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期間,拼多多迎來股價大漲,總市值一度破了1000億美元。成功晉級阿里巴巴、騰訊、美團之後的第四大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與年初的股價對比,拼多多市值累計漲幅超過40%。若從去年6月算起,拼多多的股價漲幅達到197%,翻了近兩倍。拼多多若能長期保持股價高於京東,則意味著自己坐上了中國電商的第二把交椅。
拼多多,這個成立不到五年、上市不到兩年的電商新秀,成為十足的黑馬,背後必然離不開強大人才支撐,這家年輕的公司,到底是如何管理人才,設定薪酬機制的呢,今天為大家深扒。
01
拼多多市值暴漲前
為6000員工集體加薪
2020年的開年,異常艱難。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為了渡過難關,不得不裁員,降薪。
就連知名企業也逃不過,2月初,北京KTV「K歌之王」宣布與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作為娛樂業的龍頭企業,王思聰曾在此一晚消費250萬,如今一場疫情,轟然倒塌,令人唏噓。
經此一疫,拼多多同樣受到影響,但就算盈利受到衝擊,也絲毫不影響黃崢作出將為公司接近6000名員工漲薪的決定。
3月11日,在公司的電話會議上,黃崢表示:「公司決定提高絕大多數團隊成員的薪資,而不是要求他們承擔因為疫情所致的短期財務影響。對於疫情期間付出更多努力的人,也將通過短期現金紅利和長期股權激勵,來嘉獎這些同行者對於公司價值觀的堅持。」
短短幾句話,是對員工辛苦付出的認可和尊重,是鼓舞士氣,驅動員工最實誠也最有效的做法。
談及黃崢,混沌大學創始人李善友說過這樣一段話:「創始人的認知水平,才是一個公司真正的邊界。」
深以為然。
老闆的認知高度,決定公司的天花板在哪裡。這一點也能夠從黃崢對待員工的態度和做法中了解一二。
盡力保證員工的利益不受損失,絕不將因疫情造成的虧損算到員工頭上。與那些疫情期間,不願意付給員工全薪的公司相比,拼多多此舉背後的意義,遠遠沒有漲薪那麼簡單。
他深知員工是一個公司最寶貴的資產,高度認同公司價值觀,把工作當成事業的員工,更是資產中的優質股。
黃崢不是一個典型意義的老闆,在工作中,更願意相信員工的能力,捨得給員工做決策的權利。拼多多員工就曾透露,他基本不管業務,也很少開會。
提及漲薪之餘,黃崢還說:「公司諸多年輕人在這個特殊時期一馬當先,這些年輕人將成為組織未來的重要領導者。」
據了解,拼多多目前員工超6000人,平均年齡只有27歲。
一家以員工為本的公司,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是遲早的事情。拼多多也用結果證明了自己。
2015年9月,拼多多成立,三年之後,以市值240億美元成功上市。毫無疑問,公司迅猛發展的背後,站著這群年輕有擔當的員工。
「本分」是拼多多的價值觀,保證付出的員工一定會有回報,是黃崢堅持的「本分」之一。
實際上,這並不是拼多多第一次給員工漲工資。去年下半年,就有員工就曾爆料拼多多漲薪,而且幅度相當可觀。可以說,作為一名拼多多的員工是相當幸福的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拼多多的漂亮業績之上。
02
拼多多這家公司怎麼樣?
