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走火折射出年輕人的集體焦慮

2021-01-14 紅網

時刻新聞

—分享—

  昨天,一本1989年出版的老書在微博上火了!這就是被廣大網友稱之為「曠世奇書」的《怎樣徵服美麗少女》,該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解了如何追求女生。(7月11日《揚子晚報》)
  
  歷史上,確實不乏一本好書剛出版時備受冷落,若干年後才大放異彩的先例。然而,這樣的情況一般都發生在文學史上,這樣的書,也以文學名著居多。
  
  《怎樣徵服美麗少女》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只看書名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是教那些初涉情場的男生如何去追求女生的,是一本「實用」、「生活」類的圖書,談不上什麼文學性。
  
  那麼,這樣一本1989年代出版的老書,何以在時隔24之年後被網友「撈」出並膜拜?原因不外乎如下三點:
  
  現在的未婚男性普遍為自己的婚姻狀況感到焦慮。正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人們的價值觀日益多元化。就年輕女性而言,「拜金」、「攀富」等物質色彩濃鬱的思想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被實踐,「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論調甚囂塵上就是明證;就年輕男性而言,大學畢業能順利就業而不「啃老」已屬不易,何況還得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畢業到結婚)積累下足夠多的財富——沒錢拿什麼買房、買車?沒房、沒車哪個女生跟你?——生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而這種生活壓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來自婚姻的壓力,因為婚姻是每個人走上社會以後面臨的人生第一大課題。未婚女性中「拜金」、「攀富」者日眾,媒體又對諸如「富豪徵婚,應者雲集」之類的鬧劇大肆渲染,對「男女比例失調」、「光棍數量增多」等問題過分關注(有些甚至是誤讀),使得未婚男性普遍對自己的婚姻狀況產生焦慮。這種情況下,未婚男性開始探尋實用性強的徵服「女神」的方法也就不足為奇了,而《怎樣徵服美麗少女》正好能夠滿足他們這方面的需求。
  
  許多未婚男性正處於「高智商、低情商」的困境而不能自拔。從應試教育體制下脫穎而出的學習精英們,若論考試、成績等「智商」方面的表現,那可真是一個比一個強,但若論自我認知、社會交際等「情商」方面的表現,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學生時代,拼的是成績,成績好了,你的前途就一片光明;成績不好,哪怕你性格再開朗、有多強的交際能力和組織能力,前途都會充滿黯淡,誰能真正擺脫「只以成績論英雄」的教育評價機制的束縛呢?參加工作以後就不同了,你得與同事合作、與上級溝通、建立自己的交際圈,這時,人際交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實際情況卻是,許多未婚男性連跟自己的同事、上級溝通都感到困難,面對自己心儀的「女神」,焉能不束手無策?「高智商、低情商」的惡果至此顯露無疑。怎麼彌補自身「低情商」的短板、儘快解決自己的婚姻大事?最直接的辦法莫過於求助於實戰技巧指導類圖書了。
  
  當然,《怎樣徵服美麗少女》的爆「火」,也與一部分人的懷舊情結不無關係。正如一提到自行車,許多人馬上就會想起「永久」、「飛鴿」、「紅旗」並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濃厚的懷舊情緒一樣,一談到愛情,許多人自然也會對上世紀80年代的那種基本不受物慾支配、愛情至上的婚戀觀產生一種深深的懷念。然而,時光不會倒流,過去的東西再美好,也終究回不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來,那怎麼辦?只能通過對那些具有鮮明時代印記的物件的關注來寄託我們對那個時代的留戀與不舍了,《怎樣徵服美麗少女》正是這樣一個具有鮮明時代印記的物件。
  
  社會已經不是那個社會,人也已經不是那時候的人,人們的價值觀、婚戀觀更不可與那時的價值觀、婚戀觀同日而語。如果你拿上世紀80年代追求女生的方法去追求眼前的「女神」,能俘獲「女神」的芳心嗎?人家不「呸」你、不罵你「土帽兒」就不錯了,你還想抱得美人歸?做夢吧您哪!
  
