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揚與責備》:無條件的愛,只是游離於評判世界之外的美麗天堂

2020-12-22 愛打機的妹子

人們常說,變老的最大好處大概就是不會在乎別人的看法了。我認為這只是老人缺少群體交流的一種自我安慰。事實上,我身邊的老人比任何人都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我奶奶會因為我媽對她的一句責備,徹夜失眠,多次給我打電話說她是只為了我們好才這麼做的,希望從我這裡尋求支持和安慰;我爺爺年紀大了耳朵也不好使,大家聚餐吃飯時嘻嘻哈哈,他聽不到,他活在一個孤獨的世界裡,經常會發脾氣說我們在笑話他,飯都不吃離開餐桌。

老人經歷了大半輩子的拼搏,終於能安享晚年時,卻發現自己沒有了經濟來源,兒女也已經長大,有自己的想法,老人在世上存活的最後幾年,要求的不過是兒孫的尊重與孝敬,因此老人會對家人的評判更為敏感。那麼人在一生中要面對的讚揚和責備究竟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在《讚揚與責備》一書中能找到答案。

《讚揚與責備》是2020年1月出版的關於家庭、朋友、伴侶、工作以及媒體所面對的讚揚與責備。

我曾經單純地認為,讚揚是褒義詞,責備是貶義詞,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讚揚和責備在不同環境、不同語境的情況下,所表達的意義也不盡相同,甚至會起到相反的後果。

接下來我將從讚揚與責備的含義家庭評判制度以及孩子養育觀三個方面對讚揚與責備進行闡釋

01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讚揚與責備是每個人內心尊嚴的潛在貿易

人類對尊嚴的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讚揚和責備究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大家都很熟悉「皮格馬利翁效應」。

傳說一位希臘的雕塑家,她愛上了自己雕刻的一個美女雕像,天天到神殿祈禱能擁有像雕像般美麗的妻子,最終雕塑家感動了神,雕像變成了活人,成了他的妻子。

這個希臘童話講述的是一種期望效應,後來用於形容教師對學生寄予很大期望,有形或者無形中向學生源源不斷傳遞讚揚與鼓勵,學生有更大機率獲得成功。在生活中也有不少的例子,比如說家長望子成龍,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給予讚揚與鼓勵,孩子也會不負眾望,考出讓人滿意的成績。讚揚的需求以及讚揚給我們帶來的尊嚴感對我們人生的意義非常重大。

《追風箏的人》中阿米爾沒有母親,他十分渴望父親的認同。阿米爾喜歡寫故事,他寫的故事父親連看都不看。為了迎合父親的期望,他學習足球,為成為父親口中所描述的「男人」而努力。可惜阿米爾對運動天賦的缺乏,一次又一次讓父親失望。父親對僕人哈桑的重視讓阿米爾嫉妒萬分,最後阿米爾成了「壞孩子」。

儘管哈桑對阿米爾如兄弟般忠誠,阿米爾最終因為嫉妒,將哈桑推入水深火熱之中,自己也陷入了自責與羞恥的困境,多年來無法自拔。由此可見家長對於孩子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的肯定,關乎於一個孩子一生的道德和品質。

讚揚在尊嚴的貿易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別人對你的肯定與讚揚會讓你心甘情願的做一個好丈夫,好員工,好鄰居。讚揚對於尊嚴的肯定,是一種內在激勵,往往能引導著我們的行為與目的。

如同我上一篇分析的《遊戲力養育》所說,當你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世界中來,給孩子蓄滿「愛之杯」,支持並讚揚孩子的行為,能夠更加溫柔地推動孩子向上生長。而對孩子的責備和否認,容易引起孩子的毒性應激反應(家長對孩子的忽視、否認或者暴力,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危害,影響孩子對下一代的養育觀念)。

家長對孩子的責備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神秘巨星》中,母親因伊希婭不理解自己,強迫自己離婚而責備伊希婭,伊希婭最終理解母親的難處,放棄強迫母親離婚;《地球上的星星》中,因為伊夏有閱讀障礙,父親責備他丟光了自己的臉,導致伊夏對所有事情不再感興趣,變成一個沒有童心的內向的孩子;《驚魂記》中,母親從小對諾曼的咒罵,導致諾曼產生心理障礙,後來諾曼把母親殺死,導致自己人格分離,「母親人格」永遠活在了自己的身體裡。

由此可見,不同程度的責備,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程度也會不同,輕則將孩子引導回來正軌,重則將孩子越推越遠,甚至產生生理和精神上的疾病。