待遇、文化、加班……
在知乎上,關於「拼多多的員工覺得這家公司怎麼樣?」的話題吸引了2000多萬次瀏覽。
在留言區,討論的最多的仍然是這家公司的加班制度,不少員工或者家屬表達了對上下班時間的不滿:
@匿名用戶:周日上班,一周6天班。公司所有的3天長假被砍成2天。11:00am上班,10:00pm之後才陸續有人走,基本下班高峰期是11:00pm。有一天,我看了一下通訊錄,10:00pm的時候,公司員工在線率接近90%。
@噠噠璐:男票今年初去了拼多多,他入職之後,我們就過上了聚少離多的生活.....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一二點回家,星期日也要上班,只有周六能休息,不過這一天大多也都睡過去了。
@匿名用戶:太!忙!公司11/8的上下班時間太奇葩了,很容易形成吸血鬼作息惡性循環。加班多假期少,用人還是比較狠的。
但也有一些網友表達了拼多多的薪資待遇是很大的吸引點,比如知乎網友@噠噠璐還表示,她和男友都處於剛畢業打拼期,拼多多的薪水和福利確實不錯,為了她們的未來,可以接受男友的高強度加班。
有位阿里的員工也表示,阿里的加班時長也很久,既然都累,不如去薪資更高的,比如拼多多。
03
平均薪酬30000
遠高於同行業
按照知乎上拼多多員工的說法,應屆畢業生可以拿到比騰訊阿里高30%的薪資,而有工作經驗的員工,普遍薪資水平高出業內30%~50%以上。福利方面,拼多多不僅包吃,而且還為應屆生和男生,免費提供1年的住宿。
根據某APP數據顯示,拼多多的員工平均月薪超過30K,達到了驚人的31460元/月,高出行業均值1.6倍。
月薪在40K以上的人數佔比超過30%,平均10個員工中,就有3個月薪在4W以上。
除了高薪,還有一些網友在知乎表達了在拼多多工作,吸引他們的地方:
1、公司有很多產品、技術大牛:
知乎網友:「團隊裡有很多博士、世界500強、谷歌、微軟、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技術大牛和產品大神。單純從工作而言,產品部老大,技術部老大,都是很不錯的,尤其是產品部的各位小夥伴,能力各方面都是沒有問題的。對比我之前接觸的一些產品經理,整個產品思維還是很高的,甚至很多我之前遇到過的專業難點在這裡都得到了很多的解釋。「
2、組織架構扁平化,沒有大公司病
公司內部管理相對扁平化,沒有層級之分。全部高管,都沒有辦公室,和員工一起辦公。
老闆黃崢是Google早期的員工,他的邏輯嚴謹,注重細節,很多重要部門新人入職,都會親自面試。
在老闆的帶動下,拼多多內部氛圍很開放活躍,大家說話都直奔主題,誰都可以提出問題甚至質疑,號召大家一起頭腦風暴。
針對外界一直對拼多多「發展過快,缺乏公司文化」的質疑,公司內部也在反思和改善,去年10日,拼多多在三周年慶典上,推出了全新品牌TVC——《謝謝每一個拼過的你》,以期給公眾帶來全新的公司形象:
3、願意給年輕人機會:
在拼多多,經常能看到90後的VP出沒。針對員工一年2次的考核,讓業績好的年輕人,薪水和個人能力一起快速上漲。
也有員工對拼多多表達感恩:「騰訊,阿里,百度,京東,哪個大型的網際網路公司,會去雙非學校招畢業生?作為一名雙非學校的畢業生,我很感激拼多多,給了我去大型企業的機會。」
03
關於學生時代與職場
創始人黃崢給談3點看法
「人的思維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出身、年幼時受的教育以及當前自身的利益角色。」黃崢的這個觀點,自己就是現身說法。
中學和大學是世界觀、價值觀成型的時期,而第一份工作是商業觀建立的時期,如今的黃崢正是受益於這兩段經歷,關於擇業思考,以下是拼多多創始人的建議:
1、眼界和思考方式
12歲到18歲,黃崢度過了和一般人的學生時代不一樣的6年。杭州外國語學校雖然看名字像是學外語的,但實際更多指的是在教學上的國際化。杭外的特點是六年一貫制,保送大學比例高。這意味著其受高考的影響很小,教學上可以自由發揮。此外,黃崢杭外160多位同學中,有不少是富二代。
在黃崢的記憶中,好些節課在看美國大片(1992年-1998年),較早地接受開放的文化,給黃崢在思想和眼界上帶來了更早的啟蒙。
和杭外的同學們互相影響,讓黃崢形成了和其他中學的人不太一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黃崢對當時的評價是,「接受西方文化影響更早,程度也更深,比例更大,比其他同齡人要更為 liberal(自由主義)一些。」
黃崢的大學是在浙江大學混合班,浙大竺可楨學院的前身,享有非常好的資源、機會和自由度。大一的時候(1999年)黃崢入選入了Melton Foundation(梅爾頓基金會),浙大的混合班是Melton Foundation在中國唯一選拔成員的一個地方,每個地區每年5個人,另外的四個地方是印度,東德,智利和美國的黑人地區。
入選後黃崢得到一臺電腦和全年的免費上網,這給了其機會可以和其他地區的同齡人用郵件建立聯繫,更加方便地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思想和文化。成員之間每年飛到一個成員國,呆在一起10天左右開年會,討論和玩。