  文/徐生壇

來源:紅網

作者:徐生壇

編輯:葉鵬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3/07/12/4704657.html

相關焦點

  • 嗅到年輕人價值300億的焦慮 綠瘦、同仁堂都出咖啡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某巴克動輒30起的價格,恐怕北上廣一般的打工人也未必能做到「某巴克自由」。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辛巴燕窩」事件,可以看出年輕客戶群體的「焦慮。」來自「螳螂財經」易不二的文章就指出,盯緊那群養生的年輕人,他們的焦慮值300億 。據「螳螂財經」易不二的文章,引用《2019年中國大健康消費發展白皮書》,在滋補養生類目中,燕窩獨佔鰲頭,成交額佔比近三成。從消費群體來看,佔比接近40%的90後、00後已經成為絕對的消費主力軍。
  • 書業訪談錄︱21世紀琉璃廠:專訪孔夫子舊書網創始人孫雨田
    把孔夫子舊書網比作「21世紀琉璃廠」,只因它和那條熙熙攘攘的街道確有幾分氣質上的契合。老夫子逛北京城,自帶指南針,不知不覺往廠甸走,而賽博空間裡的讀書人,兜兜轉轉,總要回到「孔網」。孔網的氣質和它的創始人顯然是有關係的。
  • 別了,上海文廟舊書市場!
    我來這裡的目的是逛書市,對文廟裡的建築縱使有興趣,也不及這舊書中淘點好書重要的多。得知文廟舊書市場開業的一開始,書市並不頻繁,1986年,文廟成為舊書市場,一年下來僅有數次開市。到了1993年,有人提議把書市建成和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的舊書市場「十裡書市」一樣,自此,文廟舊書市場就開始與每周日與公眾見面,舊書市場的書商迅速增加,變得繁榮起來,一直延續至2020年的春節前。有工作人員說預計3月份擬開始對文廟進行維修,差不多需要兩、三年的時間,至於舊書市場這兩、三年何去何從沒有定論。
  • 在重慶舊書市場淘書
    ——茅盾《舊書鋪》」上引的是茅盾《舊書鋪》。抗戰時期,很有一些文化人流落重慶。缺衣少食尚在其次,無書可讀卻是要命的事情。大概因為這個緣故,重慶也曾興起一些舊書鋪子。茅盾所記的是一處名為「米亭子」的舊書街。如今,張恨水、茅盾屢見過訪的這處舊書樂園早已風流雲散。唯一可供追想憑弔的遺蹟,是1942年成立的「米亭子小學」。不過,該小學早已遷出江北城原址,「米亭子」名存實亡了。
  • 書販的舊書人生:尋常的生活,不尋常的故事
    書販與書打交道,所見所聞無不與書相關;而書販又是一個個尋常的個人,有著尋常的人性,有著尋常的人生——當書販們尋常的生活與書發生關聯時,卻也會牽涉出一些不尋常的故事。陳曉維的《書販笑忘錄》寫的是書販的故事,相對於書販與書的關聯,陳曉維更關注的是書販的日常生活和他們的生存狀態,他寫到的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過去,都有精彩的故事。
  • 西站舊書市場,昆明需要這個老書房
    你知道孔夫子舊書網嗎?它是中國最大的舊書交易平臺,目前網站以古舊書為最大特色,在中國古舊書網絡交易市場上擁有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不信咱們就去昆明最大的舊書交易市場——西站舊書交易市場看看。仔細一看,原來是舊書交易市場中不知誰家的老闆解決了早飯,開門營業了。西站舊書交易市場——昆明如今最集中的舊書交易市場,雖然舊書攤的老闆謙虛地否認著,但他眼裡的驕傲卻不小心露出了頭。如果說潘家灣是古物聚集的市場,那這裡一定是舊書鋪成的天堂。
  • 舊書的三步處理法
