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有孩子的家長們,我們一與老師交流的時候就會聽到老師們告訴我們:孩子的理解水平不夠高,應該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可什麼是理解能力?到底該怎麼提高理解能力?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別解決問題了。
先來看看什麼是理解能力吧?理解能力是指一個人對事物乃至對知識的理解的一種技藝能力。它有三級水平: 低級水平的理解是指知覺水平的理解,就是能辨認和識別對象,並且能對對象命名,知道它"是什麼"; 中級水平的理解是在知覺水平理解的基礎上,對事物的本質與內在聯繫的揭露,主要表現為能夠理解概念、原理和法則的內涵,知道它是"怎麼樣"; 高級水平的理解屬於間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達到系統化和具體化,重新建立或者調整認知結構,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並使知識得到廣泛的遷移,知道它是"為什麼"。
對於小學生來說,低級水平和中級水平是評判孩子理解能力的標準。當孩子出現對所學的知識不理解,對別人說的話聽不懂的時候,很明顯地就是理解能力的不足。
那怎樣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呢?我覺得對於6-12歲的孩子來說以下四種方法很有效。
第一,堅持閱讀,從文字中提升理解能力。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現在閱讀水平的理解上,如果一個孩子不接觸文字,那麼他的理解水平就回停滯在我們平常的交流中。這樣,他只會對活動的語言有感覺而不會對我們書面上的東西有理解。因此,一有時間就應該讓孩子去閱讀,不管閱讀什麼,只要能理解文字,慢慢地相信理解水平就會提高。
第二,給孩子提問的機會。我們經常說,愛問問題的孩子比較聰明。理解水平和提問能力有很大的關係。面對一句話,不理解的孩子覺得不理解就過去了,而愛提問的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時候我們就要正確地去引導孩子,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同時讓他們的思維再次發散。
第三,學會利用工具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要讓孩子學會利用工具書來解決問題。比如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自己弄不清楚的詞語、成語等要學會查字典,在查字典的同時,學習了生字和生詞,增加了知識積累。再者,如果提出的問題在百科全書中能夠找到也可以讓孩子學著按照分類別的方式去查找。
第四,擴大孩子的知識面與見識程度。孩子的理解水平與他們的知識面有很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見多識廣」這個詞語的意思,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為了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我們可以給孩子補充他們感興趣的課外知識,帶他們到社會生活中受教育,給他們提供機會參加一些活動。提高孩子見識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我們根據自身情況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
孩子的理解水平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的,也不是一月兩月就見效的,這需要長期的努力,比如我從孩子一歲多就堅持讀書,幾乎沒有間斷過,孩子的理解水平就比同齡孩子稍高。不管我們做什麼都要堅持下去,只有這樣孩子的理解水平才能得到提高。