症可導致患者緊急住院、心血管事件等諸多不良後果,患者心血管相關死亡和全因死亡風險增加,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
  • 低鉀血症患者補鉀後突然死亡,一定要警惕這些教訓
    因此,當面對患者低鉀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兩種思路:第一,患者是真的缺鉀,血液和細胞內同時低鉀;第二,患者總鉀並不低,僅僅是血液中低鉀,很可能鉀被細胞攝取,這種情況叫做「重分布性缺鉀」,即鉀總量沒有下降,患者並不缺鉀,只是血鉀進入了細胞,「重分布」了。2.見尿補鉀!見尿補鉀!見尿補鉀!
  • 高鉀血症是怎麼回事?出現3個症狀,警惕高鉀血症找上門!
    在高鉀血症發病過程中也會有一些特殊的表現,因此留意到高鉀血症來襲,應該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改善,這樣才能夠防止血液中鉀離子濃度不斷升高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那麼,什麼是高鉀血症呢?很多人經常聽說高鉀血症這種病症,但是卻不知道高鉀血症具體是什麼,高鉀血症的出現主要就是血液中鉀離子濃度過高引起,直接影響到酸鹼平衡,在鉀離子濃度升高之後出現了電解質紊亂表現,這種情況就稱為高鉀血症。因此有高鉀血症出現之後應該及時改善,防止身體健康受影響。高鉀血症有哪些症狀?
  • 高鉀血症急危重症處理,三大治療措施要牢記
    高鉀血症是常見的電解質紊亂類型,早期多表現為乏力、噁心、心動過緩,隨著血鉀的升高會出現肢端麻木、肌無力、血壓降低、神志恍惚、嗜睡,嚴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難、低血壓、心律不齊,如不及時治療,嚴重的高鉀血症會導致心臟驟停甚至死亡。患者如果短期內出現血鉀升高至≥6.0 mmol/L或高鉀相關性心電圖異常表現屬於高鉀血症急危重症,需要緊急處理。高鉀血症對心臟有哪些影響?
  • 中國首個高鉀血症風險評估量表即將誕生
    研究[1]表明,血清鉀水平≥5.0 mmol/L增加CK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且併發症越多,死亡率越高。此外,高鉀血症引起的RASSi減量或停用,會加快患者腎病進展[2],增加CKD患者的住院風險[3],增加患者的醫療經濟負擔[4]。 高鉀血症患者前期缺乏特異性症狀表現,易被醫生和患者忽視。
  • 出現高鉀血症的原因是什麼?該如何處理? - 腎泰網
    高鉀血症是指血鉀>5.5mmol/L。出現高鉀血症源於三個原因 :攝入增多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飲食中鉀離子攝入增多,如過多進食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向細胞外轉移:體內鉀離子主要分布在細胞內,細胞外僅佔很少和一部分,但細胞外鉀起重要的生理功能。當出現酸中毒,此時血pH值降低,鉀離子向細胞外轉移。此外組織破壞(擠壓症候群、橫紋肌溶解主要見於地震、車禍等)、溶血等,肌細胞和紅細胞內鉀離子向細胞外釋放。
  • 低鉀血症,怎麼引起的?
    腎功能不全、腎衰竭、透析的患者,常常因為腎臟排洩鉀的功能下降,而出現高鉀血症。 可有的人卻偏偏是血鉀低,低鉀血症又是因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低鉀血症?
  • 高鉀血症很好理解,但它嚴重時,肌肉及心臟都會有問題
    血清中鉀含量每升超過5.5毫摩爾被稱為高鉀血症,其主要表現有四肢無力、手腳感覺異常和肌肉酸痛等。一旦確診高鉀血症需積極治療,以免因為心搏驟停而危及生命。成年人血鉀濃度每升超過5.5毫摩爾被稱為高鉀血症,超過7.0毫摩爾被稱為嚴重的高鉀血症。高鉀血症的臨床表現是血液動力學不穩定、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以及神經肌肉症狀等。也有很多高鉀血症患者並沒有明顯症狀,也有的存在非特異性體徵和症狀,而導致心搏驟停,最終死亡。其實高鉀血症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就能降低對身體帶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