    作者 | 河洛草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舊書清潔# 我家的痴書齋,向陽通風。因此,就可以防止潮溼發黴情況的發生,書櫃裝有玻璃門也可起到防塵的作用。但新購的舊書,必須經過三步消毒殺菌處理後,方可上櫃閱讀。三步處理法如下概述。第一步,冷凍。收到快遞送到的舊書,拆除外包裝袋,留內層包裝,將其裝乾淨的塑膠袋子裡封好口,放進冰箱冷凍二十四小時後取出即可。第二步,曝曬。將冷凍後的舊書,去除塑膠袋子及內層包裝,置裸書於烈日之下,約四個小時左右即可。第三步,酒精消毒及損傷修復。
  • 「曝光」舊書的網上「潘家園」「孔夫子舊書網」店鋪售賣盜版售後...
    近日,「電訴寶」接到消費者投訴「孔夫子舊書網」商家稱下單商品到貨質量問題,商品售假,當聯繫商家售後退款卻遭拒。此外,據「電訴寶」接到用戶對「孔夫子舊書網」商家的投訴案例顯示,「孔夫子舊書網」存在網絡售假、商品質量、訂單問題、退款問題、霸王條款等問題。
  • 焦慮的年輕人,火爆的美容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DoNews ,作者 | 李可馨,編輯 | 楊博丞怕醜、怕老,年輕人的焦慮,正撐起一片新市場。《2020年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年輕人成為當下最焦慮自身健康狀況的群體。燕窩、阿膠、抗糖丸、美白丸、膠原蛋白,慢慢爬上年輕人的「美容養生清單」。不同於護膚、醫美的「外敷外調」,「口服美容」介於兩者之間,更解年輕人的風情——輕鬆便捷、試錯成本低,滋養新的消費圈層不斷蔓延。入局焦慮越大,市場越大。
  • KY創始人錢莊:生活被「規定」了,是年輕人的焦慮所在
    她坦言自己不常感到年輕人普遍面臨的迷茫和焦慮,也從不追求「work,life balance」。在她眼中,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真正的事業決不能和生活分開。這個29歲的女孩計劃在退休後讀一個哲學博士學位,她始終渴望尋求「宇宙的真理」。「最想改變的是大家的心靈狀態,讓這個社會上的人去意識到,美好的生活不只有一種可能,幸福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 李公明︱一周書記:為了讓舊書中的珍本……重見天日
    (該書「內容簡介」)我相信沒有哪個愛書人會不喜歡這一桌子盛宴,但是在大快朵頤之際恐怕又會生出縷縷的遺憾之思——愛書的人誰沒有品嘗過與書邂逅中的失落?誰沒有經歷過為書所困、所累的窘境?也正因如此,聽一位書業大佬以經營者與文學家的雙重口吻講述那些舊文學書與作家及讀者的故事,而且講得那麼津津樂道、那麼如數家珍——更重要的是講得那麼平實樸素、那麼推心置腹,這是天賜於愛書人的爐邊夜談。
  • 失眠、焦慮、易怒 年輕人初入職場該如何適應
    醫案:小張,30歲,失眠+焦慮小張剛過30歲,卻已失眠4年多。小張研究生畢業後順利入職,焦慮卻隨之而來,擔憂自己無法勝任工作、擔憂與同事的關係等等,整夜無法入睡,需長期服用安眠藥助眠。多次到醫院就診,醫生開了安眠藥和抗焦慮類藥物,服用後稍有改善。但最近由於工作量增加,小張的失眠、焦慮又加重了,還很容易發脾氣。服用之前的藥也改善不明顯,吃不下飯,逐漸消瘦,黑眼圈愈加嚴重,還很容易忘事。另一方面,他也覺得不能再繼續依賴藥物,於是急忙尋求中醫治療,來向德叔求助。
  • 超半數年輕人活於焦慮,最怕周日晚上到來
    據微博一項調查顯示,在2.4萬網友中,有8成人會在周日晚上感到特別焦慮。(圖源:微博)    周日焦慮:年輕人逃避壓力的直接表現  巴甫洛夫學說的「動力定型」提到:人們在工作日,分秒必爭,聚精會神於工作和學習,形成了有規律的