說到底,讚揚和責備是我們對於尊嚴的貿易。成年人十分重視尊嚴,為了尊嚴而努力爭取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條件,更高的決策地位。在孩子的世界他不懂得尊嚴,他只懂得被讚揚的幸福和被責備的羞辱感。家長適當的讚揚和責備,有利於呵護孩子健康地向上生長。

02 青少年對家庭評判方式與制度的挑戰,不是為了擺脫家庭而獨立,而是奪回自己對生活的控制權

心理學家經常會遇到一些奇怪的家庭現象:在一個家庭中,弟弟因為成績優異而得到誇讚,媽媽發現哥哥被冷落在一旁,於是走到哥哥身邊說:「我看到了你屋裡做的火車模型,棒極了!」哥哥走回房間,把辛苦搭好的模型拆毀。

為什麼有的人因為讚揚而開心,有的人因為讚揚而生氣呢?莫非是因為哥哥不喜歡讚揚嗎?不是的,哥哥生氣是因為他認為媽媽不懂他,媽媽只關心弟弟的成績,出於公平不得不找一個角度去誇讚哥哥。這種讚揚並不是真心欣賞和讚揚他,哥哥進而毀掉火車模型,奪回自己的控制權。

還有一種家庭現象,家人的評判並不是出於責備,但傾聽者會認為這些評判就是責備他的能力。我最近就經歷過這種感覺。

前段時間,家裡準備舉行一次聚餐,需要訂餐館的包間,而家人把這個決定權交到我手上。我興致衝衝地安排好了一切,並將聚餐地點告訴家人,家人也表示支持。但在聚餐前一個晚上,家人無意中說了一句話,覺得那個地方不太好,不過也無所謂。

就是因為這樣一件小事,我跟家人吵起來了。一開始只是在爭論,當初是他們讓我決定,並且他們也知道我的安排,表示沒有意見,現在卻又說不好,為何在一開始就不提出意見?家人也開始反駁我,說我考慮問題不全面,也責備我內心過於敏感,他們只是在陳述一件事。

其實我和家人的行為與反應,也是出於一種「自利歸因偏差」的心理現象:當人們面對一些積極的、正面的結果時,通常把自己的行為歸因於內部的品質特點,如能力、態度、動機等;當面對一些不好的、失敗的結果時,把自己的行為歸於外部的因素。

當出現了一種小事刺傷了我的尊嚴時,我的自利歸因偏差就會自動出現對自己進行防禦性自衛。當然,最後我和家人最後爭吵的結果也沒有改變安排,反而最後我發完脾氣後,我爸認真向我解釋,安撫了我的情緒。我之所以能夠在充滿正能量、健康而快樂的家庭氛圍生長,源於我家通融型的家庭評判制度。

一個家庭評判制度正確與否,取決於它是嚴格的還是通融的。

1、嚴格型家庭評判制度對於哥哥因為母親的讚揚而拆毀火車模型的行為,在嚴格型家庭評判制度中,會被歸類為無理取鬧。在嚴格型的評判制度中,讚揚必須是有理有據,並且有相當高的要求。孩子考試98分,家長會糾結於為何錯失了這2分,直至孩子考了滿分,才會得到家長真心實意的讚揚。

在嚴格型家庭評判制度中,孩子會為了達到目的而撒謊,為了躲避責備而推卸責任,他們得到讚揚後會大聲宣告,因為讚賞來之不易。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納什從小就被灌輸必須要比別人優秀的思想,長大後卻因為還沒研究出博弈論而精神分裂。他只有研究出超越別人的理論,才能獲得同學和家人的支持。但因而產生的精神分裂困擾其一生。

2、通融型家庭評判制度在通融型家庭評判制度中,孩子對制度的挑釁、犯下的錯誤是可以接受的,儘管到最後大家依然無法達成共識。但是在通融型家庭制度裡,對於所發生的讓人不滿、疑惑的事都要進行解釋。不僅孩子要解釋為何要搶其他人玩具,家長也要解釋為何不能讓孩子搶其他人玩具。雖然在這類型家庭中大家會相互理解,掌握通融的「度」十分重要,也非常艱辛。

因為青少年對於剛獲得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而興奮不已,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挑戰家庭的評判制度,進而慢慢形成自己獨有的評判制度。很多人稱這個過程為「反叛期」,其實本質上這個過程是孩子的成長期。

