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關於人的美稱都會有所不同。比如我們現在美稱一個男性,就會說他是「帥哥」;美稱一個女性,就會說她是「美女」。其實話又說回來,「帥哥美女」應該是還是有點兒標準的,如果見誰都叫「帥哥美女」,「帥哥美女」也就不怎麼稀奇了。如果你要是突然不叫別人帥哥美女,反而別人會覺得受到了冒犯。
古人也有美稱,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一般對有學問的人的美稱就是「子」。那時候能夠被人稱作「子」,對於遊學的士人階層來說,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比如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等。不過,只是對於一般人的美稱,如果是更高級一些的,那就要換稱呼了。《莊子》寫道: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顯然,在莊子這裡,「子」那是普通人的美稱,只有達到聖人、神人、至人的級別,才是真正的天下人才的巔峰。不同於「美女帥哥」這樣的美稱,莊子的要求太高了,哪怕是最低一級的「聖人」,歷史上真正達到的人也寥寥無幾。不過人們還是羅列出來了一些「聖」,到並非是他們達到了聖人的境界,而是說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中國歷史上,被人們稱作「聖」的人有八個,其中七聖赫赫有名,為何唯獨劍聖籍籍無名?他是誰?所謂「八聖」,分別是文聖孔子、畫聖吳道子、詩聖杜甫、醫聖張仲景、茶聖陸羽、武聖關羽、書聖王羲之,以及劍聖裴旻。前面七「聖」可能大家都有所耳聞,比如孔子,那是大名鼎鼎的。
杜甫、張仲景、關羽,他們的事跡我們大多也了解一些。如果對文化比較感興趣的人可能還會知道吳道子的畫有「吳帶當風」的美稱,王羲之的《蘭亭序》則是「天下第一行書」。愛喝茶的朋友可能對茶聖陸羽也比較熟悉,但是這個劍聖裴旻為什麼如此的默默無聞呢?乃至於我們都不知道有這個人?
劍聖我們可能不太清楚,但是劍聖的弟子大家一定知道他的名字,因為劍聖的弟子名叫李白。沒錯,李白就是裴旻的弟子。李白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專業的詩人,他的理想是做「帝王師」,他的主要「職業」是拜訪各種高人,學習平天下的本領。劍術當然是必學的項目,李白在《俠客行》當中寫到他自己對江湖劍術的理解: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可見,李白的劍術是相當不錯的。但是這些都是離不開他的師傅裴旻的教導的。裴旻是山東人,主要是在開元盛世期間生活。他的武藝並不是通過現在的那些武術表演得來的,而是通過自己在戰場上一刀一槍的殺出來的。他先後與契丹、吐蕃、奚人作戰,並且最終做到了左金吾大將軍。
不過,一開始他並不是學習劍術的,而是以弓箭聞名。他善於射虎,在北平一帶曾經一天射殺31隻老虎,裴旻為此而沾沾自喜。不過後來別人告訴他,他射死的並不是老虎,而是「彪」,如果遇到真正的老虎,你的箭術就無能為力了。裴旻年輕氣盛,哪裡肯相信,於是就去尋找真正的老虎。
沒想到,遇到老虎後,他的馬都走不動了,弓箭也拉不開了。老虎一聲吼叫,差點將他唬得魂飛魄散。費了好大的力氣,裴旻才虎口逃生,從此他知恥而後勇,潛心鑽研劍法,發誓要成為一位真正的武藝高手。就這樣,他在軍中和戰場上磨練武藝,終於把自己變成了一位劍術大師。不過,從此他也很少當眾顯擺自己的劍術。
後來裴旻的母親去世,他邀請畫聖吳道子給自己的母親的喪事作畫。吳道子早就聽說了劍聖的名頭,只是一直無緣得見劍聖的風採。雖然兩人也有些交集,但也不好讓人家專門為自己表演。但這次不一樣,他說:你給我表演一下劍法,啟發一下我創作的思路吧!裴旻欣然應允,拔劍起舞,史載他:
「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
把劍拋到數十丈的高度,然後像閃電一樣掉下來,卻穩穩地插在劍鞘當中,這樣的劍術無論是觀賞性和實用性都足以讓人驚訝了。可惜,中國後來走向了崇文抑武的道路,所以學習武藝的劍聖當然也就成了難登大雅之堂的「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