  • 美媒:疫情「信息過載」令美國年輕人焦慮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2月5日的報導闡述了年輕人焦慮的原因。 報導稱,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消息多到讓人躲都躲不開——包括大規模隔離、致死人數的實時更新,以及對病毒的溯源等等。
  • 孔夫子舊書網:比淘寶大一歲的「電商奇葩」 不主張996
    孔網盈利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舊書電商是個暴利行業。「這是個苦行業,沒有人願意幹,所以我們才能幹這麼久。如果真的好賺錢,巨頭早就進來了。我們的態度就是,量入為出。」孫雨田對虎嗅說。究其原因,在於二手書交易本身在流通環節成本過高, 不僅供需本身都非常碎片化,用戶廣泛而分散,而且履約耗時耗力。更重要的是,舊書交易堪比古玩字畫、沒有一個統一透明的價格體系。
  • 老劉頂著一頭白髮,是我們這兒舊書經營的領軍人物
    作者 |書友密州文瀚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老劉的多彩人生賣書的老劉頂著一頭白髮,卻是紅光滿面,這種容貌,有一個詞語可以形容,那就叫鶴髮童顏。在我們小城的書商之中,年近半百的他其實年齡不很大,可是他確實是我們這兒及周邊縣市舊書經營的領軍人物。他實在是一個可愛又「可怕」的人。老劉可愛,在於他的豪爽和仗義。他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家住在城郊的農村,誰家壘牆蓋房,誰家曬糧打場,誰家娶媳婦兒嫁閨女,總少不了他的幫忙。他整天穿梭在諸日膠高安之間的舊書市場,經手的書數量多、質量好。
  • 周立齊說想做個好人:一個小偷7年的救贖,一場1700年的集體焦慮
    4月20日這天,本該是美好的一天,本該是永不言棄的陪跑男汪峰登上頭條的歡慶日子,卻還是意外殺出了刑滿釋放的偷盜青年周立齊,而本該被深情等待的家人幸福擁抱的周立齊,卻沒曾想到在走邁出大門的那一刻,被三十多個充滿銅臭味的男人包圍。這一切發生的太快,對於汪峰,對於周立齊,對於所有人都是一場突然,也是一種冥冥之中,天註定。
  • 中國育兒式焦慮下,家長別被推著走,「慢養」更能出細活
    然而這些家長也是被中國式育兒的焦慮推著走,害怕自己稍微不注意孩子就比別人慢了一步,害怕自己成為不了別人眼中稱職的家長。------題記王女士和陳先生就是這樣一對90後父母,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本來希望孩子可以不被世俗所約束,自由自在的成長,但是又擺脫不了傳統觀念以及現在中國育兒式焦慮的影響。
  • 孔夫子舊書網時代的變遷
    作者 | 我不曖昧(孔網店鋪:我不曖昧的書攤)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孔網始創於2002年,官宣如此。不過我的印象應該早於02年。再入孔網,不過三四年,買書習慣未變,但重心移至舊書。主要是閱讀的感覺,――捧著一本舊書閱讀,和翻看新書,完全狀態不同。可能因為自己老了,也可能這種感覺才對頭。閱讀量逐步增大,而自己身處遠隅,好多書籍很難謀面,只有在孔網搜書,購書。
  • 明日放映|舊書之中有秘密
    1號廳=影片信息=導演:三島有紀子主演:黑木華/野村周平/成田凌類型:懸疑製片國家/地區:日本上映日期:2018年片長:120分鐘=劇情簡介=輾轉於人世間的舊書在鎌倉街道的一角,靜靜地坐落著一間默默經營舊書買賣的舊書店。這家店的主人是一位與舊書店完全不搭調的年輕貌美女子。只不過遺憾的是,女店主相當怯生,甚至讓人為從事待客服務行業的她感到擔心。然而,與待人冷淡的態度相反,她對書籍持有超乎一般人的異常熱情,並擁有非比尋常的舊書知識。不論是什麼樣的謎團、秘密,只要是與舊書有關的事,她都能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