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會過於衝動地評判家人,在評判家人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內疚之情,他們需要花很長時間恢復狀態,這是生理原因使然,家長不能過於苛責孩子。不管青少年對父母吼得多兇,他們依然重視父母的回應,他們挑戰家庭制度,並不是為了讓父母知道他在沒有家庭的幫助下也可以活得好好的,而是在告訴你們,他長大了,他需要你們認可他的評判制度。

03 游離於評判世界之外的「美麗天堂」並不可取,「有條件的愛」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我認為《神偷奶爸》中格魯變成一個大壞蛋,跟她母親的態度息息相關。當小時候格魯向媽媽炫耀自己製作的火箭模型時,她母親反應平平,只「嗯」了一聲;當格魯製造出會飛的火箭時,母親雖然驚訝,也只「嗯」了一聲。直至格魯把三個小女孩照顧得很好時,母親才跟他說了一句:「我為你驕傲。」

仔細一想,如果沒有三個女孩的出現,格魯是否會在變壞的道路越走越遠?母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在格魯的成長過程中卻沒有給予他應有的教育。在影片中,母親甚至不在乎格魯的學習成績,更不用說興趣愛好。若母親能給與格魯更多的讚揚、理解和支持,格魯的人生是否就會不一樣?

心理學家把家庭評判制度中的敏感反饋迴路比作中央供暖系統:當屋裡氣溫低於一個預設值時,它會發出信號啟動鍋爐,直至氣溫恢復正常。如何才能讓家庭的「供暖系統」恢復正常?我們將藉助《遊戲力養育》所提供的方法恢復「家庭供暖」。

《遊戲力養育》認為:傳道受業解惑只是教育的責任,呵護孩子健康成長才是教育的本質。適當對孩子進行讚揚和責備,才能在保護孩子心靈的前提下輔助他成長。

1、參與到孩子的世界中來,用讚揚與支持的方式與孩子產生聯結孩子是遊戲世界的專家,在遊戲世界裡會獲得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控制權。正如《地球上的星星》裡的伊夏,在爸爸看來他連閱讀都不會的一無是處的小孩,但他擁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他的想像空間中他就是天才。

作為父母,不要應付式地陪伴孩子,孩子的敏感系統比你想像中的要發達,你的一個眼神他都可能感覺到你對他的拋棄。真情實意地參與到孩子的世界,換位思考,用孩子的角度看待世界,也許你就能理解孩子反叛的原因。

2、責備是輔助孩子回到正軌的方式,輕推是使孩子向上成長的關鍵很多父母只看到孩子表面上不愛學習,不愛與他人交談,呵斥他們向鄰居家孩子學習,期末考試必須考多少分。用苛責的態度對待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是無法磨滅的。前段時間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認真上網課,對其進行責備,孩子承受不住心理壓力跳樓自殺。

這並不是個例家庭會發生的現象,而是中國傳統應試教育所導致父母對於學習和教育上的一些認知扭曲。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並不可取,過分責備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會引起不可挽回的局面。讚揚和責備兼行,輕輕推動孩子的生長,也會孩子在心甘情願的情況下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每個家庭都會有其評判制度,但家庭的評判制度需要通融與嚴格並行。通融能讓孩子產生共情力,心甘情願接受你的建議並付諸行動。而嚴格則會給孩子的安全世界設下界限,讓其明白超越這條界限將會受到社會和道德的處罰。

04 結言

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在我眼裡無意中的一個眼神和動作,在你眼裡可能會變成責備。

半年前,我爺爺偷偷塞給我1000元,說給我買項鍊,到時候嫁人用(我爺爺因為耳聾,與世隔絕已久,不知道現在一條項鍊要多少錢了)。

我開心地跟奶奶說了這件事,奶奶卻自己生悶氣,我一頭霧水。後來她回到房間給我拿了3000塊,說:「他給錢你買項鍊,我給你買戒指!」原來奶奶以為我在暗示她爺爺對我比她對我好。

我當時知道了她在吃醋,想把錢還給她,她卻很生氣:「你為什麼只收他的錢不收我的錢?」多麼像一個小孩子啊!我只能抱抱她說:「奶奶你對我真好!」

我收下了她的錢,她開心了好些天,因為她又贏了我爺爺,這是對她的讚揚。贏過我爺爺是她後半輩子的目標,她一直想活得比我爺爺長命,可惜這個卻沒辦法實現了。

人們之所以那麼迷戀「無條件的愛」,因為這種愛不會給你評判,你的所有行為在他眼裡都是可以接受的,無所謂讚揚和責備。這是游離於世界之外的美麗天堂,因為我經歷過,所以我懂得。