這樣每年一次的聚會,讓黃崢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其他國家的同齡人的起居習慣。也是在這時,黃崢深刻地意識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種、不同的文化是如此的不同,出發點、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做事情的方式,是其之前完全不知道、也很難想像的。
所以,無論何時,請不要放棄和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文化的人,通過交流你也會得到一些新的收穫,這些收穫會刷新你的認知。
2、錯位競爭
這種認知的延伸,是讓黃崢意識到,「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圈子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並成為黃崢延續至今的一種思考方式。
黃崢依然清晰記著羅素《幸福之路》中一個觀點,「一個地方的非主流很有可能是另一個地方的主流。在當時英國的羅素看來,美國的主流價值觀是比拼財富。而在英國有貴族階層的時候,貴族階層的比的更多的是非財富的東西,如藝術。」
這可能是黃崢對下沉市場機會思考的源頭。
在上市後的採訪中黃崢提到拼多多之所以在電商江湖中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在於:我們與淘寶是錯位競爭,爭奪的是同一批用戶的不同場景,錯位才會長得更快。
黃崢自認為自己的學生時代是非常幸運,甚至是有點特殊的。學生時代的經歷,讓黃崢有了3個深刻的認知:
山溝溝裡飛出金鳳凰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是非常優秀的。
田忌賽馬,能在整體資源劣勢的情況下創造出局部的優勢,進而有機會獲得整個"戰役"的勝利。由此,平凡人可以成就非凡事。
錢是工具,不是目的。
這個時候,黃崢才22歲。
3、錢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錢是工具,不是目的」,這個認知也對黃崢的職業生涯產生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不是在學生時代就產生這樣的認知,黃崢可能很快就泯然眾人了,因為黃崢參加第一份工作後,很快就「暴富」了。
黃崢到谷歌工作兩個月後,谷歌上市,很多老員工一夜暴富,包括黃崢。「 銀行帳戶裡的錢也瞬間多了很多,天上掉餡餅的感覺」。
「瞬間有了太多的錢,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的動力,開始去尋找新的樂趣和事業,但是往往那些新的東西他其實不擅長也未必喜歡(開飛機未必行,搞望遠鏡搞不來,創業不適合做老闆但又在了老闆的位置上)。」
在這些谷歌同事的身上,黃崢看到一夜爆富帶來的副作用。「(他們)就這樣林林總總耽誤了好些年,耽誤了最有可能做出更傑出成就的時光。」
黃崢曾在微軟實習,畢業之後聽從其「人生導師」的建議,放棄了彼時已經建立起在全球作業系統壟斷性地位的微軟,而選擇相對於微軟還是一個「小公司」的谷歌。
「因為當時我覺得我在微軟能看到我十年後怎麼樣。」段永平也對其說到,「對你想要未來創業也是有好處的。去的話至少呆三年,因為一兩年是沒法真正進入重要的崗位真正了解這個公司的。"
實際上,黃崢在谷歌真的只待了三年,甚至沒有等到第四年股權全部兌現就離開谷歌創業,那一年,黃崢27歲。
曾經被問及財富自由後再創業的目的是什麼,黃崢的回答是「你做了一個東西別人覺得還有點牛逼,有點不一樣,還能尊敬你一下。」而黃崢眼中的尊敬是獨特,使得別人沒法跟你等量齊觀的比。
黃崢從小到大受的教育是一直要我學先進,立志做個有用的人的。所以,現在回想起來,「對人生楷模、人生目標,甚至是人生意義的思考都是非常早的。」
所以也想給大家一個建議,選擇一份工作最好是以長遠的眼光去看待,錢重要,但絕對不是至關重要,因為你所付出的可能回超過你所能承擔的,但是用長遠的眼光去看,結果就會不一樣了。
超級會員推薦
你是否也有以下問題?
缺乏體系:陷入事務性工作無法自拔,缺乏系統的方法論和認知框架
無法突破瓶頸:做了很久的崗位感覺一直原地打轉,無法更上一層
與老闆不同頻:缺乏宏觀把控能力,總感覺跟老闆不同頻,企業戰略落不了地
競爭力不足:面對時代不確定性、組織快速變革,如何與時俱進,不斷升級?
儒思超級會員,全站通用
新一代世界500強HRD的真正實操手冊
幫你構建核心競爭力
丨本文由儒思HR實戰智庫(ID:cuixg111) 編輯,來源:插座學院、大V商業、職業蛙、搜狐網、埃摩森獵頭圈。若須引用或轉載,請註明以上信息。
點個「在看」,方便接收更多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