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的開篇章節《上古天真論》中,曾談及了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其中,對聖人是這樣描述的:「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中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七聖的名字人盡皆知,唯有「劍聖」籍籍無名,這是為何?
中國歷史上的"七賢"分別是文聖孔子、詩聖關羽、杜甫、吳道子、張仲景、陸羽和王羲之。這些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這裡就不重複了,除了"七賢"之外,只剩下一位"劍聖",但"劍聖"這個名字,卻很少有人聽說過,他叫裴敏(Mín)。
裴敏,河東聞喜人,生於唐朝開元年間,在民間傳說中,李白的劍是向他學習的,但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唐文宗時,人們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三絕",裴敏也被尊為"劍聖"。據記載,裴敏曾任北平郡郡守,多次參加對奚人、契丹、吐蕃的戰爭,立下赫赫戰功,被任命為"左金吾將軍"。
關於裴敏劍,《對異志》中有記載:"將劍拋入雲中,高數十丈,若閃電射出,敏引手持劍鞘成之,劍氣穿空而入,臺下數千人,無不涼顫。"這是裴敏劍的舞技,也是極具視覺衝擊力的一種表演,畫聖吳道子就是當時人群中的一員,他驚得目瞪口呆。我花了一段時間才恢復過來。
值得一提的是,裴敏的劍術是世界一絕,但他的箭術也是世界罕見,但這次他"翻車"了。開元年間,正是李隆基在位期間,唐朝的鼎盛時期,但北平郡一帶卻一直虎患不斷,困擾當地百姓已久。裴敏作為北平郡的守城將軍,看到百姓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自然不能坐視不管。於是,裴敏帶著弓箭,騎著馬便朝山林中走去。
看到老虎後,裴敏的眼睛立刻反射出光芒,他弓著滿月,箭如流星,多支箭射出後,31隻老虎先後被打死。然而,正當他豪情滿懷時,一位老人嘆了口氣,說:"你拍死的這些,其實都是"彪"。不是真虎,真虎在北方三十裡的密林深處。為了顯示自己的膽略,裴敏二話不說,拍馬向北行去,不一會就在一處草木叢生的地方,找到了真虎。
然而,老虎一跳出來,就是一聲大吼,嚇得裴敏的坐騎趕緊後退,連背上的箭矢都散落一地。沛民嚇得肝膽俱裂,他立刻騎馬逃到這裡,以後再也不提"打虎"的事了,這件事成了他一生的陰影。其實,史書對裴敏劍並沒有更多的論述,只是一筆帶過,關於他的生平事跡也很少,除了頭銜、官職、軼事,也沒什麼流傳出來的。也許正因為如此,裴敏的"劍聖"稱號並不為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