——END——

#有愛有家#

本文由@愛打機的妹子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讚揚與責備》:讚揚教育並非萬能膏藥
    其實被溺愛毀掉的千千萬萬的孩子,並不一定天生下來就是壞孩子,所以我對現在「無條件的愛」和什麼「讚揚教育」是極其反感的。雖然我也渴望被讚揚,但很多時候人們只會對你不產生讚揚影響的方面進行讚揚,其實這並不是我們需要的,有時候我們甚至感到這是侮辱,而你需要得到的讚揚他們絕不給予滿足,外人不給你是怕你獲得快樂和向上的能量,父母不給你是怕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就會變得驕傲。
  • 豆瓣9.0《讚揚與責備》:被表揚就尷尬,受責備就委屈,怎麼破?
    一個三個多月的嬰兒,他們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食物和溫暖,甚至不僅僅是來自父母的愛,他們還需要一種能傳達出"你是多麼討人喜歡"、"你多麼可愛"等等這些信息的愛。如果小寶寶無法得到這樣的表達,他們的反應就會比較激烈。從嬰兒期一直到成年期,甚至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求著讚揚,尋求著認同,這個構建了我們良好的人際關係。比如夫妻關係。
  • 《讚揚與責備》:真正會說話的家長,既讚美得貼心,又責備得入心
    最開始是從家庭中,學會「察言觀色」,每個家庭都自帶一套評判系統,一個家庭的溝通模式是交流式的還是獨裁式的,是孩子未來與人打交道的方式模板。《溝通的藝術》從談話、遵從取向,將家庭中的溝通模式分成了一致、放任、保護、多元4種類型。特麗·阿普特的《讚揚與責備》則從家庭評判系統的角度,將家庭的溝通模式分成嚴厲和通融兩種。
  • 你也許不知道,你的「讚揚」可能正在摧毀另一個人
    可是我們在評判孩子的時候還是只能看到他的「聰明」,而看不到「他其實根本沒有努力,」這一切都源於平時錯誤的評價語。《讚揚與責備》一書裡提到了一個案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偉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選擇兩組對學習不感興趣,成績不太好的孩子,交給他們完成作業。開始的時候實驗採用非常簡單的內容,然後逐漸增加作業的難度。
  • 「無條件的愛存在嗎」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 Stephen Kendrick, The Love Dare生活中,總能聽到許多人談論「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總是被奉為「真愛」,甚至是最至高無上的「愛」。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是,在穿越重生種田總裁等小黃文的世界之外的這個現實世界裡,」無條件的愛「真的存在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當我們談無條件的愛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什麼?
  • 愛自己就是絕不為任何事責備自己——露易絲·海
    對愛人、孩子、父母、陌生人……都可以說「我愛你」,卻唯獨忘了愛我們自己。從今天開始,我不再為任何人任何事而責備自己。在教堂的工作中我逐漸意識到,我應該愛自己、贊同自己。這對我來說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重要的,儘管我還在拖延——就好像你總是說明天再開始節食。可是我沒有時間再拖延了。開始的時候,我很難站在鏡子面前對自己說:「露易絲,我愛你,我真的愛你。」然而,隨著我的堅持,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我不再像過去那樣責備自己了。
  • 世界上最美麗的鳥和最美麗的花:天堂鳥和天堂鳥花
    這是一株鶴望蘭花,又稱天堂鳥花。原產於非洲南部,因酷似天堂鳥而得名。這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美麗的鳥,來自極樂世界的天堂鳥。天堂鳥花是多年草本植物,葉片長,花長25~45釐米,寬10釐米頂端急尖,葉柄細長。天堂鳥又被稱為快樂鳥,它們生活在深山老林裡邊,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天堂鳥花喜歡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環境。
  • 有幾人能游離在羿之箭靶之外呢
    有幾人能游離在羿之箭靶之外呢《莊子諵譁》囈談—德充符第五(有幾人能游離在羿之箭靶之外呢)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今子與我遊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蹵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我與夫子相與遊於道德之境已經十九年了,這是《莊子內篇》第二次出現十九年的字眼,第一次是在《養生主·庖丁解牛》,十九年的解釋,就是極陰陽之數,在這麼久的時間中,先生伯昏無人並沒有覺得我身體上的殘缺。
  • 想要讓一段愛作廢,只要無條件地去愛就好了
    在一段感情中,許多人都會冒出這樣的想法:如果你愛我的話,你就會......;如果你喜歡我的話,你應該......,他們認為只有「無條件」的愛才可以成就一段感情。雖然無條件的愛是可以的,對一個人可以一直愛,但是這種愛是要有底線的愛,也是有「條件」的愛。
  • 因為愛,《無條件》
    好了,說到這,就要引出今天小魚推薦的曲目《無條件》,陳奕迅的粵語經典。小魚強烈建議,如果是第一聽這首歌的話,可以採取一次聽三遍的方法。第一遍,不看歌詞聽音樂,第二遍是看著歌詞聽,因為它的詞更為優美。第三遍聽的是(live2015版)這一個版本節奏更為舒緩,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直擊內心。
  • 美麗新疆是人間的天堂
    美麗新疆是人間的天堂 美麗新疆是人間天堂 山美水美花兒開放 美麗新疆是音樂天堂 木卡姆的歌聲流淌 喀納斯的水那拉提的風 藍天白雲和悠悠牧場 帕米爾高原塔克拉瑪幹 金黃沙漠和連綿雪山
  • 黛安娜的這張照片,遭到查爾斯的責備,卻讓威廉夫婦看後淚流不止
    英國作為一個古老的國家,他們在世界上有著很高的影響力。
  • 天堂真的存在:去愛,不會孤單!有愛,就是天堂!
    但他將爺爺年輕時的照片拿給科爾頓時,科爾頓確認這就是他見到的人,科爾頓告訴父親,天堂裡的人都很年輕。科爾頓知道人們不相信他說的話,也問過父親是不是相信他,但由於這件事超出了託德的經驗之外,託德無法解釋,所以不願正面回答科爾頓的問題。而科爾頓始終堅持他所看到的一切,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真的去過天堂。
  • 黃乙玲:愛你無條件
    黃乙玲:愛你無條件 ∶158cm   體 重∶39kg  星 座∶處女座   血 型∶O型   興 趣∶音樂、演戲、看書   才 藝∶山地舞、爵士鼓、西班牙舞、黃梅調  運 動∶慢跑、羽毛球、保齡球  個 性∶善良、純真、溫柔、積極   喜歡的歌手∶美空雲雀、瑪莉雅凱莉     【專輯】  1987年《講什麼山盟海誓》、《收不回的愛》
  • 巴黎市長候選人比贊走訪美麗城 讚揚華人「非同一般的勇氣」
    共和國前進黨(LREM)籍巴黎市長候選人比贊和法國國民議會議員陳文雄在位於巴黎美麗城的幸福樓與多位華人代表座談。(圖片來源:歐洲時報記者潘越平 攝)座談代表合影。圖片來源:歐洲時報記者靖樹 攝) 【歐洲時報記者靖樹巴黎報導】2月25日,法國前衛生部長、執政黨共和國前進黨(LREM)籍巴黎市長候選人比贊(Agnès Buzyn)和法國國民議會議員陳文雄、巴黎20區區長卡蘭德拉(Frédérique CALANDRA)、以及多名LREM籍區長候選人一同來到位於美麗城的幸福樓酒店
  • 何謂《無條件》的愛?一起解讀超直白情書
    陳奕迅《無條件》 《無條件》是由潘源良作詞,Eric Kwok(郭偉亮)作曲,收錄於專輯《準備中》中,發行於2015年07月13日,《無條件》的初版是《異夢》。該歌曲於2015年12月獲得第16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年度粵語歌曲提名。
  • 《天堂向左,深圳往右》:不是褻瀆愛情,只是出賣靈魂
    改編自《天堂向左,深圳往右》的電視劇我很感慨於肖然和韓靈在學校時的純真愛戀,為了見上心愛之人一面,肖然可以冒著嚴寒來到千裡之外等候韓靈,他的堅決和執著打動了少女的心。畢竟,肖然其實不是背叛愛情,只是出賣了靈魂。每一次當他看到那個絲毫未曾改變的韓靈,就會看到此時不堪的自己,就會想到迷失了的曾經。他想毀滅韓靈,只是不想向自己低頭,所以只好打破夢想。《天堂向左,深圳往右》改編成《相愛十年》時,鄧超曾經拒絕出演這部影視劇,他給出的理由是:「這個作品太灰色。」
  • 家教微課堂 | 一個普通孩子被無條件愛的18個瞬間
    家教微課堂 | 一個普通孩子被無條件愛的18個瞬間 2020-12-10 15: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